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學活動紀錄, 數位科技融入教學

?數位融入小一生活課的教學實務分享-以《奇妙的水》為例

宜蘭國小陳惠美、光復國小何佩珊、光復國小強怡芬

第一回讓低年級學生使用載具也上手
低年級學生識字量不足、不會打字,數位融入學習可以嗎?開始嘗試讓低年級學生進行數位融入學習之前,有幾項前置工作,是老師們可以先行準備的,包括:1.信心喊話、2.指導學生如何「愛護」、「保護」小電腦的方法3.載具準備與無障礙設定語音輸入_說得比唱得好聽4.帳號設定與數位班級建立。前置作業完成後,即可準備帶領孩子展開精彩數位學習旅程!

?詳細說明點這裡?01 讓低年級學生使用載具也上手_無障礙設定

第二回_《奇妙的水》數位融入教學硬體軟體的選擇與準備
本次一年級下學期《奇妙的水》主題課程的數位融入實施,採用小組合作方式,每組一台Chromebook共用學習,感謝宜蘭縣教網中心支援載具。帳號部分由於小一學生尚未建立個人帳號,因此班上7組的載具,皆以老師的Smail帳號登入。要帶領孩子進入數位學習,必學技一定是先學會掃描QR code啦!「左下小圈圈,開啟攝影機,掃描QR code」是我們的魔法咒語,教師先將要讓學生登入的平台網址連結轉為QR code,方便學生以掃描方式登入平台。

本主題的單元一〈浮浮沉沉水世界〉,帶領學童探索物品在水中的浮沉特性,嘗試運用Chromebook融入Padlet(拍下學習任務之成果照片、心得分享)、Clip(錄製作品介紹影片)、Wordwall(浮沉遊戲測驗)等數位平台輔助教學,讓學生展現思考、留下學習歷程,也增添學習樂趣。

《奇妙的水》課程架構圖

?詳細說明點這裡?02 進入數位融入教學_硬體軟體的選擇與準備

第三回《奇妙的水》之浮浮?沉沉?_教室探索篇
1.本次數位融入學習的運用-
(1)開攝影機,掃描QR Code
(2)PADLET- 按+
‧上傳照片(拍攝、按確定、按發布)
‧語音輸入心得發現(小組-一起說一句心得發現)

2.學習活動:水與我、浮浮沉沉(一)
課程一開始,教師使用了一張「兒童坐在泳圈中,漂浮在水面上」的照片,運用放大策略,一次揭示一小部份照片的內容,讓學生「猜猜圖片裡是什麼」,猜出照片內容後,連結學生舊經驗,提問:「你也有這樣的經驗嗎」、「為什麼他能浮在水上」、「哪些東西在水裡會浮起來、哪些會沉下去」,了解學生在生活中對浮沉特性的已知經驗。

接著,進行第一次的浮沉實驗。我們讓孩子嘗試探索並蒐集教室裡有哪些可以浮在水上的物品,結合POE策略-讓學生先針對蒐集物做預測,再進行實驗,說明實驗結果發現。在浮沉實驗的操作中,輔以PADLET網頁平台,由老師先建置一個班級的《奇妙的水》Padlet網頁,以欄位呈現老師賦予的學習任務及各組上傳的不同欄位,並指導學生如何在各組的欄位下,按「+」拍下小組的蒐集物、實驗結果等照片並上傳及指導讓各組以語音輸入方式,分享實驗心得。

課堂學習實況各組拍下實驗結果照片,上傳Padlet,教師展示播放,進行團討統整。
各組上台分享實驗發現運用語音輸入心得發現,雖然戴口罩說,還是能辨識所說內容。

?詳細說明點這裡?03《奇妙的水》之浮浮? 沉沉 ??教室探索篇_Padlet.

第四回《奇妙的水》之浮浮?沉沉?_校園探索篇
1.本次數位融入學習的運用-
(1)開攝影機,掃描QR Code
(2)PADLET- 按+
‧上傳照片(拍攝、按確定、按發布)
‧語音輸入心得發現(個人-每人說一句自己的心得)

2.學習活動:浮浮沉沉(二)
有了上次探索、運用教室內蒐集的物品,進行浮沉實驗的學習活動,孩子們除了對浮沉特性有初步的認識,也有了載具使用的經驗。第二次的浮沉實驗,數位融入方式主要與上次模式相同;不同的是帶領學生探索、蒐集校園想測試浮沉的物品,進行實驗與觀察。主要內容安排:回顧前次課程發現;Chromrbook使用指導複習;探索蒐集(校園)浮沉實驗物;POE策略-預測、實驗操作、在PADLET拍照上傳小組成果、語音輸入心得發現(個人)等。

一開始先運用上次各組共作的Padlet,帶領學生回顧、複習前次課堂的學習,也提醒學生載具正確操作。接著帶領學生到校園蒐集想探索、實驗浮沉的物品。學生帶回來了許多葉子、樹枝、果子、石子、零食袋子等。彙整分享蒐集物,也讓學生預測一下認為這些物品會浮還是沉,運用手勢高低擺放對浮沉的預測。再拍下小組的蒐集物、實驗結果,並上傳Padlet。

這次用大自然素材為主探索浮沉特性,老師的指令只有實驗會浮或會沉,但孩子們會想自主嘗試裝水、手壓物品的探索實驗,而有很棒的發現,例如:
✅有些大葉子(輪狀葉)-浮在水面,手壓下後會再浮上
✅小葉子-浮在水面,手壓下後沉入水
✅扁平石頭認為會浮,但實際實驗後發現沉下去
✅豆奶空瓶-浮;裝水後以為沉,但因水少水位低,看起來是沉,將水加多後,明顯發現變浮
✅糖果粉軟塑膠空瓶-浮,裝水後仍浮。
✅樹枝-認為會沉,但浮在水面,手壓下仍會浮起。

?詳細說明點這裡?04《奇妙的水》之浮浮? 沉沉 ??校園 探索篇_Padlet

第五回《奇妙的水》之浮浮?沉沉?_真的是這樣嗎?
1.本次數位融入學習的運用-
(1)開攝影機,掃描QR Code
(2)PADLET- 按+
‧上傳照片(拍攝、按確定、按發布)

