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東林區管理處【區域型自然步道】NO.01 礁溪-林美石磐步道

「林美石磐步道」的名稱是由「林美」、「石磐」所組成的。「林美」是指當地村名(礁溪鄉林美村),「石磐」則是指「石磐瀑布」;這條森林步道的前身是一條古老的水圳路。這水圳遺址及渠道岩洞,也使這條森林浴步道多了一分淡淡的古道人文氣氛。

 

林美石磐步道位於林美村石磐溪谷內,長約1.7公里,呈O型環狀,右去左回,去程及回程各約八百多公尺。路面平緩好走,擁有豐富的自然生態,沿途溪水潺潺,區內山巒疊翠、飛瀑湍流,亞熱帶植物繁複盎然,經過百萬年溪流侵蝕後的地形,有著各種風姿各異的溪岩及瀑布景觀,使步道呈現出非常原始的風貌。

 

步道旁的「石磐溪」係雪山山脈臺北縣與宜蘭縣的分水嶺,因水流落差大,形成大小不一的瀑布群,聲勢最大的石磐瀑布自石磐處沿溪而下,聲響嘩啦啦的迴盪在山林間,並激盪出大量陰離子,由於水氣充沛,加上陽光充足,所以溪谷植物生態盎然豐富,蕨類等濕生與附生植物處處可見,繚繞的森林芬多精,令人身心舒暢,真是大自然的恩賜,沿途除了亞熱帶的森林美景外,先人所遺留的木馬林道和鑿水道遺跡,也在路途中帶給遊客們另一種不同的文化饗宴。

以上資料來源林務局羅東林區管理處

社區日曆-大吉社區-話說大吉村













大吉社區 話說大吉村
  1978年未合併之前分為大吉村及三吉村,合併之後為大吉村,面積為389.45公頃、轄內有26鄰、1243戶、人口計3975人,目前是五結鄉15村內人口數較多的村落。大吉社區發展協會成立已有20多年,一路行來極為艱辛,現任理事長林書銘發揮薪火相傳的精神,繼續推動社造工作,值得鄉親敬佩。

以上資料來源–財團法人仰山文教基金會

宜蘭縣衛生局-12鄉鎮市【推薦健走步道】- NO.12南澳鄉基雅步道

全長約4公里消耗熱量 331卡

鄉鎮

地點

南澳鄉-基雅健走步道

步道特色

步道起點南澳高中位於宜蘭縣南澳鄉南澳村,緊臨蘇花公路,西鄰南澳綜合運動場,村民以泰雅族原住民為主民風純樸。此步道經南澳原生樹木園區,佔地8.99公頃,海拔25公尺,園區分成南澳工作站、林業展示館、生態展示館、原生樹木園區和景觀區等五部分,想認識及研究原生樹木這裡就是最佳理想地點。步道路程全長四公里,沿途寧靜與純樸之美盡收眼底。而終點站金岳國小為偏遠小型原住民學校,三面環山,一面向海,風景秀麗,氣候怡人亦視為一參觀景點。

推薦原因

1.此步道為本鄉中心區、人口集中,鄰接有三個村(南澳.碧侯.金岳)及蘇澳鎮南強里。
2.99年新開發自行車道設施,適為可推廣健走及騎乘自行車的地點之ㄧ。
3.原生樹木植物園區是親近大自然又可運動健走的最佳選擇。沉浸森林浴使人心曠神怡,讓身心在愉悅之中不知不覺走完步道,已健健康康消耗了331卡的熱量囉!

結合單位

南澳鄉公所、南澳鄉代表會、林務局南澳工作站、南澳鄉部落健康促進會、南澳高中、南澳國小、碧侯國小、金岳國小、南澳社區發展協會、碧侯社區發展協會、金岳社區發展協會

以上資訊來自宜蘭衛生局

宜蘭縣衛生局-12鄉鎮市【推薦健走步道】- NO.11 大同鄉松羅步道

全長來回約2.6公里消耗熱量215卡

鄉鎮

地點

大同鄉-松羅步道

步道特色

松羅步道座落於宜蘭縣大同鄉境內的泰雅族松羅部落;松羅部落位處北橫公路(台七線)98公里處,社區入口有一充滿泰雅精神的地標,雕塑著泰雅勇士與織布婦女;由此前行二、三百公尺,於示有松羅步道標示圖的路口右轉產業道路,續行約1.4公里即抵步道管制站與停車場。
管制站離步道入口尚有1.5公里之路程,沿著松羅溪而行,可欣賞田野山色、蟲鳴蛙叫與清溪流瀑。

