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9_2-2_【頭城農場】島嶼生態飲食教育:從舌尖上展開一場食農旅程,培育下一輪的生態廚師
【頭城農場】島嶼生態飲食教育:從舌尖上展開一場食農旅程,培育下一輪的生態廚師 時間:109.11.10地點:凱旋國小馬卡龍教室
【頭城農場】島嶼生態飲食教育:從舌尖上展開一場食農旅程,培育下一輪的生態廚師 時間:109.11.10地點:凱旋國小馬卡龍教室
潺潺流水話蘭陽-走訪蘭陽溪一、標題 :潺潺流水話蘭陽-走訪蘭陽溪二、提報分類表:河川湖泊濕地三、策劃/執行人:林紀達 、楊慧珠、江育旗、朱淯如、陳志宇四、動機:教案活動單元/點子五、目標範圍:年級性六、難易度:普通七、實施期間:109年1月至109年12月參與人數:60八、目標:探訪蘭陽溪畔人文設施和蘭陽溪畔風景特色;調查蘭陽溪畔的生態資源(濕地狀況、鳥類資源);探討蘭陽溪的生態變遷與人為影響的關係流。並進行分組報告。九、活動目標:凱旋國小六年級的校本特色課程是「潺潺流水話蘭陽-走訪蘭陽溪」(108學年改為「蘭陽左岸」)。課程規劃主要在教導學生認識學校周遭環境,包括緊鄰學校的宜蘭縣主要河川—蘭陽溪,希望孩子對其有所瞭解認識,以及對蘭陽溪的自然生態、人文環境有基本認識與探究精神。歸納六年級校外教學的學習目標有以下幾點:(一)古往今來:認識蘭陽溪的源頭、河道變遷、搜尋蘭陽溪的紀錄或文字照片。(二)蘭陽溪自然生態調查:蘭陽溪周圍的水生植物、水生動物、生態關係。(三)蘭陽溪旅遊景點:探訪蘭陽溪畔人文設施、欣賞蘭陽溪畔風景特色、體驗蘭陽溪口賞鳥活動。(四)蘭陽溪環境保護:溪谷保育法律的規範、環境保護觀念之宣導。(五)訪談體驗:訪談在蘭陽溪河床上工作的人,體驗其工作辛勞、成就感等。 十、進行方式: 為達成單元目標、能力指標與結合語文領域國語六上第五課 滿修女採訪紀、第十三課 孫翠鳳和歌仔戲的「寫作指導—採訪前的準備與綱要的擬定」,教學群規劃讓學生實地踏查時,也要採訪在蘭陽溪河床上工作的人,透過訪談稿事先擬題,從在這片土地上工作的居民口中,了解蘭陽溪河床的自然生態、環境保護的重要等。另外,配合自然領域3-1地表流水的作用、宜蘭縣文化局2019年日曆(11月份)、資訊課程等,讓學生透過跨領域統整學習,先分組整理資料並發表,培養學生具備檢索、整理、報告的能力。學習任務一:古往今來學習任務二:蘭陽溪自然生態調查學習任務三:蘭陽溪環境保護學習任務四:蘭陽溪旅遊景點十一、成果描述: 環境行動,為這片土地、唯一的地球付出些微心力。出發日期因天氣不穩定,持續延宕,終於在一個雨後天晴的上午,決定出發進行踏查。學生們對於蘭陽溪周邊的環境了解有限,因平時生活經驗並非在這個區域,在老師的帶領之下,學生順利的走進河岸,穿越蘭陽大橋,踩踏在平時從未駐足的土地上,聽著耆老們的故事,跟隨著老師的步伐,平安順遂的完成踏查活動。在任務說明及資料查找過程中,學生運用資訊設備的能力顯有進步,亦能嘗試在同儕面前報告小組任務內容,逐漸脫去青澀害臊的態度,勇於發言及主動學習。十二、實施心得:1、蘭陽左岸係主題式教學活動,經由跨域統整及資訊融入,學生經由查詢、統整、討論及實際踏查,驗證課堂所學及查找資訊;藉走訪蘭陽溪畔,親身體驗與土地對話,訪問耆老增加對土地的了解及認知。2、年初晴雨不定,若將實施時間調整至第二學期,在夏季實施,或許更減少天氣的影響。3、可敬邀熟悉當地的家長同行,透過世代經驗的交流,可更加深化學生對活動主題的認識。 4、感謝信德老師、德欣老師、淯如及志宇老師陪同及協助。
