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師於本土語課堂教導學生從歌謠及肢體律動的活動中熟習口語唸讀
四年級:
二年級:
三年級:
老師於本土語課堂教導學生從歌謠及肢體律動的活動中熟習口語唸讀
四年級:
二年級:
三年級:
112.09.20大里海蝕平台探查活動
大里海蝕平台探查活動是一項結合本土教育的海洋生態探索活動。全校師生在專業講師指導下,深入了解海蝕平台的形成過程及其生態系統的多樣性。活動中,大家觀察潮間帶的生物,學習如何保護海洋環境,增進對本地生態的認識與珍惜。透過實地探查,激發學習者對海洋保護的熱情,培養他們成為未來的環保使者,促進社區對本土資源的尊重與愛護。
112.09.13自然史教育館+化龍新村遊樂場
自然史教育館的「世界的琥珀」展覽透過本土教育視角,介紹琥珀的起源與全球多樣性,並特別強調台灣地區的相關發現,讓學生了解自然資源與歷史的關聯。參觀展覽後,全校前往宜蘭市化龍新村遊戲場,透過互動遊戲深化對地質與生態知識的理解。這次行程結合室內外學習,不僅拓展了學生對全球與本土自然資源的認識,還增強了他們在實踐中學習的興趣。
113.05.22宜蘭演藝廳故事導覽活動
宜蘭演藝廳的故事導覽活動結合本土教育,透過國語與台語的雙語導覽,提升學員對在地文化與歷史的理解。活動以互動式的方式進行,學生不僅能聆聽生動的歷史故事,還能參與討論,深入了解宜蘭的表演藝術與文化發展。雙語教學強化學生對母語的親近感,並促進在地文化的傳承與保存,使學生在愉快的學習過程中體驗本土教育的深度與多樣性。
113.04.03大里校區班級團拍+草嶺慶雲宮祈福
大里校區的班級團拍活動與草嶺慶雲宮祈福之行,結合校園生活與傳統文化,成為班級凝聚力的重要象徵。在即將完工的校園前拍攝團體照,記錄學生們的青春時光,隨後前往草嶺慶雲宮進行祈福活動,祈求學業順利與平安健康。這次行程不僅讓學生在自然與文化的環境中放鬆心情,還增進了對本土信仰文化的理解,深化班級情誼與對未來的祝福。
113.04.26高年級龜山島校外教學
本校高年級校定課程中,每年龜山島均設定為校外教學地點,期望結合本土教育的理念,提供學生一個了解台灣自然與文化的寶貴機會。課程涵蓋火山地形、生態保育與漁業文化,讓學生親身體驗台灣海洋與島嶼生態的獨特性。透過實地探索龜山島的地質奇觀與豐富生態,學生能加深對本土自然環境的認識與尊重,並學習到環境保護與文化傳承的重要性,培養對家鄉資源的珍惜與責任感。
113.09.25蜜月灣~區域水域海洋體驗課程
蜜月灣的區域水域海洋體驗課程以本土教育為出發點,透過在地海洋環境的探索,讓學生深入了解台灣沿岸生態與海洋保育的重要性。課程結合實地體驗與本土海洋知識,教授水上活動的安全技巧,並強調環境保護的責任。學生在體驗海洋的過程中,不僅學會如何與自然共存,更提升對台灣海洋資源的珍惜與保護意識,推動海洋環境永續發展。
113.09.25大里消防分隊防災防震課程
每年度大里消防分隊的防災防震課程體驗活動皆以本土教育為核心,結合台灣地震、火災頻繁的特性,設計出具針對性的防災知識與應變技巧。課程內容涵蓋防震避難、緊急應變與本地災害特有的風險評估,透過實地演練與在地案例分析,強化學生的防災意識與應變能力。課程中也讓學生實際體驗水柱噴灑、消防裝著裝及煙霧體驗,期望學生能從中學習各項防災常識。
113.03.27大里消防分隊防災防震課程
113.09.24 G5、G6參加金車文教基金會守護山林課程
金車文教基金會的守護山林課程,由楊錦秀老師主講,強調本土教育的重要性。楊老師運用自身對台灣山林生態的深入了解,帶領學生探索本地自然資源,結合文化與生態保育的知識,讓學生認識台灣獨特的生態系統。課程不僅傳授環境知識,更強化對本土自然與文化的認同感,啟發學生在地行動,守護山林,推動台灣環境永續與本土文化傳承。
113.09.11 自然史教育館+羅東林場校外教學
本校每學年初均安排自然史教育館參觀活動,期望透過展示台灣的生態與地質歷史,強調本土自然資源的多樣性與重要性,培養學生對環境保護的意識。另外羅東林場以結合台灣林業歷史與當地森林生態,提供戶外教學及文化體驗,讓人們在實際接觸自然的過程中,理解本土環境與產業的發展脈絡。這些場域共同致力於以本土教育為核心,推動環境永續與文化傳承的觀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