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共建築

    近幾年來的宜蘭,對於推動公共建築的藝術化不遺餘力,先後完成了冬山河親水公園、縣政大樓,而橋樑工程及學校建築的美化工程也持續進行中,這一切無非是要創造一個充滿人文藝術氣息的大民居-宜蘭縣。

  一棟美麗的公共建築物就像是一件美麗的大型公共藝術品,其空間主體和活動其間的人群,共同構成藝術的場景和建築的生命。我們將以橋樑、學校、冬山河親水公園、羅東運動公園、縣政大樓為例,略窺公共建築之美。

橋樑藝術化--重建橋與人的新關係

 
台灣的橋樑樣式,從北到南幾乎可說如出一轍,單調而缺乏特色。這種被大量複製多年的橋樑,其橋欄設計已固定化,工程界稱為「紐澤西式」,橋欄高度多在一
公尺二十以內,由鋼筋、水泥構造,立面呈現下寬上狹的「工」字型,上面再架上一段鋼管,上下寬度比,約是四十與二十公分,由下方以半弧形緩削而上。這樣的
橋樑安全、省事、容易構工維護。但由於高度正好擋住視線,行車進入橋樑,如同進入隧道一般,無法從橋上觀賞溪流的自然之美,橋的本身也是呆板單調的景物。

 
橋樑構通兩地、橫跨溪流,除了實際的交通功能外,也可以是人們視覺的焦點。設計橋樑時如果加入一點藝術表現手法,就會大大美化了我們的視野景觀。宜蘭平
原上的一些橋樑建築,就常常讓我們眼睛一亮,橫跨蘭陽溪上游,連接三星大同二地的泰雅大橋就是本縣橋樑工程藝術的代表作之一。除此之外,南方澳跨港大橋、
葫蘆堵大橋、員山大橋…等橋樑亦具地方特色;「紐澤西式」大橋具有安全、容易構工及經費低的優點,但卻形成了千篇一律、犧牲景觀的現象;相對的「藝術化橋
樑」增加了人與橋的對話,卻提高了橋的造價,若無適當的為橋樑景觀設計把關、而僅為了美化而裝飾,是否也會造成視覺的污染呢!這是一個值得我們思考的問
題。

圖片8-9泰雅大橋:泰雅大橋是橫跨蘭陽溪,連結三星和大同二地的橋樑,靠近大同鄉的一側採用泰雅人織布文化的圖騰,靠三星鄉的另一側則採用田間到處可看到的鳥雀造形為代表,營造出親切的農庄意象,符合務農為主的天送埤地景。

圖片8-10泰雅大橋:似泰雅弓箭造形的燈柱,重複優美曲線的視野意象,是力與美的結合,入夜之後,特殊造形的路燈,猶如星夜金鍊,泛著黃色光澤,照亮了泰雅橋之美。

 


片8-11:葫蘆堵大橋:葫蘆堵大橋溝通三星和員山二地,和泰雅大橋一樣橫跨蘭陽溪,橋的兩端都是漢人聚落。縣內的藝術家林正仁先生,在橋名柱及橋欄設計
上發揮巧思,採取傳統的空間觀念,以四種不同顏色的花崗石為材料,用浮雕手法呈現青龍、白虎、朱雀、玄武形體,採石鼓造形,安置成四座橋名柱,代表東、
西、南、北不同方位,具有守護地方的用意。

 


片8-12葫蘆堵大橋:橋欄選用代表傳統時間觀念「十二干支」的十二生肖造型,分別以鏤空銅雕製成,象徵時空的交會於葫蘆堵。最特殊的是,十二生肖造形活
潑,都以躍躍欲動的型態表現,在車子行駛之時,欄杆上的動物似乎也奔馳起來,動態的感覺,使人彷彿行走在一條躍動的橋樑之上。

 

 

圖片8-13:南方澳跨港大橋的橋頭柱,橋頭主的造形是將魚頭加以變形。

 

圖片8-16南方澳跨港大橋:白色的橋身與背景的藍天、蒼山相互輝映,已成為南方澳的新地標。橋的最高處,為觀景方便,另闢出了平台,在這裡,遊客可以悠閒的看著漁船進出南方澳漁港,也可以遠眺蘇澳港,在此處觀景攬勝,往來港澳的漁歌船唱,盡收眼底。

圖片8-15南方澳跨港大橋:專供遊人使用的人行道上,以洗石鑲嵌陶瓷片,構成一幅美麗的海底景象。

圖片8-14南方澳跨港大橋:橋欄杆鏤空浮雕是以海洋生物的造形,兩側橋欄是各種逗趣可愛的魚類造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