2.學習活動:浮浮沉沉(三)
第三次的浮沉學習,教師先彙整各組在教室內及校園中發現會浮、會沉、浮浮沉沉的物品圖,讓學生觀察;接著讓小組討論、思考物品浮沉的可能原因;小組將討論結果拍照上傳PADLET;教師再展示各組討論成果,團討、統整歸納。最後透過與其對浮沉特性認知衝突的例子(棉花、米粒等),進一步深化對浮沉特性的覺察。

教師先整理學生拍下在教室與校園中探索浮沉的結果照片(從Padlet找),展示於簡報讓學生觀看。引導學生小組思考討論,這些物品會浮、會沉、會浮變沉的可能原因,並記錄下來,再拍照上傳Padlet。

統整出對浮沉物的可能原因,大家認同會浮的通常比較輕、比較薄、像一片的樣子、有空氣、塑膠類等;會沉的通常比較重、比較後、像鐵一樣的等。但,真的是這樣嗎?老師試著挑戰孩子們的想法,孩子們也想提出挑戰的物品,師生一起又探究了「水果有點重,會浮還是會沉?」、「保溫瓶很重,會浮還是會沉?」、「棉花很輕,會浮還是會沉?」、「米粒又輕又小,會浮還是會沉?」,經過這些實驗,孩子們最大的發現:原來事情不是我們想的那樣啊!

在這三次的浮沉實驗下,孩子們對浮沉有一些覺察-「會浮的東西, 通常……;會沉的東西, 通常……;會浮又沉的東西, 通常……」。運用對物品浮沉特性的認識,給了小組小小挑戰,一起合作讓有重量的「黏土」浮起來。第一回合,各組採用的策略-壓扁黏土、搓出洞洞想讓黏土有空氣,但通通沉到水裡,挑戰失敗啦!老師耐著性子,鼓勵著:大家已經很接近成功的方法了喔,繼續努力!果然,小孩們開始出現碗、盤的造型,成功通過挑戰讓黏土浮起來的任務,感受成功的喜悅!

?詳細說明點這裡?05《奇妙的水》之浮浮? 沉沉 ??真的是這樣嗎 _Padlet

第六回《奇妙的水》之浮沉大作戰
1.本次數位融入學習的運用-
(1)PADLET- 按+
‧上傳照片(拍攝、按確定、按發布)
(2)Flip錄製作品介紹

2.學習活動:浮沉大作戰
在單元一《浮浮?沉沉?》對浮沉特性的覺察與學習後,最終的表現任務,教師設計了《浮沉大作戰》的任務,學生以兩兩合作方式,製作可漂浮在水上的作品,能耐用(在水面浮超過1分鐘)、能耐重(承載磁鐵數量)。說明任務與評分重點後,我們帶著孩子前往環保回收的聚寶屋蒐集創作的素材,接著兩兩開始合作設計進行漂浮作品組合,並完成任務單的書寫。

有了創作的想法與素材的準備,接著開始讓學生進行作品物件的黏貼組合。除了比較困難的裁切,需要老師協助,學生大致可獨立完成作品。作品完成後,請學生拍下作品照片上傳Padlet,再開始下水測試。

下水測試漂浮作品結果,發現大大的地墊,底部加了塑膠瓶,可以載很多磁鐵部會沉下去;紙盒的作品,雖然可以載很多顆磁鐵,但紙盒會慢慢泡入水中;而太高、不穩的作品,難逃沉船命運。

漂浮作品測試後,請學生分享的心得發現,再做作品介紹單的書寫,然後運用FLIP網站,教師先到網站設定介紹的引導說明,再提供QR coed讓學生掃描進入網頁,錄製漂浮作品介紹。
看看學生錄製影片檔:https://flip.com/s/_reTGo5ohZfo

?詳細說明點這裡?06《奇妙的水》之浮沉大作戰_Padlet、Flip

第七回《奇妙的水》之Wordwall浮沉遊戲好好玩
1.本次數位融入學習的運用- Wordwall網站-浮沉遊戲

2.學習活動:浮沉大作戰

單元一活動最後,運用Wordwall網站的浮沉遊戲,主要希望讓學生透過遊戲確認對浮沉特性的認識,也寓教於樂,讓學生留下歡樂的學習經驗。在Wordwall網站的「社區」資源,搜尋了關鍵字「Sink or Float」,即有許多浮沉相關遊戲,教師只要選擇適合給孩子玩的即可。教師一樣的先將遊戲QR code 圖示貼在簡報上,再讓學生掃描QR code,就可以進入遊戲頁面,這操作對學生來說已經很熟悉。教師只要簡單說明及示範遊戲方式、頁面內容,即使是英文的內容,孩子們也能玩得不亦樂乎!

進行遊戲中的孩子,自然而然的使用Sink、Float的語言,讓人覺得英文很厲害ㄟ。PS.老師沒有參與雙語計畫啦,只是評估遊戲適合孩子與所學內容,所以讓學生玩。

教師可在Wordwall網站最下方的「社區」,用關鍵字(中英文皆可)搜尋想要的遊戲範本。Wordwall網站的「社區」連結:https://wordwall.net/tc/community遊戲實況看一看:https://reurl.cc/Y0jYOO

?詳細說明點這裡?07《奇妙的水》之 Wordwall浮沉遊戲好好玩

?本次《奇妙的水》主題教學在數位融入教學的嘗試心得,還有好多想說的話、數位融入的老師內心OS,都在各回的連結檔裡,可以細細品味,請大家自行點選喔。希望這樣的分享,能觸發大家更多對數位融入教學的好想法!再次感謝教網在載具的協助,更謝謝宜蘭縣國教輔導團生活課程輔導小組吳志堅校長、輔導員們協助課程共備研發及光復國小何佩珊老師及強怡芬老師參與協同教學。

?《數位融入小一生活課的教學實務分享-以《奇妙的水》為例》
第1-7回完整內容https://padlet.com/chenhuimei/padlet-hbguxyaz962ptt0

其他, 教學活動紀錄, 教學資源Teaching resources

打造不一樣的生活課程教室

教室裡的情境布置是孩子們潛移默化的重要學習。
以下提供四結國小逸羚老師的教室經營的經驗心得與大家分享,
新的學期剛開始,
我們也可以從中思考如何打造自己和孩子獨一無二的教室風格!
————————————————————————————————————————-
文章主題:打造不一樣的生活課程教室
作者:四結國小 吳逸羚教師
110學年度,任教科任以來最幸福的一年,終於擁有屬於自己的科任教室,可以由自己規畫,構築藍圖、管理經營、調整改善等,呈現屬於自己的風格。
新學期的開始,腦中無時不在運思該如何備課、準備備用文具、能有效並方便學生分組學習,我可以流暢的教學,同時又該如何做好情境布置,好讓學生進入教室便有學習的氛圍,於是我做了以下的思考和準備:
一、工具的準備
110學年度接手一年級的生活課程,上課前的準備要比接手二年級更仔細,首先從名牌製作(書商提供,節省不少製作時間)、工具的準備(彩色用筆、膠水、剪刀、奇異筆、鉛筆…..)教室的情境布置、教材櫃整理和教材的準備、上課默契、座位安排,做足準備以迎接開課日的到來。

