分類: 校園環境管理校園環境管理

105.3.7.2辦理有機食農教育研習

105.3.7.2辦理有機食農教育研習

日期:105.9.7

地點:本校有機菜園

參加人員:本校教職員工

宜蘭縣三民國小105年食農教育—種有機菜 研習實施計畫

  1. 依據:宜蘭縣105年環境教育推廣計畫
  2. 目的:
    1. 能認識蔬菜種植的種類與季節。
    2. 能認識種植蔬菜的各種工具。
    3. 了解放入土壤以及移植菜苗的方法,並實際操作。
    4. 培養對農事好奇心,從活動中獲得食農經驗,並推廣到班級。
  3. 實施時間:105年9月7 日星期三下午1:30~3:30
  4. 講師:黃志勳老師
  5. 課程表:

時間

課程內容

講師

備註

1:30~2:30

認識蔬菜種植的種類與季節以及種植要領

黃志勳

 

2:30~3:30

動手種有機菜

黃志勳

 

七、經費來源:由本校相關經費支出。

八、全程參加研習者給予2小時研習時數

九、本計畫經校長同意後實施,修正時亦同

近幾年來,有越來越多學校帶領學生認識食物、農業,「食農教育」日漸受到重視。所謂的食農教育,就是要重新建立人與食物、人與土地的關係,了解自己吃的食物、培養選擇食材的能力,並且對農業生產者有更豐富、立體的認識。

農教育是由「食育」與「農育」兩個理念結合。「食育」意指體驗飲食活動和了解食物生產過程,關心消費安全的議題,也建立健康飲食生活打造友善環境, 而「農育」即體驗農業活動,了解農業生產、飲食、環境生態的關聯。 食農教育是一種體驗教育的過程,學習者經由與食物、農民、農村和相關行動者互動之體驗過程,認識在地的農業、正確的飲食生活方式和其所形成的文化,以及農業和飲食方式對生態環境造成的影響,期望建立其具有建全的知識、技能和態度,有助於個人的健康促進和生活品質提高,並對社會永續發展具有使命感

 

分類: 校園環境管理校園環境管理

105.3.7.1教育農園推動計畫

宜蘭縣三民國民小學教育農園推動計畫

一、依據:

(一)「宜蘭縣有機農業促進自治條例」。

(二)「宜蘭縣飲食健康權自治條例」。

二、現況分析:

本校位於宜蘭縣礁溪鄉,矗立於林美山下,周圍大都是翠綠的農田。在地理區位上屬於蘭陽平原與雪山山脈的交會處,本校東邊為得子口溪,整體地勢由西向東低降。本校學生多來自農家,早期三民村、林美村一帶屬傳統的農業村莊,老一輩的長者多以務農為主,主要農作物為茶與金棗。年輕人多到外地工作打拼,因此年輕一輩對於農務工作較無接觸。透過教育農園地推動,讓孩子從新接觸家鄉的農業根基,並從用心栽種的過程中,體認耕作的辛勞及付出努力所獲得到的成果,一分耕耘一分收獲,再創家鄉的農業價值。

  1. 計畫目標:

()自主設置教育農園,發展在地食材認同、認識飲食安全及飲食文化傳

承、探討環境教育及生命教育等相關議題

(二)使學生於栽種過程中,體會農夫種植的辛苦,啟發對食物及生產者的

尊重,進而喜愛並認識在地糧食,以瞭解在地食材的文化價值。

四、種植計畫:

(一)「教育農園」規劃概況

1、校園內(多項請詳列):

耕種地點

種植作物

種植面積

校內空地

花椰菜

12平方公尺

校內空地

茼蒿

12平方公尺

校內空地

高麗菜

12平方公尺

校內空地

小白菜

12平方公尺

校內空地

芥菜

12平方公尺

校內空地

小番茄

12平方公尺

(二)農夫老師:□曾參加政府機關培訓之食農教育種籽教師

▓校內教職員工 □學生家長 □社區志工 □有機/休閒農場

□鄉鎮市農會 □其他:

(三)預定種植基地照片(一張農地概況、一張土壤近照)

