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普課程巡迴到三忠囉!
接下來就讓我們看看課堂的照片吧!
專心學、開心玩、用心體驗
詳細內容請連線到本校資優組網站或宜蘭縣資優中心
請通過初試的家長
於期限內完成複試報名程序
3.29(四)-3.30(五)8:00-16:00持鑑定入場證、貼妥32元郵票限掛回郵信封一個及報名費1000元至原報名學校輔導處完成複選報名手續。
經過上週的初戰,這週是最終決戰囉!在這一個星期裡雙方人馬拼了命的設計要考倒對方的內容,每張圖片都非常具有創意呢!最終獲勝隊伍是女孩隊,看來她們擬定的必勝作戰策略發揮了效果唷~
男孩組在網路上找靈感 女孩組則努力的畫圖當中
激烈的競賽開始囉!
數數看哪一隊得到最多分
以下就來讓我們欣賞每位小朋友的創意發揮成果吧!(答案請將圖片下方反白)
(一步登天) (一針見血) (三姑六婆)
(五光十色) (天人交戰) (名落孫山)
(火冒三丈) (洛陽紙貴) (火上加油)
(如坐針氈) (傾盆大雨) (胸有成竹)
(笑裡藏刀) (一刀兩斷) (一口咬定)
(對牛彈琴) (三人成虎)
(一五一十) (千言萬語)
(口是心非) (海底撈針)
(五花八門) (三心二意)
(開門見山) (不翼而飛) (破鏡重圓)
(國語日報家庭版101年2月14日)
文/洪蘭(國立中央大學認知與神經科學研究所所長)
很多父母都為孩子上課不專心,做功課時寫一個字玩一下而苦惱,家長問我最多的一個問題就是:「如何使孩子專心?」 其實,注意力是人的本能,不需要教,凡是新奇、快速、會動的東西都會吸引孩子的注意。但是它的本質是短暫的,注意力不能在同一個地方停留很久,因為大腦的資源有限,它像飛機場的塔臺螢幕一樣,要不停的更新,以免敵人突然冒出來,萬一沒看到,就會喪命。因此,大腦一旦熟悉了那個東西,知道它無害,便不再處理它,我們就有如「入鮑魚之肆,久聞而不知其臭」了。小孩子的注意力本來就很短暫,只有動機可以使它變長,因為動機決定大腦資源的分配,小孩對有興趣的東西,例如螞蟻搬家,可以端詳很久。要使孩子專注,必須從動機下手。 因為人類的大腦不是演化來閱讀的,閱讀是文明加給它的額外負擔,因此閱讀不是本能,而是習慣。大腦有很大的可塑性,可以因應外界的要求而改變。為了閱讀,大腦做了很多調整,例如借調原來處理臉的部位來處理文字。
實驗發現,文盲的大腦跟識字者的不同,就是一例。 一個平日不閱讀的人要他看書,他會很吃力。不是他看不懂字,而是他沒有閱讀習慣,注意力維持不久,眼睛會一直跳開。因此,孩子從小要養成閱讀習慣,未來才看得下書。培養專注力不難,可以從親子共讀著手。讀書時,把孩子抱在懷中,因為懷抱是溫暖的,孩子會喜歡,加上父母的注意力都在他身上,孩子感到被尊重會很快樂;一旦孩子把閱讀跟快樂連在一起,動機就產生了,大腦的資源就會分配到閱讀上。當孩子讀的文字量越來越多時,他的專注力就會越來越長。所以閱讀是培養專注力的好方法。
孩子功課做得慢、不專心,大部分的原因不是孩子大腦有毛病,而是作業太無趣。在責罵孩子之前,不妨先看一下功課內容,說不定連我們大人也坐不住。(試想:你能夠坐在椅子上抄十遍課文而不動嗎?)美國極力提倡作業跟生活結合,就是發現當所學能所用時,孩子會好好學習。與其責罵孩子不專注,不如改善作業內容,使孩子自動專注。
另外一個能夠改善專注力的方法是運動。研究發現,當人們專注做一件事時,大腦中的多巴胺和血清張素的濃度都很高(治療「注意力缺失和過動」(ADHD)的藥——利他能(Retalin),就是使大腦分泌較多的多巴胺)。研究也發現,運動到某個程度時,大腦會自動分泌多巴胺、血清張素和正腎上腺素,這些神經傳導物質都跟學習與記憶有關,所以孩子運動後的學習效果比較好,記憶力比較強。
因此,孩子不專心時,不要罵他,因為他的大腦本來就不是演化來閱讀的,但是大腦可以改變,我們要「引誘」他改變,孔子不是說教育要「循循善誘」嗎?我們一定要了解閱讀不是本能,它是人類了不起的成就,所以要耐心去引導孩子,再利用運動來幫助孩子學習,使學習變得容易、有趣。
當孩子喜歡學習時,他就已經成功一半了,因為天下所有的門都會為喜歡學習的人而開,將來他就無往不利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