二、班級默契的建立
課前準備就緒後,接著是班級常規的建立。低年級的孩子需要明確告知且徹底執行,上課時的默契有以下幾點:
1. 說話舉手是尊重:
不管是回答、提問或是其他,提醒孩子舉手坐正不出聲, 這樣最有機會被選中發言。低年級的孩子上課發表很踴躍,每每一這樣提醒,都會立即坐正,希望自己會被選中。
2. 上課專心我最棒:
桌面始終保持淨空,除非需要書寫才拿出書寫用具,這樣可提升孩子的專注力,減少使之分心的誘因。
3. 完成作業是負責:
屬於科任的作業一律在課堂上完成,一來可養成孩子時間內完成交辦任務的習慣,二來可避免增加導師的負擔。
4. 聽完說明再行動:
低年級孩子常會拿到東西就迫不及待地動手做了,希望孩子能養成聽完說明再行動的好習慣,否則做錯了,要花更多時間去修補。
5. 複誦指令:
與孩子建立默契,當老師喊某個口令時,學生也跟著複誦一次。譬如說,老師一喊「雙手擺在大腿上」,喊完學生也要立即同聲喊出「抬頭挺胸看老師」。尤其當遇到班級剛上課鬧哄哄或小組討論時間即將結束,班上孩子一起同聲喊口令,有助於將之目光拉回聚焦老師,也能提醒分心的孩子。

三、情境佈置-學習歷程的呈現生活課程是以主題式的統整方式進行,其中不乏學習單、討論便利貼、圖畫創作和設計作品(如玩具製作、遊戲設計、戲劇道具)等…,如何留下學生的學習歷程,讓學習故事線變得可看見,不但能成為同儕間互為觀摩的教材,又可成為可變動的情境布置,成為我思考的方向。

瓦楞板是我最常用的工具,舉凡下課卡(我發現、我學到、我想問、我希望……)小組討論單(便利貼或A4回收紙裁切成1/2、1/4張)、學習單、圖畫創作,皆能張貼在瓦楞板上,依上課時間軸呈現,依序將完成的部分,布置在教室的公佈欄上, 若未完成待續的部分亦能懸掛在黑板上,等待下節課繼續討論或完成。
所以在我的生活課程教室,公佈欄和牆壁皆可看見學生這學期完整的主題學習歷程。時序進入期末,索性在最後一堂課,師生一起回顧這學期我們進行了哪些主題學習?看見學生無須思索的說出自己印象最深刻的「抱樹爺爺說悄悄話」、「葉子分堆、描葉子邊邊、觀察葉子的線條和葉子拼貼、給作品送讚美的話」、「聲音故事小劇場」到期末剛結束的玩具自造,看著滿教室的自造玩具,孩子開店當老闆,招待客人玩玩具,熱鬧、專注的畫面似乎停格在此時此刻。

四、正向鼓勵,愈誇愈能
要有效推行班級經營策略,必定要有相關的配套獎勵措施。上課前會在黑板懸掛「好好上課 上課好好」獎勵板,提醒孩子目前的表現在什麼位置,鼓勵孩子舉手發言,只要有發表、分享或回答問題皆給予圓點標籤貼紙鼓勵;如遇秩序不佳時,也可表揚守秩序的孩子給予加分,以警示其他未守規矩的。於期中及期末統計圓點標籤紙到頂的學生,頒發禮物給予獎勵。低年級的孩子很在意自己得分的多寡,有獎勵措施對於學習氣氛的掌控很有幫助。

有一間屬於自己的教與學天堂,有一群與我默契十足、樂於學習的孩子,原來教學也可以這麼愉快!

共備觀議課, 增能研習, 未分類Uncategorized

110學年度宜蘭縣公開課博覽會-生活課程(橘色奇蹟)/蓬萊二忠/胡昕老師

什麼!公開課女主角胡昕老師哭了?究竟怎麼一回事?原來是議課時,從生活課,談到原住民教師對自我認同、多元尊重的教育使命,有感而發的真情眼淚。

邀請您一起看見這一堂公開課的精彩-蓬萊二忠生活-胡昕老師《橘色奇蹟》

實體校內公開課日期:110.11.18(四)上午
公開課博覽會-線上觀議課日期:110.12.20(一)10:30-11:30

壹、 說課
一、主題介紹:教師介紹本次課程《美麗的色彩》主題之學習目標、對應核心素養具體內涵、單元及各個活    動之實施概況、總結性評量設計等。
(1)單元一《一起找色彩》,從探索校園色彩到對色彩的發現討論,各組並利用蛋糕盒做色彩蒐 集盒,蒐集顏色物品、排列色彩深淺及進行色彩意義的聯想,也安排色彩開箱活動,讓學生做介紹。

(2)單元二《開心玩色彩》,讓學生以最愛的色彩為題,創作8格畫,再以水彩玩單色深淺變化及紅黃藍的混色變化,混色後再讓學生當色彩小記者,透過便利貼「我喜歡(誰)的( )色,它是( )色+( )色,因為這個顏色給人( )感覺」的鷹架,書寫對混色後色彩的欣賞。透過色彩小咒語,讓學生再次看見、團討混色變化結果。接著運用單色及混色技巧後,以彩色格子畫進行創作,學生邊唱歌邊畫出不同線條、組成格子,再塗上色彩。

(3) 公開課為活動8橘色奇蹟的第1節,公開課下一堂則安排總結性評量,運用主題所學創作自己的橘色奇蹟畫。學生書寫創作說明:我要使用( )色,因為(色彩的意義、聯想)。最後的美化教室色彩行動,結合聖誕節布置教室,學生將自己的作品布置在教室內,它成為奇蹟,例如:牆壁地震裂痕、髒污處等,做為美化。

