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類: 好文共享

有獎徵答16

哈囉~各位親愛的朋友~

度過了忙碌的好幾週~有獎徵答又將全新啟動囉~

這週的題目將由我們四年級的小朋友出題~

歡迎大家來猜一猜,以下每題獎勵5分,出題的小朋友未被猜中的題目還可再加五分唷!

jay題目:

1.珍珠玉姑娘,許配竹葉郎,相伴落水死,上岸脫衣裳。(猜食品)

2.小白雞,長長尾,走一步,啄一嘴。(猜用具)

3.四角方方一塊田,只種橄欖不種棉,窮漢至多挖半邊,富人可以全挖遍。(猜用具)

4.兩隻燕子貼地飛,一前一後緊相隨,白天同遊夜同歸,並肩靠邊同安睡。(猜用品)

5.背脊有些鴕,牙齒特別多,雖然不吃草,愛在草裡過。(猜日常用具)

6.萬紫千紅百花開,每逢雙十放光采,百花園中找不到,九天仙女灑下來(猜一物)

7.豆芽豆芽爬樓梯,有的高來有的低,唱歌彈琴若有它,美妙音樂讓人迷。(猜一物)

Tiffany題目:

1.兩兄弟立正站好(射一字)

2.硬舌頭,尖嘴巴,不吃飯,光喝茶(猜一文句用品)

3.說牠是馬不會跑,說它是球不能打,說它是搖鈴不響,說它是餅不能吃(猜四種體育用品)

4.一字有兩耳,兩耳不同樣,真耳不像耳,假耳卻像耳(猜一字)

5.60天(猜一字)

 

Dora題目:

1.太陽王(猜一字)

2.這一頁(猜一字)

3.十二點(猜一字)

4.文武合一(猜一字)

5.打斷念頭(猜一字)

6.洋婆子(猜一字)

7.閻羅王(猜一字)

8.十五日(猜一字)

9.千里相逢(猜一字)

10.蛀書蟲(猜一成語)

11.蒲扇腳跟,木瓢嘴唇,賽跑不行,游泳逞能。(猜一動物)

12.十(猜一台灣地名)

13.長生不老(猜植物名)

分類: 好文共享

家族活動-冬至湯圓大會

「冬至」太陽直射南回歸線的日子~

在傳統習俗中大家會在這天搓湯圓,並且大家相聚一起吃湯圓祈求圓滿~

超市賣場到處可以買到湯圓~吃湯圓變的輕鬆又容易~

前幾天還有小朋友跟我說:「老師!湯圓很容易啊!搓搓搓就會成功了,為什麼我們要從一點搓到四點」

實際動手做了大家才知道其實沒有這麼容易唷!

從閱讀說明、測量比例、糯米團成形、搓揉湯圓一直到送入口中~每一個階段都有困難的地方

老師希望你們能親身體會從搓揉到入口是一段多麼漫長的過程呀~

當煮熟的時候Peter偷吃煮好的湯圓並說:「天啊!老師湯圓好好吃唷~」

老師相信製作過程中的種種體會已經化成甜美的湯圓,那味道在口中一定是無與倫比的美妙呢!

DSCN2625 DSCN2626 DSCN2627 DSCN2628 DSCN2556 DSCN2557 DSCN2585 DSCN2572 DSCN2573 DSCN2574DSCN2602 DSCN2581  DSCN2594 DSCN2597DSCN2611DSCN2610DSCN2559 DSCN2620DSCN2617     DSCN2618  DSCN2622 DSCN2624 DSCN2600

分類: 好文共享

學習動機來自情緒-網路文章

文章出自:http://blog.chinatimes.com/sow/archive/2012/05/29/2188644.html

-親子天下雜誌12年國教專輯的採訪稿

      學習有三種:人生、知識領域、考試成績的學習。家長要確保孩子在人生找到好角度、對知識有熱情、考試成績當下過得去。

我認為學習的動機來自於情緒(喜怒哀樂、痛苦、自尊等),而絕非理智;孩子絕不會被你說服,如果他被說服,只是當下要討你歡心。孩子激發出學習熱情的動機,有時是來自同儕間羨慕的眼光(這也是情緒),而不是對於知識本身的追求。家長要務實,不是要你不重成績,而是幫孩子找窗口、找工具和方式,家長應該花一點心思來引導出孩子的動機。

