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校積極推動傳統文化技藝-布袋戲的傳承,並於102學年度下學期(103.5.7)代表宜蘭縣參加全國學生偶戲比賽,榮獲特優殊榮。
上場前的肅靜,學生非常的緊張 | 恭喜榮獲全國特優 |
全新的繁體中文 WordPress 網站《宜蘭部落格教育平台 網站》
本校積極推動傳統文化技藝-布袋戲的傳承,並於102學年度下學期(103.5.7)代表宜蘭縣參加全國學生偶戲比賽,榮獲特優殊榮。
上場前的肅靜,學生非常的緊張 | 恭喜榮獲全國特優 |
隨時於學校網頁上公佈環境教育相關訊息
【五年級下學期環境教育校本特色課程教學計畫】
單元或主題名稱 | 掌中偶戲—作夥來演戲 | 設計者 | 張芳嫺 | ||||||||||||||||||||||||
教學年級 | 五年級下學期 | 教學節數 | 12節 | ||||||||||||||||||||||||
議題融入 | 教材來源 | 自編 | |||||||||||||||||||||||||
教學目標 | 一、使學生了解布袋戲偶角色的沿革。 二、學生能透過語文學習及本土語發音條件,編寫符合布袋戲演出創意劇本 三、依據劇本人物設計,分組設計創意布偶人物及佈景 四、推選各組人選,進行排練並實際演出 | ||||||||||||||||||||||||||
分 段 能 力 指 標 | 教 學 資 源 | ||||||||||||||||||||||||||
語文: D-2-6-7 練習利用不同的途徑和方式,收集各類可供寫作的材料,並練習寫作。 藝術與人文: 1-3-2 構思藝術創作的主題與內容,選擇適當的媒體與技法,完成有規劃有感情及思想的創作。 1-3-7 在表演戲劇活動中,表現積極合作的態度,並表現自己的才藝潛能。 綜合 2-2-9蒐集有關生活週遭鄉土文物或傳統藝術、生活藝術等藝文資料,並嚐試解釋其特色與背景。 3-2-10認識社區內的生活藝術,並選擇自己喜愛的方式,在生活中實行。 |
| ||||||||||||||||||||||||||
相對應 能力指 標代號 | 教 學 流 程 | 時間 分配 | 教學 資源 | 評量 方式 | |||||||||||||||||||||||
藝文 1-3-2 藝文 1-3-7 | v活動一:大家來看布袋戲 【準備活動】:老師上課前先下載或準備好影片 1.欣賞各種布袋戲演出(傳統、創意、電視版) 2.討論與發表:請小朋友討論每一種布袋戲演出 效果與表現型差異性 【老師引導學生從人物角色(傳統故事)、舞台布幕設計(比較過去與現在)、音效(錄音與傳統口白)、演出場地(廟會活動)、服裝或布偶設計等去觀察討論】 3.透過簡報統整與分享以上內容 4.分組模仿劇中人物口白與對話演出 擷取播放過的影片一小段對話,邀請2組同學上台練習,並提示學童注意語調、動作、說話速度等進行演練。【完畢,老師給予鼓勵】
~第一節結束~ |
10分
10分
5分
5分
10分 |
單槍設備 網路資源短片
布袋戲偶 自編簡報 網路資源短片 |
發表情形
演出效果 | |||||||||||||||||||||||
相對應 能力指 標代號 | 教 學 流 程 | 時間 分配 | 教學 資源 | 評量 方式 | |||||||||||||||||||||||
綜合 2-2-9 語文 D-2-6-7
藝文 1-3-7 綜合3-2-10 | v活動二:劇本設計與編寫 1.分享上學期劇本編寫的作品。 ※ 分享前,老師先說明劇本票選標準: 文句流暢度20% 場景設計與人物安排20% 故事效果與吸引力30% 劇本獨特創意設計30%
2.最佳編劇劇本票選 ※說明未來將以票選結果的劇本為主,設計及編 排戲劇演出。 採無記名投票方式票選– 公開表揚入選劇本,並給予獎勵 3.以學生為中心,做劇本的編寫與修改。 ※和學生討論劇本設計及改編應注意事項 例如 1.劇本場景大綱規劃(時間 地點 次序) 2.故事人物的個性分析 3.製作布偶服裝道具材料清單
共同完成劇本編修 1.劇本編修確定,每人影印一本,熟讀並分組演練 1. 指導學生依興趣分組討論劇本演出與音效設 計,並規劃每個人負責的項目及工作進度。 *分組活動【演出、道具、音效】 演出組:布偶人物腳色分配與動作練習 道具組:設計演出場景順序與製作道具 音效組:依據劇本錄製口白與音效
~第二~四節結束~ 2.分組練習活動(場地分配): 演出組:腳色演出分配,並著手進行布偶設計 製作及動作練習 道具組:依上節規劃的場景順序,討論製作布 幕與道具採購 音效組:依據劇本的編寫修飾口白對話並開始 製作或尋找配樂與錄音工作
~第五節結束~ |
20分
10分
10分
10分 10分 10分 10分
20分 20分
10分 10分
10分
10分 |
各組設計編寫的劇本
入選劇本
入選劇本
工作進度表
工作進度表
|
創作劇本 討論、參與情形
討論、參與情形
討論、參與情形
討論、參與情形 | |||||||||||||||||||||||
藝文 1-3-7 綜合3-2-10 | v活動三:台上三分鐘,台下十年功 主要活動練習與設計:
~第六—九節結束~
v活動四:彩排與演出
※搭設布幕、舞台、音效音樂輸出
4. 檢討與討論 ※老師請各組說明各組活動進行過程與困擾或 需要改進舉補充地方 5.音效組協助製作演出節目單,邀請家長及全校參觀演出
v活動五:作夥來演戲【邀請全校欣賞表演】 1.故事人物介紹、劇情介紹 2.正式演出 3.戲棚下的故事:演出者邀請台下的觀眾上台演練操作 4.心得分享
~第十~十二節結束~ 本單元結束
|
10分
10分
20分
5分 15分 10分 10分 |
演出順序及工作進度表
宜馨閣舞台
音響設備
宜馨閣舞台 |