(四)參加對象:預計開放六個班級試辦認領,分成低中高年級三組

本校學生

參加學生數

低年級組

40人

中年級組

40人

高年級組

40人

(五)種植規劃(請比對學校年度行事曆並配合作物生長期):

時間

耕種實務項目

1-2月

種下菜苗

2-4月

育苗、疏苗間拔、除草、抓蟲

4-5月

採收、烹調美味佳餚

6月

成果彙送

 

五、課程規劃或教學活動設計:

(一)低年級:

活動名稱:大家一起來種菜

時間:□全天þ半天 季節:春天

實施日期:105年3月

地點:學校教育農園

主講者:導師

對象:低年級學生

人數:40位

教學目標:

一、能認識盆栽種植的類型。(認知)

二、能認識種植蔬菜的工具。(認知)

三、了解放入土壤以及移植菜苗的方

  法,並實際操作。(技能)

  1. 培養對農事好奇心,從定植活動中獲得親土經驗。(情意)

符合能力指標:初(4)

達成食農教育議題:1-4

活動流程

引起動機à

整地à

播種à

埸地收拾

體驗者的可能反應

  1. 不知道要如何整地﹖
  2. 對整地農具躍躍欲試,覺得新鮮有趣,易忽略安全。
  1. 迫不及待想動手操作農具
  1. 迫不及待想動手播下種子或插下植株。
 

引導者的提示

  1. 說明如何整地。
  2. 說明操作農具的安全注意事項
  1. 示範除草、鬆土及整地。
  2. 提醒注意安全。
  1. 講解及示範正確的種植方法。
  1. 分組收拾工具,組長負責最後的檢查

活動進行的場所

教育農園

教育農園

教育農園

教育農園

幕後準備工作

鋤頭、圓鍬、水桶

鋤頭、圓鍬、水桶

蔬菜種子或植株

 

支援單位

    

 

活動名稱:健康密碼

時間:□全天þ半天 季節:春天

實施日期:105年3月

地點:學校教育農園

主講者:導師

對象:低年級學生

人數:40位

教學目標:

  1. 能認識六大類營養素。(認知)
  2. 能認識各類營養素比重-飲食金字塔。(認知)
  3. 能判斷食物(營養午餐)中所包含之營養素組成。(技能)
  4. 能了解健康的身體需要有健康的飲食。(情意)

符合能力指標:中(2)

達成食農教育議題:3-1、3-2、3-3

活動流程

引起動機à

影片與ppt欣賞à

討論à

埸地收拾

體驗者的可能反應

1.討厭吃青菜

1.仔細觀察並聆聽

1.學生熱烈討論

 

引導者的提示

1.六大營養素與均衡飲食的重要性

1.仔細觀察並聆聽

2.了解六大類營養素跟健康之間的關聯

1.引導學生回答出六大營養素,並能從每日菜單中說明這道菜裡包含了那些營養素

 

活動進行的場所

教室

教室

教室

教室

幕後準備工作

教學ppt、圖卡

教學ppt、圖卡

教學ppt、圖卡

教學ppt、圖卡

支援單位

    

 

活動名稱: 親自動手做

時間:□全天þ半天 季節:夏天

實施日期:105年5月

地點:學校教育農園

主講者:導師

對象:中年級學生

人數:40位

教學目標:

一、能認識搭配生菜的食材。(認知)

二、能製作簡單的料理。(技能)

三、能了解健康的身體需要有健康的飲

  食。(情意)

符合能力指標:初(4)

達成食農教育議題:1-4、2-1、3-1

活動流程

引起動機à

作物採收à

製作沙拉

享受成果與討論

體驗者的可能反應

  1. 對採收躍躍欲試
  1. 迫不及待的想要立即動手採收
 
  1. 充滿興奮之情想開動

引導者的提示

  1. 講解採收的方法及注意事項(如何分辨成與不成熟)
  1. 帶領學生並示範正確的採收方式
  1. 教導沙拉製作步驟
  2. 提醒學生注意製作過程保持乾淨、衛生
  1. 引導學生品嘗食物及討論問題或發表感想