二、公開課設計說明:透過《橘色奇蹟》繪本,讓學生預測繪本故事內容,再分享對繪本中房屋改變前或改變後,喜歡哪一種的美。最終希望學生理解美的表現很多元(學習表現說明5-I-3-2),整齊的美、獨特的美,尊重每個人的喜歡。未來也希望持續帶領學生領略生活美學、發現生活中的美。

貳、觀課

一、觀課-15分鐘公開課剪輯精華版:

二、宜蘭縣公開課博覽會-蓬萊二忠生活-網頁完整資料:
https://sites.google.com/tmail.ilc.edu.tw/ilan110/%E8%93%AC%E8%90%8A%E5%9C%8B%E5%B0%8F%E7%94%9F%E6%B4%BB?authuser=0

參、議課回饋
一、惠美老師:
在這次參與公開課博覽會的歷程,我是胡昕老師的陪伴者,也是入班觀課的學習者,從這2個角色分享我的看見與學習。
1.作為一個「陪伴者」的角色:
(1)謝謝胡昕老師和蓬萊團隊,給了我們這一堂精彩的「橘色奇蹟」課程。讓我們有機會透過生活課程對話,看見「生活課程」;也看見低年級孩子的學習。

(2)歷經3次的共備,以胡昕老師選定的橘色奇蹟繪本素材,我們開始思考這樣的素材如何嵌入生活課程的主題學習、可以達成怎樣的目標;然後以學共精神,如何讓孩子開始發展協同學習的夥伴關係;主題活動的脈絡安排及活動設計、公開課流程的規劃等等,以讓孩子能獲得素養深化的學習。

(3)在這次共備歷程,我想重要的不是陪伴的這群教育前輩們,告訴胡昕老師該怎麼教;而是胡昕老師有意識的想要怎麼教。我從胡昕身上看見有想法、有創意(彩色寶盒youtuber開箱介紹)、勇於嘗試(如:夥伴郁棻老師的好點子-紅黃藍顏色分享)。

(4)初初踏上教職之路的胡昕老師,就面對這麼大型的縣級公開課博覽會,在郁棻老師協力共備、學校行政、輔導團的夥伴協作下,感受到一股相互支持的力量。更希望胡昕老師這次的公開課博覽會經驗,獲得滿滿養分,當10年後、20年後再回首,都能成為她教育旅程中的美好經驗,帶著這樣的經驗實踐對教育的熱情。

2.作為一個「入班觀課學習者」的角色:
(1)11/19公開課當天,看見老師透過預測策略的運用(封面/故事前中後);讓孩子融入角色-你是梅豆豆先生看見橘色斑點會怎麼做;教師化身海鷗、創造視角變化,製造驚喜感等,讓孩子更投入在故事情境中,充分感受故事魅力!

(2)班級經營:課堂上轉換活動的觀賞模式、討論模式等,很不錯的師生默契。

(3)雖是低年級的孩子,在老師提問的情境下,能透過討論,充分回應想法,佩服孩子的討論能力。

(4)這樣繪本素材的運用,孩子對色彩在故事中創造了改變的想法、對美的感受想法是什麼?在課堂最後的便利貼書寫活動,孩子提出喜歡改變後的房屋,因為不同風格、特色、繽紛色彩等,是很棒的分享。孩子對色彩、對「美」的發現與學習,作為啟發後續色彩行動的意識。

二、熙端老師:
1.針對公開課,看見胡昕老師善用提問技巧,循序漸進引導孩子,促發學生思考能力和口語表達。

2.低年級學生需要具體的操作,會比教學者純口述要更能理解教學者所要傳達的意思。例如:開始聆聽故事觀看簡報前,老師告知學生開啟觀賞模式,學生覆述觀賞模式並以手勢做出動作,回應老師的要求。

3.老師講述繪本時,用心設計將二元平面故事內容轉化為三元空間,化身為繪本裡的海鷗潑灑橘色斑點的真實情況,這個橋段令人印象深刻。

4.以海鷗在梅豆豆家的屋頂滴下橘色斑點做為討論重點,可以觀察到教師擅於引導孩子獨特的想法,如:老師詢問孩子同樣的事發生在自己身上的心情?會怎麼做?如何解決?然後讓學生進入討論模式。學生討論後,抱頭回座馬上坐好,這個策略讓低年級孩子很快又進入上課狀態。

5.當天觀課呈現很真實的教學現場,老師能針對孩子發表結果,立即給予肯定、鼓勵,同時對於未能完成討論任務上台分享的組別,口頭指正要求改善再次給予機會上台發表。

6.繪本教材選擇用心,除了用來領略生活的美、發現生活的美之外,這繪本還有更深的意義-強調個人自我意識的自由性、獨創性、無可取代性,例如老師運用書中的佳句(我的房子就是我,我…),讓孩子朗誦,來傳達這樣的想法。從橘色斑點引發到每個房子都展現自己的特色,繪本選材合適。

7.個人的觀課心得:教育的目的除了培養孩子基本學科能力,更重要的是孩子個人獨特創造力的培養。在色彩主題一系列課程,看見老師的用心讓孩子多元思考與創意展現無疑。人類世界的精彩,正是因為多元文化的展現,而多元文化的展現正是奠基於個人獨特且自由的創造力,同時也應尊重、包容多元文化的差異性,這是教育工作者應力求實踐的目標。

三、柏如校長:
蓬萊國小是大南澳地區很棒的夥伴,蓬萊國小的經營會比原鄉再難一些,因介於原漢之間,但教育不分種族,我們要打破隔閡。剛剛看到蓬萊老師上課的活潑和用心,我覺得宜蘭地區的教育雖很先進、前衛,但宜蘭地區也很需要新活力的加入,可以藉由公開觀議課來激發大家不同的想法。疫情之後,公開觀議課、線上教學都會是主流,我也鼓勵學校老師5-10年內還未退休的,真的要即刻改變,改變教學方式、改變心態觀念,跟上潮流的變化。明天換金洋登場,謝謝蓬萊給我們很好的示範與開始。

四、瑞珍課督:
1. 看見胡昕老師給孩子很多學習的機會,特別是在小組討論時,每個孩子用不同方式參與討論,但當她發現沒有討論的組別,老師給一些等待,強調每個人的聲音、每個人參與的重要,不能歸因到別人的不參與,這是我們一起共同的學習。欣賞胡昕老師在孩子學習責任的提醒,相信那麼小的孩子還是可以做同儕共學。

2. 這堂色彩課,孩子從一開始認為橘色出現在屋頂上是不乾淨的,到後面接納發現橘色可以帶來改變,最後大家都將房屋做了改變展現特色。這個歷程,老師從文本裡,透過問題引導,讓學生思考再回到文本,老師的教學手法很厲害!

