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共藝術

 
在冬山河看不到雕塑,看不到壁畫,有的是可以表現宜蘭特色的洗石子舖面,到令悅目的彩色磁磚圖案;河堤起伏有若水波,而踏水處的鑲嵌板是出自鄰近孩童之
手;河岸邊的涼亭,造形特殊,刻意採用彩色玻璃為頂蓬,在豔陽下自成一件具有光藝術的「雕塑」。冬山河親水的公共空間中,藝術建設佔有重要的一席,使藝術
融入環境,融入生活,也提供了我們許多不同思考和想像的空間。

  設置在縣政大樓前廣場的「宜蘭紀念物」,以三株參天古檜
為主角,由宜蘭出身的國際級雕塑家楊英風負責設計,楊英風的藝術造詣使宜蘭紀念物不單有歷史省思的紀念意義,還是一座重要的公共藝術品。當前全台大小林區
中,棲蘭山林區還保有極少數的台灣天然檜木純林,蓄流納洪,節流造陸,是孕育蘭陽沖積平原的母親,是土地的保護神,也是台灣之寶。檜木紋理通直,色澤雅
緻、質美芳香、歷久彌新,而為世界級的珍貴美材。用檜木為紀念物,也取宜蘭人應似古檜一般,具強韌而綿長生命力,歷經千年考驗,猶能屹立茁壯,蔚為巨木。

 
為了豎立檜木,縣府決定把這一歷史性的一刻,交給縣民自己動手,以人力拉起檜木,因而刻意不利用任何動力機械,以傳統的槓桿原理,結合絞盤等簡單機具,
讓參與者發揮螞蟻雄兵的力量。當天,參加協力擎天的人潮,老老少少捲起衣袖,運用最簡單機具及槓桿原理,合力以雙手,把三株十八公尺以上的檜木,逐一豎立
起來,安置在預設的基座。

  在平坦的縣政中心廣場,構造高聳的檜木群落,烘托出森林意象。楊英風援用他所熟悉的不鏽鋼材
質,選取「龜蛇把海口」的傳說,融鑄為富現代感的景觀雕刻。連同兩座凹凸鏡面不鏽鋼雕塑,在檜木群落間,結合周邊扇形開展的平台,創造出獨特的景觀效果,
與縣政中心的建築群相互輝映。

 

  「公共藝術」是一種將藝術創作概念與民眾的公共生活空
間結合在一起的藝術活動,它不僅為我們提供了一種富有文化內涵的生活環境,更藉著與居民之間的雙向互動,在公共藝術產生的過程裡,教導居民使用不同的觀察
與思考方式,接觸藝術、親近藝術,進而關懷藝術,甚至利用各種機會參與文化藝術活動。


圖片8-42:冬山河波狀河堤。


圖片8-43:縣政中心-楊英風的雕塑及檜木

圖片8-44:協力擎天的活動照片。
 
 

公共工程的宜蘭模式

 
橋樑工程的藝術處理,是地景的改變。遍佈各社區的學校建築、是宜蘭縣另一個公共工程領域的景觀藝術表現。校園的整體規劃,深入社區生活,影響學生及家長
的視覺美感。縣政中心則是公共工程藝術化的階段性結晶。這個努力代表著這一代人的生活藝術觀點與工藝水平。可預見的是,隨著時空移轉,這些觀念的推展與實
際作為,對生於斯、長於斯的宜蘭人,必將產生潛移默化的美感教育功能,對為人詬病的台灣公共工程而言,更具啟示作用。

  
宜蘭縣善用政府經費,執行長程規劃,延攬優秀的建築師,發揮專業知能,更以行政力量,引導規劃單位引進藝術家,直接與工程設計部門合作,提出專業的景觀美
化工程。藝術家的表現,呈現在整體美觀,並涵攝當地的自然或人文特色,引為創作素材,使工程與實地場景能求取平衡、融合為一。這樣的作法讓藝術家有更大的
發揮空間,藝術表現與公共工程有新的交集、新的結合,應該勝於直接以藝術品置於建築物之上。宜蘭縣的作為至今尚屬獨步台灣,堪稱為公共工程藝術化的宜蘭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