活動進行的場所

教育農園

教育農園

教育農園

教室

幕後準備工作

1.
準備製作沙拉相關副材料-玉米粒、優格、水煮蛋、小番茄、小黃瓜、苜蓿芽、水煮鮪魚,學生自備餐具。

盛作物的容器

  

支援單位

    

 

(二)中年級:

活動名稱:整地與播種

時間:□全天þ半天 季節:春天

實施日期:105年3月

地點:學校教育農園

主講者:導師

對象:中年級學生

人數:40位

教學目標:一、能知道栽種前整地的重

       要性並掌握其技能

     二、能親手進行簡單的整地

       與播種

符合能力指標:初(4) 、中(4)

達成食農教育議題:1-4

活動流程

引起動機à

整地à

播種à

埸地收拾

體驗者的可能反應

  1. 不知道要如何整地﹖
  2. 對農具躍躍欲試,覺得有趣。
  1. 迫不及待想動手操作農具
  1. 迫不及待想動手播下種子或插下植株。
 

引導者的提示

  1. 說明如何整地。
  2. 說明操作農具的安全注意事項
  1. 示範除草、鬆土及整地。
  2. 提醒注意安全。
  1. 講解及示範正確的種植方法。
  1. 分組收拾工具,組長負責最後的檢查

活動進行的場所

教育農園

教育農園

教育農園

教育農園

幕後準備工作

鋤頭、圓鍬、水桶

鋤頭、圓鍬、水桶

蔬菜種子或植株

 

支援單位

    

 

活動名稱: 除草與除蟲

時間:□全天þ半天 季節:春天

實施日期:105年4月

地點:學校教育農園

主講者:導師

對象:中年級學生

人數:40位

教學目標:一、能知道除草與除蟲重要

       性並掌握其技能

     二、能親手進行除草與除蟲

符合能力指標:初(4) 、中(4) 、中(5)

達成食農教育議題:1-4、2-1、4-3

活動流程

引起動機à

除草與除蟲à

問題討論à

場地收拾

體驗者的可能反應

  1. 覺得蟲噁心,不敢捉蟲
  1. 不想或不敢捉蟲
  2. 覺得手工除草很累
  

引導者的提示

  1. 說明除蟲的必要性
  1. 帶領學生手工抓蟲及除草
  2. 說明昆蟲對作物的益處與害處

討論:

  1. 抓蟲及除草除了手工外,還有什麼方法?
  2. 化學除蟲劑及除草劑有什麼害處?對環境有什麼影響?
  3. 大面積種植作物時,除了手工外,有什麼對環境友善的除草除蟲的方法?
  1. 分組收拾工具,組長負責最後的檢查

活動進行的場所

教室

教育農園

教育農園

教育農園

幕後準備工作

盛蟲的容器

 

資料收集

 

支援單位

    

 

 

活動名稱: 歡欣採收樂

時間:□全天þ半天 季節:夏天

實施日期:105年5月

地點:學校教育農園

主講者:導師

<span style=

分類: 校園環境管理校園環境管理

105.3.6.1定期水質檢查與保養

105.3.6.1定期水質檢查與保養

  • 飲水機的正確方法:

一、飲水機只供飲用,不可作其他用途,如洗手、洗臉、漱口、洗茶杯、洗毛筆等。

二、飲用時嘴部不可接觸到噴水頭。

三、使用時輕按開關,不可猛力按壓。

四、茶葉食渣等不可棄置於飲水台上,應倒入垃圾桶。

五、飲水機損壞,應立即報告事務組處理。

  • 飲水機清潔工作:

一、濾心每月清洗一次,每三個月更換一次。

二、如遇水質變劣時,濾心隨時清洗或更換。

三、清洗或更換濾心後之飲水機,須放水流出十分鐘以上,方可飲用。

四、隨時保持飲水機台面之清潔,並維持四周環境整潔,勿阻塞通風口。

五、飲水機損壞時,隨時通知廠商維修。

  • 水質查驗工作:

一、每隔三個月由飲水機採取水質,送環保機關核可之合格檢驗單位,檢驗大腸桿菌群及總菌落數。(飲水機出水溫度維持攝氏九十度以上者,得免檢驗)。

二、每次飲水機之水質檢驗應抽驗全校八分之一台數,並迴避前次已完成檢驗者。

三、查驗結果分送事務組作設備維護之參考。

四、飲水機水質標準依[飲用水連續供水固定設備使用及維護管理辦法]之規定辦理。

五、若發現檢驗結果不符合飲用水水質標準時,應立即採取下列措施:

(一)關閉進水水源,停止飲用。

(二)於飲用水設備明顯處懸掛「暫停使用」告示警語。

(三)進行設備維修工作後,再進行水質複驗。

(四)若已符合飲用水水質標準,始得再供飲用

定期水質檢測

校園內所有飲水機皆定期保養維護,以確保師生飲水安全

校園內所有飲水機皆定期保養維護,以確保飲水安全

校園內所有飲水機皆定期保養維護,以確保飲水安全

分類: 校園環境管理校園環境管理

105.3.5.4鼓勵員工騎乘單車替代汽車

105.3.5.4鼓勵員工騎乘單車替代汽車

騎自行車完全不會排放二氧化碳,或是造成污染。它提供了一個最直接而簡便的方式,幫助我們對減少污染以及防止未來地球變得更暖化,做出最具意義的貢獻。

近來環保節能的生活概念受到重視。而自行車因為具備低碳、低耗能、低污染的「三低」魅力,儼然成為時下新寵。而在騎乘單車的時候,除了能邊騎邊欣賞沿路的風景之外,對騎乘單車的人來說,身體健康是這項運動所帶來的好處,如下所示:
1.每天單車騎6.5公里的人,比不騎單車的人,罹患心臟冠狀動脈疾病的機率低50%。
2.經常騎單車的人比不常運動的人身體健康狀況要年輕十歲。
3.騎半小時單車約燃燒150大卡熱量,很明顯的單車通勤有益減重。
4.經常騎單車會增進心肺功能,尤其當患有支氣管炎或氣喘等毛病時相當有用。
5.騎單車是很好的有氧運動,並且不會對關節及肌肉造成過度負荷,對患有關節炎、體重過重或單純的身體狀況不佳等等都很有益處。
6.騎單車不會使您的身體過度疲勞,即使年紀老了也可以持續騎,就這個觀點而言應該早點把單車運動當成的嗜好。
7.經常運動對減輕心理的壓力及防止沮喪有益;騎單車可促使人快樂。

鼓勵同仁騎單車上班

鼓勵同仁騎單車上班

本校同仁平日即熱衷單車活動,平日若無下雨,也是常常騎單車上下班,既節能又健身,一舉多得。

利用週三進修辦理單車活動(龍潭湖)

分類: 校園環境管理校園環境管理

105.3.5.3節能減碳推動情形─辦公室電腦,印表機,影印機設定節電模式

3.5.3節能減碳推動情形─辦公室電腦,印表機,影印機設定節電模式

節約能源 – 辦公室中的省電法

如果走廊、會議室、辦公室及廁所無人使用時,要養成隨手關燈的習慣,或白天辦公室光線足夠則不需開燈,以節省電源。空調或通風冷氣可依季節所需,適當調整溫度,但以室溫保持在28℃為宜,並應緊關門窗,以防止冷氣外洩耗電。

 以下是環保新生活推動委員會所提供的九種節約用電方法:

  1. 室內設計採自然通風、採光為原則。
  2. 主動隨手關電源,避免使用不必要的電器用品,如少用烘衣機。
  3. 電燈開關應可分區分段控制,避免不必要的開燈。
  4. 正確使用照明器具,如選用適當燭光數之省電燈泡。
  5. 夏天儘量使用風扇,室內溫度未超過攝氏二十八度時不開冷氣,如開冷氣,室內溫度應維持攝氏二十五度至二十八度。
  6. 正確使用冷氣,如緊密門窗,拉上窗簾,常清洗過濾網。全家避免使用中央空調系統。
  7. 正確使用冰箱,如食物不塞滿、少開冰箱門。
  8. 多走樓梯,少用電梯。
  9. 洗燙衣物,注重省電效能

