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態導覽

105-一、行政與管理-5-2-擬定澳花國小環境教育106-109年中程計畫

宜蘭縣澳花國民小學學校環境教育四年【106至109】中程計畫

壹、依據:

一、行政院81環字第36451號涵核定「環境教育要項」辦理。

二、宜蘭縣政府97府教體字第0970028599號函辦理。

三、落實執行環境基本法第9條,普及環境教育保護優先及永續發展相關之教育及學習,加強宣導,以提昇國民環境知識,建立環境保護觀念並落實於日常生活中。

四、參酌本校環境條件之需要。

貳、目標:

一、指導學生瞭解垃圾汙染對環境及人類生存的影響,養成良好的習慣。

二、培養學生具備保護環境之知識與技能。

三、貫徹垃圾分類工作實施資源回收,減少垃圾量,防治環境污染。

四、陶冶學生熱愛大自然之情操,以建立人與環境之倫理關係。

參、原則:

一、垃圾分類應重視持續性並顧及學生平時習慣之養成。

二、環境教育之對象是全民性的,除指導學生外,再針對社區民眾實施環境教育。

三、環境教育的內容除注重環境危機外,對於環保意識的養成,應加以重視;並注重目前之環境問題及未來可能發生的環境問題。

四、環境教育除了全校師生共同參與投入外,並負社區民眾環境教育之責。

肆、實施內容:

一、學生朝會對全校師生做各項重點提示,平日加強校園整潔巡視,採自動自發,期許學生養成平日愛整潔的習慣。

二、不定期舉行全校大掃除,加強平時未徹底清除打掃。

三、訂定每年最後一週之星期五為「環境清潔日」,全校加強校園整潔及校園四周50公尺內之道路整潔,並鼓勵學生在家裡也和家人一同加強住家內及住家四周環境清潔。

四、訂定每週一至五早上打掃時間為學校資源回收時段,將各班資源回收物品集中於「聚寶屋」(資源回收室)分類處理。

五、資源性垃圾整理後,每天由南澳鄉公所資源回收車收。

六、教務處應推應行之工作:

(一)自行編輯教學內容與教具,並結合縣政府製作之生態保育錄影帶使學生了解生態系、食物鏈、自然法則等環境之基本原則理原則。

(二)充實圖書館有關環境教育之資料與圖書,增進教師與學生對環境教育之認識。

(三)提供各班級環保手冊、環保漫畫手冊等文宣資料,供學生閱讀以增進學生對環境教育的認識。

(四)介紹公害形成原因與解決之道,空氣、水、固體廢棄物,農藥及有毒物質污染之調查工作,使學生了解環境污染是無所不在的嚴重性。

七、學務處應推行之工作:

(一)訂定資源回收及垃圾分類實施要點,指導學生及學區民眾、家長,將垃圾區分為:回收資源、ㄧ般廢棄物、有害廢棄物等三大類。

(二)辦理各項活動時,確實運用活動地區之環境資源,並配合環境教育實施學生自強育樂營,使學生瞭解人與環境之間和諧相處的關係。

(三)辦理校外教學時,應配合環境教育實施。如:蘭陽海岸保護區、蘭陽溪流域、冬山河河口、陽明山國家公園、綠色博覽會、太魯閣國家公園等為實施地點。

(四)加強週會宣導及級會討論,使學生切實體會人與環境密不可分的關係,進而建立人與環境的倫理。

(五)配合親職教育推行社區民眾之環境教育,蒐集文宣資料提供家長閱讀,提供推行環境教育專欄請家長參觀。

(六)校刊中刊載垃圾分類專欄,提高學生及家長對垃圾分類的認識。

(七)利用各種集會宣導環境教育的重要,並討論如何做好環境教育,激發學生環保意識。

八、總務處應辦理之工作:

(一)整體規劃校園環境,加強校園級綠化美化工作,發揮環境教育功能。

(二)各班級樓上種植花木及盆栽。

(三)配合環境教育的推行,適時供各項器材與資源。

(四)校園整建時採取「永續校園」及「綠建築」之觀點。

(五)採購標示「環保標章」、「節能標章」或「合格標章」之物品

伍、實施期間:10611日至1091231日。

陸、宣導方式:

一、講演:不定期宣導各類垃圾的屬性及資源性垃圾回收應注意事項。

二、請有關處室、環保局、衛生局、衛生所做專題演講。

三、海報標語之揭示:闢環保天地專欄,時時提醒全校師生切實做好垃圾分類工作。

四、教師研討會:會中集思廣益,提出有效的方法。

五、向社區家長宣導:利用村民大會家長委員向家長宣導垃圾分類及資源回收的重要性,請民眾務必配合,一起提高生活品質,拯救地球運動。

柒、實施原則:

一、結合本校教師與行政人員共同組成環境教育推行小組。

二、本校環境教育推行小組應就自然資源、公害防治、社經衝擊等蒐集有關教學資料,供教師教學之參考。

捌、經費預算:實施本計畫所需經費由本校自行籌措。

玖、本計畫經校務會議通過校長核准後實施,修正時亦同。

學校環教特色, 教學與宣導活動, 校園環保實務, 活動照片, 生態導覽, 行政與管理

102_校園及通學環境安全座談會

活動名稱:校園及通學環境安全座談會

 

辦理日期:102115      時間:1420~1500

 

舉辦地點:視聽教室

 

參加對象及人數:全校師生,100人左右

 

活動簡要說明:

 

   1.首先進行危險標誌的介紹。

 

   2.利用校園平面圖,讓學生利用地圖先行討論哪些地方是危險的。

 

   3.進行各年級的抽點,讓學生到台上只點哪個地方是危險的,組長標記上危

 

