宜蘭縣版學生資訊課程 讓你教學輕鬆又Easy

宜蘭縣版學生資訊課程  讓你教學輕鬆又Easy

到了7月編寫學校課程計畫的時候了,每位老師剛忙完學期末的成績處理,還沒喘口氣,就要緊接著編寫學校的課程計畫了。而如果你是導師,自認為資訊技能普通,但課務編排又被要求要上學生的資訊課,我想你此時一定很苦惱,如何設計與規畫學生的資訊課呢﹖
教網中心看到了大家的煩惱了,為了協助大家能順利的教學,也保障學生能獲得一致的資訊技能,讓往後學校在實施資訊融入教學時,不再因學生的資訊能力參差不齊,而困難重重。教網中心於98年委託佛光大學學習與數位科技系,製作三至六年級之學生資訊課程,並於99年經由縣內七所學校之試教與修訂教材。在今年6月正式向全縣的小學公開釋出。
以下是學生資訊課程的網址:
http://moodle.ilc.edu.tw/course/category.php?id=3
(老師請用EIP帳號登入,學生請用訪客身份登入)

進入課程之介紹如下:

1.進入宜蘭縣教育處首頁:www.ilc.edu.tw



2.在首頁右下角,找到相關的按鈕。


3.進入學生資訊課程首頁,共有三-六年級的課程,每一單元上課節數為二節課。


4.點選課程進入,學生以訪客身份登入。


課程之使用程序:

1.上課初始,以情境問題影片引發學生思考。「學習目標」呈現此學習此單元之後,學生將學會之技能。



2.點選「觀看範例」,呈現學習作品最後完成之效果。讓學生有清楚的學習目標。




3.觀看「教學影片」,請學生自行觀看操作過程,或由教師統一廣播給學生看。


4.如不用影片教學,課程也提供教學步驟文件,請學生參照文件操作。



5.教學完畢之後,教師可下載學習單,列印後請學生填寫,做為課後評量之依據。


課程問題回報:

1.若老師在使用課程上發現有任何的問題,可至EIP之E客服回報,教網中心將彙集各方意見後持續對課程做修正。


2.選擇「新增叫修」



3.「叫修類別」請選擇「宜蘭縣版學生資訊課程教材」


以上介紹,希望老師們能多多使用此教材,也歡迎提供使用後之經驗及修改之意見,期待這套課程能持續進步,符合學校老師的需求。






跨站發文:臉書、噗浪、推特,我來了!

現在越來越多人用微網誌(噗浪Plurk、推特twitter),以及臉書Facebook分享心情與交流!尤其當我們在部落格寫下新的文章後,想趕快和這些朋友分享。

以前,得先部落格發好文後,再到這些微網誌去新增一次了!現在,不用這麼麻煩了!只要在部落格的網誌設定中設好,以後部落格有新文章發表,就能同時發送到自己的這些微網誌上,好朋友就能馬上看到囉!

↑ 先到網誌設定中,先選擇是要「個人跨站發文」,還是「網誌跨站發文」,

個人跨站發文:跟著使用者跑,只要是你發文的,就會誇站發文到這些微網誌中。
網誌跨站發文:跟著網址跑,如果這個網誌是多人經營的,例如班級網站的性質,而在噗浪上,也有一個這個班的噗浪帳號。這樣就選擇網誌跨站發文。只要是在這網誌能發表新文章的人,一發表文章後,系統就會送到這些微網誌中。

選擇之後,就可以去點選認證Facebook或是Twitter了,記住喔,一定先要申請好這些網站的帳號喔!
若是噗浪,就直接輸入你在噗浪上的帳號與密碼。放心,儲存後,密碼就會隱藏起來。

↑ 這是點選Facebook認證後的畫面,注意左下角是否為你自己的Facebook帳號。正確無誤的話,就按同意。

↑ 設定好後,當發表新文章,右邊就可以看到,是以個人跨站發文的方式,也可勾選這篇是否要不要送出去到微網誌中。

↑ 發表後,就能立刻在噗浪上看到囉! 

↑  也真的貼在自己的臉書上。

↑ 發送完才短短幾分鐘,看到閱讀的人數馬上嚇一跳,WOW,一下子就到21了。

這些微網誌的曝光能見度,真是快啊!

 

 

由ICT邁入ITM

由ICT邁入ITM

中山國小 鄭文玄老師

資訊融入教學,是不強調資訊科技的結果與表現,而是重視資訊科技融入的觀念、過程和科技的可用性。應用資訊科技的時機可以是課堂教學,也可以是課後活動。所以,資訊融入教學,不是為了融入而融入,也不是為了展示教師個人的資訊技術;應用資訊科技,在於解決教學問題,促進教學成效,更重要的是希望教師將時間運用在設計教學活動,而非製作教學工具或資源;且希望培養學生應用資訊科技的能力與主動探索與研究的精神,讓學生能獨立思考並解決問題。(1999,張國恩;2000,顏龍源)

近幾年,資訊融入教學大多被稱為ICT(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y)教學,名稱的改變,似乎也意味著對資訊科技教學觀念的轉變:以往對於資訊科技的核心–電腦,認為是「用電腦學」,例如:CAI教學便是這個觀念的典型範例;接著認為是「學電腦」,學校的課程開設電腦課,教授電腦操作技術,諸如,文書編輯、影像編輯等等;到了現階段認為「電腦是培養心智的工具」,課程中運用電腦製作網頁、簡報,或是利用心智圖以及高階思考工具軟體(INTEL)等,來培養學生的心智能力。緊接著,資訊科技的工具迅速發明與應用,網際網路、單槍投影機、實物投影機、電子白板等新興科技產品投入教育活動,也直接促使融入教學的型態不得不變化。