偏偏教學現場,都是講課本,都是知識的灌輸、孩子聽不進去的大道理。你以為講「好好讀書對你人生有幫助」很白話、很淺顯,但他沒有真正聽進去,沒有真正感受到。況且二十五歲前,大腦前額葉沒有發展完成,所以在那之前,要不要做都是靠情緒在決定,找藉口才用理智。講再多道理沒用,孩子不想做就不想做,你要他做,他做到也是「你叫我做的」。這些情緒,往往不足為外人道也,自己也講不出來。

讓電影跟他講大道理

我覺得一起看電影是和青少年談話很好的觸媒。因為看電影會有感動,不用講大道理,找到合適談論的影片,挑起對的情緒,家長只要丟點東西可以討論就好。

另外,社團很重要,可以培養綜合性的能力,包括同儕互動必須溝通、協調合作;有機會從發想、規劃找資源、找同伴,靠著自己去完成一件事;而且可以提早練習失敗,要讓孩子不斷有失敗的經驗,學生時代失敗愈多成本愈低。考試考一百分對未來沒有幫助,這種能面對失敗、溝通協調、有信心去執行規劃的能力,才更重要。如果沒有適當的社團,就鼓勵孩子找幾個好友,自己去計畫,去完成一件事,這個訓練很重要,偏偏在我們教育中很少有這種練習的機會。

例如,我雙胞胎女兒之一的B寶在北一女的國文課,老師要每個人挑一個論語中的人物來拍一段四分鐘、有劇情的影片,讓你跟四、五個人一起去完成。當老師真的有心安排,孩子就多了這種訓練。其實各科都可以這樣做,跟一群人溝通協調、從發展到執行完畢、從執行中經歷失敗。做什麼都可以,辦演唱會也是練習啊!

自己選擇,就能說服自己忍受

另外,讓他們在青少年階段,有機會為自己做決定、並為選擇負責任,也是很重要的練習。AB寶小五時我就問她們:「你想讀怎樣的高中大學?」當時他們就讀社區附近的小學校,選擇國中時,我們可以選擇留在社區附近的小型中學,或是要到市中心念滿額學校,但勢必會非常辛苦。於是我問他們自己的想法。她們都回答,想讀好的高中大學。我問為什麼?她們說可以認識好的朋友。但我認為這個理由太單薄,繼續追問她們,她們才說可以學到比較多能力,去幫助別人。

這樣的動機我覺得就比較好,學習新東西雖然可能很快樂,但準備考試、考高分的過程卻很枯燥乏味,要自己去忍耐。她們自己選擇讀競爭激烈的滿額學校,就要能忍耐其中必然的痛苦,是自己願意,才有讀的動力。

剛上國中第一個禮拜A寶每天哭,因為以前學校很小,她是風雲人物,很快樂。國中每個年級二十幾班,每天考試,她每天覺得很寂寞、很難過。不過因為是自己選的,就可以慢慢接受。即便不適應,知道有一個更大的目標,知道自己要做這件事的動機,就能說服自己去忍受。

我常常鼓勵孩子,當他們設立學習和成就的目標時,不是要看自己能得到第幾名,而是要想辦法把動機放在能夠幫助別人。譬如他們得到獎學金、稿費,都會拿去認養小孩、或捐到孤兒院。

我不覺得這是太唱高調的教養,而是希望他們養成一種能夠安身立命的價值觀。因為未來的時代,如果一直追求在任何專業「贏過別人」,你會非常挫折,因為失敗的機會比成功的機會多太多。