參與情形 團隊合作
討論、參與情形
參與情形 團隊合作 |
【六年級下學期環境教育校本特色課程教學計畫】
單元或主題名稱 | 冬山河逍遙遊 | 設計者 | 吳宏寧、翁健庭 | ||||
教學者 | 吳宏寧、陳淑珍 | ||||||
教學年級 | 六年級 | 教學節數 | 12節 | ||||
議題融入 | 環境教育、資訊教育 | 教材來源 | 自編 | ||||
教學目標 | 一、培養孩子健全人格。 二、培養孩子獨立自主的能力。 三、富有解決問題的能力。 四、培養孩子懂得感恩、包容。 | ||||||
分 段 能 力 指 標 | 教 學 資 源 | ||||||
社1-3-2:了解各地風俗民情的形成背景、傳統節令、禮俗的意義及在生活中的重要性。 社1-3-4:利用地圖、數據、座標和其他資訊來描述和解釋地表事像及其空間組織。 社1-3-8:比較不同生活環境的交通運輸類型。 健體3-2-1:表現全身性身體活動的控制能力。 健體3-2-3:瞭解運動規則,參與比賽,表現運 動技能。 資訊教育4-3-5 :能利用搜尋引擎及搜尋技巧尋找合適的網路資源。 資訊教育4-3-6 能利用網路工具分享學習資源與心得。 |
http://www.ebike.com.tw/index.php 2、網站(師大單車社):http://www.ntnu.edu.tw/ cyc/03lesson/03lesson_01_stru.htm | ||||||
相對應 能力指 標代號 | 教 學 流 程 | 時間 分配 | 教學 資源 | 評量 方式 | |||
社1-3-2
社1-3-8
| v活動一:認識單車 前言:子曰:「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要暢遊冬山河,要徹底把冬山河的沿途景觀盡收眼底,必須要準備良好且適當的交通工具,相信單車是最適合的工具。 ※認識單車:分為以下三點介紹: 1. 介紹單車發展史 前言:自行車從發明、使用到現在短短只有兩百年的歷史,這兩百年間人類在不斷的嘗試與研發過程中,將玩具式的木馬車發展成人類主要的交通工具,再從交通工具轉換成今日各式新穎休閒運動自行車。在內燃機動力取代人力之後,自行車的前景突然變的黯淡無光,幾乎成為科技創新發展過程中遭到汰換的產品,但經過自行車愛好者與製造商的努力,現在的自行車則是兼具交通運輸與休閒運動的熱門工具,至此,自行車發展的目的也從最早的娛樂用途變為交通代步及休閒運動用途。 a、自行車的發明 b、臺灣自行車產業的發展 c、自行車的類型 d、結語 2.綜合活動:心得與分享 ~第一節結束~ 3. 單車結構及名稱:(附件一) a、向學生介紹單車結構大致可分為32個部位。 b、介紹完後,教師指某幾個部位,學生是否可回答得出來。 c、學生分享印象最深刻部份。 d、動動腦,測驗部位名稱。 ~第二節結束~ 4. 單車簡易維修 在騎乘單車時,排除外力碰撞的因素,較易遇到的故障狀況是破胎與鏈條脫落。 a、破胎之維修:遇到破胎時,單車有前後輪快拆裝置,可輕易的拆下輪胎,拿出修理工具包裡的備用內胎更換,打完氣後就可迅速的上路,而破掉的內胎則利用晚上或休息時再補胎﹔沒有快拆裝置,就只能在現場慢慢的補胎了b、破胎維修之分組動手體驗。c、鏈條脫落之維修:鏈條脫落的主因是變速不 當,所以在變速時踏板要保持往前踩踏,不要往回空踩,因往回空踩極易造成鏈條脫落﹔將脫落的鏈條重新掛回齒輪盤,手握腳踏板回轉一圈,鏈條就可掛回到齒輪上了。d、鏈條脫落維修之分組動手體驗。 ~第三節結束~ | 10分
20分
10分
15分 5分
10分 10分
10分
10分 10分 10分
|
單槍、網站
學習單
|
觀察 實作 | |||
社1-3-4
社1-3-2
| v活動二:路線景觀介紹 前言:冬山河線自行車道,顧名思義即是沿著冬山河畔的車道,路段從冬山火車站至親水公園附近五結大閘門之間,而車道兩旁以栽種風箱樹為主。近臨五十二甲、河口濕地生態多樣性,逢水鳥季節時,是賞鳥的最佳地點。這裡有著平埔族噶瑪蘭人的聚落,人文背景豐富,回味已疏離的地名-加禮宛。
~第四節結束~
~第五節結束~ |
5分
15分
15分
5分
15分
15分
10分 |
簡報
簡報
簡報
簡報
簡報
|
| |||
健體3-2-1
健體3-2-3
健體3-2-1
社會1-3-4
資訊 教育4-3-5 社1-3-4
資訊 教育4-3-6 | v活動三:單車闖關遊戲 1、第一關:暖身活動,學生依序騎單車繞五育館兩圈。 2、第二關:平衡活動,學生在約長10公尺,寬2公尺 的長方形內,須大於15秒,才能騎出長方形外,且 在15秒之中,不能超出長方形,違者再來一次。
~第六節結束~
3、第三關:我會蛇行,在寬敞的場地設置6個角錐 (5個間隔),每個間隔距離2公尺,學生依序繞著 角錐S形彎曲前進,不限時間,碰到角錐須重來一次。
~第七節結束~
4、第四關:排隊我最行,每組約4-5人,學生依序每隔 5秒換下一位出發,繞著五育館內部周圍,每組繞 兩圈;行進中,若後面學生的車輪碰到前面單車的 車身,則全組須再來一次。
~第八節結束~
v活動四:冬山河單車行規劃 前言:學校位於冬山河附近,想必學生多多少少有到 周遭環境閒逛,對其美麗的風景留下深刻的印象。
~第九節結束~
訪?它們的特色在哪裏,把它們記綠下來。
~第十一節結束~
觀並把路線、風景記錄下來(可用畫下來、拍照或 攝影方式來記錄),到校後把自己的資料整理,規 劃自己理想的冬山河單車路線。
|
15分 25分
25分
15分
25分
15分
10分
30分
15分 25分
15分 25分
25分
15分 |
單車 3-5輛
交通錐 6個
簡報
圖畫紙
學習單
學習單 |
實作 實作
實作
實作
實作
分享
電腦操作
觀摩、分享 |