宜蘭縣中山國小在建構資訊教育或ICT教學時,除了早就把資訊科技定位為培養學生心智的工具外,還考量四個層面:一是資訊科技設備,二是教室環境設置,三是教學活動所運用的素材,第四是教學活動的設計與進行。

對於資訊科技設備的使用,中山國小的設置考量是設備操作的簡易與否、設備使用熟練的程度、設備介入教學的活動的適切或密合的程度。
而對於教室的環境設置,考量的是能適用多樣的學習型態或教學模式。我們利用資訊科技設置了多樣的學習環境,嘗試以學習環境改變教師教學模式與學生學習模式。根據文獻,學校的物質環境對於學生和教師的行為模式,和對學生的學習態度很有影響。學者安利(1981)也指出,提供充足的儀器加上設備良好的科學教室,的確能促進科學教學的實踐,並使學生願意參與廣泛的激勵性活動。就一般意義而言,這一理念運用於學校課程的其他領域,亦有相同的結果。換言之,一個學校或教室的物質環境能夠影響人們的行為和他們對教與學的態度。因此,我們做了如此的設想:應用資訊科技的最終目的在協助老師教學和增進學生的學習成效,在 ICT教室中座位的配置基本上不同於一般班級教室的排列方式。教師在使用ICT教室時,他(她)必須對學生做適當的分組。單就這一舉措,這種形式上的分組,便有助於合作學習模式的產生。也由於ICT教室的物理條件改變,致使教師的教學模式不得不做適度的調整。再者,以往的電腦輔助學習較侷限於學生孤立學習的環境,易於形成缺乏學習同伴而失去學習興趣的困境,並且面對較艱深的學習內容之際,學生無法獲得即時討論的機會以解決問題,致使學習過程中斷;但在 ICT教室裡,網路是基本需求,其所具備的資源共享和便利溝通的能力,使得學生可從其他同學處獲得不少新知觀點和意見,因而成為相當適合發展合作學習的環境(1992 ,Batson)。教學環境中的人際互動,不論學生與教師或學生同儕間皆可透過同步與非同步的溝通方式達成;另外人機互動亦可由高互動性的教材內容來達成。所以,我們希望在ICT教室中合作學習小組並非一般學習小組,這種合作學習小組是能促進彼此的成功,是能真正的合作,彼此互相幫忙和支持的;且為使學生透過同儕的社會互動來學習,合作學習小組須具有功能性,除了促進小組組員間的互動關係和建立個人績效責任外,更須使小組組員具有積極的相互依賴感,培養學生合作溝通的社會技巧,並能藉由團體歷程的反省以檢討改進小組的運作。當然,我們也希望教師必須真正願意的採用這種合作學習小組,來教授課程;因為,教師才是ICT教學中合作學習小組的關鍵;畢竟,教師不願採用,形式上分組座位的安排以及ICT教室中所有設備和物理環境的改變,都會變得毫無意義。

至於教學過程中所用的素材,我們鼓勵老師善用網路上可搜集到的互動素材,這些素材只要能營造學習者動機、興趣或投入狀態、師生互動狀況,以及能完整傳達教學目的所需訊息,便是好的素材,不一定非得要親自製作。

最後,教學活動設計這一項,現今教學者常忽略,但它卻是整個教學活動是否流暢、有效進行最佳保證。有經驗的教學者,能透過教學者所撰寫教學活動設計,看出教學的優劣情況。因此,我們非常鼓勵教師撰寫教學活動設計。

上述諸項要素,能夠被完整及完美的實施,必能創造出具高超藝術的教學活動;而且,資訊科技融入,絲毫不著痕跡。但是,這其中的關鍵點,作用仍在於人身上。如何能讓居於關鍵因素–人(教師),發揮應有的作用,才是教學是否成功主要關鍵點。

因此,本校由張至文主任自行開發、架設Scweb學校網站教學平台,利用網路提供的互動性,以及廣大的教學資源和多媒體的人機介面,和自主化的學習環境特質,成功地整合E化環境下的各項資訊科技,以及能夠順利地運用各種教學模式,進而有效提升學生的學習成效,塑造一個以資訊科技為工具,而培養學生心智能力的教學活動平台。在這Scweb教學互動平台中,我們掌握兩個基本要素,分別是人和教學活動設計。人的部份包含教師和學生,教師撰寫在平台中教學活動設計模組,依據教學目的,透過活動設計的安排,整合資訊設備、E化環境、教學素材以及教學模式;而學生則利用平台,進行自主、探索、合作等學習,並將完整學習歷程記錄在平台之中。最後,師、生還可以利用平台中論壇、互評、討論、測驗等機制,進行評鑑與反思。