3. 我們不缺少美,而是缺少發現美的眼睛。從別人的視角欣賞別人對美的感受,從繪本看見老師的引導,對於一個教學段落特別好奇,當大家貼便利貼在黑板上時,所有的孩子都貼到喜歡改變後的美,改變前沒有孩子覺得喜歡。這一幕對胡昕老師有怎樣的觸動?我在想如果胡昕老師是要讓孩子有多元的想法,發現這樣的情況,再試著提問:如果有一個人喜歡改變前的,你覺得他的想法會是什麼?又可以將孩子帶回不同的角度的思考,讓孩子觸發更多元想法、了解不同的聲音。

◎胡昕老師的回應
:當看到我們班都喜歡改變後獨特的美,當下有嚇到。原以為至少會有一、兩位喜歡改變前的美。值得反思在教學設計時,是否準備了Plan B再引導孩子。教學當下,我的處理是以一個假設的狀況,會不會在場的老師、隔壁班的人是喜歡改變前的美,接著就鼓勵孩子要互相欣賞。課督給了更好的建議,更進一步思考他們喜歡改變前的美惠是怎樣的想法,能更深入的讓孩子換位思考,達成所要的互相尊重與欣賞。非常謝謝課督的寶貴意見!

◎麗萍校長補充:老師當日課程結尾處理得很棒,老師有帶到美不是絕對的,要互相尊重。讓孩子展現自己內心的想法,也學習尊重別人的想法。

五、蕙萍校長:
1. 謝謝宜蘭輔導團及蓬萊教學團隊,很榮幸參與本次觀課。

2. 胡昕老師雖為初任教師,但臨場經驗豐富,讓人驚艷。就教學面來說:
(1)班級經營佳:學生很活潑,但是老師有方法-各種啟動模式的班級經營。老師一提問,學生就踴躍發言,感受課堂溫度。
(2)老師很尊重學生的多元思考,例:討論色彩時,孩子說橘色是紅+橘、黃+橘,老師沒有否定,回應這個答案也對;在喜歡房屋的改變前或後的討論,喜歡改變前0、全班都選改變後,老師以尊重整齊美、獨特美做收尾的處理,看見老師有包容的心尊重多元想法。
(3)妥善運用的教學策略:提問策略的使用很到位,從封面預測開始,善於繪本帶領。最後透過簡易的便利貼作為評量工具,讓孩子做回應。

3. 本次橘色奇蹟教學活動在整個色彩主題的第8個活動,接近主題尾聲。繪本的融入使用,建議要與生活做連結,帶孩子從虛幻的繪本經驗,連結現有的生活經驗,例如讓孩子思考如果這橘色斑點就落在我的衣服上呢?怎麼辦?這衣服就毀了嗎?可以跟梅豆豆先生一樣,有不一樣的創作?又或者,很多孩子一開始有蓋掉斑點的想法,如果不想要橘色斑點出現該怎麼做?可能貼上貼紙、貼布,衣服的改造就這麼而來,進而連接下一個改造教室的色彩活動,連結性會更強。

4. 在評量方面,本堂課的口語與書寫評量,口語評量較難評到每一位孩子,可以讓孩子自由發言,不列入評量;而便利貼書寫部分是這堂課很好的形成性評量,老師用在對房屋改變前後的想法,可以收到學生學習的資料。老師在課堂最後的提問「為何故事叫做橘色奇蹟?」這個問題值得孩子思考辯證,但受限於時間不足,學生有說到因為橘色斑點引起的,老師再說出後面的答案。可以將這個提問設計為進階評量題,可以了解孩子在這堂課學習的差異性。

5. 回到課程面,生活課程著重脈絡性,20節的主題課程,很感動宜蘭輔導團陪伴老師發展出的色彩課程,這個歷程走下來應該還有許多我們看不見的潛在課程、教師與輔導員間的進步,在整個課程脈絡中,有幾個驚豔的點,例如色彩寶盒youtuber、混色小記者、色彩咒語、色彩格子趣……這麼豐富的色彩課程,胡昕老師就像繪本裡的海鷗灑下橘色斑點,帶來生活課程的創新,讓人看到希望與亮點!

六、湘媛科長:
謝謝校長及授課老師,聽大家議課非常的感動。生活課是低年級小孩的最愛,也是國小階段進入跨領域統整,自然、藝術等領域先行的課程。對孩子來說,剛進入學校,接受老師的提問去探索,做跨域整合的學習,這門課真的很重要,要正常去授生活課程。生活課很多時候是由導師教授,如果沒有像團員這樣把一整個完整的課程帶入給老師,讓老師知道怎麼教的時候,常常就會陷入茫然。我覺得像這樣的經驗,輔導團員在這個過程中非常著力的,也謝謝胡昕老師給我們這樣的機會。教學相長,相信胡昕老師接下來也會更知道未來教學如何做。課堂上三人小組的討論那麼熱烈,這是老師最喜歡看到小孩互動討論的課程。教師在過程的提問,麗萍校長精闢的觀察過程中的變化,這是議課非常精彩的地方,其他人也有所學習。透過這樣公開課的歷程,經驗希望有擴散性,接下來一周還有很多的課程,都可以加入去看、聽、分享交流,即使是線上的公開課博覽會,我們都很用心處理每個環節,網站內容也相當豐富。經過這次議課,會想再回去網站看看,從中再學習,這也是我今天給自己的功課。謝謝大家今天的參與。

七、教學者胡昕老師省思:
我是來自台東的布農族,謝謝大家有看到課程想帶的多元性,很感動、想哭。我不知道從生活課可以帶到多元性,從大學到現在,我一直看到台灣的多元性,其實我不是純的布農族,我一直有在做尋根的部分及身分認同的部分。不知道居然可以從前輩們寶貴的意見中,談到宜蘭各種族群的多元性,透過這樣的20堂課主題課除了生活中的美,也可以談到族群的美,這是我很重視的。希望有一天我可以從生活課多元的美,也可以更進一步帶給孩子學習族群的多元、各種的多元,非常感謝各位前輩。

八、麗萍校長結語:
謝謝認真的胡昕開放教室讓我們入班觀課,教學非常成功。也謝謝協同共備的輔導員和校內郁棻老師、熙端老師,還有謝謝輔導團大力陪伴協助,讓我們胡昕老師有這麼好的教學呈現及蕙萍校長給我們寶貴的意見。我教學年資很長,也從中再向胡昕老師學習,謝謝科長、課督和所有上線學習的老師們!