節能減碳知多少標題 :節能減碳知多少提報分類表:能源節約策劃/執行人:謝雯婷、陳麗娟、吳文進、李元煌動機:教案活動單元/點子目標範圍:年級性難易度:普通實施期間:109年03月01日至109年06月30日參與人數:73一、活動目標:能透過認識校園中的太陽能板及其分佈位置的引導,進而認識校園中的節能減碳措施,明白節能減碳的重要。二、進行方式: 先進行自然與人文科技課程課程「光的世界」教學,引導學生調查校園中的太陽能板分佈位置,深入探索對太陽能源的認識,進一步再調查校園中的節能減碳措施有哪些,最後記錄學習所得,並發表。三、成果描述:透過自然與人文科技課程,帶孩子參觀校園中的太陽能板分佈位置及其效益,並走訪校園中節能減碳水撲滿的設施。學生看到校舍屋頂裝置了太陽能光電板,最常問及:為什麼透過這些看起來黑黑的玻璃板,可以發電呢?看了綠色的大水塔,又問了裡面是裝什麼東西?還問及節水水龍頭的功能是什麼?為什麼要使用節能燈具、感應燈具等?經過此一課程後,孩子對節能減碳觀念有所瞭解認識,進而懂得珍惜身邊的資源。四、實施心得:太陽不但是萬物生命的泉源,如果能持續精進研發,廣泛推廣應用,是將來地球能源最重要的來源。學生將課堂所學光電知識與觀念告訴家人,由下而上將節能減碳的概念,傳遞於每個學生家庭,讓生活中所需器具,如發電方式可用太陽能替代者,可優先考慮選用,大家一起落實環保。其實學校裡有很多節能減碳的設施,學生常看到,卻不知它們有何功用?五、學習者心得:學生普遍反映學到太陽能發電的好處,也想建議家長裝設此一節能減碳的好方法。也有學生認為學校很聰明,使用太陽能板:一能遮陽降溫、二能發電使用,真是一舉兩得。另外將屋頂的雨水收集起來,可以拿來澆花、拖地,就可以減少使用自來水,減緩水庫乾涸的速度。節能燈具及感應燈具的使用,能提高能源使用效率,更能降低能源的浪費,從這次的課程中學到了寶貴的知識。
種地瓜焢窯去標題 :種地瓜焢窯去提報分類表:健康與環境策劃/執行人:謝雯婷、陳麗娟、吳文進、李元煌動機:教案活動單元/點子目標範圍:年級性難易度:普通實施期間:109年01月01日至109年06月30日參與人數:73一、目標:學會栽種蕃薯,能在蕃薯成長過程中給予適當的照顧,學會如何採收成熟的蕃薯,體認尊重土地的精神,能說出烹調蕃薯前的準備工作及烹調時的注意事項。二、進行方式: 由自然老師帶學生親自種下兩種不同種類的蕃薯,每天安排學生澆水及拔草,待蕃薯長大成熟後,全班進行採收,並利用焢窯的方式,烤熟蕃薯,享受健康美好的蕃薯大餐。三、成果描述:拔地瓜的那一刻,學生的驚呼聲此起彼落,學生都不敢相信,地瓜竟然長得又大又多,每一棵地瓜株的下面都是一長串的蕃薯,而不是只有一顆而已。從親手種植、成長照顧、採收品嘗,學生經歷了完整的教學活動,回家後也一定會影響家人,傳遞環保健康的概念,寓教於樂,是一種最有效的教育方式。四、實施心得:學生第一次種植有機地瓜,雖然雙手髒髒的,但是他們覺得很有趣,每天下課都急著去照顧地瓜苗,不停的問老師什麼時候可以採地瓜,經過了四、五個月,終於可以拔地瓜囉!他們拔完地瓜,清洗後馬上就進行烤地瓜的活動,雖然把地瓜烤焦了,不過味道還不錯!有些大的地瓜,送給學生帶回家和家人分享,有些小地瓜透過電鍋蒸熟後,學生們都吃得津津有味,大家都搶著要吃。此次的環境教育應該是非常成功,不但吃下健康,過程中也對環境保護盡一份心力。五、學習者心得:看到自己種的地瓜,從種下到澆水,再到烤,最後是品嘗,我覺得非常有成就感!香噴噴的地瓜很好吃,能跟同學做一件事,我覺得很開心!希望下次還有機會參加這種活動。從種地瓜到拔地瓜的過程中,我們每天都會去拔草和澆水,才能種出好吃的地瓜。我覺得在種地瓜的過程,要付出許多的努力,不過,吃到地瓜心情很不錯。我覺得透過這次烤地瓜的活動,讓我認識種植地瓜的方式,烤地瓜的時候,感覺超好玩的!這是我第一次參加環境教育的活動,在學校內的地瓜田,自己和同學一起種下地瓜苗,然後經過一段時間的生成,終於長成可以吃的地瓜,我覺得很好玩,但也發現農民種植作物是這樣的辛苦,我要好好珍惜食物。