【四年級下學期環境教育校本特色課程教學計畫】
單元或主題名稱 | 珍愛家鄉 | 教學者 | 林智偉 | |||||
教學年級 | 四年級 | 教學節數 | 9節 | |||||
議題融入 | 環境、資訊 | 教材來源 | 改編 | |||||
教學目標 | 一、認識及如何觀察鳥類 二、了解棲地破壞與保育 三、認識及保護臺灣原生種生物 | |||||||
分 段 能 力 指 標 | 教 學 資 源 | |||||||
2-2-2 能持續觀察與紀錄社區的環境問題並探究其原因(環境) 3-2-1 了解生活中個人與環境的相互關係,並培養與自然環境相關的個人興趣、嗜好與責任(環境) 4-2-4 舉例說明保護及改善環境的活動內容(綜合) 1-2-2-1 運用感官或現成工具去度量,做量化的比較(自然) | 網路 影片 自製簡報 | |||||||
相對應 能力指 標代號 | 教 學 流 程 | 時間 分配 | 教學 資源 | 評量 方式 | ||||
| v活動一: 小小觀察家 一、認識鳥類 1. 鳥類的天堂 蘭陽溪口附近,從蘭陽大橋以下,有一片是由蘭陽溪、宜蘭河及冬山河 共同沖積而成的濕地。在特別複雜、豐富的濕地生態體系中,水鳥是最 耀眼的生物,不僅有多種在地留鳥,每年還吸引大批候鳥和過境鳥飛來 棲息、過冬。無論誰是主人,誰是遠道而來的朋友,牠們共同在這片遼 闊的水域,築起一座鳥類的天堂。 2.觀看鳥類圖片: 2.1留鳥圖片:本地一年四季都可以見到的鳥類,如夜鷺、小白鷺、翠鳥,都屬於此類。 2.2 候鳥圖片:隨著季節遷徙,有長達數月留滯台灣的鳥類。其中秋天由北方飛來避冬 ,春天北返的鳥類,屬於冬候鳥,如蒼鷺、小水鴨。另一類較稀少,為 秋去春回的熱帶鳥種,屬於夏候鳥,如小燕。 2.3過境候鳥圖片:遷徙的過程中,祇將此地當作中途休息站,不久又繼續遷移的鳥類,如琵嘴鴨、鷸科等。
3.鳥類辨別遊戲: 3.1發給學生一人一張答案紙。 3.2給小朋友看鳥類圖片一張5秒鐘,寫30秒 一共看十張圖片(小白鷺、夜鷺、小水鴨等)。 3.3收回訂正。
參考網站:http://blog.ilc.edu.tw/blog/blog/3226/catid=10115
~第一節結束~ 二、自然觀察與紀錄 走進大自然應做好萬全準備,才能達到預定的目標
²選擇一個觀察的主題:例如鳥類或植物為主題 ²預習觀察目標的背景知識:例如鳥類小常識等 ²隨身攜帶圖鑑方便對照:照片或繪圖均可 ²學習紀錄各種生態知識 ²隨時發問請教專家或老師 ²參加各類型的生態團體:如賞鳥協會或荒野協會 1.1鳥類觀察基本功 對鳥種的辨識是做鳥類調查最基本的功夫,也就是對所見的鳥,可以立即判斷出是何種鳥,或藉由工具書,可以確定是哪一種鳥類。當然這對資深賞鳥人來說並不困難,但對初接觸鳥的人來說,大概能認識的鳥種並不多,所以當我們在做鳥類辨識時,我們可以先從以下幾個重點來判斷:
|
4′
7′
7′
7′
3′ 10′
2′
5′
10′
|
簡報、網路
望遠鏡 簡報 圖鑑 調查表
|
圖片測驗
完成調查表
| ||||
| 1.體型大小。熟記常見鳥兒的大小,如:麻雀(14cm)、白頭翁(18cm)、斑鳩(30cm)、小白鷺(61cm),以便與所觀察到的鳥兒做比較。 2.身體的形狀。圓胖(紅鳩)、纖細(白鶺鴒)或瘦高(蒼鷺)。 3.鳥的特徵。如全身顏色及斑紋的分布、喙的大小與形狀、尾羽的長短或分叉、叫聲的特色。 4.飛行時的姿勢。波浪狀、直線飛行、空中盤旋或空中定點振翅。 5.站立時的姿態。直挺挺(伯勞)、水平(白鶺鴒) 6.出現的地點與環境。平地或山區、海拔的高度、陸地或水域……等。 以上都是野外辨識鳥類要注意的重點,最好剛開始時能有老鳥陪同,與之請教,常看便會進步,因為常見的鳥就那幾種。 1.2鳥類調查工具 a.望遠鏡,是觀察鳥類的必備工具,因為鳥類往往離我們很遠,光憑肉眼無法清楚辨識其特徵,所以望遠鏡是很好的工具。依望遠鏡的構造,可分為單筒望遠鏡與雙筒望遠鏡,分別介紹如下: 單筒望遠鏡:倍率高,視野小,重量重,體積大、攜帶不易,需搭配三腳架使用,故靈活度不高。適合遠距離的觀察,及活動不頻繁的鳥,如:水鳥或海鳥。 雙筒望遠鏡:倍率較低(一般7至10倍最佳),視野較廣,重量輕、體積小,攜帶方便,操作靈活。適合觀賞活潑好動的鳥類(如山鳥等)。雙筒望遠鏡上的標示: 10×25 5° ,其中10是指倍率10倍,25指目鏡的口徑25mm(越大,進光量越多,影像越清楚,但重量也較重),而5°指,透過望遠鏡看出去的視角為5°,倍率越高,視角越小。
雙筒望遠鏡的使用:我們的左右兩眼的焦距會有一些差異,透過望遠鏡的放大後會比較明顯,故使用雙筒望遠鏡時,必須校正兩眼的視差。雙筒望遠鏡均有視差校正環可供調整。校正步驟如下:(以視差校正環在右邊鏡筒的望遠鏡為例) u找一固定目標,閉右眼開左眼,調整焦聚環,直到左眼看到的影像清楚。 v閉左眼開右眼,轉動視差環,直到右眼看到的影像清楚。 w兩眼同時張開,調整瞳孔間距,並稍微調整焦距,直到影像清楚。
v活動三:台上三分鐘,台下十年功
1. 指導學生依興趣分組討論劇本演出與音效設 計,並規劃每個人負責的項目及工作進度。 *分組活動【演出、道具、音效】 演出組:布偶人物腳色分配與動作練習 道具組:設計演出場景順序與製作道具 音效組:依據劇本錄製口白與音效 2.分組活動:
~第四~九節結束~ v活動四:彩排與演出
4. 檢討與討論
v活動五:作夥來演戲
~第十~十二節結束~
|
10′
5′
| ||||||