共備觀議課

生活課程備觀議 共構夥伴心關係

十二年國教實施在即,
現場老師最「有感」的,
除了「素養導向」教學改變,
還有課綱規範的校長、教師每人都要進行的「公開課」。

關於公開課,
它不是一場「秀」,
而是透過夥伴、社群共同備課,
以公開課為專業對話的素材,
共同思考、促進學生朝向意義化的學習,
教師彼此持續的朝向專業成長,
這才是公開課最重要的目的!

106年度,
宜蘭縣生活課程輔導小組,
也整理出這幾年宜蘭團在生活課程運作共備觀議課的歷程、策略及反思心得,
以下連結提供夥伴參考!

http://docs.google.com/viewer?url=http%3A%2F%2Fblog.ilc.edu.tw%2Fblog%2Fgallery%2F35%2F35-4010639.pdf&embedded=true
教學活動紀錄

教學分享–跟著小一生 探索風的動次動

 

配合康軒一上主題四《風來啦》所轉化的教學活動《跟著小一生探索風的動次動》,點選以下連結,看看老師如何帶著小一生探索〝風〞的學習歷程

跟著小一生探索風的動次動 宜蘭國小陳惠美.pdf

教育脈動期刊 第六期 

http://pulse.naer.edu.tw/Home/Content/c7912110-869b-456e-abf4-21040e51e762?paged=3&insId=40977899-d342-4f01-94a7-66d446c9d3bb

教學活動紀錄

《校園寶貝-小羊》觀課有感

102年度由教育部生活課程中央輔導群所主辦的北一區輔導會議,4/11於新北市秀山國小舉行。一年一度的輔導會議,除了中央團能掌握生活課程地方各縣團的推動狀況,各縣團也透過這樣的機會吸取經驗,不斷成長。今年的生活課程北一區輔導會議,在秀山國小林文生校長的安排下,特別邀請新北市生活課程專任輔導員鄭淑慧老師進行了一場精彩的教學觀摩,與會夥伴受益良多。以下為當日觀課紀錄、省思。

一、北一區輔導會議內容:學習共同體在生活課程中的實踐

二、授課者:鄭淑慧老師

三、活動名稱:校園寶貝-小羊

四、教學節數:一節

五、教學設計:

六、紀錄、省思:

       鄭老師此節課程設計依據學習金字塔裡論,以促進學習最好方式就是教別人,作為引起動機,透過在地化素材–校園寶貝羊,讓同儕合作學習,對羊的外觀特徵進行觀察與描述。

        課程一開始讓學生聚焦到秀山國小最具特色的羊寶貝後,以鄭老師任教的秀峰國小學弟妹的想認識秀山國小的羊寶貝,來請秀山國小204班的小朋友,為他們介紹。老師事先錄製秀峰國小學弟妹提問的影片,讓學生觀看後,以學習共同體的精神,先讓學生兩兩一組討論出秀峰國小學弟妹想要問的問題,再讓學生發表,老師並版書紀錄於黑板上,學生提問問題如下:秀山國小的羊圈有幾隻羊?羊叫什麼名字?羊長什麼樣子?

 

 

 

 

       接著全班共同進行第一個問題「學校有幾隻小羊」的討論,針對這個問題,雖然孩子在這之前已有多次到訪羊圈觀看羊的經驗,但有趣的是孩子們對於羊的數目答案還是不一,多數人說校園有5隻羊,少數人說4隻羊。雖然正確的校園羊數有5隻,但面對學生意見紛歧時,鄭老師很有智慧地讓小朋友們思考為什麼會有人認為校園只有4隻羊,孩子們想了一想說:可能他看到的時候,只有4隻在外面,另外一隻躲在裡面了。在全班討論的過程中,我們看到孩子們可以放心地說出自己的想法,足見老師包容的態度,是培養孩子尊重別人想法及思考力很重要的關鍵!

        在第二個問題「小羊的名字」的全班共同討論中,也有很精彩的對話。根據老師提供的五隻小羊照片來判斷羊的名稱。外觀特徵明顯的小羊,例如羊身上有斑點,孩子能很確定該羊的名字就叫露露。對於不確定的羊名,例如多多剛生下的小羊,到底叫什麼?無法確定的ㄧ長一幼的兩隻黑羊之名稱,到底哪一隻叫小黑?哪一隻叫巧克力?老師則是巧妙的引導學生去詢問教室中,對秀山國小大小事務最熟悉的林校長。校長並沒有直接告訴孩子答案,校長反問孩子:家裡剛生出來的小嬰兒,一生出來就有名字了嗎?今年才剛剛進行完命名活動幫黑羊取的名字為何?一問一答中讓孩子自己澄清疑問,原來多多生出來的小羊還沒取名呢!今年的剛生出來的小黑羊,在命名活動時已取名巧克力,因而推斷出年長的羊叫小黑。

 

 

 

 

 

 

        最後進到這堂課最核心的部份,也就是第三個問題「小羊的樣子」。老師運用兩兩一組的合作學習策略,提供各組一張A3大的彩色照片及空白紀錄單。照片裡有校園五隻小羊,各組可根據自己想要優先選擇想介紹的羊,寫下羊的特徵,再張貼紀錄單於黑板上。前面幾位寫好的紀錄單,鄭老師在全班面前,大聲宣讀並稱讚孩子們文字敘述或圖象表現優異的地方,更是鼓勵了孩子們,大家都想要趕快寫好、多寫幾張,和別人分享。將學習紀錄張貼後,孩子們很自然的在張貼的同時,也有興趣的去看、去比較別人寫的內容與自己的異同,這樣的學習策略,值得大家多多運用在教學上。

        在這個活動中,我們看到各組的孩子們很自然的靠在一起,彼此說出羊的特徵並紀錄下來,對於老師賦予的任務,能充分合作。這樣的討論、互學教室文化,若非原班老師已長期經營、培養,是不容易看到孩子有這樣的表現的,也令人佩服在林校長的帶領下,秀山國小的老師們於班級中對學習共同體的用心實踐。 

 

 

 

 

 

 