一、標題:環境教育-節能減碳愛地球二、提報分類表:三、策劃/執行人:林紀達老師、楊慧珠老師、江育旗老師四、動機:3五、目標範圍:2六、難易度:3七、實施期間:109年04月06日~109年06月12日共4小時八、參與人數:61位九、目標:1.了解全球暖化成因。2.了解氣候變遷對環境之影響。3.知道生活中減緩溫室氣體排放之方式。4.了解減少用電為節能減碳方法之一。十、進行方式:A.影片觀賞1.企鵝與北極熊的明天https://www.youtube.com/watch?v=aqpsWxvE-wg2.小北極熊的危機https://www.youtube.com/watch?v=T969N9XwTbc3.節能減碳愛地球https://www.youtube.com/watch?v=RoqCSgx0_Cg4.那些生活習慣可幫助節能減碳https://www.youtube.com/watch?v=mNqTQMUH7hU5.節能減碳一起做https://www.youtube.com/watch?v=jmjUjwZ2taQ6.校園內的節能減碳https://www.youtube.com/watch?v=8FAuBGK7lJA7.蔡阿嘎和你一起節能減碳愛地球https://www.youtube.com/watch?v=KNyAarte8GkB.教師提問並說明節能減碳教師提問:1.影片中為什麼企鵝和北極熊的腳踏車只能在原地騎? 2.影片中為什麼企鵝和北極熊居住的浮冰那麼小?3.為何地球會暖化?4.地球暖化會造成哪些影響?5.人類要如何對抗地球暖化?C.學生小組討論1.甚麼是節能省碳。2.節能省碳的優缺點。3.我們如何從生活中做到節能省碳。4.節能省碳有甚麼方式。十一、成果描述:學生對於地球暖化的議題認知,在課程前較為模糊,也無法較完整的表達節能省碳對於保護地球的關聯性,課程中透過影片收視、教師引導式提問及學生小組討論分享,學生可較清楚認知議題核心以及他可以做到的項目。十二、實施心得:學生透過影片觀賞,可以認識地球暖化的原因以及節能省碳的重要性,接續導師提問可以建構學生對於環境保護的想法,透過學生小組討論,讓學生提出自己的可行性作法,進而落實、實踐在生活中,亦結合課綱的素養精神。十三、學習者心得:(一)林o謙:沒想到地球暖化會影響到這麼多的動物,北極熊的生存環境一直縮小,也許以後就再也看不到了。(二)朱o蓉:我能夠做到的事情就是回家後減少開冷氣的次數,多開窗戶、以電風扇輔助冷氣,都是可以做到的。(三)陳o倢:每個人都做好資源回收,很多人作好資源回收的話,對地球的影響就會很大。(四)陳o耘:少吃肉,多吃青菜,就可以減少澳洲跟美洲的碳排放,因為畜牧業牲畜的屁會少很多。
宜蘭縣凱旋國民小學109學年度教師校園防災教育暨環境教育研習實施計畫一、依據:(一)凱旋國小109學年度教師週三進修計畫辦理。二、目標 (一)透過專業的研討,了解本校防災教育各項教學設備的使用方法。(二)將防災設備應用於課堂中,幫助有學生有面對天然災變的自信心。(三)了解環境教育、節能減碳的重要性,並能運用於教學中。三、辦理單位:宜蘭縣凱旋國民小學四、辦理地點:凱旋國小五、辦理對象:本校教職員工六、實施期程:109年9月2日(三)13:30~16:30七、研習課表:時間實施內容授課教師場地13:30 –14:301. 