| b.圖鑑。在野外調查,對鳥類基本的辨識很重要,隨身攜帶一本圖鑑可隨時比對查閱,非常方便。目前坊間這類書其很多,有手繪式的,也有照片式的,可根據自己的喜愛購買,原則上必須有鳥類大小、外形描述,鳥類叫聲、棲息環境,出現的頻率和季節,圖片清楚,方便攜帶即可。台灣野鳥資訊社出的”台灣野鳥圖鑑”,體積小便於攜帶,是目前最適合攜帶至野外的圖鑑。唯圖案是手繪的,沒有照片式的圖鑑吸引人,資料也較舊(民84年初版後並沒有再修訂),但辨識特徵繪得很清楚。 c.筆記本。大小、形式、材料不拘,主要記錄以下的資料:觀察時間(年、月、日、時)、觀察地點、天氣狀況、跟那些人去、看到的鳥種及數量、鳥在做什麼、棲息的位置等。若遇到奇怪的、或特殊行為的鳥亦可畫出它的特徵及行為,甚至於它的羽毛、足跡、排泄物等均可畫下來,以便回來查詢更進一步的資料。而我們作調查時,最好根據調查的目的,製作適用的調查紀錄表(如附件),對資料的呈現比較清楚,更有助於以後資料的分析與統整。
~第二節結束~ 1.3鳥類調查時的穿著 以可融入野外環境顏色的服裝較佳,如橄欖綠色系、灰色系、土色系等低彩度與低明度的顏色,避免高明度與高彩度顏色(例如鮮豔的黃色、紅色、橘色等)的服裝。另外,調查鳥類均在戶外進行,衣服的輕便、吸汗、舒適便很重要。最好有大的口袋,可裝下圖鑑、筆記本等,以方便雙手可以操作望遠鏡。夏天以背心較為實用,而在海邊賞鳥建議穿著長袖服裝,以避免烈日曬傷。最好準備一頂帽子(顏色的原則與服裝同),可以遮陽,亦可偽裝。調查時(尤其是穿越線調查法)往往需要步行,所以一雙舒服、吸汗的鞋子可以減輕雙腳的負擔,運動鞋是較佳的選擇,不建議穿著涼鞋,以避免蚊蟲甚至蛇類的叮咬。另外視情況需要準備雨具、手套、手電筒、水壺、背包、食物、簡單的個人醫藥用品等。
2. 調查方法簡介 鳥類的生態調查有最簡單的鳥口普查,較難的生態習性調查,到需要進行解剖的食性調查、生理學,及繫放追蹤、衛星追蹤等,視研究的需要來選擇不同的方法。然而個人認為基本資料的建立,是所有生態研究中最重要的,當我們對所居住的環境裡,有哪些生物都不知道,遑論對牠與環境做更進一步的研究,而台灣在這方面的努力卻是需要再加強的。 基於以上的原因,今天的鳥類生態調查,將介紹兩種方式供各位同學參考:
| 5′
5′
10
5′
| ||||||
| a、穿越線調查法:在選擇的樣區內,沿著公路、小徑、步道,或自己設計的調查路線,長度以2公里左右較適合,以每小時1至1.5公里的速度前進,將沿途所見的鳥種及數量紀錄下來,並註明是看到或聽到的鳥種。此方法適合鳥種(鳥口)普查,不需作深入的行為與棲地的紀錄,是建立鳥類名錄最簡單的方法。此法適用的範圍為較廣大的地區譬如:森林、遊憩區步道、或鄉鎮地區……等。此法調查的頻率不需太高,原則上每月至每季一次即可。附件一為適用此法的調查表,各位可根據實際需要修改使用。 b、定點調查法:在樣區內,選擇幾個固定的點,作深入的觀察與紀錄,除了鳥種的紀錄外,還需紀錄牠們停棲的地點(樹叢、獨立樹枝、樹冠裡、地上……等等)、行為(覓食、鳴唱、求偶、追逐、理毛……等)。此法適合做小範圍、深入的鳥類調查。例如:校園、公園……等。此法的延伸,還可針對單一鳥種做長期觀察與紀錄,以提供該鳥種的生活史紀錄,是更深入的紀錄。此方法以選定的樣區範圍內的鳥為紀錄對象,超過此範圍的鳥,並不予紀錄。與穿越線調查法,把所見的鳥種全部納入紀錄,有很大的不同。此法因需紀錄生態行為,調查頻度則須較高(因為有些行為持續時間不長,如求偶),原則上每周一次或每二週一次較合適。 附件二為適用此法的調查表,各位可根據實際需要修改使用。 3.其他一些注意事項 今天我們進行鳥類調查,對鳥類而言,我們就像外來的客人,所以我們不可以有任何干擾主人的行為。不可大聲喧嘩、或為了看得更清楚而過度追趕鳥兒,為了紀錄多一點鳥,丟擲石塊來驚嚇鳥兒使牠現身、捕捉野鳥帶回家、為了方便觀察而破壞該地區的環境。另外,在野外遇見有雛鳥的鳥巢,要盡速遠離,以免干擾親鳥育雛。不可任意放生鳥類,尤其是進口的鳥類,會破壞我們台灣原生種鳥類的生態平衡,而造成鳥類生態浩劫(如福壽螺事件)。不任意丟棄垃圾,除造成環境污染外,更怕鳥兒誤食而死亡。 4.結論 唯有對環境越了解,我們才能避免因開發而破壞了生態的平衡,人類也是大自然生態系裡的一員,我們跟生態系裡的眾生都是平等的,當有一天這個生態係因人類的過度開發而崩潰,最後人類也難逃此一劫而滅絕。生態系裡的每一樣東西,不管是生物或無生物,都是息息相關,牽一髮而動全軍。唯有對著大自然抱著一顆謙卑學習的心,拋棄人定勝天、天生萬物以養人的錯誤觀念,重新建立”順天”的正確態度,我們才可以與大自然共榮共存。 ~第三節結束~ 參考資料:自然生態學習網
| 10′
10′
5′ | ||||||
| v活動二、棲地破壞與保育 一、不當的採集與濫捕 過去台灣商業性的大量獵捕,曾為野生動物帶來極大的浩劫,梅花鹿在野外絕跡,連號稱蝴蝶寶庫的台灣,都已不容易再看見萬蝶飛舞的景象。 1.
任意的捕捉野外生物、並且隨意摧殘生命,就是一種不當的行為 2.
自然環境面臨的衝擊 宜蘭縣的自然環境非常特殊,山高谷深、沼澤遍布,造就了豐富多變的自然景觀與生態環境。 1. 2. 3.
本來綠意盎然的邊坡,改變成水泥的護坡後,讓翠鳥、棕沙燕及螃蟹等生物面臨了無地可鑽,無家可歸的窘境。
|
5′
5′
5′
5′
| 簡報 | 口頭回答 | ||||
| 你平常飲食中,有了雞鴨魚肉,還需要野生動物來進捕補嗎﹖ 3.
如果大家都拒吃山產,商家無利可圖,自然不會濫捕野生動物。 4.綜合討論 同樣是有生命的生物,如果換成是你,你願意嗎?你會怎麼辦?
二、環境污染 人類所製造的垃圾及工業汙染物,已經超過大自然所能消化、處理的負荷,造成嚴重的環境污染,影響到野生動物的生存。在農田和林地中施用的農藥,更是達到濫用的地步。經過統計,台灣的農藥使用情形,是全世界單位面積使用量的第一名,這些藥物不僅影響了野生生物的生存,最後更將因土地與生物的吸收,而將所有毒素累積轉換到人類的身上,危害生命安全。
|
5′
5′
5′
| ||||||
| 1.
隨手亂丟的壞習慣造成垃圾的汙染 2.