全球化時代,好工作是極少的,只需要最頂尖的一、兩個人才,若你不是這頂尖的一兩個,你學的東西就沒有用。我看到太多孩子認真、資質好,父母條件也好,但全球化下,那麼多好孩子,還是只有幾個能有優勝的機會。而即便你是那最頂尖的人,你也會經歷失敗;也許目前有優勢,但很快會被人比下去,因為競爭太激烈,典範轉移太快,優勢一下就沒有了。即使你很認真、很努力不犯錯,還是會失敗,但那不是你的緣故。所以,你的價值若放在我賺到多少錢、達到怎樣地位,我才有價值,那註定會失敗。所以應該把時間花在更實在、更適合你的地方,動機放在幫助別人,就永遠不會失敗。因為你考不好,還是可以幫助別人,積極主動對社會做出貢獻,即便是最卑微、最簡單的工作,還是有貢獻。我有機會就幫一千個人,沒機會還是可以幫十個人,都有價值啊,我從不會用成績來鼓勵孩子,我讓他去幫助別人,從中獲得快樂。

分類: 好文共享

思考解決方案-網路文章

很多年前在印度一個小村落中,有位農夫不幸欠了村中一名女放債人一大筆金錢。

這位女債主既老又肥又醜,她喜愛農夫英俊的兒子,克里夫。

於是她提出了一個協議。她說,如果她能夠嫁給他的兒子,她將放棄農夫的債務。

農夫和他的兒子被這個協議嚇壞了。

狡猾的女債主建議,讓上帝來決定這件事。她告訴他們,她將一粒黑色和一粒白色鵝卵石放到一個空錢袋中。然後兒子必須從錢袋中拿出一粒鵝卵石。

如果他挑選的是黑色鵝卵石,他將成為她的丈夫,父親的債務將得到豁免。

如果他挑選的是白色鵝卵石,他不必和她結婚,父親的債務仍然可以免除。 但是如果他拒絕挑選鵝卵石,他的父親將被關進監獄。

他們站在農夫牧場一條鋪著鵝卵石的路上。當他們談論著的時候,女債主彎下腰去挑選了兩粒鵝卵石。

在她挑選時,眼尖的兒子發現,她拿了兩粒黑色鵝卵石放進袋子中。然後,她要兒子從袋子中挑選一粒鵝卵石。

現在,設想你站在該地。如果你是兒子,你該怎麼做?如果你必須向兒子提供建議,那麼你將告訴他什麼?

仔細分析會產生三種可能:

1、兒子應該拒絕選取鵝花石。

2、兒子應該表明,袋子中都是黑色鵝卵石,揭露債主謊言,反擊該女人的欺詐。

3、 兒子應該選擇黑色卵石犧牲自己,以拯救他父親的債務和監禁。

藉此機會來深思故事。上述故事是希望我們體會橫向思考和邏輯思維之間的差異。

兒子的困境不可能以傳統邏輯思維得到解決。 如果他選擇上述邏輯的答案,想想後果吧。

請問你建議兒子該怎麼辦?

好吧!瞧他是怎麼做的….

兒子把手伸進錢袋中,拿出了一粒鵝卵石。還沒看,一個沒拿穩就掉落到鋪滿鵝卵石的路上,它立刻掉進所有鵝卵石中不見了。

「噢,我怎麼這麼笨」他說。「但是沒關係,只要你看袋子中剩下的鵝卵石,就可以知道我挑選是那種顏色的鵝卵石了」。

由於剩下的鵝卵石是黑色的,必須假定他選擇了白色。而且由於債主不敢承認自己的不誠實,兒子改變了一個不可能的處境成為極為有利情況。

————————————————————————————————————————

生活體驗

這次為了尋找主題的資料,老師帶著大家前往文化中心,在途中Henry提出了一個問題:「老師,萬一去到那邊找不到書該怎麼辦?」老師請大家想一想找不到書的原因有哪些?很快的你們都能列出許多可能的原因,而且也都能針對這些原因思考解決的方式!表現相當的好唷~

當下遇到了困難,你們是選擇等待答案?或是思考可行方式?或是甚至就乾脆放棄了呢?當你做出了不同的選擇,你接下來的生活也將因為你的選擇而改變!對你們來說找出各種解決的方法並不困難,其實最困難的是你如何在這些方法中作最適當的選擇!

如果你是故事中的農夫你會做什麼樣的選擇呢?又如果你是那位英俊的兒子你會如何去做選擇呢?

