藝文領域研習主題「認識四季謠」旨在透過四季歌謠的學習,結合本土語言如台語、客語,培養師生對本土文化的認識與熱愛。透過這些以四季變化為題材的傳統歌謠,學生能更深入了解自然環境與農村生活的特點,同時也提升對地方風俗、節慶習俗的認識。結合本土語言的教學,能有效促進語言能力的發展,並強化文化的傳承與延續。
藝文領域研習主題「認識四季謠」旨在透過四季歌謠的學習,結合本土語言如台語、客語,培養師生對本土文化的認識與熱愛。透過這些以四季變化為題材的傳統歌謠,學生能更深入了解自然環境與農村生活的特點,同時也提升對地方風俗、節慶習俗的認識。結合本土語言的教學,能有效促進語言能力的發展,並強化文化的傳承與延續。
112.09.20大里海蝕平台探查活動
大里海蝕平台探查活動是一項結合本土教育的海洋生態探索活動。全校師生在專業講師指導下,深入了解海蝕平台的形成過程及其生態系統的多樣性。活動中,大家觀察潮間帶的生物,學習如何保護海洋環境,增進對本地生態的認識與珍惜。透過實地探查,激發學習者對海洋保護的熱情,培養他們成為未來的環保使者,促進社區對本土資源的尊重與愛護。
112.09.13自然史教育館+化龍新村遊樂場
自然史教育館的「世界的琥珀」展覽透過本土教育視角,介紹琥珀的起源與全球多樣性,並特別強調台灣地區的相關發現,讓學生了解自然資源與歷史的關聯。參觀展覽後,全校前往宜蘭市化龍新村遊戲場,透過互動遊戲深化對地質與生態知識的理解。這次行程結合室內外學習,不僅拓展了學生對全球與本土自然資源的認識,還增強了他們在實踐中學習的興趣。
113.05.22宜蘭演藝廳故事導覽活動
宜蘭演藝廳的故事導覽活動結合本土教育,透過國語與台語的雙語導覽,提升學員對在地文化與歷史的理解。活動以互動式的方式進行,學生不僅能聆聽生動的歷史故事,還能參與討論,深入了解宜蘭的表演藝術與文化發展。雙語教學強化學生對母語的親近感,並促進在地文化的傳承與保存,使學生在愉快的學習過程中體驗本土教育的深度與多樣性。
113.04.03大里校區班級團拍+草嶺慶雲宮祈福
大里校區的班級團拍活動與草嶺慶雲宮祈福之行,結合校園生活與傳統文化,成為班級凝聚力的重要象徵。在即將完工的校園前拍攝團體照,記錄學生們的青春時光,隨後前往草嶺慶雲宮進行祈福活動,祈求學業順利與平安健康。這次行程不僅讓學生在自然與文化的環境中放鬆心情,還增進了對本土信仰文化的理解,深化班級情誼與對未來的祝福。
113.09.25蜜月灣~區域水域海洋體驗課程
蜜月灣的區域水域海洋體驗課程以本土教育為出發點,透過在地海洋環境的探索,讓學生深入了解台灣沿岸生態與海洋保育的重要性。課程結合實地體驗與本土海洋知識,教授水上活動的安全技巧,並強調環境保護的責任。學生在體驗海洋的過程中,不僅學會如何與自然共存,更提升對台灣海洋資源的珍惜與保護意識,推動海洋環境永續發展。
113.09.11 自然史教育館+羅東林場校外教學
本校每學年初均安排自然史教育館參觀活動,期望透過展示台灣的生態與地質歷史,強調本土自然資源的多樣性與重要性,培養學生對環境保護的意識。另外羅東林場以結合台灣林業歷史與當地森林生態,提供戶外教學及文化體驗,讓人們在實際接觸自然的過程中,理解本土環境與產業的發展脈絡。這些場域共同致力於以本土教育為核心,推動環境永續與文化傳承的觀念。
於113.08.29召開113學年度台灣母語日推動小組暨本土語領域研究會議
於110.10.04召開110學年度台灣母語日推動小組暨本土語領域研究會議
結合河川局辦理大里社區淨灘活動並由本校簡子翔主任及蘭博研究員林正芳老師進行社區老街導覽
本校簡子翔主任對於廟宇、老街等歷史文化著力極深,進行社區老街導覽讓學生更能認識自己居住的環境!
活動後段配合河川局進行海灘淨灘活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