學校防災腳本、地圖研討2. 家庭防災卡及1911之應用曾允威校史室14:30 –16:301. 認識學校周圍環境教育資源2. 了解節能減碳對環境的重要陳怡婷校史室八、 預期效益:(一)透過影片、計畫研習,讓教師具備災害防救、自救救人與應變能力,以利融入防災教育課程設計與實施。(二)在地震發生時有正確的本能反應,如何在地震發生時保護自己,以做好全面防震準備,有效減低災損,維護校園及人員安全。(三)增進教師對學校附近環境教育資源的認識,提昇教學及學生學習效果。(四) 提升教師具備防災教育暨環境教育專業知能與教學效能,期以教師的專業成長與教學精進,建構學習型學校。 九、本計畫呈請校長核可後實施,修正時亦同。 承辦人: 曾允威 主任: 曾允威 校長:張哲豪
潺潺流水話蘭陽-走訪蘭陽溪一、標題 :潺潺流水話蘭陽-走訪蘭陽溪二、提報分類表:河川湖泊濕地三、策劃/執行人:林紀達 、楊慧珠、江育旗、朱淯如、陳志宇四、動機:教案活動單元/點子五、目標範圍:年級性六、難易度:普通七、實施期間:109年1月至109年12月參與人數:60八、目標:探訪蘭陽溪畔人文設施和蘭陽溪畔風景特色;調查蘭陽溪畔的生態資源(濕地狀況、鳥類資源);探討蘭陽溪的生態變遷與人為影響的關係流。並進行分組報告。九、活動目標:凱旋國小六年級的校本特色課程是「潺潺流水話蘭陽-走訪蘭陽溪」(108學年改為「蘭陽左岸」)。課程規劃主要在教導學生認識學校周遭環境,包括緊鄰學校的宜蘭縣主要河川—蘭陽溪,希望孩子對其有所瞭解認識,以及對蘭陽溪的自然生態、人文環境有基本認識與探究精神。歸納六年級校外教學的學習目標有以下幾點:(一)古往今來:認識蘭陽溪的源頭、河道變遷、搜尋蘭陽溪的紀錄或文字照片。(二)蘭陽溪自然生態調查:蘭陽溪周圍的水生植物、水生動物、生態關係。(三)蘭陽溪旅遊景點:探訪蘭陽溪畔人文設施、欣賞蘭陽溪畔風景特色、體驗蘭陽溪口賞鳥活動。(四)蘭陽溪環境保護:溪谷保育法律的規範、環境保護觀念之宣導。(五)訪談體驗:訪談在蘭陽溪河床上工作的人,體驗其工作辛勞、成就感等。 十、進行方式: 為達成單元目標、能力指標與結合語文領域國語六上第五課 滿修女採訪紀、第十三課 孫翠鳳和歌仔戲的「寫作指導—採訪前的準備與綱要的擬定」,教學群規劃讓學生實地踏查時,也要採訪在蘭陽溪河床上工作的人,透過訪談稿事先擬題,從在這片土地上工作的居民口中,了解蘭陽溪河床的自然生態、環境保護的重要等。另外,配合自然領域3-1地表流水的作用、宜蘭縣文化局2019年日曆(11月份)、資訊課程等,讓學生透過跨領域統整學習,先分組整理資料並發表,培養學生具備檢索、整理、報告的能力。學習任務一:古往今來學習任務二:蘭陽溪自然生態調查學習任務三:蘭陽溪環境保護學習任務四:蘭陽溪旅遊景點十一、成果描述: 環境行動,為這片土地、唯一的地球付出些微心力。出發日期因天氣不穩定,持續延宕,終於在一個雨後天晴的上午,決定出發進行踏查。學生們對於蘭陽溪周邊的環境了解有限,因平時生活經驗並非在這個區域,在老師的帶領之下,學生順利的走進河岸,穿越蘭陽大橋,踩踏在平時從未駐足的土地上,聽著耆老們的故事,跟隨著老師的步伐,平安順遂的完成踏查活動。在任務說明及資料查找過程中,學生運用資訊設備的能力顯有進步,亦能嘗試在同儕面前報告小組任務內容,逐漸脫去青澀害臊的態度,勇於發言及主動學習。十二、實施心得:1、蘭陽左岸係主題式教學活動,經由跨域統整及資訊融入,學生經由查詢、統整、討論及實際踏查,驗證課堂所學及查找資訊;藉走訪蘭陽溪畔,親身體驗與土地對話,訪問耆老增加對土地的了解及認知。2、年初晴雨不定,若將實施時間調整至第二學期,在夏季實施,或許更減少天氣的影響。3、可敬邀熟悉當地的家長同行,透過世代經驗的交流,可更加深化學生對活動主題的認識。 4、感謝信德老師、德欣老師、淯如及志宇老師陪同及協助。十三、學習者心得:更活潑多元,值得大力支持、推廣。 蘭陽左岸心得 蘭陽左岸心得 蘭陽左岸心得 蘭陽左岸心得蘭陽左岸心得