能解決事情的方式有許多,端看你用了什麼樣的角度去思考並且執行它!

————————————————————————————————————————

英文故事原文

Dear friends, could you think of a solution?
Many years ago in a small Indian village, a farmer had the misfortune of owing a large sum of money to a female village moneylender. The female moneylender, who was old, fat and ugly, fancied the farmer‘s handsome son, Cliff.
So she proposed a bargain. She said she would forego the farmer‘s debt if she could marry his son.
Both the farmer and his son were horrified by the Proposal.
The cunning female moneylender suggested that they let Providence decide the matter. She told them that she would put a black pebble and a white pebble into an empty moneybag. Then the son would have to pick one pebble from the bag.
If he picked the black pebble, he would become her husband and her father’s debt would be forgiven. If he picked the white pebble he need not marry her and his father’s debt would still be forgiven. But if he refused to pick a pebble, his father would be thrown into Jail.
They were standing on a pebble-strewn path in the farmer’s field. As they talked, the moneylender bent over to pick up two pebbles. As she picked them up, the sharp-eyed son noticed that she had picked up two black pebbles and put them into the bag. She then asked the son to pick a pebble from the bag.
Now, imagine that you were standing in the field. What would you have done if you were the son? If you had to advise him, what would you have told him?
Careful analysis would produce three possibilities: The son should refuse to take a pebble.The son should show that there were two black pebbles in the bag and expose the moneylender as a lying, back stabbing female cheat. The son should pick a black pebble and sacrifice himself in order to save his father from his debt and imprisonment.
Take a moment to ponder over the story. The above story is used with the hope that it will make us appreciate the difference between lateral  and logical thinking.
The son’s dilemma cannot be solved with traditional logical thinking. Think of the consequences if he chooses the above logical answers.
What would you recommend to the son to do
Well, here is what he did….
The son put his hand into the moneybag and drew out a pebble. Without looking at it, he fumbled and let it fall onto the pebble-strewn path where it immediately became lost among all the other pebbles.
‘Oh, how clumsy of me,’ he said. ‘But never mind, if you look into the bag for the one that is left, you will be able to tell which pebble I picked.’
Since the remaining pebble is black, it must be assumed that he had picked the white one. And since the moneylender dared not admit her dishonesty, the son changed what seemed an impossible situation into an extremely advantageous one.

分類: 好文共享

研究:愛運動的孩子更聰明

作者:蕭富元、林秀姿

愛運動的孩子更聰明 圖片來源:天下雜誌

(詳細內容請點這↓)

http://www.cw.com.tw/article/articleLogin.action?id=5031707&memberOnly=fullPage

運動除了健身,也能益腦。愈來愈多研究證明,愛運動的孩子,記憶力、整合力和應變能力也愈好。運動養成的團隊合作、忍受挫折、耐心、領導等特質,更是人生不可或缺的技能。要培養孩子未來競爭力,就從運動開始。

1.愈運動  愈聰明

2.體育課時數落後國際

3.後設認知能力

4.運動培養高EQ

5.運動訓練獨立、掙脫逆境

 

 

分類: 好文共享

生命中最有價值的兩句問話(轉貼網路文章)