        觀課結束後的議課,林校長先請鄭老師說明此次課程設計、實施的情形,讓大家更了解其中的脈絡,也讓大家對於鄭老師在課程理論的專業素養感到佩服。接著在林校長的引導下讓觀課者就彼此在課堂所見提出討論,包括:1.老師適度處理、忽略了孩子非主題脈絡的回應的重要性;2.老師於組間協助,讓班級狀態穩定、更促進孩子合作討論,產生磁吸效應,影響同儕學習;3.孩子發表時,老師站在學生側邊支持學生;4.教學設計前,思考學生會怎麼做,才能串連班上孩子發言、掌握教學脈動;5.了解孩子、創造孩子學習的安定感。課後議課的專業對話,讓我們累積專業實力、修練真實的本事。林校長更勉勵大家教學領導的重要,透過專業的心智工具如:課程地圖、學習共同體等,來精進教學。透過不斷的實踐、反省,才能有能力改變教學現場困境。從這次的教學觀摩中,我們看到鄭老師態度沉穩、備課用心,感謝鄭老師提供一場精彩教學,讓大家學習。

 

 

 

 

 

 

七、附註:

學習金字塔,資料來源:

http://memo.cgu.edu.tw/yun-ju/CGUWeb/SciLearn/Learning/ConeLearning/HomeConeLearning.htm

講述法對老師而言,是最簡單而且有效率的教學方法。

大部分老師在趕進度時,所採用的方法,有99.9%是講述法。但是對學生而言,其教學效果卻是恰恰相反。

Webb曾(1985)研究學習者在幫助他人和接受他人幫助兩種不同情境下的學習績效,研究結果發現若學習者只是被動地接受他人的幫助,則其成績表現並沒有顯著的提昇;而主動提供他人答案說明的學習者,其成績表現比只有提供他人正確答案而不做說明的學習者要好。這樣的結果,完全符合學習金字塔的理論。

根據學習金字塔,學生如果有機會教導別人他所正在學習的東西,那麼他對這項學習的保存率可以高達百分之九十。

根據美國緬因州的國家訓練實驗室(National Training Laboratories)所發展出來的學習金字塔顯示,學習者在兩週以後還記得的學習內容,會因為不同的學習方式而有很大的差異。如圖一所示,光是聽老師用講述的方式,兩週以後記得的內容只剩百分之五。為什麼會這樣呢?因為這是最被動的學習方式,學生的參與度是最低的,所以兩週之後仍然記得的只剩百分之五。

根據這個金字塔所呈現的,金字塔的最底端,其教學效果可以高達百分之九十,而這個方法卻是老師們趕進度時無法兼顧的:讓學生教別人。如果學生有機會把上課內容作立即的應用,或是讓學生有機會當同儕的小老師,效果可高達百分之九十。所以從學習金字塔中可看出,學生的學習以能夠轉教別人的效果最好。而且要學生以教師的身分對其他人進行教學,不僅要對內容相當熟悉,同時也要透過語言的呈現來進行溝通,所以學生在進行教學之前,必須透過個體思維,將內容轉化為讓其他人能懂的表達方式,在這同時,也提昇了學生潛在智能的發展。

 

由上圖可清楚看出,位於金字塔頂端,學習效果最差的是排行第一的聽講,其學習保存率只有百分之五。其次為閱讀,學習效果是百分之十;接著是視聽的學習方式,效果為百分之二十。就算是透過示範與展示的教學方式,效果也只有百分之三十。因為從第一項至第四項的學習方式都是被動式的,學生的參與度非常低,所以學習的保存率都無法超過百分之三十。

 

增能研習, 教學活動紀錄

1020322北一區第三次工作坊活動紀錄

宜蘭縣國教輔導團生活課程輔導小組活動成果

活動名稱

生活課程北一區策略聯盟

第三次工作坊

生活課程學習共同體實踐

講師

林文生校長

參加人數

22人

活動日期

102.03.22(五)

活動地點

光復國小

活動照片

志堅校長歡迎與會貴賓

觀課內容說明

第一次上課老師比學生多,每個學生都感受到氣氛的不同,表現比平常還要棒!

兩兩一組發表吸引其拍攝的校園景點照片之色彩及原因。

踴躍舉手發言

說出吸引注意的衣服所搭配的色彩

老師提問,學生兩兩討論後再發表。

學生專注聆聽

課後議課,針對觀課內容進行討論。

※教學演示內容:

1.校園吸“睛”色彩–拍攝照片原因發表

2.特定色彩物品所傳遞的訊息

※教學演示影片(一)

 

https://youtube.com/watch?v=7CH_2HdV7KA

※教學演示影片(二)

https://youtube.com/watch?v=oDLC-D30JHU

 

※教學演示影片(三)

https://youtube.com/watch?v=rgQUx3n0ZgI

※其它生活課程教學演示錄影檔連結處:

一、做個小小科學家

二、光和影

三、水的特性

教學活動紀錄

小豆豆筆記本(2)

小豆豆筆記本(2

「我們的黑豆發芽了!」

「我們的綠豆發芽了!」

「我們的紅豆和花豆發芽了!」

     

   

 

這二天,一下課,學生就圍繞在培養皿旁,二隻眼珠子像偵探般東探西看的,一張嘴嘰嘰喳喳的討論著、發表著,幾顆心串連在一起研究著,既好奇又投入,時刻關心自己壓對寶了沒?

到今天,我們發現綠豆和花豆發芽率對高,6組全都發芽了,黃豆和紅豆還有4組沒發芽,黑豆僅一組發芽。

以目前豆子發芽的情形看來,大家都沒壓對寶。所以,大家只說:「黑豆發芽的最少。」

 

 

「哇!豆子變得好胖喔!好大喔!」

當老師發給各組沒泡水的綠豆、紅豆、花豆、黑豆和黃豆各1顆時,學生紛紛發出驚喜。

 

   

 

 

 

「怎麼會這樣呢?」

「因為豆子會吸水啊!」

「泡過水的豆子摸起來好像比較軟!」

「味道聞起來也好臭喔!」「真的耶!好噁心喔!」

「你看,我一摸,皮就掉下來了!」

「小心一點啦!不要傷害豆子。」

 

 

 

 

就這樣,大家七嘴八舌的聞著、摸著、看著、說著。

孩子們的學習隨著豆子的發芽,越來越好奇,越來越覺得有趣,每天來到學校,看豆子成了他們的習慣,「豆子」是我們班這陣子的共同話題、共同語言。

接著還有什麼新奇的、出乎意料的事會發生呢?