標題:社區小志工提報分類表:服務學習策劃/執行人:曾介文、曾建銘、張筑喻動機:教案活動單元/點子目標範圍:2難易度:3實施期間:109年5月14日~109年5月21日 共4小時參與人數:75人目標:在學生進入正規的學校教育之前,最先接觸的非正規教育就是家庭教育以及在社區生活中所接觸的事物,因此學生對於自己生活的環境非常的熟悉,而學校和社區之間的關係如同唇齒般緊密,當學校需要社區協助時,社區的人士總是能主動地伸出援手協助學校,因此培養學生了解社區服務的內涵和重要性有其必要性,並且讓學生能主動關懷生活周遭的環境衛生。進行方式:首先透過google map 讓學生搜尋學校附近的區域,讓學生透過探索的方式了解社區的範圍以及位置,之後引導學生思考社區和學校之間的關係為何?透過議題的探討以及思考,學生可以了解,學校和社區之間的關係緊密,因此兩方之間要維持友好的聯繫,學校方面總是受到社區許多的協助以及幫忙,像在運動會時,社區也會協助學校進行活動,社區總是能夠在學校需要協助時幫助學校,那麼學校也在社區需要協助時幫忙社區,那麼學生平時可以如何幫助社區?透過維護社區的整潔是最快速的一種方式,因此大家共同決定進行社區的整潔維護。成果描述:學生對於進行社區整潔維護感到非常興奮,平常到學校的方式多為搭乘汽車或機車,很少使用步行的方式,因此可以藉由步行的方式,了解校園的周遭學生大多數感到很開心,因此在進行活動時學生多能抱持樂觀開朗的心情進行活動,此外在進行議題探討時,請學生思考可以運用什麼方式回饋社區,學生也思考了許多的方式,雖然有些方式比較天馬行空,但是可以看出學生非常想為自己生活的社區付出一份心力,因此當最後決定使用維護社區環境這項來回饋社區時,大家都非常贊同。實施心得:由於學生對於可以出校園去進行打掃這件事情非常興奮,因此有部分學生太過激動,必須時時的提醒學生注意安全,由於進行打掃的區域大多在馬路上,因此常常會有車輛經過,必須多多提醒注意安全這部分,不過整體活動進行非常順利,只是如果活動能多搭配教師可能會比較安全。學習者心得:碩晏:老師我都不知道原來學校旁邊的馬路上會有這麼多的垃圾,平常都沒有注意。秉軒:打掃還滿有趣的,想要一直掃下去。可昀:老師我們應該多來幫助社區進行打掃的工作。
一、課程標題:校園環境小小志工服務隊二、提報分類表:5(服務學習)三、策劃/執行人:林游銘老師、郭慧思老師四、動機:3五、目標範圍:2六、難易度:3七、實施期間:109年5月13日至5月17日共2小時八、參與人數:54人九、目標:學校對於學生而言是一個學習的場所,在學校中除了能夠學習學科上的知識,最重要的事就是培養良好的生活習慣,因此透過整潔工作的進行讓學生學習良好的生活習慣。雖然每天的整潔工作能維持校園整潔,但仍有許多的角落被忽視而髒亂不堪。透過此活動,讓學生發現校園中還有哪些需要再美化的地方,並透過實際的行動,培養愛校服務的觀念。藉由小小志工的活動,不僅使校園更整齊清潔,更可以讓學生養成愛護學校、服務別人的態度。希望透過本次教學,能讓學生對人類與環境之間的關係,進而達到實踐環境保護的目的。十、進行方式:在進行校園整潔維護課程之前,首先和學生介紹學校的校園,讓學生透過校園的範圍圖,實際的了解校園的範圍是非常大的,因此校園的維護工作除了少數由工友來完成外,其實大部分的區域還是必須仰賴人數眾多的學生來完成,在教室內進行完相關課程之後,帶領學生前往環境較髒亂的區域進行環境整潔的工作、回到教室後,和學生討論進行校園整潔工作的感想。