一年多前我看過一部電影叫「一路玩到掛(The Bucket List)」,講一個人聽到自己罹患絕症噩耗時,會想做什麼事?
故事從一個億萬富翁(由傑克尼克遜所飾演)在病房遇到了另一個修車工(由摩根費裡曼所飾演)講起,兩個人都因癌症住進醫院,走到了人生盡頭。
過世前想看、想體驗的事
有一天,億萬富翁看到技工一直在書寫,很好奇追問才發現他在寫人生清單,他剛進大學時,哲學老師叫他們列出的一份人生清單,寫出他們在過世前想做、想看以及想體驗的事。
億萬富翁聽了之後覺得這個點子太棒了,隨後也列出自己的人生清單,兩個人還結伴做了許多想做的事,包括賽車、打獵和旅行,在世界各地留下許多快樂的足跡。
有一天到了埃及金字塔,技工突然變得很認真嚴肅,不管是表情還是話語都很慎重,他說埃及人一直有個傳說,說人死後到天堂門口會被問兩個問題,回答的內容會決定你往哪裡走。
第一個問題是:「你在世上的這一生快樂嗎?」
億萬富翁聽了之後沉默不語,因為他雖然擁有私人飛機、豪宅和美食,十分富有,極其享受,但他回答不出來,因為他的確不快樂,他知道有很多東西不是金錢能換得的。
他無法回答,催促著趕快說第二個問題,技工說:「那你在世上這一生有沒有幫助別人找到快樂?」
億萬富翁聽了更加沉默,甚至生氣,因為他是個大老闆,對人極為嚴苛,常常挑剔找麻煩,不要說幫助人快樂了,甚至還讓人很不快樂,是別人痛苦的來源。加上自己還離過四次婚,唯一的一個女兒不相往來,他這一輩子從來沒幫助別人快樂過。
減少批評、責備、抱怨,才會快樂起來
我對那一幕印象極為深刻,我們現代人都忙著工作,競爭壓力很大,如果我沒猜錯,很多人跟我一樣,從來沒想過第一個問題:「我這一生快不快樂?」而對第二個問題,反應還會是:「問了還不是白問,我還能怎麼樣?還不是得上班、下班?」
實際上是不是這樣?
當然不一定。
同樣的環境職場,同樣的工作,如果我們很能珍惜自己所擁有的,感恩惜福,也會在逆境中抱持正向態度,可以讓自己快樂的程度就不一樣。
至於第二個問題:「我們有沒有幫助別人更快樂?」可以想的東西就更多了,似乎跟第一個問題關係很密切。
一個不快樂的人,很難帶給別人快樂,因為想法、作為都是負面的。
卡內基講得很清楚,人要減少批評、責備、抱怨和挑毛病,才會快樂起來,也才有可能跟別人好好相處溝通,帶給別人快樂。
我有個朋友是快遞公司總經理,有一天他的助理跟他說:「總經理,拜託你不要這麼愁眉苦臉的好不好?」
他生氣地說:「難道我連自己不快樂的權利都沒有嗎?」
那位小姐說:「你真的沒有權利愁眉苦臉,因為你害得我們的工作士氣也很低落。」
在家裡也是,如果父母愁眉苦臉,孩子也沒辦法快樂起來,影響一家人。
自己積極正向,不僅自己能快樂,也會大大影響別人的。
學會讚美,帶給別人快樂
我最近在看巴菲特的自傳,裡面提到員工都很喜歡跟他一起工作,因為他很會讚美別人。
其實巴菲特以前並不是快樂的人,內向、害羞和退縮,他是在二十幾歲參加卡內基訓練之後改變的,他在自傳裡提到卡內基有16次之多,講到他如何從退縮害羞變得有自信,懂得跟別人溝通,成為一個成功的企業家,甚至讓他娶到老婆。
那是他在一次訓練得獎後,十分開心快樂,晚上才有自信開口跟女朋友求婚,結果一舉成功,更加深他日後持續改變,愈來愈有信心。
我們在台灣長大的人,特別是40到60歲的人,不太會也不好意思讚美別人。
但要帶給別人快樂,就要先學會讚美別人和聆聽別人說話
寫「追逐日光」的尤金·歐凱利是美國KPMG會計事務所的總裁兼執行長,他也是在發現自己得腦瘤,生命只剩100天後,寫下最想做的事,結果發現前幾項都是想去跟別人說感謝和讚美的話。
他寫信給一個高中同學,說自己跟他在一起時有多開心,結果對方沒回應,他乾脆打電話去,才知道對方根本沒收到,他就在電話裡說了起來,對方也很真誠地回答他:「你在我們班上什麼都是跑第一的,第一個當總裁,第一個做什麼什麼的,現在連去天堂都是第一個的,但我們早晚都會在天堂見。」
尤金·歐凱利在死前給我們的建議就是,不管你現在幾歲,身體健康狀況如何,
都要把你想做的事情儘量往前移,不要等到五十幾、六十幾才做,現在就去做。
我看完書,立刻打電話給我在法國的妹妹,告訴她我們以前在家裡有多快樂,最佩服她不記仇,不會對人懷恨在心,我講完後好開心,她也好開心,這就是我講的,自己快樂,對別人說出讚美肯定的話,就能帶給別人快樂。