     險標誌。

 

   4.利用安心走廊地圖進行相同的活動。

 

   5.將兩張地圖標記所有的危險標記後進行宣導,請學生說明如果經過危險地

 

     方時該如何做。

 

   6.將繪製完的地圖張貼於校園裡。

 

   7.利用時間帶領學生實際走訪危險地方。

 

照片說明:

 

    組長說明這次座談會的主題。請學生想想校園及上放學的環境,哪裡是危險的地方。大家一起想想,我們要共同繪製出我們的安全地圖。

 

clip_image002

照片說明:

 

    講解注意危險的標誌。

 

clip_image004

照片說明:

 

    澳花國小校園平面圖

 

clip_image006

照片說明:

 

    學生指出校園危險的地點。

 

clip_image008

照片說明:

 

    學生指出危險的地點,

 

協助的老師將注意危險的標誌,貼在平面

 

圖上。

 

clip_image010

照片說明:

 

    介紹澳花國小安心走廊地圖。

 

clip_image012

照片說明:

 

    請學生指出安心走廊地圖上,上放學

 

會經過的地段

 

,哪些是危險

 

的地方。

 

 

 

clip_image014

照片說明:

 

    校園安全死角。

 

clip_image016

照片說明:

 

    學生與師長一起繪製的澳花國小校園環境安全地圖

 

 

clip_image018

照片說明:

 

    學生與師長利用澳花國小安心走廊地圖,共同繪製

 

出通學環境安全地圖。

 

clip_image020

照片說明:

 

    將通學環境安全地圖張貼於校園,並

 

帶領學生觀看地圖。

 

clip_image022

照片說明:

 

    將校園環境安全地圖張貼於校園,並

 

帶領學生觀看地圖。

 

clip_image024

照片說明:

 

    帶領學生實際觀看校園危險地方。

 

clip_image026

照片說明:

 

    帶領學生實際觀看通學環境危險地段

 

,並用發問的

 

方式,讓學生

 

瞭解經過此地段時營如何安全通過。

 

clip_image028

成效評估:利用本次的師生共同探詢校園及社區的環境危險處,並繪製出安全地圖。讓學生了解環境並不是完全安全,要時時注意危險的發生,警惕自己如何處理危險情境,讓自己能更安全生活在社區及校園環境裡。

學校環教特色, 教學與宣導活動, 校園環保實務, 活動照片, 生態導覽, 行政與管理

102_宜蘭縣澳花國民小學102年度申請行政院原住民族委員會補助推展─校本課程活動

 1-8宜蘭縣澳花國民小學102年度申請行政院原住民族委員會補助推展.doc

活動名稱:宜蘭縣澳花國民小學102年度申請行政院原住民族委員會補助推展─校本課程活動

 

辦理日期:102

 

舉辦地點:澳花校園

 

參加對象及人數:全校師生

 

活動簡述說明:

 

1.  學校申請原住民族委員會經費發展學校本位課程:認識校園環境、菜園耕種、認識社區環境等。

 

2.  學校透過校本課程讓學生了解社區及校園大自然環境,進而愛護自己的社區以及校園環境。

 

3.  學校在開新農場耕種有機蔬菜,進而了解土壤的培養是需要時間的,增進學生對環境的愛護。

 

4.  並增加教職員、家長的一些研習課程。

 

照片說明:製作泰雅傳統穀倉,學生參與耕地整理

 

clip_image002clip_image004clip_image006clip_image008

 

照片說明:安排村民到校上農村再生課程

 

clip_image010clip_image012clip_image014clip_image016

 

照片說明:一年級認識校園環境課程

 2-2一年級校本課程.doc     2-2一年級學習單-危險勿近.docx    

clip_image018clip_image020clip_image022clip_image024

2-2一年級學習單-原來在這裡.docx 

照片說明:學生認識社區產業─礦場

2-2四年級校本課程.docx     2-2五年級校本課程.docx 

clip_image026clip_image028clip_image030clip_image032

 

照片說明:學生從養土到耕作都自己來

 2-2二年級校本課程.doc     2-2三年級校本課程.docx

clip_image034clip_image036clip_image038clip_image040

 

照片說明:學生認識社區環境並撿拾垃圾

2-2六年級校本課程.doc 

clip_image042clip_image044clip_image046clip_image048

 

照片說明:辦理研習,請寒溪部落耆老分享農耕技術

 

clip_image050clip_image052clip_image054clip_image056

 

照片說明:辦理原民會訪視效本課程:簡報分享、教學演示、綜合座談

 

clip_image058clip_image060clip_image062clip_image064clip_image066clip_image068clip_image070clip_image072

2-2五忠校本教學演示教案.doc      2-2六年級校本課程教學演示教案.docx 

 

意見調查及成效評估:

 

一、 申請原住民族委員會經費辦理學校本位課程,讓本位課程更能完善進行;而課程方面大部分跟環境相關,進而達到環境教育的教學,讓學生了解環境的重要性。

 

二、 學校妥善利用經費建造傳統穀倉、開心農場,讓學生不只學習到教室內的文本知識;實際體驗於農作、親近大自然,更能體會出環境的奧妙。

 

三、 學生親自參與開新農場的建立:育土、整地、耕種等,讓學生了解耕田的辛勞,以及人與環境的關係,進而愛護自然環境。

 

四、 辦理教職員家長的研習,進而讓老師在教學上更能迎刃而解

 

五、 ;家長了解到農耕的新技術,可以讓土地再利用,而不是去破化自然環境。達到環境教育的最大功能。

 

六、 辦理訪視工作讓計劃更能完善進行,讓校本課程可以經過多方的討論達到盡善盡美,進而讓環境教育更能在學校紮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