河川汙染造成魚類的浩劫
~第四節結束~ 三、外來種入侵 台灣屬於島嶼型的特殊生態環境,原生生物長期與外界隔離,生存競爭力較弱,一旦遇到外來物種入侵,立即面臨嚴重威脅,遭到淘汰的命運。例如,滿佈山林的南美蟛蜞菊與馬纓丹,將本土的植物趕得無處可棲;凶悍且具攻擊性的「巴西龜」與擁有食性雜、耐高污染的「吳郭魚」成為了台灣河川、湖泊的新主人;其他如福壽螺、高麗雉、八哥鳥、琵琶鼠等大量引進,占據棲地,破壞了生態平衡。 1
別名「夭壽螺」的福壽螺,是外來的物種,生命力強,嚴重污染農田。
| 5′
<p |
【三年級下學期環境教育校本特色課程教學計畫】
單元或主題名稱 | 水稻風光 | 設計者 | 徐薏如 | ||||
教學年級 | 三年級下學期 | 教學節數 | 4 | ||||
議題融入 | 環境教育 | 教材來源 | 自編 | ||||
教學目標 | 一、能知道稻田的耕作程序 二、能發揮創造力描繪稻田的風光
| ||||||
分 段 能 力 指 標 | 教 學 資 源 | ||||||
社會 | 1-2-1 描述居住地方的自然與人文特性。 | 投影片、網頁、圖畫紙、色紙、彩繪用具、膠水 | |||||
藝術與人文 | 1-2-4 運用視覺、聽覺、動覺的創作要素,從事展演活動,呈現個人感受與想法理解 2-2-7 相互欣賞同儕間視覺、聽覺、動覺的藝術作品,並能描述個人感受及對他人創作的見解 | ||||||
環境 | 1-2-2 能藉由感官接觸環境中的動、植物和景觀,欣賞自然之美,並能以多元的方式表達內心感受 | ||||||
相對應 能力指 標代號 | 教 學 流 程 | 時間 分配 | 教學 資源 | 評量 方式 | |||
1-2-1
1-2-2
1-2-4
2-2-7
|
一、引起動機
二、主要活動 (一)稻田介紹: 教師以投影片及網頁簡單介紹稻田的耕作程序。
補充:http://www.wretch.cc/blog/shandypam/1326713 http://163.23.253.211/93-94/93%E5%B9%B4/21 2.教師歸納統整。 ~第一節結束~
(二)稻田風光拼貼畫
(三)綜合活動: 教師綜合歸納本單元。
~第四節結束~
|
5分
15分
15分
5分
15分
25分
15分
10分
15分
20分
10分
10分
|
ppt 網頁
圖畫紙 彩繪用具 色紙 膠水
|
正確說出
能正確回答
能認真觀察
能正確畫出
能說出自己的想法
能正確回答
|
單元或主題名稱 | 五農米 | 設計者 | 陳保華 | ||||
教學年級 | 三年級下學期 | 教學節數 | 6 | ||||
議題融入 | 環境教育 | 教材來源 | 自編 | ||||
教學目標 | 一、能了解台灣常見稻米的種類及特性 二、能知道宜蘭五農米的特色及製作過程 三、能知道米食的製作方法及特色。 | ||||||
分 段 能 力 指 標 | 教 學 資 源 | ||||||
社會 | 1-2-1 描述居住地方的自然與人文特性 2-2-1 瞭解居住地方的人文環境與經濟活動的歷史 | 投影片、網路、學習單 | |||||
自然 | 1-2-1-1 察覺事物具有可辨識的特徵和屬性 | ||||||
環境教 育 | 1-2-3 察覺生活周遭人文歷史與生態環境的變遷 | ||||||
相對應 能力指 標代號 | 教 學 流 程 | 時間 分配 | 教學 資源 | 評量 方式 | |||
1-2-1-1
1-2-1 2-2-1
1-2-3
2-2-1
|
一、引起動機
二、主要活動
稻是屬於禾本科、稻屬的植物,台灣生產的稻米從米質的特性可分為三大類:
(二)五農米介紹:
教師以投影片簡單介紹五農米的由來: 五結鄉的土壤多為蘭陽溪的沖積土,鄉民大多闢為耕地,從事農業耕種。五農米顧名思義就是由五結鄉農會所產銷的米,種類可概分為二:
參考網址: http://old.wjfarm.org.tw/index_page_read.php?model=p2-03.htm http://yilandblog.eu5.org/?p=680
(二)參觀夢田觀光米廠: 1.先說明參觀的規則及注意事項 2.實際走訪參觀: 3.完成學習單
~第三、四節結束~
(三)米食介紹:
(1)教師讓學生有充分時間思考:白米飯吃起來的口 感。分別讓學生發表硬的白米飯與軟的白米飯的口 感差異。 (2)教師可以做調查,看看全班學生究竟是愛吃硬的 米飯人多;還是愛吃軟的米飯人比較多。
教師揭示圖片並介紹以下常見料理。 教師提問:你吃過這些料理嗎?用米做成的各類料理,可區分為: 1. 祭拜類米食:發糕、紅龜粿。 2. 點心類米食:米血糕、粽子、糯米腸。 3. 冰品類米食:米苔目。 4. 麵條類米食:米粉。 5. 發酵類米食:小米酒、酒釀。 6. 米酒料理:薑母鴨、燒酒雞。 7. 口感 QQ 的米食:麻糬、肉圓。 8. 零嘴的米食:米香。
|
10分
10分
20分
10分
10分
10分
10分
50分
20分
15分
10分
15分
5分 5分 5分 5分 5分 5分 5分 5分 |
ppt
ppt
<span style=”font-family |
【二年級下學期環境教育校本特色課程教學計畫】
單元或主題名稱 | 在地人文 | 教學者 | 林麗雅 | ||||||||||
教學年級 | 二年級 | 教學節數 | 9 | ||||||||||
議題融入 | 環境教育 | 教材來源 | 自編 | ||||||||||
教學目標 | 一、清楚明白的口述一件事情 二、發言不偏離主題 三、了解住家及學校附近環境的變遷 四、能依自己所觀察到的現象說出來 五、認識並欣賞周遭環境 | ||||||||||||
分 段 能 力 指 標 | 教 學 資 源 | ||||||||||||
【語文】 2-1-1-4能在聆聽時禮貌的看著說話者。 3-1-1-1能清楚明白的口述一件事情。 5-1-7-2能理解在閱讀過程中所觀察到的訊息。 【自然與生活科技】 1-1-4-1察覺事出有因,且能感覺到它有因果關係。 1-1-5-2嘗試由別人對事物特徵的描述,知曉事物。 3-1-0-1能依照自己所觀察到的現象說出來。 【環境】 1-1-1能運用五官觀察體驗、探究環境中的事物。 3-1-2能具有好奇心,體認人類在生態中的角色,以及自然環境與人的相互關係。 | 簡報(介紹學區附近廟宇、二十四節氣) 垃圾袋 學習單 農民曆 節氣卡片 | ||||||||||||