宜蘭縣中山國小也正是基於上述理念規劃並施行學校的ICT教學。民國98年7月,參加「宜蘭縣資訊科技應用於教學的創新教學模式及典範團隊初選計畫」,以第五名的成績,隨同其他五個團隊(NO1.成功國小、NO2.順安國小、NO3.羅東國小、NO4.三民國小及NO6.壯圍國中),一起前往參加教育部在 9月辦理的東區成果發表暨選拔活動。在宜花東三縣共14個優秀團隊中,勇奪東區第二與東區第一花蓮縣的長橋國小一同進軍全國(針對這項結果,宜蘭縣裡還曾有其他團隊質疑:是否東區評審委員故意選宜蘭縣最不出色的隊伍中山國小團隊,以免威脅到花蓮縣的團隊在全國的表現)。98年10月16日,宜蘭縣中山國小於台北市的中正高中,跟全國北中南東四區共175隊選出的21支優秀團隊,共同角逐全國十所優秀典範團隊。宜蘭縣中山國小以較少資源(當時的E化專科案及典範團隊案,其他縣市優秀團隊約有經費45~60萬,其中E化專科案補助30萬,典範團隊案補助15~30萬;而宜蘭縣兩案合一就只補助30萬),不出色的主題(陰謀論者如是認為)–建構數位化策略教學互動平台與E化教室,以及無私分享的精神(參賽隊伍無不視自己的成果或資料為最高機密,深怕他人索取或知曉發展細節;但只有中山大方送,以致造成其他隊伍競相取得中山的資料、簡報、手冊等),獲得與會評審的青睞,入選全國十大創新教學典範團隊(依報告順序,全國十大典範團隊:苗栗縣竹興國小、宜蘭縣中山國小、臺北市忠義國小、臺南縣學甲國小、高雄市英明國中、苗栗縣福星國小、臺北市仁愛國中、臺北縣深坑國小、嘉義縣興中國小、臺南縣深坑國小)。

在這項競賽中,宜蘭縣中山國小能入選,也正標舉著我們中山,從ICT教學中,正式邁入ITM(Inovation Teaching Model)(創新教學典範)的時代。 (2010/6/28)


98年10月16台北市中正高中的比賽會場


比賽會場,中山國小的攤位湧入其他參賽隊伍競相參觀


中山國小的攤位,其他參賽隊伍詢問、索取資料

990625資訊組長會議報告檔


現場實況錄影 |
觀看注意事項:請用IE瀏覽器,或Firefox的IE Tab



觀看的操作說明

990625資訊組長會議議程.doc

  1. Eip 功能修正說明
    資訊組長會議.doc
  2. 中小學資訊設備更新計畫工作說明
    20100625中小學資訊設備更新計畫工作說明.doc
  3. 研習辦理說明
    20100625.odt20100625.pdf
  4. 部落格說明
    部落格競賽簡報.ppt
    mov.zip
  5. IP分配說明
    9901宜蘭縣資訊組長會議.ppt
    學校網段20100801

分享簡報藝術2.0~簡報設計:原則與技法

分享簡報藝術2.0~簡報設計:原則與技法
宜蘭縣礁溪國中  詹青蓉老師  

分享在簡報藝術2.0這本書內,其中一章節介紹的「簡單設計:原則與技法」,希望各位在設計簡報時有一些概念,可運用於教學中或各個講演中。
簡報藝術2.0書中提到,對設計最常見的誤解是,以為是屬於最末端的作業。其實設計絕對不是最後才做,設計是在前端進行,而且是從頭就得開始。設計能讓觀者或使用者感覺事情更簡單,設計,並不是裝飾。
接下來我將簡單介紹書中,對簡報設計提供七個原則。

一、一開始兩個原則:訊號雜訊比、照片優先效應。

 
/* Style Definitions */
table.MsoNormalTable
{mso-style-name:表格內文;
mso-tstyle-rowband-size:0;
mso-tstyle-colband-size:0;
mso-style-noshow:yes;
mso-style-parent:””;
mso-padding-alt:0cm 5.4pt 0cm 5.4pt;
mso-para-margin:0cm;
mso-para-margin-bottom:.0001pt;
mso-pagination:widow-orphan;
font-size:10.0pt;
font-family:”Times New Roman”;
mso-fareast-font-family:”Times New Roman”;
mso-ansi-language:#0400;
mso-fareast-language:#0400;
mso-bidi-language:#0400;}

1、訊號雜訊比:意思是,在溝通(設計)清楚的同時,盡可能讓訊息的衰減現象降到最低。即不必要去強調不重要的線條、形狀、符號,以及標誌。要呈現數量資訊(曲線圖、圓餅圖...,不要有任何裝飾)

 
/* Style Definitions */
table.MsoNormalTable
{mso-style-name:表格內文;
mso-tstyle-rowband-size:0;
mso-tstyle-colband-size:0;
mso-style-noshow:yes;
mso-style-parent:””;
mso-padding-alt:0cm 5.4pt 0cm 5.4pt;
mso-para-margin:0cm;
mso-para-margin-bottom:.0001pt;
mso-pagination:widow-orphan;
font-size:10.0pt;
font-family:”Times New Roman”;
mso-fareast-font-family:”Times New Roman”;
mso-ansi-language:#0400;
mso-fareast-language:#0400;
mso-bidi-language:#0400;}

2、照片優先效應:當人類隨意地接觸到資訊,而且接觸時間又很有限時,照片會比文字容易讓人記住。

 
二、第三個原則:留白。
高級名牌店總會盡可能地設計出最開闊的公共空間。空間可以達出一種高品質、細緻的感覺,並且讓人覺得這一切很重要。

         三、接下來四大要則:對比、重複、對齊、相近。

      1、對比:簡單說,就是差異性。

            2、重複:你的設計中重複使用相同或類似的元素。它的大小與位置可以不
                           同投影片的內容而隨時做些看起來很協調的調整,而且很巧妙地不干擾
                           到主要訊息,那麼它就會變成一個比較強烈的重複元素。