在未來的歲月裡,不管你是做哪個行業,什麼樣的工作,每天進辦公室前,都可以先問自己這兩個問題:
「我快樂嗎?」、「我能不能幫助別人更快樂?」
那麼, 一天的工作就會很不一樣。
1.「你在世上的這一生快樂嗎?」
2.「那你在世上這一生有沒有幫助別人找到快樂?
分類: 好文共享

閱讀是培養專注力的好方法

(國語日報家庭版101年2月14日)

文/洪蘭(國立中央大學認知與神經科學研究所所長)
     很多父母都為孩子上課不專心,做功課時寫一個字玩一下而苦惱,家長問我最多的一個問題就是:「如何使孩子專心?」 其實,注意力是人的本能,不需要教,凡是新奇、快速、會動的東西都會吸引孩子的注意。但是它的本質是短暫的,注意力不能在同一個地方停留很久,因為大腦的資源有限,它像飛機場的塔臺螢幕一樣,要不停的更新,以免敵人突然冒出來,萬一沒看到,就會喪命。因此,大腦一旦熟悉了那個東西,知道它無害,便不再處理它,我們就有如「入鮑魚之肆,久聞而不知其臭」了。小孩子的注意力本來就很短暫,只有動機可以使它變長,因為動機決定大腦資源的分配,小孩對有興趣的東西,例如螞蟻搬家,可以端詳很久。要使孩子專注,必須從動機下手。 因為人類的大腦不是演化來閱讀的,閱讀是文明加給它的額外負擔,因此閱讀不是本能,而是習慣。大腦有很大的可塑性,可以因應外界的要求而改變。為了閱讀,大腦做了很多調整,例如借調原來處理臉的部位來處理文字。

    實驗發現,文盲的大腦跟識字者的不同,就是一例。 一個平日不閱讀的人要他看書,他會很吃力。不是他看不懂字,而是他沒有閱讀習慣,注意力維持不久,眼睛會一直跳開。因此,孩子從小要養成閱讀習慣,未來才看得下書。培養專注力不難,可以從親子共讀著手。讀書時,把孩子抱在懷中,因為懷抱是溫暖的,孩子會喜歡,加上父母的注意力都在他身上,孩子感到被尊重會很快樂;一旦孩子把閱讀跟快樂連在一起,動機就產生了,大腦的資源就會分配到閱讀上。當孩子讀的文字量越來越多時,他的專注力就會越來越長。所以閱讀是培養專注力的好方法。

孩子功課做得慢、不專心,大部分的原因不是孩子大腦有毛病,而是作業太無趣。在責罵孩子之前,不妨先看一下功課內容,說不定連我們大人也坐不住。(試想:你能夠坐在椅子上抄十遍課文而不動嗎?)美國極力提倡作業跟生活結合,就是發現當所學能所用時,孩子會好好學習。與其責罵孩子不專注,不如改善作業內容,使孩子自動專注。

另外一個能夠改善專注力的方法是運動。研究發現,當人們專注做一件事時,大腦中的多巴胺和血清張素的濃度都很高(治療「注意力缺失和過動」(ADHD)的藥——利他能(Retalin),就是使大腦分泌較多的多巴胺)。研究也發現,運動到某個程度時,大腦會自動分泌多巴胺、血清張素和正腎上腺素,這些神經傳導物質都跟學習與記憶有關,所以孩子運動後的學習效果比較好,記憶力比較強。

因此,孩子不專心時,不要罵他,因為他的大腦本來就不是演化來閱讀的,但是大腦可以改變,我們要「引誘」他改變,孔子不是說教育要「循循善誘」嗎?我們一定要了解閱讀不是本能,它是人類了不起的成就,所以要耐心去引導孩子,再利用運動來幫助孩子學習,使學習變得容易、有趣。
當孩子喜歡學習時,他就已經成功一半了,因為天下所有的門都會為喜歡學習的人而開,將來他就無往不利了。