相對應 能力指 標代號 | 教 學 流 程 | 時間 分配 | 教學 資源 | 評量 方式 | |||||||||
【語文】 2-1-1-4 | v活動一:孝威廟宇─介紹學校附近的廟宇
利用簡報的方式介紹學區附近的廟宇及特色。
◎艮安宮:玄天上帝 ◎五福宮:神農大帝 ◎勝安宮:玄天上帝 ◎城隍廟: ◎保安宮:玄天上帝
◎艮安宮:乾隆時代居民為了祈求平安所蓋的。剛開始是毛竹蓋的土角壁茅屋平房。後來改建木造瓦頂磚石壁,朝東北。民國二十六年時,改變座向,變成朝東南。 |
5分
20分
|
簡報
簡報 |
課堂討論口語評量
課堂討論口語評量 | |||||||||
【語文】 2-1-1-4
| ◎五福宮:原本是在榕樹旁的一間小土地公廟。因土地公廟被榕樹樹根包住,為了將土地公移出並翻修廟宇(升廟格),所以請神農大帝當五福宮的主神。土地公則成側神。 ◎勝安宮:民國前45年(西元1867年)邱姓居民出海捕魚,發現一尊帝爺公神像,居民帶回供奉在海邊的罟寮。後來由於颱風侵蝕,罟寮被破壞,所以暫時供奉在邱姓居民家。二十多年後,邱姓居民搬家,其餘邱姓族人就出錢買地蓋廟。剛開始為茅舍,民國二十九年因颱風破壞,所以改成木屋。民國五十三年改成水泥造。 ◎城隍廟:原本名字叫大眾爺祠、大眾廟。廟的由來傳說有兩個。第一個是傳說二百多年前(乾隆時期)很多大陸人到台灣開墾,但是因為船隻簡陋,所以有很多船難。很多罹難者漂流到冬山河和蘭陽溪交會處,沒有人認領,當地居民出錢蓋祠安置。第二個是傳說嘉慶年間,祖先到台灣開墾,會將大眾爺神像在船上參拜。由於神蹟顯赫,所以信徒出錢在冬山河和蘭陽溪河口蓋茅屋供奉。 ◎保安宮:傳說多年前一位林姓居民由大陸到台灣開墾,為了祈求在海上能平安順利,於船上祀奉玄天上帝 ,並在落地後繼續供奉。由於林姓居民所供奉的玄天上帝神蹟顯赫,當地居民特出錢蓋廟,並一起祭拜林姓居民所供奉的玄天上帝。
◎東方廟宇特色: (1)講求對稱的建築:以主神的眼神焦點和前金連成中軸線,這條中軸線兩邊的建築對稱。習俗以建築物的左邊為尊,稱龍邊。右邊居次,稱虎邊。 (2)封建階級的建築:廟宇建築有最簡單的一門四壁,到尊貴的五朝門。一般冊封帝后者可建五門,稱五朝門。分別是龍門、三川門(中港門和小港門)、虎門。將軍、王爺廟建三門。土地公廟僅可建單門。 (3)安全防禦的建築:民間以抬高地基,可防淹水,更可顯現地位,各殿的階梯以奇數為主,因習慣稱奇數為陽數。另用石壁、石窗防禦盜賊,增加安全感。 |
15分 |
簡報
|
課堂討論口語評量
| |||||||||
【語文】 2-1-1-4 3-1-1-1 【自然與生活科技】 3-1-0-1 【環境】 1-1-1
【自然與生活科技】 1-1-5-2 | (4)傳統美學的建築:廟宇以吉祥圖案配合石雕、木雕、彩繪等裝飾,發展出居家美學與權威象徵的建築物。屋頂上用彩色瓷片剪出各種戲劇故事及吉祥圖案的剪黏。 (5)聚集一堂的神明:早期來台移民創業維艱,籌建廟宇不易,為因應居民心靈的需要,而將各種神明聚集一堂,所以廟中有主祀與附祀神明的組合。進而佛、道神明共祀一廟,如觀世音菩薩附祀於道教廟宇中,這種包容的組合成為臺灣宗教信仰的特色。 ◎回教代表廟宇─清真寺,有圍繞的柱廊,中心一個大拱頂。 ◎基督教─教堂,以尖頂建築為主,屋頂有十字架標誌,除了耶穌以外,你不可有別的神。不可為自己雕刻偶像,也不可跪拜神像。 ◎佛教─佛教建築以塔狀建築為其突出特徵,現存的塔可分二類,一是印度式的,但也帶有中國特色;二是另式擴要採取中國原有樓閣形式,平面正方形和八角形居多,一般為七至九層。結構有木塔、磚塔、磚木塔、石塔、銅塔、鐵塔和琉璃磚塔等。 ~第一節結束~
◎觀察五福宮舊址,並察覺植物生長與生活環境的影響。 ◎觀察舊的五福宮廟門與新的五福宮廟門差異。 ◎觀察五福宮建築特色。 ◎協助清理廟宇附近的環境。
◎觀察艮安宮外觀與方位。 ◎觀察廟門、計算艮安宮前階梯數是否為奇數。 ◎觀察艮安宮建築特色。 ◎協助清理廟宇附近的環境。
~第二、三節結束~
b.辨識回教、基督教、佛教與家鄉廟宇的建築。 c.寫出實際走訪的心得與感想 d.上台發表與分享心得 ~第四節結束~
|
5分
10分 15分 10分
5分 10分 15分 10分
10分 10分 10分 10分 |
垃圾袋
學習單
|
口語評量
實作評量
課堂討論 紙筆評量 | |||||||||
【語文】 2-1-1-4 3-1-1-1 【自然與生活科技】 1-1-4-1 1-1-5-2 【環境】 3-1-2
【語文】 5-1-7-2 【自然與生活科技】 1-1-5-2
【語文】 2-1-1-4 3-1-1-1 5-1-7-2 【自然與生活科技】 1-1-4-1 1-1-5-2 【環境】 3-1-2 | v活動二:節氣介紹
介紹二十四節氣的制定方式與由來 →二十四節氣是我國古代曆法家所獨創,用來指示一年中氣候寒暑變化的週期,以補救我國以前使用陰曆日期,無法配合季節變化的缺點。 →古代人們注意到一年四季中,夏季的陰影似乎較短,冬季時則較長,隨著季節變化,竿影長短會跟著變化,因此取中午時竿影最短的那天為夏至,取竿影最長的那天為冬至,另外在春秋兩季裡發現,各有一天晝夜時間相等,便定這兩天為春分和秋分,接著陸續又制訂了一些節氣,到了兩漢時期二十四節氣就已完備了。
2.節氣對對碰 老師公佈二十四節氣的名稱,請學生猜猜看,哪些節氣在春季出現,哪些是夏季、秋季與冬季? 春季:立春、雨水、驚蟄、春分、清明、穀雨 夏季:立夏、小滿、芒種、夏至、小暑、大暑 秋季:立秋、處暑、白露、秋分、寒露、霜降 冬季:立冬、小雪、大雪、冬至、小寒、大寒
3.常見節氣個別代表的意義 介紹二十四節氣中較常見的節氣其代表的意義。 a.春季: 立春:春季開始,表示萬物開始有生氣。 春分:春季過了一半,晝夜長短相等,古代曾稱春分與秋分為晝夜分。 清明:天氣逐漸和暖,春暖花開,草木開始萌發茂盛,大地一片氣清景明的現象。 b.夏季: 立夏:夏季開始,此時已出現溫暖的氣候,萬物迅速生長。 夏至:炎熱的夏天真正到來,是白天最長黑夜最短的一天,因此日影是一年中最短的,過了夏至日,白天漸漸變短,夜晚慢慢加長。 c.秋季: 立秋: 秋季開始,氣溫將由熱轉涼,涼爽舒適的秋天就要來臨。 秋分: 秋季過了一半,此時陽光直射赤道上,地球上南北半球受光相等,晝夜長短相等。 d.冬季: 立冬: 冬季開始,冬是終了,作物已收割貯藏,農事完成。 冬至:是白天最短黑夜最長的一天,日影是一年中最長的。 ~第五節結束~ |