 
          3、對齊:在你的投影片中,沒有一樣東西看起來像是隨機放置。

        

4、相近:
 

/* Style Definitions */
table.MsoNormalTable
{mso-style-name:表格內文;
mso-tstyle-rowband-size:0;
mso-tstyle-colband-size:0;
mso-style-noshow:yes;
mso-style-parent:””;
mso-padding-alt:0cm 5.4pt 0cm 5.4pt;
mso-para-margin:0cm;
mso-para-margin-bottom:.0001pt;
mso-pagination:widow-orphan;
font-size:10.0pt;
font-family:”Times New Roman”;
mso-ansi-language:#0400;
mso-fareast-language:#0400;
mso-bidi-language:#移動物件使之更近或更遠,以營造出一種系統化的外觀。這個原則告訴我們,
                          相關的物件應該放在一起,這樣它們才會被視為一體,而不是一堆不相干的元素。

 

/* Style Definitions */
table.MsoNormalTable
{mso-style-name:表格內文;
mso-tstyle-rowband-size:0;
mso-tstyle-colband-size:0;
mso-style-noshow:yes;
mso-style-parent:””;
mso-padding-alt:0cm 5.4pt 0cm 5.4pt;
mso-para-margin:0cm;
mso-para-margin-bottom:.0001pt;
mso-pagination:widow-orphan;
font-size:10.0pt;
font-family:”Times New Roman”;
mso-ansi-language:#0400;
mso-fareast-language:#0400;
mso-bidi-language:#0400;}

結論:簡報的影像越令人注目,就會有越多人記住。更重要的是,他們會記得你是誰。--保羅.雅頓(Paul Arden

 
 

/* Style Definitions */
table.MsoNormalTable
{mso-style-name:表格內文;
mso-tstyle-rowband-size:0;
mso-tstyle-colband-size:0;
mso-style-noshow:yes;
mso-style-parent:””;
mso-padding-alt:0cm 5.4pt 0cm 5.4pt;
mso-para-margin:0cm;
mso-para-margin-bottom:.0001pt;
mso-pagination:widow-orphan;
font-size:10.0pt;
font-family:”Times New Roman”;
mso-ansi-language:#0400;
mso-fareast-language:#0400;
mso-bidi-language:#0400;}

參考資料:簡報藝術2.0
資料來
源:http://www.slideshare.net/BrandAutopsy/tribal-knowledge

http://www.slideshare.net/medicalmarketing/increase-brand-awareness-medical-marketing-presentation

 

 

 


 

 

如何無痛讓你拍的數位照片效益最大化並操作最簡化?靠Picasa!

如何無痛讓你拍的數位照片效益最大化並操作最簡化?靠Picasa!

宜蘭縣竹安國小 林文淵老師

在數位相機普及的現在,拍照已是日常休閒活動之一,可以自拍、拍家人、拍動物、拍活動、拍風景,也可以不為什麼就隨意拍。東拍西拍下來,累積了大量的照片,然後呢?對很多人來說,看不到等於不存在,若未能把這些照下來的照片放在一個極容易尋找的地方,照片被遺忘或找不到是很正常的事,令人悲傷的是這可能代表你某段回憶真的就此永遠找不回來了。
照片不只對個人的過往記憶有很深意義,對工作來說,照片也是非常重要的,如幫學生留回憶、應付考評、幫學校紀錄曾經發生過的事,所以,若能善於管理及運用照片,佐證照片隨手可得,這些事做起來就可以很輕鬆且不必費太多功夫的。在這方面,我是靠Picasa網路相簿、Picasa照片管理軟體及自己的一點小技巧來因應的,我覺得效果還算不錯,所以在此分享一下我的想法與經驗。


一、照片累積並分享之操作模式

1.提供教師可隨時借用的數位相機
我身兼學校資訊業務,如何提供同仁方便的資訊運用環境是我的職責,但,在自己能力有限、資源有限、時間有限的情況下,會希望掌握手邊有限的資源,在自己能負擔的狀況下提供教師所需的服務,並使這些服務產生最大效益。在照片處理方面,我提供三台中階且同型照相機,供教師隨時借用,讓教師在需要相機時,可以很方便的取得。相機借用不需登記,只要求教師使用完後盡快歸還,以不過夜為原則。

2.協助教師處理照片及影片
對多數資訊使用者來說,處理相機裡的照片或影片不是件困難的事,但對教師來說,每天的級務、雜務工作已夠讓他忙得團團轉了,處理照片對他們來說是件需要額外分心的工作,非絕對必要時,是不太會主動去整理這些照片的,所以,教師自己的相機需要高容量的記憶卡。敝校採取的方式是讓教師有可隨時借用的數位相機後,還請教師在拍完照片後直接把相機交給我處理,他們不必做任何整理的工作,就可以在幾分鐘後隔天在學校首頁提供的網路相簿連結上看到所拍的照片。


3.照片的整理
教師歸還相機後,我把相機的照片資料夾直接複製到專門留存照片的電腦中(我專用的行政電腦),將該資料夾名稱改成「時間」+「主題」的形式,如「990601打流感疫苗」,這樣之後要尋找照片的原始檔時,比較好依時間或主題去尋找。

 