• 林務管轄:羅東林區管理處礁溪工作站
• 行政轄區:宜蘭縣大同鄉
• 步道位置:宜蘭縣大同鄉松羅村
• 步道全長:2公里
• 爬升高度:海拔界於280至400公尺,平緩好走
• 路面狀況:石子路
• 難度評價:適中,老少咸宜

推薦原因

1.和社區鄰近,方便村民活動

2.周邊有玉蘭茶園及民宿,走累了可以有喝茶及休憩的地方

「松羅國家步道」,是羅東林管處在宜蘭縣內已開闢的六條國家級步道之一,由昔日泰雅獵徑整修而成,這裡溫暖潮濕的氣候,造就了雨林般的森林植被原始景觀。至今仍保有原始豐富自然生態的松羅步道,漫步其中,彷彿身在亞馬遜熱帶雨林,處處充滿自然野趣,是從事自然觀察、享受清綠森林浴的好所在。

結合單位

玉蘭社區、玉蘭茶園、浥美茶香民宿、大同鄉公所、大同鄉衛生所、羅東林區管理處

以上資訊來自宜蘭衛生局

 

PS :由於入口已經禁止車輛進入,所以從停車場到巨石瀑布會超過4公里

宜蘭縣衛生局-12鄉鎮市【推薦健走步道】- NO.10三星鄉龍泉步道

全長來回約4.4公里

鄉鎮

地點

三星鄉-龍泉步道

步道特色

「龍泉登山步道」 綿延三星鄉茶山之上,距三星鄉衛生所僅10分鐘路程,步道入口設有噴泉景觀,沿途可眺望三星鄉街景,田園風光盡覽眼底,風景優美。

步道沿途路面鋪設木屑,採自然生態造景方式,不僅美觀大方更可減緩爬坡時的膝蓋衝擊,兼顧保健與預防運動傷害防治之考量。

步道中途提供健行者休息、眺景、談天等多用途的觀景平台,由平台可向下跳望安農溪及蘭陽溪美景外,並可窺探大同玉蘭茶園的山嵐白雲,涼風徐徐令人心曠神怡。

推薦原因

步道全長1.9公里,步行往返時間約1.5小時,適合朋友、家人一起運動健走體驗大自然運動、享受山林森呼吸。

結合單位

三星鄉公所、三星鄉社區衛生促進會、三星鄉體委會

 

以上資訊來自宜蘭衛生局

宜蘭縣衛生局-12鄉鎮市【推薦健走步道】- NO.09 五結鄉冬山河健走步道

全長來回約4公里消耗熱量331卡

鄉鎮

地點

五結鄉-親水公園健走步道

步道特色

宜蘭是個好山好水好空氣的城市,近年來因熱鬧的童玩節,讓大家得以認識冬山河之美。放眼所見,不論一石一木,或一池一亭,處處呈現既樸拙又精緻的「庄腳味」,成功的詮釋了往昔的美感,並賦予新的生命。親水公園是一座騎乘自行車暨健走的絕佳場所,路線安全性良好。沿著冬山河兩岸有條經過規劃的自行車道,想要健走可選擇河畔兩旁飽覽秀麗的河川水色,由親水公園出發展開一段親水自然的健走之行。一路上兩旁是翠綠樹木和淳樸的田野風光,迎著風感受健走所帶來一股健康和活力。走到清水閘門之處是此段健走的終點站。在這裡從超大型的龍舟競賽、西式划船到家庭親子的休閒之旅都能令你流連忘返、暢意而歸。

推薦原因

位於台7丙線的利澤簡橋,大紅色的橋墩建築好像在宣告你已來到碧藍清澈的冬山河畔,在晴朗的藍天和白雲相伴下,和家人一同出遊相約健走,為生活增添樂趣,為健康加分。健走路線Profile
* 健走範圍:園內司令台-清水閘門
* 公里數:全程約4公里
* 健走步數:約7000步

結合單位

工商旅遊處(親水公園)、協和社區發展協會、五結鄉衛生促進會

 

以上資訊來自宜蘭衛生局

宜蘭縣衛生局-12鄉鎮市【推薦健走步道】- NO.08 冬山鄉仁山步道

全長來回約2.6公里消耗熱量215卡

鄉鎮

地點

冬山鄉-仁山步道

步道特色

仁山植物園,位於宜蘭縣冬山鄉中山休閒農業區的山區,剛好位於往新寮瀑布的途中,海拔約在50公尺至500公尺之間,面積約有102公頃,園區內共分為東方庭園植物展示區(艾園、嵐庭)、西方庭園植物展示區(英式、法式)、大航海外來植物展示區(非洲區、澳洲區、南亞區、南美區)與低海拔森林產業展示區(樟腦寮、木炭窯),是一處兼具休閒、生活、生態及教育的植物園。園區內共有五條步道,分別為:

1.仁山步道(新寮橋頭~艾園嵐庭~仁山亭~觀景平台) 全長約1km,終點的觀景平台可眺望蘭陽平原風光。

2.公務車道(園區大門~百草園~遊客服務中心)  全長約1.3km,全段多種以桐為名植物,尤以木油桐為主,每逢五月花季,雪花片片,自成一幅美麗的圖。

3.仁山自然步道(入口停車場~登峰步道) 全長約2.4km,是由林務局羅東林管處規劃設計,由入口進入後地勢逐漸往上爬升,翻過山頭後與登峰步道相連結。

4.葉子步道(百草園~樟腦寮、木炭窯~大航海外來植物展示區)全長約0.45km,因步道路面鋪印了許多葉片圖案,因以為名。

5.登峰步道(大航海外來植物展示區(非洲區)~仁山自然步道)全長約2.4km,可到達園區最高處的鐵塔,為園區最陡峭的步道,途中林相完整,是為登山挑戰的絕佳場所。 完整的林相及豐富的生物資源,為蘭陽平原至淺山丘陵接壤生態之代表,園區規劃有多條主題步道,提供來訪遊客不同的生態觀察體驗。

推薦原因

仁山自然步道位在宜蘭縣冬山鄉中山村,與仁山植物園相銜接,海拔980公尺,環繞的新寮山,是冬山河上游新寮溪發源地所在,步道全長2.46公里,走完全程約2個小時,入口處舊時盛產樟腦,被稱為「樟腦寮」,因此,步道入口即搭建大型的樟腦儲存木桶為地標。 仁山植物園,位於台灣中央山脈的北端,海拔高度約50至500公尺,面積約有102公頃。      
  植物園的前身是一個造林苗圃, 早期主要生產推廣造林的苗木,隨著國人開始重視環境的綠美化之後,功能逐漸轉型為培育環境綠美化推廣苗木的苗圃。由於園區與市區距離不遠,交通方便,是登山及休憩的絕佳去處。    

結合單位

宜蘭縣政府農業局、冬山鄉公所、中山社區發展協會、冬山鄉衛促會

 

以上資訊來自宜蘭衛生局

宜蘭縣衛生局-12鄉鎮市【推薦健走步道】- NO.07 員山鄉員山河堤健走

全長來回約4公里消耗熱量331卡

鄉鎮

地點

員山鄉-宜蘭河堤步道(員山段)

步道特色

宜蘭河先後匯合大礁溪、小礁溪及大湖溪,經礁溪、員山、宜蘭等鄉市,由壯圍鄉廓後附近匯入蘭陽溪出海。流域面積 17.5平方公里,流路長度20.1公里。由於宜蘭河落差平緩,水量穩定,在從前以水路交通為主的時代,宜蘭河連接了東港、壯圍、宜蘭、員山、大湖地區,成為沿岸居民生活的重心。清晨,兩三群麻雀閑散地跳躍嘲啾,陽光很輕巧,薄薄地自雲層透過;午後,剛下過雨的天空藍中帶紫,傍晚,宜蘭河被染得金黃,沐浴在宜蘭河微光中的人們彷彿都穿戴著希望的光圈,每一個隨意散步而來的人都親切地向你微笑點頭…。

這不是烏托邦,這是你在宜蘭河堤

推薦原因

基於現代人工作壓力大且不知運動的好處,這是兼具休閒舒壓及運動健身的好所在,工作餘暇之際帶著您的全家大小、老伴,親子同遊走入鄉間,沉醉於漫天飛舞清涼花草香中,除了散步,健走亦可騎著鐵馬馳乘在鄉間田園小路,迎著風輕鬆悠遊河堤,保證壓力全失,消遙又自在。

結合單位

員山社區發展協會、員山鄉衛促會、員山鄉公所、員山鄉農會

 

