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校直笛團音樂比賽110~113年自選曲~四月望雨

本校直笛團在110~113年宜蘭縣音樂比賽中以鄧雨賢《四月望雨》四首曲作為這四年的比賽自選曲,充分展現學校教學與台灣本土文化互相結合的獨特韻味。這四首曲子曲調婉轉優美,展現自然生機與鄉土情懷。其旋律帶有濃厚的本土風格,情感深刻動人,反映了土地的生機與人們對季節變化的情感連結。透過直笛團的精心演繹,學生不僅展現了精湛的音樂技巧,也深入體會了這首曲子背後的本土文化內涵。藉由學習與演奏《四月望雨》,學生能更進一步認識台灣的自然風貌與傳統文化,並以音樂為媒介,促進本土文化的認同與傳承。

 

藝術領域課堂教學主題~認識四季謠

藝術老師於課堂教學主題「認識四季謠」結合台灣傳統文化,旨在引導學生透過音樂、歌謠欣賞四季變化與自然美景。課程融入台語、客語等本土語言,讓學生在學習吹奏歌謠的同時,感受本土文化的獨特韻味與傳統生活智慧。透過此教學,學生不僅能培養音樂素養,還能提升對地方語言與文化的認識與珍惜,進而促進文化的傳承。

藝文領域研習主題~認識四季謠

藝文領域研習主題「認識四季謠」旨在透過四季歌謠的學習,結合本土語言如台語、客語,培養師生對本土文化的認識與熱愛。透過這些以四季變化為題材的傳統歌謠,學生能更深入了解自然環境與農村生活的特點,同時也提升對地方風俗、節慶習俗的認識。結合本土語言的教學,能有效促進語言能力的發展,並強化文化的傳承與延續。

二忠台灣母語日表演~閩南語歌謠唱跳

全校活力動感十足的班級-二年忠班,為了在全校面前完美演出特地在語鴋老師指導下進行練習!

113.09.27老師結合國語課堂做歌唱練習

113.10.08正式歌唱前的排位練習

113.10.09週三母語日於學生朝會表演歌謠唱跳,由吳主任先做開場說明!接著就是可愛的學生表演囉!

校內教師自編本土教材

本校總務主任具藝文專長且對廟宇文化著墨極深,平時持續協助編撰社區內頗負盛名的廟宇–草嶺慶雲宮(大里天公廟)人文手冊!

https://www.facebook.com/%E8%8D%89%E5%B6%BA%E6%85%B6%E9%9B%B2%E5%AE%AE%E5%A4%A7%E9%87%8C%E5%A4%A9%E5%85%AC%E5%BB%9F%E4%BA%BA%E6%96%87%E6%89%8B%E5%86%8A%E7%B7%A8%E7%BA%82%E5%B0%88%E5%8D%80-523953304413588/

 

112年大里海蝕平台探查活動

112.09.20大里海蝕平台探查活動

大里海蝕平台探查活動是一項結合本土教育的海洋生態探索活動。全校師生在專業講師指導下,深入了解海蝕平台的形成過程及其生態系統的多樣性。活動中,大家觀察潮間帶的生物,學習如何保護海洋環境,增進對本地生態的認識與珍惜。透過實地探查,激發學習者對海洋保護的熱情,培養他們成為未來的環保使者,促進社區對本土資源的尊重與愛護。

112年自然史教育館+化龍新村遊樂場

112.09.13自然史教育館+化龍新村遊樂場

自然史教育館的「世界的琥珀」展覽透過本土教育視角,介紹琥珀的起源與全球多樣性,並特別強調台灣地區的相關發現,讓學生了解自然資源與歷史的關聯。參觀展覽後,全校前往宜蘭市化龍新村遊戲場,透過互動遊戲深化對地質與生態知識的理解。這次行程結合室內外學習,不僅拓展了學生對全球與本土自然資源的認識,還增強了他們在實踐中學習的興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