4.照片的上傳到網路相簿中
上面所提的三項工作步驟需要的是用心,但不致於多麻煩,比較令人頭痛的工作,通常會發生在照片上傳這一步,因為,就許多人以前的經驗而言,上傳照片是件很費時的工作。以前,確實如此,所以,以小弟有限的能力及有限的時間,是無力負擔這樣的工作,但,在使用Picasa網路相簿及Picasa照片管理軟體後,上傳照片是可以以資料夾為單位一次處理的,所以,在我將相機裡的照片資料夾複製並重新命名到電腦之後,我只要點四下就可以把這整個資料夾裡的照片上傳到Picasa網路相簿上。這四個動作分別是”開啟Picasa照片管理程式”→”點選要上傳的資料夾”→”點擊「上傳」按鈕”→”在上傳視窗中點「上傳」”,做完這四個動作,即完成上傳指令的下達,不管資料夾裡的照片有多少(更正,同一個相簿裡不能放超過500張照片。),而且可以接著再做上傳的動作,反正電腦會自己按先後順序排隊,丟下讓電腦自己慢慢上傳,我們可以去忙其他的事。

 

5.Picasa網路相簿照片庫的分享
常聽同事在整理資料或應付考評時四處向其他人要照片,被要照片的人也很困擾,因為不確定照片在哪裡所以得花時間東翻西找四散的照片,更麻煩的是不確定找到的照片是否有用,就怕花了時間還作白工。以我這種操作方式把學校的照片都上傳,並依時間及主題編相簿名稱,要照片的讓他自己上網找,幫忙拍照的人就不必擔心被追著要照片了。

目前學校最新Picasa網路相簿照片庫裡的各相簿,夠豐富吧。

前一張是遠照圖,這一張是近照圖,點相簿的封面圖,會展現該相簿的照片列表,如下圖。

這是最新相簿裡的照片列表,點小圖會展現大圖。

6.其他細部操作
上述說明只是描述了大概,上傳過程中還有其他細部設定可供選擇的,例如:相簿是否上鎖不分享、照片上傳是否縮圖及要縮到怎樣的畫素品質、自訂相簿名稱…等,視使用者需求可自行調整。


二、其他應用
網路照片庫建立起來後,才是其他新奇應用的開端。
1.在班親會上使用網路相簿的投影播放功能展示學生活動情形
想像一下在已經班班有單槍的教室環境中,班親會正式開始前,讓家長看一下學生平常活動的樣子,可以很大程度的讓家長學得學生學得快樂,教師教得認真。(其實也就是拍照及播放出來而已。)

範例

2.代替光碟片,以網址方式分享照片。
曾有四年級級任導師詢問是否有軟體可以幫忙製作播放光碟,因她帶的班級上五年級後會重新編班並換老師,她想把中年級階段為他們拍的照片整理後燒給學生留念。聽了這樣的要求後我想了想,我自己從以前到現在已收到很多照片光碟片,這些光碟片現在到哪裡去了?我會特地再把這些光碟片拿出來回味嗎?所以我給她一個建議,把這些照片放到Picasa網路相簿上吧,把這個相簿的投影播放連結以E-mail方式寄給學生,學生就可以直接點連結看投影播放模式的照片,這種方式不浪費資源,而且在網路上隨時可以看到,不也和老師原本分享照片給學生留念的初衷相符嗎!


3.照片下載使用
一般網路相簿上的照片要下載使用,通常得一張一張下載,很是費時!Picasa網路相簿上的照片,只要電腦裡有Picasa照片管理軟體,就可以一次性下載整個相簿裡所有的照片(不需要帳號密碼),不必再點到地老天荒。

 喜歡這個相簿裡的照片嗎?點”下載”裡的”下載到Picasa”,一次全部下載回去。出現下圖時,按一下”下載”,電腦就開始幫你下載該相簿的所有照片。

 

4.Picasa照片管理軟體的美編功能
Picasa照片管理軟體不只可以快速簡便的上傳下載Picasa網路相簿上的照片,也具備簡便實用的編輯、美編功能,如製作美術拼貼、將照片匯出製作成影片檔、對個別照片進行拉正、剪裁、調整對比、特效處理等功能,非常實用且方便。

三、依機能展示Picasa網路相簿及Picasa照片管理軟體的功能

以上是以自己觀點來看Picasa是怎麼用的,有點亂,這裡依機能讓各位瞭解Picasa網路相簿和Picasa照片管理軟體的功能。

1.Picasa網路相簿可以直接使用的功能。
調整縮圖大小以快速尋找要的圖片、投影播放、直接下載整個相簿的照片(需已安裝Picasa照片管理軟體)、得到該照片連結(可用在部落格上)。
2.使用空間和限制。
免費相簿空間:每個帳號的空間是1G,單本相簿最多照片數500張,只要上傳的照片不是用原始檔大小,1G的空間至少可以放2000張以上的照片。
3.簡便的照片上傳功能
不好用則無限接近無用,Picasa網路相簿接受兩種好用且方便的照片上傳管道。
1)登入後在網路相簿中以Web介面直接上傳
優點:無需安裝任何軟體即可上傳照片。
缺點:無法大量批次上傳、無法在上傳時同時調整照片大小。
2)以Picasa照片管理軟體上傳照片
優點:可大量批次上傳照片、可以上傳時同時調整照片大小、有強大且實用的照片美編工具。
缺點:電腦需先安裝Picasa照片管理軟體。
4、在登入Picasa網路相簿後可以做的事
更改相簿封面照片、編修相簿名稱、為照片增加說明文字、編修照片地圖、在別人的Picasa網路相簿的照片下留言…
5、Picasa照片管理軟體
可將照片簡便的上傳到Picasa網路相簿中或簡便的批次下載,另,兼具不錯的美編功能,最特別的是照片搜尋功能,可以把散落在電腦硬碟不知名深處的照片挖出來,不再讓照片成為沒人關注的孤兒。