10分
10分
5分
5分
5分
5分 |
簡報
節氣卡片
簡報 |
課堂討論
課堂討論 口語發表
課堂討論 口語發表 | |||||||||
【語文】 2-1-1-4 3-1-1-1 5-1-7-2 【自然與生活科技】 1-1-4-1 1-1-5-2 【環境】 3-1-2
|
以常見的節氣為基礎,介紹其節氣俗諺。 ◎春季節氣俗諺: 「春分有雨家家忙,先種麥子後插秧」:春分這一天如果下雨,就表示秋季會豐收。農人只要在春分日忙種麥子和插秧,就可以期待秋天的豐收喔! 「春分有雨病人稀,五榖稻作處處宜」:春分如果下雨,人們就會特別注意天氣的變化,增添衣物。而農作也因有雨水的滋潤,會更容易生長喔! 「清明風若從南起,預報田禾大有收」:清明日吹南風的話,稻作就會豐收;如果吹北風,則可能會歉收。 「清明晴魚高上坪,清明雨魚埤下死」:清明這一天如果天氣晴朗,日後雨水就會多;相反,則可能會有乾旱。 ◎夏季節氣俗諺: 「立夏起東風,十塘九塘空」:如果立夏這一天吹東風的話,今年就會少下雨,並且會有乾旱,農夫們可就要傷透腦筋了。 「立夏得食李,能令顏色美」:「立夏」這一天許多婦女都會將李子榨成汁,混在酒裡喝,這種酒據說能夠養顏美容,所以稱為「美容酒」。 「小暑驚東風,大暑驚紅霞」:小暑時節如果吹東風,大暑時節如果在傍晚時紅霞滿天,這都是颱風來臨的前兆,民眾們一定要做好防颱準備。 「小暑過,一日熱三分」:小暑過後,天氣就會一天比一天還炎熱喔! ◎秋季節氣俗諺: 「雷打秋,年冬高地半收,低地水漂流」:立秋這一天如果打雷,對二期水稻收成會有不好的影響。 「處暑,會曝死老鼠」:「處暑」這時節的天氣非常炎熱,一點都沒有秋天的涼意,酷熱的天氣甚至會把老鼠「曬」死呢! 「一雷破九颱」:「處暑」時節颱風最多,老一輩的人認為「只要打雷就不會有颱風,有颱風就不會打雷。」,雖然這個說法缺乏科學根據,不過這可是古人根據經驗法則所歸納出的心得喔! ◎冬季節氣俗諺: 「立冬收成期,雞鳥卡會啼」:「立冬」時期正值收成季節,放飼的雞或野生鳥群有不虞匱乏的穀物可吃,所以常會生機勃勃的頻頻啼叫呢! 「冬至圓仔呷落加一歲」:冬至是古代的過年,所以才說吃了湯圓就算是長了一歲。 「大寒不寒,春分不暖」:大寒這一天如果天氣不冷,那麼寒冷的天氣就會向後展延,來年的春分時節天氣就會十分寒冷。 ~第六節結束~ |
10分
10分
10分
10分 |
簡報 |
課堂討論 口語發表 | |||||||||
【語文】 2-1-1-4 3-1-1-1 5-1-7-2 【自然與生活科技】 1-1-4-1 1-1-5-2 3-1-0-1 【環境】 3-1-2
| v活動三:我們的在地特色農產 1.節氣與農產的關係 請學生從家中帶農民曆到校,藉由農民曆認識不同節氣下的各種農產。 a.何謂農民曆? 農民曆是中華民族老祖先的智慧結晶、累積無數經驗而成之的一本曆法,有規則、系統教導後代子孫如何在生存環境內認識時序、萬物自然消長收藏的行事參考。 b.農曆與國曆的介紹 國曆的由來-地球繞著太陽公轉,而有規則的時令變化,陽曆即依此時令而制定,經過數千年來不斷的修正,我國則於民國元年,為順應時代潮流而改用此曆為國曆。 農曆的由來-我國以農立國,在傳統社會中,農民多喜用農曆(民間俗稱舊曆),並依此為民俗節慶及耕種等農時的準繩。雖然我國自民國元年採用世界通行之陽曆作為國曆,但一般民眾仍習於沿用農曆,許多的歲時節慶,仍活躍於生活中,這種兩曆合用的生活方式也早己為國人所習慣。
一年共分為廿四個節氣,依序是立春為節,雨水為氣;驚蟄為節,春分為氣;清明為節,穀雨為氣….。亦即總共有十二個節和十二個氣。而節氣除提供農家農耕時機、農作栽植種類的參考之外,也表示了氣候的變化與季節的輪替。
~第七節結束~ </ |
【一年級下學期環境教育校本特色課程教學計畫】
單元名稱 | 拈花惹草 | 設計者 | 陳雅雯 | ||||
教學年級 | 一年級 | 教學節數 | 9 | ||||
議題融入 | 性別平等教育 生涯發展教育 | 教材來源 | 自編 | ||||
教學目標 | 一、能描述住家及學校附近的環境。 二、能依自己所觀察到的現象說出來。 三、能認識並欣賞週遭環境。 四、能運用五官觀察物體的特徵(如顏色、敲擊聲、氣味、輕重…)。 | ||||||
分 段 能 力 指 標 | 教 學 資 源 | ||||||
生活 1-1 以五官知覺探索生活,察覺事物及環境的特性與變化。 4-1 使用合適的語彙或方式,表達對人、事、物的觀察與意見。 綜合 4-1-3 樂於參加班級的戶外活動。 語文 2-1-1-3能養成仔細聆聽的習慣。 藝文 1-1-4 正確、安全、有效的使用工具或道具,從事藝術創作及展演活動。 | 1.競賽圖表 2.植物圖檔 3.白報紙 4.各類繪圖材料 5.校園地圖 6.學習單 | ||||||
相對應 能力指 標代號 | 教 學 流 程 | 時間 分配 | 教學 資源 | 評量 方式 | |||
生活 1-1 以五官知覺探索生活,察覺事物及環境的特性與變化。
| v活動一:常見校園植物 一、使用多媒體介紹常見校內花草 1.張貼小組競賽表: 說明小組競賽規則,並给予學生正面期許。 2.全民猜猜樂:透過多媒體播放3~5種植物,並請學生猜猜看這些植物位於校園的哪裡? 3.使用多媒體說明植物:透過多媒體播放,介紹植物相關特性。 4.老師總結:帶著學生重新瀏覽一次校內所有的花草植物。
~第一節結束~ |
5分
10分
15分
10分
|
競賽圖表
植物圖檔
|
小組競賽
課堂討論
| |||
綜合 4-1-3 樂於參加班級的戶外活動。 | 二、校園大蒐秘 1.先帶學生透過校園簡單地圖(具有南北方位標示),重新認識校園。 2.帶學生走訪校園,並讓學生實際認識校內的花草樹木。 例如:黃椰子、小葉欖仁、榕樹、印度塔樹、紫花酢醬草、咸豐草、蒲葵……等等。 |
10分
30分 |
校園地圖 |
實地勘查 | |||
生活 4-1 使用合適的語彙或方式,表達對人、事、物的觀察與意見。 | 3.給予學生白報紙,試著將所看見的花草樹木,繪製成圖。 4. 上台分享:老師請同學一一上台,並請他自己介紹他所畫的是哪一種花草樹木,位在學校的什麼地方?