十一、成果描述:在進行校園範圍介紹時,學生才了解原來自己上學的校園範圍非常廣泛,他們也意識到原來有許多的區域是沒有人進行打掃的,如果只依賴工友叔叔來維護環境,這樣非常容易髒亂,因此學生都能感受到維護校園環境的責任在每一個人。之後進行整潔工作後,學生明顯的感受到維護環境的辛苦,對於自己平時所負責的整潔工作維護的更加認真。十二、實施心得:在進行課程時,因為學生對於校園非常熟悉,不過還有些區域學生平時不容易踏足,因此必須先和學生講解,有些區域學校不希望學生踏足的原因,有些區域有其危險性,因此必須和學生講解清楚。此外在進行環境整潔工作維護時,部分學生會有嬉戲的狀況,必須提前提醒學生遵守秩序。十三、學習者心得:l 在太陽底下打掃雖然辛苦, 但是大家一起做事真開心!l 雖然不喜歡垃圾, 但是我們發現垃圾還是很開心。l 校園有些地方是我平常不會來的角落,可是我和同學也發現這些地方都有人亂丟垃圾,環境也變得好髒,我們應該要好好愛護我們的校園,不要亂丟垃圾。l 校園的整潔維護真的很難,我們應該要自己管好自己,不要亂丟垃圾,還有整潔時間要認真打掃,不可以偷懶。如果大家都這樣,我們的校園將更整潔。
一、 標題:綠觀園二、 提報分類表:15(認識校園)三、 策劃/執行人:林游銘老師、郭慧思老師四、 動機:3五、 目標範圍:2六、 難易度:3七、 實施期間:109年1月3日~109年1月17日,共3小時八、 參與人數:54人九、 目標:人的生活空間有許多各式各樣的場所,而對於學生而言校園是最重要的生活空間之一,除了在家中的時間,一整天中待最久的生活空間教室校園,因此了解自身的生活空間對於學生而言非常重要,因此透過校園植物觀察讓學生了解,自己身處的校園中多樣性的植物景觀,透過如此認識校園的方式,讓學生進而產生喜愛、保護校園的想法。十、 進行方式:為了讓學生認識校園的植物,因此配合資訊課,讓學生登陸校園網站中的植物教學網,讓學生了解校園中的植物種類,使學生產生對校園植物的興趣,接著帶領學生前往校園中觀察植物,以及撿拾落葉,之後回到教室中完成有趣葉子的學習單,讓學生繪畫葉脈,最後運用美術課時間讓學生製作壓花書籤。十一、 成果描述:學生對於校園中有那麼多種的植物感到驚訝,學生都不知道原來在校園中有這麼多的植物,因此在搜尋這些植物的過程學生都展現極大的興趣,之後帶領學生去校園中觀察植物,每位一位學生都很興奮地到處觀察植物,之後請學生進行葉脈的描繪,每位學生都盡情的繪畫葉脈,最後書籤的創作,學生也盡力的完成。十二、 實施心得:學生對於這樣的課程非常喜歡,首先用電腦搜尋校園中的植物,每位學生都搜尋了10種的植物,可以達到希望學生能對自己校園植物產生興趣的目標,不過在進行校園植物觀察時,卻發現校園中大部分的植物都沒有標示名稱,因此有些植物學生都不認識有些可惜,此外要另外提醒學生,掉落的葉子以及花才可以撿取,不可隨意摘取植物,最後進行書籤創作,運用的是材料包,還是要先跟學生聲明清楚,材料包中的花材都是特定廠商為了製作押花所種植,因此不能在路上、公園等地看到漂亮的花就去採摘。十三、 學習者心得:l 在進行校園植物搜尋之前,都不知道原來學校裡有這麼多種類的植物。l 每一種植物的葉子原來都不太一樣,平常都沒有仔細看過。l 校園中竟然有許多奇形怪狀的植物,之前都沒有仔細看過,真特別!l 希望以後還可以常常到處觀察植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