以上資訊來自宜蘭衛生局

宜蘭縣衛生局-12鄉鎮市【推薦健走步道】- NO.06 壯圍鄉順和社區健走

全長來回約2.2公里消耗熱量182卡

鄉鎮

地點

壯圍鄉-順和社區健走步道

步道特色

    漫步於社區內,走過阡陌良田,你可以被一片翠綠擁抱,你可以悠遊金黃稻海,在隨風搖曳的綠色稻田裡、駐足傾聽豐收的喜悅,看悠閒自在的鳥兒輕跳,還有變化多端的白雲輕移,結合庄腳人善良的人文特質,來到順和社區會讓你有種心靈沉澱的輕鬆感。其中:   
    漢藥店—許仔︰十三股老街~店仔墘上,有一家百年老店,是方圓數個村落唯一的漢藥店,許先生為人和善,精通藥理,價格公道,童叟無欺,因此「許仔」聲名遠播。
    大樹公︰「吃果子,拜樹頭。」本社區有三棵大樹公,都各有幾十年的歷史:一棵芎林樹,雖不高大,但虯枝盤屈,造型奇特,位在三叉路口,護佑村民進出平安;一棵老榕樹則是在衙門內,高大茂密,數人合抱的粗幹,樹根綿延,佔地數十公尺;另一棵則是國聖廟的大榕樹,是社區夏日午後休憩的好所在。
    衙門︰舊稱「衙門」的派出所,座落在店仔墘的最東面,設立至今,已有百年以上歷史。改建之後的建築外型,一改嚴肅冷酷面貌,紅瓦綠籬,加上老榕枝葉茂密,彷彿一棟別墅,是宜蘭「派出所別墅化」的先驅。
    協天廟︰又稱帝君廟,供奉主神為關聖帝君,保佑全庄平安。
    十八甲廟︰又稱國聖公廟,牌坊則題為延平廟,安奉的主神是延平郡王鄭國聖爺。不僅為社區居民的信仰中心,也是居民聯誼、學童嬉戲的場所。
    鴨母寮︰早期宜蘭,有水的地方,就有養鴨人家。養鴨也是本社區農家的副業之ㄧ。位在十八甲、距離國聖公廟八十公尺的鴨母寮,各位經過的時候,不妨放慢腳步,聽聽牠們聒噪的叫聲、看看牠們一身潔白、搖晃可愛的身影,可以讓你勾起「呱呱呱呱,醜小鴨,醜小鴨,長長脖子扁嘴巴,走起路來搖搖搖,要到河裡去玩耍。頭兒小小身體大,只會呱呱呱」的童年回憶!

推薦原因

 為改善社區環境,創造綠化特色,社區遍植杜鵑花。到處可見的杜鵑花海,花團錦蔟,讓原生瑟老街也變成綠意盎然,讓後巷也成花園。漫步在社區杜鵑花道上,與稻海所交織成的一幅美麗風情,令人分享一場心靈的悸動。
  順和的人情味及社區內人文歷史豐富,阿公的簑衣、廟口耆老講氣象,一起爭論烏龜在「放屁」或是在「吐磺」?阿嬤竹圍下坐椅條的挽臉、十三股老街的剃頭店、帥氣阿公戴著斗笠騎著拉風的「二八仔」腳踏車,都是社區內永不退色的回憶,讓順和社區敞開大門迎接過往的客人,來廟口泡茶、聊天、一起感覺順和的熱忱吧﹗

結合單位

壯圍鄉公所、忠孝村長辦公處、忠孝派出所、順和社區發展協會、協天廟、延平廟、親海民宿、海邊渡假民宿、月兒灣灣渡假別館、綠園有機蔬菜農園

 

以上資訊來自-宜蘭衛生局

宜蘭縣衛生局-12鄉鎮市【推薦健走步道】- NO.05 礁溪鄉龍潭湖步道

 全長來回約2.8公里消耗熱量232卡 

鄉鎮

       地點

礁溪鄉-龍潭湖環湖步道

步道介紹

龍潭湖全長2.8公里,位於礁溪龍潭村內,面積約 17 公頃,湖面遼闊,水深4.5丈,距離宜蘭市區約6公里左右,交通便利,此湖三面環山,湖面遼闊,為「 蘭陽十二勝 」之一,亦是蘭陽五大名湖中面積最大的湖泊;湖區則保留了原始與自然的風貌,景致宜人,循著環湖道路悠然漫步,只見兩旁綠樹垂蔭,蝴蝶翩翩飛舞,偶而幾隻鷺鷥掠過湖面,為寧靜的山光水色增添不少美麗。龍潭湖的附近有廟宇和禪寺數座,其中以軒轅教的—「黃龍山黃帝神宮」最富盛名和傳奇色彩。位於環湖路旁的第二公厠附近的一條岔路直上,是一處景觀清幽的軒轅教寶地,宮廟的廣場非常寬闊,還可眺望整個龍潭湖面景觀。

推薦原因

1.因路面平坦適宜各年齡族群、全家一起運動。

2.對於想登山健走的民眾,龍潭湖是一個好去處,因黃帝神宮為上坡路適宜挑戰不同體能登山健走。

3.龍潭湖早上或傍晚健走民眾為本鄉及宜蘭市附近民眾而白天遊客皆為外來客,每天人數約2-3仟人。               

結合單位

宜蘭縣政府工商旅遊處、礁溪鄉公所、龍潭社區發展協會、黃龍山黃帝神宮、礁溪鄉社區衛生促進會

 

以上資訊來自宜蘭衛生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