 

本校辦公室電腦,印表機,影印機設定節電模式:

 

辦公室電腦不用時須關機or進入休眠模式以節省電能


辦公室影印機不用時設定成節電模式,以節省電能

分類: 校園環境管理校園環境管理

105.3.5.2節能減碳情形─節省電之管理

105.3.5.2節能減碳情形─節省電之管理

節約用電 ﹦節省金錢,愛惜地球資源 我們使用的電主要由、石油這種礦物產生,而在地球上的藏量有限,故此我們耗用越多電,可以留在未來使用的能源就越少。反過來說,如果我們在日常起居生活中能有效地用電,就是愛護地球、疼惜下一代子孫。

節省電費之管理

  

 



  • 各電源開關均貼上省電教育標籤。

 


  • 響應節能減碳,午餐時間全面熄燈

※午休時間,熄燈!

使用省電燈管

燈座設計反光板增加亮度

分類: 校園環境管理校園環境管理

105.3.5.1節能減碳推動情形─水資源回收再利用及省水裝置之設置

105.3.5.1節能減碳推動情形─水資源回收再利用及省水裝置之設置

 

 

水資源回收再利用及省水裝置之設置

 

※水龍頭設置省水裝置及感應裝置,並貼上省水教育標籤。



※以拖把扭乾桶扭乾拖把。 ※拖地的汙水回收


※利用回收的汙水澆花,且可避免水管泥沙淤積。

分類: 校園環境管理校園環境管理

105.3.4.2落葉堆肥

3.4.2落葉堆肥

為何要做落葉堆肥?

1.可減少垃圾量並將之資源化,作為校園中各種植栽的最佳土壤改良劑和有機肥料;而且因為無發生臭味之虞,可以大量製作。

2.
是鼓勵學生物質循環利用的好教材範例。

3.
在垃圾費隨袋徵收的時代,可節省大量經費

 

晨間打掃時,將落葉用畚箕盛好,倒至落葉堆肥區

落葉集中傾倒堆肥,減少垃圾袋的使用

落葉堆肥之使用:使用於本校有機菜園這是很好的植栽土之材料!它一旦「葉不成形、碎碎如土」時,即可大量用於各種栽培上。它和泥土以1:1~1:3之比例混和後,可供種植之用。

 

分類: 校園環境管理校園環境管理

105.3.4.1廚餘有效利用

105.3.4.1廚餘有效利用

 

105年7月1日起,宜蘭的生、熟廚餘要分類了。宜蘭縣10年來平均每日垃圾量增加近百噸,其中有3分之1是廚餘,環保局推動「資源回收2.0」,要求民眾分類「生廚餘」和「熟廚餘」,7月1日上路,希望減少垃圾量、增加焚化廠壽命。

 


廚餘及農業廢棄物經過回收後,不僅讓資源能充份循環利用,亦減少製造垃圾以及消耗原料,對社會、經濟及環境各方面均有正面之效益,創造多元價值。

 


 

本校於用餐時間後統一將餐車推至餐廳 由需要的學生家長帶回家利用

剩下的置於廚餘桶,供養鴨人家帶回去餵養家禽

  


 

分類: 校園環境管理校園環境管理

105.3.5.3環境衛生管理─積水容器定期清潔

3.5.3環境衛生管理─積水容器定期清潔

連日下雨導致容器積水,加上氣溫回升,易形成登革熱病媒蚊孳生源,環保署請民眾儘速檢視住家內外環境,主動清除積水容器以避免病媒蚊孳生。環保署提醒民眾應注意儲水容器要加蓋,並且每週刷洗一次,以防範登革熱發生。

病媒蚊在積水中產卵,約一週即孵化成蚊,若成為登革熱病毒傳播媒介將威脅民眾健康。環保署建議,為阻絕病媒蚊孳生,民眾應巡視積水處、倒掉積水、清除積水容器、刷洗容器去除蟲卵,以「巡、倒、清、刷」及「清除再清除、檢查再檢查」,避免登革熱病媒蚊的孳生。


                              下雨後的積水容器…


                                                  學生清潔盆栽底部積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