分類: 好文共享

資優生自我認同 危機與轉機

●資優教育(國語日報第13版101年1月13日)
文/蕭偉智

「認同(identity)」是發展心理學的重大議題,在此領域中,具代表性的是美國精神病醫師Erikson,他從依據兒童的道德規範判斷實驗中,提出認同發展的階段論,並說明發展任務是個危機,但克服後卻可變成轉機;他也指出,青少年(女)的發展任務為「自我認同」。

青春期階段的孩子會因認知與情感功能的增進,開始有能力察覺外在環境對於「自我」存有不同看法與期待,接著孩子會將其與內在自我概念做比較,比較後的差異性會讓孩子開始對「我是誰?」感到好奇與困擾,並展開探索。但是這時候,他們又容易陷入二元思考,會想從眾多自我中找到絕對一個真實的自我,引發後續適應不良問題。
資優青少年(女)比起一般孩子面臨更嚴苛的自我認同危機,一方面除了內在能力的不統整外,另一方面,我國特教法規定國民教育階段資優班形態改為分散式(二○○七年至今),因此,資優生在校生活面臨比一般生更多不一致的外在期許與看法(例如:普通班同儕和教師、資優班同儕和教師的看法等),這樣高頻率的流動轉換,更讓資優生覺知「世界上有那麼多不同的我」,他們卻無法統整這些看法。

再者,國中階段的資優班裡,學生可能有國小曾就讀資優班或國小未就讀資優班兩種。筆者曾調查新北市國中數理資優生,國小就讀普通班的學生,約為就讀資優班的四點八倍。國小未曾接受資優教育的學生在轉銜階段(國小到國中),可能面臨更多不一致的衝突與挑戰,並且可能形成低自尊等不適應情形。筆者建議,國中資優情意輔導課程,可以於資優生入學前,先進行自我認同的課程,並以補救性與預防性觀點切入。以下提供實際教學經驗作為教師參考:

第一階段
1.自我概念:請資優生寫出自己的優點與缺點,以及適合描述自我的三個形容詞。
2.外在重要他人的看法:父母、教師、普通同儕、資優同儕對資優生的看法。
3.我眼中的他人:用一至三個形容詞(不涉及人身攻擊的詞彙)來形容資優同儕。

第二階段
1.將資優生覺察父母、教師、普通班同儕的看法做彙整,並作為後續資優親子教育或學校資優融合教育的參考與規畫方向(例如:師長是否有不適當期待、不友善的班級氣氛,或資優生錯誤的自我覺知等)等。
2.彙整資優生對自我的形容詞,以及其他資優同儕對他的形容詞。

第三階段
彙整資優同儕對資優生的形容詞後,製作簡報檔,在課堂內逐一播放討論,讓所有學生猜猜看:「這是形容哪一個同學?」公布答案後再討論:「這些形容詞像你嗎?為什麼?」課程中,須強調「每個人存在著各種不同的自我」的事實,並引導跨領域自我概念統整。

筆者發現,國小未接受資優教育的學生,對自我的形容詞都比較負面,例如:學習較慢、笨、普通人等;但他們對其他資優同儕的形容詞卻是非常正面,例如:天才、聰明等,顯示出他們在資優班中的自我概念比較低。此外,大部分資優生覺知父母對自我看法也都偏向負面,例如:我很懶惰、很笨、常粗心大意等,顯示親子間的期許需要再協調統整。

整體而論,教師可以引導資優生從別人的形容詞中,思考自己看不到的正(負)向特質或行為,並改善較不受歡迎的特質或行為,保持自我優點。再者,教師可依據學生的不同覺知情形,進行後續個別化教育輔導,例如:父母或教師期許較不適當的學生、普通班團體接納度低的學生,或自我期許較不適當的學生等。
最後,須提醒的是,並非只有自我統整定向型的資優生才會適應良好,還須考量學生所處的家庭、學校和社會環境。師長不必齊頭式要求學生一定要在某個階段定向,個體在環境脈絡中的統整與適應才是真正關鍵。

