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鬧熱滾滾的廟會
四、鬧熱滾滾的廟會 廟會,是民間信仰中最重要的祭典活動。舉凡神佛誕辰、歲時年節、建醮拜拜,都有熱鬧的活動。 廟會活動熱鬧非凡,包括請神、誦經祈福、殺豬敬神、陣頭表演、演戲酬神、放水燈、過火等。其中神明出巡遶境是廟會活動的重頭戲。 神明遶境具有巡察賜福的意義。出巡的隊由頭旗(令旗)前導,接著是哨角陣,大神尪陣,藝陣陣頭,獅陣、龍陣,主神轎、神轎陣,最後是隨隊祈福的隨香信徒,俗稱香腳。 隊伍所到之處,信徒擺設香案,牲禮祭拜,焚燒紙錢,並和神轎換香,插於家中神明爐,祈求風調雨順、闔家平安。 信徒相信跳過火可以保平安或驅魔治病,當神明生日或祭典的下午,神轎繞境回到廟之後舉行。 過火的火堆是用金紙或木炭堆積而成,其方式是由乩童導弔輦轎,手捧神像的善男信女繞著火堆數圈,接著依序跳過火堆、一邊過火、一邊有人在旁灑鹽米以降低火的溫度。 活動 小朋友,你曾參觀過哪些廟會活動﹖請說出廟會活動內容和同學分享。 活動時間: 年 月 日(農曆 月 日) 活動地點: 廟名: 活動內容:
二、民間信仰的特色
民間信仰中,有自然崇拜和人物崇拜兩種型態的神靈。神的世界和人的世界一樣有權毒職司分別。人間有總統,天上有天公(玉皇大帝),是天地間至高無上的神。而城隍爺好比是縣長,土地公就像里長伯。依照尊卑,大小有不同的神祇,各有所司,各有所掌。 祭拜神靈時要準備牲禮、飯菜、茶酒及金紙。人要吃東西、要用錢,神靈也是如此。這樣的觀念深植人心,形成「天人合一」的宗教觀。 ‧感受功業德澤:鄭成功、關公、岳飛。 ‧海上守護神:媽祖。 ‧家鄉守護神:開漳聖王、三山國王、法主公。 ‧多功能神祇:註生娘娘、保生大帝、神農大帝。 ‧安頓鬼魂:有應公、萬善公。 ‧天神:玉皇大帝、三官大帝、五方位神。 ‧地祇:土地公、五穀之神。 ‧物魅:石頭公、大樹公。 ‧庶物:灶神、門神、橋神。 活動 你還知道哪些神明﹖請寫下來! 人物崇拜 自然崇拜
三、拜拜的科儀禮節
三、拜拜的科儀禮節 拜拜是表達對神明敬意的祭祀方式。 以民間信仰為主的人家,屋中正廳都供奉神佛,每日早晚祭拜祈禱。每逢農曆初一、十五、年節廟會,則到寺廟進香膜拜,表達對神明崇敬之意。 拜拜貴在虔誠,到寺廟拜拜前,要先淨身,準備香燭、供品、紙錢,來表達對神明的意。到廟裡進香時,有一定的程序,要先拜天,再拜主神,接著按照左、 右、內、外的順序拜副神。至於祈求、問卜、求籤、擲筊、燒金紙等,也有一定的禮節,信徒的祈求,透過香的煙火傳送給天上的神祇。 天公或稱天公祖,亦稱玉皇大帝,統轄幽明兩界、天地宇宙萬物,是眾神的領袖。 農曆正月初九是天公生。信徒會墊高祭壇遙拜,行三拜九叩之禮。除了象徵天公高高在上的神格,也反應百姓敬天安命的宗教信仰。 民間相傳與天公有關的諺語: 天公疼戇人 天公帳簿----大冊 向天公借膽 天無絕人之路 千算萬算,不值天一劃 這都是「敬神如神在」的民間智慧。 祭祀的用意是敬神和求神。必須準備牲禮、茶酒、香燭和金紙。 牲禮: 五牲:豬、雞、鴨、魚、卵。三牲:豬、雞、魚。 清茶: 三杯,也有只供茶葉。 酒: 三或五杯,應斟三次。 金紙: 紙製錢幣,焚化供神明使用,較常用的有天金、壽金、刈金、福金。(合稱四色金) 心中有事難解,抽籤求神指點。有聖籤、藥籤、保身籤。 筊杯是兩片新月形的竹片或木片組成的。神的旨意由擲出的筊杯來傳達。 *一正一反: 聖杯,大吉大利。…
一、庇祐鄉土的神明
一、庇祐鄉土的神明 宜蘭早期的移民,為了避免惡靈邪鬼的侵害,都將故鄉的守護神帶來新的居所奉祀,祈求神佛庇佑。 移民的祖籍不同,供奉的神祉也不相同,大致上 漳州籍:信奉開漳聖王。 粵籍:信奉三山國王。 泉州籍:信奉法主公及廣澤尊王。 至於海上的守護神─媽祖,則為各籍移民共同的信仰。 媽祖,姓林名默娘,福建人。默娘從小喜愛燒香禮佛,具有通靈能力。二十八歲仙逝後,常顯示神蹟。 先民渡海來台,在海上遇到危難時,只要向媽祖祈求,有求必應,所以在宜蘭,媽祖信仰非常普遍。許多地方還保存年初「請媽祖」的習俗。 開漳聖王是漳州人的守護神,本名叫陳元光,是唐朝名將,駐守在福建期間,平定漳州、龍溪等七縣的盜匪,仁政撫民,受當地居民的崇敬。死後,居民為了感念他的恩德,立廟塑像祭祝,尊稱為陳聖王。 法主公又稱張公聖君,行醫濟世,以仁義著稱。當時在泉州九潭中有蟒妖殘害生靈,張公躍入潭中斬除蛇妖,自己卻中了蛇毒,面目漆黑而亡。 居民感念他除害之功,於是建祠奉祀。蘇澳晉安宮供奉法主公,是泉州人墾拓蘇澳的最佳明證。 三山國王,原是廣東省揭陽縣的明山、獨山、巾山等三座山之山神的總稱。 相傳三位山神曾幫助宋端宗脫離困境,於是封為「三山國王」。 廣東居民遷移時,三山國王同時被迎來台。所以,只要有客家人居住的地方就有三山國王廟。 活動 小朋友!還聽過哪些鄉土守護神的故事或傳說?請說說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