故事還在進行中——

 

 

 

教學活動紀錄

小豆豆筆記本(1)

小豆豆筆記本(1

這裡有5種豆子,分別是紅豆、綠豆、花豆、黑豆和黃豆,從左到右分別是(  ),下咧哪個說法是正確的,仔細觀察後,選一選〈答案在下面,但先不要偷看喔!〉:

 

 

 

□ㄚ正說:紅豆、綠豆、花豆、黑豆和黃豆。

□皇后說:黃豆、黑豆、花豆、綠豆和紅豆。

□王子說:花豆、紅豆、黑豆、黃豆和綠豆。

□公主說:黑豆、黃豆、紅豆、綠豆和花豆。

□國王說:綠豆、花豆、黃豆、紅豆和黑豆。

 

 

 

 

答案是:公主說對了。

你答對了嗎?

你是怎麼答對的呢?

當老師把這五種豆子,分到每一組小朋友手上時,老師說:「請每一組第1個人拿起黑豆。」每一組的第1個人馬上就拿起了黑豆。老師說:「換第2個人,這次請拿起花豆。」每一組的第2個人馬上就又拿起了花豆。逐一試了第3個和第4個人,他們也都正確的拿起綠豆和黃豆。老師納悶的問:「奇怪!老師還沒告訴你們,哪一種豆的名字是什麼,怎麼你們都猜得對呢?」小朋友開心的回答說:「因為我們從顏色看,是紅色的就是紅豆、是黃色的就是黃豆、是黑色的就是黑豆、是綠色的就是綠豆、花花的就是花豆啊!」

好機伶的孩子!

 

接著老師要孩子看看這5種豆的形狀和大小。

 

最後,我們玩了一個猜謎遊戲,猜猜看,這5種豆哪一種豆會最慢發芽?6組分別猜了黃豆、黑豆、花豆和黃豆。老師對大家是憑據什麼來猜測的,覺得很有趣,於是問:「為什麼你們這組會猜紅豆?」學生說:「因為我是從我們最近種的豆子來判斷的,我發現種紅豆的人,他們種的豆子是最慢長出來的,所以猜紅豆最慢發芽。」於是老師分別問了猜黑豆、黃豆和花豆是最慢發芽的憑據是什麼?他們的回答和猜紅豆是最慢發芽的那一組的答案一樣。真的是有趣極了!有一點是一致的,大家不猜綠豆會最慢發芽,因為每個人都親眼目睹綠豆是最早發芽的。因此,老師要各組將這5種豆,分別放進栽培室裡,並在猜測會最慢發芽的豆子旁貼上標籤。就讓我們拭目以待,未來的發展。

 

教學活動紀錄

種豆

時序進入「雨水」這個節氣後,降雨的機率明顯增高。由於「雨水」這個節氣會帶來充沛的雨水,所以是許多作物生長的好時期。學校附近的稻田,過年前還是水汪汪的一片,現在已播下稻秧成了綠油油的翡翠海。我們也跟著節氣的步伐,配合生活課程中一個教學活動-種豆,趕緊種起豆來

從「種豆」過程中,我們要孩子了解:

1.植物大都是生長在沙和泥土裡的。

2.學習照顧、觀察和紀錄豆子的成長。

3.培養孩子長期觀察的能力。

4.會以五官知覺探索生活,察覺事物及環境的特性與變化。

5.相信自己只要能真切的觀察、細心的體會,常可有新奇的發現。

6.激發孩子的好奇心及觀察力,主動探索和發現問題,並積極運用所學的知能於生活中。

7.養成獨立思考及反省的能力與習慣,有系統地研判問題,並能有效解決問題和衝突。

孩子們在盆子上寫下姓名、豆名和日期

  老師準備了綠豆、黃豆、紅豆、黑豆和花豆,五種豆子讓孩子們選種,綠豆和黃豆最多人選種,其次有3人選種紅豆,黑豆和花豆各1人。為了讓孩子們能觀察5種豆子不同的生長樣貌,老師特別期望選種紅豆、黑豆和花豆的孩子,能用心栽培、種植成功。

   

 

孩子舞動雙手使勁鬆土和種植豆子↑

 

       還記得第一次在教室裡,要孩子用手觸摸沙和泥土,分辨二者的特性,好多孩子顯現出一副嫌惡和鄙視的不自在感說:「好髒喔!」、「好臭喔!」老師當時還想:「孩子們平常一定很少接觸泥土和沙子,才會表現得這麼害怕。」

幸好這樣的恐懼情緒並沒有延伸到玩沙和種豆的活動中,老師認為孩子們剛開始是不了解泥土和沙子的,因為不了解產生許多不良的錯覺,一旦經過真正的觸摸,體會到泥土和沙子不但不可怕還很有趣時,孩子們不僅可以自在的玩起沙和泥土,還啟動了對沙和泥土的好奇心、探索的心與了解的心,因為這樣才帶動了學習。

  

 

沙子恐怖嗎?不!好玩得不得了呢!↑

 

    是有人告訴過孩子?還是孩子平時已從觀察中知道植物是生長在泥土和沙上的?因為要種植前,老師問:「植物生長在哪裡?」孩子們就異口同聲回答說:「生長在泥土和沙裡。」但老師想加深孩子的印象,又不想讓活動太無聊,所以老師將孩子分組,並更換題目為:我是柯南─到校園裡找:泥土和沙子在哪裡?限時10分鐘完成,發現越多的是贏家,10分鐘後要上台報告。

    於是老師看著孩子們,認真的穿梭在校園各角落,用心尋找泥土和沙的蹤跡。

  

  

  

各組在校園裡穿梭,認真模樣不輸柯南↑

    老師要讓孩子學習泥土或沙對植物成長的種要,特地做了一組對照,請孩子將豆子種在鋪上一張衛生紙的透明塑膠杯子裡。老師另一個用意,是要孩子觀察生長在透明塑膠杯子裡的豆子的根與芽。

  

  

 

 

上面是種在透明塑膠杯裡,下面是種在盆子裡,正好可以對照觀察不同環境下,豆子生長的情形。

這可是孩子學習「當父母」的機會,從鬆土到結豆莢,不算短的時間。豆子在成長,孩子也在成長。我們拭目以待!

ð感謝皓閔的媽媽,提供一包培養土,給班上種豆,萬分感謝!同時感謝所有家長的用心,指導孩子準備種豆所需的材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