分類: 好文共享

考試沒教的事

孩子面對未來生活應該具備的能力,有許多是考試中並不會考的
你希望你的孩子在未來成為哪種人呢?
你又希望你的孩子能學會那些能力呢?
這篇文章為大家整理了下一世代應具備卻沒有學好的七門功課
提供給大家參考
1.同理心
2.生活能力
3.表達與應對
4.挫折容忍力
5.感情功課
6.永續學習能力
7.當錢的主人
分類: 好文共享

訓練資優生問問題 培養高層次思考

●資優教育(國語日報第13版100年11月25日)
文/蕭偉智

資優教育中最基本策略是提供資優學生充實(enrichment)的課程或活動,其中

包含垂直式充實與水平式充實。
「垂直充實」是指從課程上加深,訓練高層次思考(批判思考)的能力;

「水平充實」是指在課程上加廣,類似「通識課程」的理念,擴充人文、社會或

自然科學領域的基本知識基礎。一般而言,設計水平充實課程比垂直式充實課程

容易,因為大部分資優教師的養成教育中並沒有說明「如何訓練資優生高層次思

考?」所以垂直充實就常會被曲解與誤用,最常見的例子有:(1)讓資優生做大量

題目;(2)提供資優生「難題」。因此,許多學校在安排「專題課程」時,僅讓學

生練習國內外知名競賽的試題,坊間琳琅滿目的資優書籍或資優參考書就成為資

優專題教材。事實上,這樣並無法有效訓練高層次思考(批判思考)的能力,反

而使學生變成解題機器(遇到什麼題型,就用什麼方式解題的反射訓練)。

資優教育應該教導學生帶得走的能力,要從「質」上延伸,作高層次思考訓練。

實務上,可以搭配九年一貫課程,有效利用前述部分優良試題(教師須先篩選掉

單純為某技巧而設計的試題),規畫資優充實課程,並搭配「問問題」策略,達

成高層次思考訓練。

筆者以國中數學為例,提供教師參考:

例一 因數與倍數

教學者先呈現試題:「有編號1到100的箱子,請100位同學按照下列規則將球投入箱中:第1位同學在每個箱子各投入1球;第2位同學在2,4,6……,100號箱各投入1球;第3位同學在3,6,9……,99號箱各投入1球;……第K位同學在編號為K的倍數的每個箱子各投入1球。」
接著,鼓勵學生「問問題」(原始問題是:哪些箱子恰好只有「兩」顆球?),也就是學生看完敘述後,會想知道哪些事情?這時,學生激發出的問題就會具有高度主動思考性。

例如:
誰投了最多箱子?
100個同學總共用去幾顆球?
哪些箱子只有「1」顆球?
哪些箱子恰好只有「2」顆球?
哪一個箱子最多球?
學生主動問問題,就會激發興趣去思考,教學者和學生就可以彼此討論如何解決這些問題。此時,千萬不要直接教學生怎麼算,這樣會局限學生的思考。

例二 巧填數字(整數加減與代數方程式)

教學者先呈現題目:「如果將11個正方形排列,請填入1至11的數字(不得重複),使所有橫列的三個數字和,直行的三個數字和,以及中間斜的三個數字和,都為18。」一般而言,學生都會馬上開始填數字,但是教學者還是要先訓練學生思考問問題,例如:「為什麼數字和一定要18?和為20(或其他數字)行不行?」(本問題可以作延伸思考教材),再讓學生嘗試填數字。
學生可能很快就找出某一組解答,接著再問:「只有一組解答嗎?」從學生的答案中,可能會發現,經過某些數字交換,也可以解答。通常學生會推論,只要找到一組解答後,一定可以透過交換策略找到其他解答。
教學者再引導學生問問題:「為什麼一定可以交換?」讓學生彼此利用批判思考,論證自己的觀點,這也是國外教育強調的argument能力。最後,教學者可以提供一組無法交換的例子給學生,讓學生思考「可交換」並非所有「填數字」圖形的必要條件。

資優教育的目的在於發展資優生的潛能,奠定良好的基本研究素養,培養「解決問題」的能力,發展高層次思考知能。「產生問題」雖是基礎的概念,卻也是最重要的一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