 

個人使用經驗及感想

1.狡兔三窟:永遠不能給予資訊工具絕對的信任,狡兔三窟是必要的,就算是懶人,也要有二窟,所以,我在電腦裡留原始檔,網路上留簡易版,總不會兩個地方同時掛掉吧。
2.照片管理:以拍照日期及主題名稱編排,方便搜尋。
3.設定適當的封面照片:可方便找相簿。
4.以相簿連結代替照片光碟:光碟大部分都會變成飛盤。
5.帳號整合:只要有Gmail帳號即可使用Picasa網路相簿,讓你可以一個帳號走天下。
6.畫面極簡:不似其他網路相簿服務花花綠綠的版面,極簡的介面表示注意力不會被分散、運行時不需載入太多奇怪的東西而會較順暢、沒有廣告。

7.1G的空間是不小,但長期累績下來的照片量絕對會塞暴,怎麼辦?簡單,再辦個Gmail帳號就好了啊!反正申請簡單,申請完後,又是另一個1G可用。我現在是每半年的照片放在同一帳號的照片庫裡,順便可以依時序整理,這樣查找起來也頗方便。

8.隱私權及資料外洩的爭議:照片流出去會不會有隱私權或個人資料外洩的問題?這條線很模糊且沒人能給個清楚的界線。這困擾著很多人,讓許多人在使用網路相簿時綁手綁腳。我盡量以自己的經驗把我會用的部分展現給大家看,就是希望大家能瞭解Picasa的特性、限制及便利性,安全和便利性常是相違背的,各位可依照片題材去決定是否上傳或上鎖。

 

最後,提醒一下各位照片在網路上和電腦裡的差別:在網路上是活的,在電腦裡幾乎是死的。至於要不要用、用什麼工具、如何運作,就看各位各顯神通囉!

2P遊戲式題庫系統-新增題庫和桌面機台的製作

 
2P遊戲式題庫系統-新增題庫和桌面機台的製作

北成國小馬振俊

玩,不僅為了讓孩子開心,更是孩子在身心發展上,必要的滋養。

教育家蒙特梭利、皮亞傑都曾說過:「玩,就是孩子的工作。」

愛因斯坦也說:「玩,是最高深的研究。」

玩,有助於引發對學習的熱愛、好奇和動機。

(以上這段話,節錄自天下雜誌2008年八月份「親子天下創刊號」許芳菊主編所撰寫的《玩出大能力》)



然而,要如何玩才玩的好?陳榮坤老師的2P遊戲式題庫系統就是很棒的介入點。繼上期2P遊戲式題庫系統介紹,本文將接著介紹『新增題庫』和『桌面式機台製作』的部份。

一、新增題庫

台中縣華龍國小李宗欣老師建置了一個線上題目產生器的網站,該網站並提供所有的程式,讓我們也可以建置自己的系統網站。真好,網路上總有這麼多關心教育、無私奉獻的好人。
 
阿欣老師的2P遊戲式題庫系統 題目產生器網站

轉貼阿欣老師的說明如下:

(一)題庫名稱

請在 2P遊戲式題庫系統 裡的 A_QuizBase 資料夾中先建立一個新資料夾,注意命名時不可以用中文。再將下載後的 _para.txt檔 放在這個新資料夾中。

輸入題庫的名稱可以是中文。

 
(二)純文字的題目

這種類型的題目、選項答案只有文字,請將下載後的 .txt 檔,放到題庫的資料夾中即可。

 

 
(三)題幹有圖片的題目


這種類型的題目中包含有一張圖片,若題目編號為003 ,就將圖片命名為003.jpg ,再將這張圖片放進同一個資料夾中即可。


[注意]圖片大小的寬度大概設定到500像素左右的jpg圖檔


 
 
(四)選項有圖片的題目


這種類型的題目,答案的4個選項為圖片,若題目編號為003 ,就將4張圖片命名為003a.jpg、003b.jpg、003c.jpg、003d.jpg ,再將這4張圖片放進同一個資料夾中即可。


[注意]圖片大小的寬度大概設定到500像素左右的jpg圖檔



 

(五)題庫光碟直接轉換

阿欣老師除了同意本文轉載其網站和內容之外,更提供我們如何將教科書商(南一、翰林、康軒)題庫光碟直接轉換的方法,謝謝阿欣老師了!

[南版題本DOC、翰[部]版DOC、康版CVS to 2P題庫]的xls快速轉檔程式:



 