~第二、三節結束~ | 25分
15分 | 白報紙 各類繪圖材料 |
口頭發表 | |||
生活 4-1 使用合適的語彙或方式,表達對人、事、物的觀察與意見。
語文 2-1-1-3能養成仔細聆聽的習慣。
| 三、有話大聲說 1. 老師展示大張校內簡易地圖,帶領學生重新複習校內各項建築物位置。 2. 讓學生將自己繪製的花草圖,黏貼在校內簡易地圖上。學生共同完成校內植物地圖。 3.老師請學生發表當她們出去繪製植物地圖的時候,有什麼樣的感覺?覺得最快樂的事情是什麼? 4.老師發問: a.在製作植物地圖的時候,你覺得最難的是什麼? b.你最喜歡學校內的哪一朵花?為什麼呢? c.那你最喜歡的花,在校內的什麼地方? 5.老師總結:校內的每個植物,都需要大家去保護,才可以一直維持美麗。所以出去的時候,不可以任意攀折花木。
~第四節結束~ |
5分
10分
10分
10分
5分 |
校園地圖
花草圖
|
繪製地圖
口頭發表 | |||
生活 1-1 以五官知覺探索生活,察覺事物及環境的特性與變化。 | 四、溫故知新 1.老師先行在黑板上放上植物圖卡,並詢問學生圖卡中植物的名稱。 2. 拿出植物名稱圖卡貼在黑板上,讓學生用遊戲競賽的方式,溫習之前學習過的植物。 3. 發下學習單:讓學生複習之前所學的花朵名稱,並簡述大致在學校的什麼地方。
~第五節結束~ |
5分
15分
20分 |
植物圖卡
學習單 |
小組競賽 | |||
| v活動二:綠手指 一、分組製作校內花草名牌 1..先帶學生複習一次學過的植物名稱。 2.帶學生重新走訪一次校園,並請學生分組認養1~2種花朵或草木。 3.認養植物之後,老師教導學生如何照顧植物的主要注意事項。 |
10分
20分
10分 |
實地勘查 | ||||
藝文 1-1-4 正確、安全、有效的使用工具或道具,從事藝術創作及展演活動。 | 4.回到教室,發下海報紙,教導材料的使用方式、構圖需要注意的地方。 5.讓學生開始分組製作花草名牌。 6.待名牌完成後,老師須將植物名牌護貝。
~第六、七節結束~ | 10分
30分
| 各類繪圖材料 | 繪製名牌 | |||
生活 4-1 使用合適的語彙或方式,表達對人、事、物的觀察與意見。 | 二、花草授獎 1.帶學生到植物認養處,為植物別上名牌。 2.請各小組派代表簡單介紹他們小組所認養的植物有什麼樣的特色。 《若活動進行完有時間,可以帶著學生在操場上野餐,享受綠意》
~第八節結束~ |
20分 20分 |
花草名牌 |
花草授獎活動 | |||
生活 4-1 使用合適的語彙或方式,表達對人、事、物的觀察與意見。
| 三、綜合活動: 1.老師帶領同學,重新回顧先前經歷的活動。 2. 請小朋友分享,在參與製作花草名牌時到為花草頒獎,是什麼樣的心情? 3.詢問學生要如何維持校內美麗的景觀? 4.可以做哪些事情,維持校園的美麗呢? 5.老師總結:美的環境需要靠大家維持;美的事物需要靠大家保護;美的植物需要靠大家愛惜。 6.完成學習單。 |
5分 5分
5分 5分 5分
15分 |
學習單 |
課堂討論 口頭發表 |
【六年級上學期環境教育校本特色課程教學計畫】
單元或主題名稱 | 蛻變的冬山河 | 教學者 | 吳宏寧、翁健庭 | |
教學年級 | 六年級 | 教學節數 | 12節 | |
議題融入 | 環境教育、資訊教育 | 教材來源 | 自編 | |
教學目標 | 一、培養孩子認識鄉土人文。 二、培養孩子解決問題的能力。 三、養成珍惜資源、永續資源的概念。 | |||
分 段 能 力 指 標 | 教 學 資 源 | |||
健體3-2-2在活動中表現身體的協調性。 社會1-3-2瞭解各地風俗民情的形成背景、傳 統的節令、禮俗的意義及其在生活中 的重要性。 2-3-2探討臺灣文化的淵源,並欣賞其內 涵。 藝文1-3-3嘗試以藝術創作的技法、形式,表現 個人的想法和情感。 綜合4-3-3 覺察環境的改變與破壞可能帶來的 危險,並珍惜生態環境與資源。 環境教育1-3-1能藉由觀察與體驗自然,以創作 文章、美勞、音樂、戲劇表演等 形式表現自然環境之美與對環境 的關懷。 2-3-1瞭解基本的生態原則,以及人類 與自然和諧共生的關係。 資訊教育4-3-1能應用網路的資訊解決問題。 4-3-6 能利用網路工具分享學習資源與 心得。 | 冬山河簡報、學習單、電腦、單槍、海報紙、 美工用具、冬山河照片圖片、圖畫紙、彩繪用具、竹蜻蜓製作材料、沙包製作材料、毽子製作材料 |
【五年級上學期環境教育校本特色課程教學計畫】
單元或主題名稱 | 怎樣看戲 | 教學者 | 張芳嫺 | ||||||||||||||||||||
教學年級 | 五年級上學期 | 教學節數 | 12節 | ||||||||||||||||||||
議題融入 | 教材來源 | 自編 | |||||||||||||||||||||
教學目標 | 一、能認識本校的布袋戲團-宜馨閣 二、了解傳統戲劇的種類及操作方式 三、明瞭劇本所必備的條件及功能。 | ||||||||||||||||||||||
分 段 能 力 指 標 | 教 學 資 源 | ||||||||||||||||||||||
語文
藝術與人文
綜合
| 宜馨閣、傳統戲劇館、戲偶 | ||||||||||||||||||||||
相對應 能力指 標代號 | 教 學 流 程 | 時間 分配 | 教學 資源 | 評量 方式 | |||||||||||||||||||
語文C-2-2-10-1 藝文1-3-1 2-3-10
| v活動一:宜興閣幕前幕後 1.引起動機:播放布袋戲片段(如時下流行的霹靂布袋戲),讓學生粗略了解布袋戲的種類。 2.介紹本校布袋戲團-宜馨閣:包括起源、指導教授及在外比賽的輝煌成果。 3.實際參觀戲團的練習:幕前(包括戲偶的操作等) 4.實際參觀戲團的練習:幕後(包括戲台的搭設、偶戲與音樂的配合等)
~第一、二節結束~ |
10分
30分
20分
20分
|
網路影片
宜馨閣的歷史
|
聽講
秩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