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分類 / Uncategorized

[好書推薦] 雙語教育~ 破除考科思維的20堂雙語課(林子斌教授著)

好書推薦:雙語教育~ 破除考科思維的20堂雙語課(林子斌教授著)

By Charlotte

台灣政府前不久宣布2030年台灣將成為雙語國家,而教育現場也仿效其他推行雙語教育成功的國家,以新加坡為借鏡,並引進了沉浸式教學(加拿大),CLIL語言與內容整合式教學(歐盟),不斷推陳出新的教學策略看得我們中小學端的英語老師一頭霧水,但因應未來的趨勢要求也只能一邊做一邊修正,幸好最近拜讀了林教授關於雙語教育的這本著作,解決了心中許多的疑惑,在此一一列出,跟英語老師們以及對雙語教育有興趣的各位分享。

 

一、基礎英語是雙語教育的地基

林教授於書中指出現行的英語教育斷裂的問題,國小、國中、高中教材不連貫,各個階段英語教師不清楚前一個階段的教學內容,鷹架未搭好,地基不穩固,導致每進入一個新階段就有部分學生放棄學習英文,更遑論要學生用英語去學習其他的學科知識了。

 

二、適性教學是輔助英語分級教學的良方

針對每個階段學習英語效果不佳的學生,實施課間補救的適性教學是目前效果最好的方式,大部分被分到C組的學生,因為發現上課都聽懂了,受到重視了,變得不再討厭英語,教師也可針對A、B組的同學加深部分教材的難度,而為了避免家長質疑是「變相能力分班」,林教授建議讓學校的每位英語老師可以輪流教A、B、C組。

 

三、雙語教育不是英語教育

雙語教育最簡單的定義為:在教學的過程中採用兩種語言來進行。校方在初期推動時以提供使用英語的生活環境為主,讓學生了解到英語不只是考科,更是日常生活溝通的重要工具。另外,林教授建議避免讓英語老師用雙語跨科去教別的學科,英語老師們的角色應該為雙語教學共備社群裡的協助者的角色,主要進行雙語教學的應為學科教師,而近兩年雖雙北陸續招考新進雙語教師,但其實錄取的比例並不高,以現實層面來說,專業素養強且英語能力佳的年輕人,願意投入教職的人並不多,而且年輕新進教師一開始投入教學現場時,還需磨練班經以及專科教學的能力,因此目前最可行的方式應為鼓勵教學現場學科專業強的老師,提供適當的福利並協助他們增強英語能力,讓這些學科老師們願意加入雙語教學的團隊。

 

四、雙語教育不等於全英語教育

林教授指出,不管是學生素質或是教師英語能力,一開始在現行的公立學校進行全英語授課的難度頗高,推動雙語教育初期不應綁定英語使用比例,應依班級學生能力以及雙語教師意願,彈性調整英語使用的比例,以學科主概念用國語,課室指導語及延伸活動用英語的方式來進行,先求有再求好。

 

五、本土雙語教育應建立適合自己的模式:沃土模式(FERTILE)

國外的月亮不一定比較圓,新加坡推動雙語教育是經過50多年的漫長歲月以及縝密的規劃,但是台灣與新加坡在歷史背景以及政策目標的制訂上仍有著很大的差異,台灣政府規劃的雙語政策中未來第一語言仍是國語,第二官方語為英語,不同於新加坡第一語言為英語,第二語言才是母語。因此書中提到台灣的雙語教育應建立適合台灣自己的模式。

近年來自國外引進的CLIL以及沉浸式教學等雙語教育模式,強調語言和內容同樣的重要,但以台灣目前教學現場的師資,要做到用流利的英語講述專業的學科知識,並且同時評量學科學習效果以及英語學習效果,實在不太可能,針對此處境,林教授提出了沃土模式(FERTILE),作為本土雙語教育可行的方式,包括彈性(flexibility)、環境(environment)、角色扮演(role modeling)、充分的時間(time)、課室英語教學原則(instructional strategies)、學生學習關照(learning needs analysis and differentiated instruction)、所有人投入(engaging stakeholders),上述七項原則頗符合台灣目前教學第一現場的需求,值得一試。

 

以上的分享為閱讀完本書後,個人感到頗有共鳴的幾個雙語教育未來可操作的方向,與各位同為第一現場的夥伴們分享,希望在未來實施雙語教育的路上,大家能一起往正確的方向前進。對雙語教育有興趣的夥伴們,也可以更全面性的了解政策走向及作法,尋求符合自己需求的資源,並加入與自己理念相符的計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