二、桌面式機台製作

這是桌面式機台做好的內部線路圖,看到這堆線,可能會覺得很複雜,不過,再看過以下的說明,一定OK的。



(一)說明

1.遊戲遙控器

陳榮坤老師的2P遊戲式題庫系統是以遊戲遙控器來操控遊戲的進行,我們先來看看遊戲遙控器內部的電路板。

乍看之下好像很複雜,再仔細觀察一下似乎也不難理解其運作原理。

a.上圖是遊戲遙控器各個按鈕對應到電路板的位置圖
b.遊戲
遙控器的作用原理:當
按鈕按下時,按鈕下方的導電橡膠同時也會往下,透過導電橡膠使按鈕二邊的藍色點和橘色點相接觸而產生通路。
c.所以,我們只要從該
按鈕左、右二邊的接點,拉出二條線至桌面的按鍵即可。
d.按鈕左、右二邊的接點,一邊為接地端,另一邊為正端,可使用三用電錶量出那一邊是接地端或正端,但不用這麼複雜,我們可由上圖看出,所有藍色點的線路是相通的,相通的這個點就是接地端,而另一邊就是正端了。
f.如果每個按鈕都要出2條線,10個按鈕就要出20條線,但別忘了,接地端是相通的,所以接地端原則上只要出1條線就好,但我們由上圖可看出,向上鍵和向右鍵的接地端和其它鍵並不在同一條線路上,所以,此款的電路板,10個按鈕,接地端要出2條線,正端要出10條線,共出12條線,如此做來,會比原先的20條線省事很多。
g.以下為出線圖


2.微動開關


3.按鈕和微動開關

按鈕按下去 → 觸動到微動開關的開關 微動開關的正端和接地端形成通路 電路板產生作用



4.

原理同微動開關

(二)製作

1.材料

序號
項目
照片
價格
備註
1
桌子
10
學校報廢桌子,一張 10 元
2
遊戲遙控器

99

1.因只取其內部的電路板來用,所以買最陽春的99元遙控器即可。
2.使用二個。
3

250
1.YAHOO拍賣買的。
2.使用二個。

按鈕

6
1.YAHOO拍賣買的。
2.至少使用8個。

微動開關
9
1.YAHOO拍賣買的。
2.至少使用8個。

網路線

取其內部8條線來用。

錫絲
15
電子材料行買的。

電線膠帶
10
電子材料行買的。

電線端子接頭
1
1.電子材料行買的。
2.至少使用8個。

束帶
15
電子材料行買的。

2.工具

序號
項目
照片
價格
備註
1
圓穴鋸

265
1.直徑28公分
2.特力屋買的
2
圓穴鋸中心軸
280
特力屋買的
3
電鑽

學校借的
4
十字起子



5
錫油

30
清洗鉻鐵用的
6
鉻鐵
80

7
三用電錶
280

8
熱融槍
50

9
剝線鉗

180
有了它,剝線的速度真的快很多
值得買
10
尖嘴鉗


11
電腦外殼

當作焊台

3.製作過程

序號
項目
照片
備註
1
圓穴鋸裝上中心軸


2
電鑽裝上圓穴鋸


3
電鑽裝上圓穴鋸完成


4
在量好按鈕圓型中心點的地方鑽洞


5
鑽洞完成


6
準備拆遊戲遙控器


7
拆開圖-1


8
拆開圖-2


9
電路板正面圖


10
電路板背面圖
1.線路和電路板相連處,看起來就很脆弱。
2.
遊戲遙控器壞掉,大概都是這邊的線斷掉。
11
線路和電路板相連處上熱融膠予以強化

12
準備長一點的網路線,要做usb的延長線

13
剝開外皮
網路線內有8條線,usb線內有4條線,所以我們只取4條線來用。
14
usb線從中剪開

15
將usb線和網路線連接
二邊接的線要相同。
16
上電線膠帶
usb的延長線完成

17
再次準備網路線

18
將外皮剝掉

19
剝出線頭

20
準備電焊

21
一邊焊上端子

另一邊是接電路板用的,所以不用焊。
22
完成

23
其它的線也要焊上端子

24準備電路板

25
在2個接地端和10個正端焊上鍚點
這要有點手感。
26
將電線接上剛才焊上的鍚點
1.此時不用上鍚絲,只需以鉻鐵將剛才的鍚點融化,再將線頭插入即可。
2.這也要有點手感。
27
12個接點一一完成

垃圾桶在一旁可隨時丟垃圾。
28
12個接點完成的近圖

29
到控制台的遊戲控制器測試
接地端和正端一一碰觸測試
30
測試OK,再將接點上熱融膠予以強化

31
電路板出線完成圖

32
桌子裝上搖桿

33
裝上搖桿完成

34
裝上按鈕

35
裝上按鈕完成圖1

36
裝上按鈕完成圖2

37
電路板接上搖桿

38
接上按鈕

39
電路板接上usb的延長線

40
整線

41
完成圖1

42
完成圖2



 

改良式電腦教室位置配置

改良式電腦教室位置配置

宜蘭縣東光國中
黃界強老師 

前言

教師上課時維持課堂秩序與掌握學生學習狀況是相當重要,由於電腦教室座位的安排與一般班級教室不同,教師若沒有一定的教學功力或經驗,要達成此目標相當困難。傳統電腦教室位置安排上主要會考量螢幕產生的電磁波、佈線及線路維護等問題,並未考量教師上課的方便性,因此常造成不論教師站在電腦教室任何位置,視覺死角相當多,當然學生的學習狀況就很難掌握,課堂秩序更是難以維持。有鑑於此,筆者調整傳統電腦教室的位置,讓教師站在電腦教室大部分位置均能有效看到一半以上的學生螢幕,甚至全部的學生螢幕均能看見,如此教師就較容易掌握學生的學習情況。

傳統電腦教室座位配置圖(圖一)

  

改良式電腦教室座位配置圖(圖二)

改良式電腦教室

比較

以圖一、圖二兩間電腦教室為例進行比較

一、教室基本資料

 

傳統電腦教室

改良電腦教室

教室大小(長×寬)

11.10m × 8.10m.

11.4m × 7.50m

電腦桌尺寸(長×寬)

1.6 m × 0.70m

1.30 m × 0.85m(使用88年擴大內需的電腦桌)

可放至電腦數量(學生機)

40台

40台

電腦數量(教師機)

2台

2台

學生機安排的排數

4排

3排

每排可放置電腦數量

每排均可放置10台

外側兩排均可放置12台,最內側一排可放置16台(由於外側兩排前後需保留通道緣故)

交換器數量

2台

3台

走道空間

第1排與牆壁間:1.2m

第2、3排間:2.55m

第4排與牆壁間:1.05m

第1、2排間:3m

第2、3排間:1.8m

教師機位置

第1、2排正前面

座位地板高度與學生地板高度相同

第1、2排間走道前面

座位地板高度比學生地板高約19公分

 

二、由(1)教師機位置(2)最寬走道中後段位置,比較可以看到學生機螢幕數量及視覺死角空間多寡進行比較:

(1)由教師機位置

下圖為傳統電腦教室由教師機位置拍攝的全景圖,可以發現①教師僅可看見第3排前半部學生螢幕畫面,②視覺死角的空間相當多,第1排至牆壁間後半部及第四排至牆壁間的空間均為視覺死角。

下圖為改良式電腦教室由教師機位置拍攝的全景圖,可以發現①教師看見大多數的學生螢幕畫面,②幾乎沒有視覺死角的空間。

(2)由最寬走道中後段位置

下圖為站在傳統電腦教室走道最寬的第2、3排間中後段位置拍攝的全景圖,可以發現①只有一半的螢幕面像拍攝位置,且由於走道寬度不夠,面向拍攝位置的螢幕中仍有部分的螢幕畫面無法拍攝到,②第1排至牆壁間及第四排至牆壁間的空間均為視覺死角;也就是當教師站在拍攝位置時,教師僅能掌握不到一半學生當時的學習狀況。

下圖為站在改良式電腦教室走道最寬的第1、2排中後段位置拍攝的全景圖,可以發現全部螢幕均面像拍攝位置且螢幕畫面均被拍攝到,也就是當教師站在拍攝位置時,教師能掌握全部學生當時的學習狀況,空間上也幾乎沒有視覺死角。

三、依線路維護便利性

(1)傳統電腦教室線路在兩排電腦(第1、2排及第3、4排)中間,線路維護不方便,但學生亦不易處碰線路。若為增加線路維護性,將第1、2排及第3、4排間空間加大,勢必壓縮原本的走道空間,讓原本的較小走道空間更加狹小。

(2)改良式電腦教室第1排電腦與牆壁間留有30公分的走道維護線路,維護方便性尚可。第二排電腦後方即為走道且走道寬達1.8米,線路維護相當方便,當然學生若有意去更動線路也方便,不過依筆者使用該教室多年的經驗,由於教師在教室內幾乎沒有死角,能掌握教室內每一空間,學生也就不敢刻意去動線路。第3排電腦由於緊靠牆壁,線路維護不易。

四、螢幕輻射較強的位置為螢幕的後方及側面,但學生不會坐在螢幕的側面,底下僅針對螢幕後面與學生距離進行比較

(1)傳統電腦教室每位學生與螢幕後面距離約一個桌面寬(約70公分)但中間尚有另一個螢幕阻隔。

(2)改良式電腦教室,僅第3排學生在螢幕後面,而且距離達150公分。

結論

改良式電腦教室具有底下優點:

(1)教室無死角教師能充分掌握學生學習狀況

改良式電腦教室的所有學生機螢幕皆面向第1、2排間走道,在該走道兩側的電腦數達全教室電腦數的五分之三,並且此走道寬達3米,因此當教師在該走道移動時,均能有效看到學生螢幕中的畫面,學生在電腦中的一舉一動也就能充分掌握,若需要指導學生操作也能迅速到達。若教師需移動到第3排指導學生時,全教室亦有十分之七的學生螢幕能觀看到。

(2)線路維護方便

僅第3排電腦(佔五分之二)線路較不易維護外,其餘兩排電腦線路均易維護。

(3)學生座位距離螢幕電磁波較強的位置較少且較遠

僅第3排學生在螢幕後面,並且最近距離達150公分。

20100320 校園特派員 (國)

主播:光復國小 江岱瑾
同學
東光國中 陳鈺茹
同學
  1. 冬山國小  學習書法水墨畫 意境優美與藝術共舞
  2. 蘇澳國小  小勇士陳昱凱同學 用生命感動生命
  3. 竹林國小  平時做好防震演練 地震來時不慌亂
  4. 冬山國小  口腔保健宣導 潔牙小天使報到
  5. 育英國小  搖滾舞台展現自信 校長與老師即興演出
  6. 新生國小  運動會上表現亮眼 體育界的明日之星
  7. 生活法律小常識

20100320 校園特派員 (台)

主播:東光國中
林   耘 同學
黎明國小 張詠晴
同學
  1. 冬山國小  學習書法水墨畫 意境優美與藝術共舞
  2. 蘇澳國小  小勇士陳昱凱同學 用生命感動生命
  3. 竹林國小  平時做好防震演練 地震來時不慌亂
  4. 冬山國小  口腔保健宣導 潔牙小天使報到
  5. 育英國小  搖滾舞台展現自信 校長與老師即興演出
  6. 新生國小  運動會上表現亮眼 體育界的明日之星
  7. 生活法律小常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