雲霧下的綠寶石-南山國小

一、學校簡介

南山國小位於南湖大山山系四季平台上,中海拔林相原生種動植物植被豐富。學風純樸、共七班(含幼稚園一班),計93位學童,適合發展小班小校開放教育,教育品質可向上提升。現代資訊教學設備逐漸完善。南山國小的學生單純、樸實,有活力、好動態活動。家長也願意支持學校,尊重老師。學校在部落中,部落即教室。生態教室、部落教室營造指日可待。

二、學校教育目標

思源起─培養能熟悉地方、不忘本源、心懷感恩的孩子。

南山峰─培養能熱愛自然、尊重環境、強健體魄的孩子。

泰雅藝─培養能善織擅舞、傳承文化、自我認同的孩子。

國際觀─培養能了解地方、關心世界的孩子。

 

 

clip_image002[4]clip_image002[6]

礁溪鄉龍潭國小




<學校資訊>

學校地址:宜蘭縣礁溪鄉龍潭村育龍路71號

學校電話:03-9284764    傳真:03-9284360

學校網址:http://www.ltes.ilc.edu.tw

 

匏崙分校地址:宜蘭縣礁溪鄉匏崙村匏崙路95-2號

匏崙分校電話:03-9285199    傳真:03-9285199

匏崙分校網址:http://blog.ilc.edu.tw/blog/blog/742

<教學特色>

1.資訊融入:建置學校部落格網頁及師生的交流平台,便於發表學習歷程與心得。

2.社群交流:定期利用群組教室與下課時間,集合班群同仁討論協同課程的成效。

3.社區與文化:將社區的產業特色融入社會領域當中;將社區的自然環境融入自然領域的學習。

4.美學教育:當教師從班群開始實施藝術與人文協同課程時,教務處也規劃各種美展與藝文活動,開拓學生的視野,薰習學生的美感及表演藝術。

5.游泳能力:利用社區資源「龍潭游泳池」發展學校特色及培養學童親水能力及游泳運動技能。

 

<校園特色>

1.分區使用發揮教學效果:校舍建築分做“普通教學大樓”與“專科教學大樓”,以教學區、運動區、遊戲區的規劃設置,動靜有別。

2.開放校園的活動空間:興建了無校門無圍牆的校園,以草坪、綠籬、花木展現的空間,與泉水、綠田、青山為伍,與社區做好鄰居。

3.高低層次立體感的校園:利用原有校地的高低層地勢,把校舍建在西邊和北邊的高地上,把運動場建在較低的東北邊,配置一長堤式的坡地和草坪,顯示有立體感的校園。

4.校舍採“ㄇ”字型排列,便於朝會面對面:雨天或艷陽天開早會,若無場所,是一件苦事。本校普通棟教室採用“ㄇ”字型建築,解決了這項難題。

5.三處扶手坡道實現了無障礙校園:96年度,總務處再度加強修建無障礙空間,方便學生、家長及殘障人士的行走、活動、遊戲、進出,避免跌傷、摔傷的事故,符合照護兒童福利標準設施。

6.溢水台、拱橋、景石的配置增進校園的景觀:以三個戲水池的建造為主體,再配置此設施加以美化,朝向人性化、自然化的設施,更覺生動活躍。

7.師生在步道上拼圖,增進校園的一處美景:在四十公尺的步道上,選用了磁磚、陶片、彈性、金屬等材料,安排了高、中、低年級三個階段的拼圖,各組學生展現「路景」塑造的藝術高手。

8.圓型石錐的湧泉佇立在戲水池中:設置在中戲水池中,泉水從圓型石錐中不停地冒湧著,由於蘊藏了豐沛的地下泉水,帶動了「人親水親」的境地。

南山社區–傳統織布

傳統的泰雅織女習慣使用“水平式背帶織布機,根據部落耆老表示,織布時,婦女坐在地板上,以背帶環住腰身、雙腳蹬住機身取得固定,完全以人力操作,將圖案按部就班交織在布面上;使力的均勻與否,也決定著布料是否質感均勻、充滿張力。其分件工具共包括有經捲、綜絖棒、繫經棒、隔棒、刀狀打棒、布夾等。

 

DSC00185 DSC01290

長埤湖

常皮 032

面積約2.75公頃俗名長埤,位於台7丙省道邊緣,海拔高度約175至190公尺,纖細曲折的身軀,霧靄蘊暈的湖面,終年不枯的地下湧泉,自然而神秘。
1995年8月增設湖邊涼亭,但由於缺水缺電,
10月份起三星鄉公所始大力整頓。
1996年初向彰化畜產所迎回黑天鵝一對,
五結養鴨中心同時贈送不同種類之鴨、鵝,增添湖面無限生氣。
後經由補助抽取湖底淤泥,泉脈更旺。

陳玉葉

陳女士1909年出生於冬山鄉松樹門,係陳家之獨生女,順安公學校第一名畢業,運算能力超乎常人。17歲結婚,1932年皆夫至太平山銼材,1939年搬回天送埤,1947年開始賣桂竹,貨源皆來自大同鄉原住民,由於價錢合理,公正無欺,深獲泰雅族之信賴,數十年間從無糾紛。1957年先生不幸亡故,5男5女皆由女士 撫養成人。陳女士目前除重聽外,身體健朗,操作電鋸,不輸年輕人。

陳玉葉

范麗卿

天送埤之春」,她不但寫出了山村人情的溫馨和淳樸,也寫出了台灣當時養女
養子的不同命運,更寫出了她個人人生的奮鬥史。她的寫法也頗有創意,是像回憶般輻射式
寫法,開書第一篇是「跟著雲走吧」以白雲為讀者。文中也全用雲作為連接詞,無形中即具
有法國女性主義強調婦女的寫作方式。由於情真詞誠,將台灣人的生活面貌展現得趣味盎然
。這本書不但是一本優秀深刻的小說,也是一本難得而珍貴的台灣婦女生活史,她可與陳秀
喜、杜潘芳格並立為同輩的文壇三女傑。
~摘自《天送埤之春》李元貞序~

麗卿

卜肉

在日據時代大約於1920年前後,三星街坊有間不起眼
的日本料理店,在當時,鄉下地方要維持一家日本料理店
著實不容易,會有多少顧客上門光顧呢?在寒冬裡細雨紛
飛的三星小鎮,顧客實在門可羅雀,有的盡是落不完的宜
蘭雨水。
這家日本料理店雖位處偏僻,生意也是普普通通,但
老闆可是領有執照的正式廚師,各種日本料理、雕花、擺
設都是按部就班、中規中矩的來細心調配,對待每位客人
也是用最有禮貌的態度來對待,就像宜蘭傳統剉冰一樣,
那種細細、綿綿的滋味……很讓人窩心的。
有天傍晚,總算有顧客上門了,老闆細心的料理、熱
心的為客人們服務,這時有一位陌生人把頭探入廚房看老
闆如何料理,看了一會兒開口跟老闆說:「豬肉這樣炸不
會好吃的,我來教你一道天婦羅…,肉要這麼切,醬料要
這麼調…」,老闆雖然感到奇怪,但仍然很認真的將這道
菜學了起來。陌生人看老闆已經將這道料理學了起來,開
口便說:「我經過你這家店好幾次了,看的出來你生意不
是頂好,不過你對料理的用心與執著讓我很感動,希望這
道菜對你的生意有所幫助。」說完陌生人就走了,也不知
道他是何姓氏,更不知他來自何處,只知道他是一位日本
人…。
後來老闆將料理的絕學盡數傳承給他的女婿,女婿也
將這家店搬遷至天送埤現址。二次大戰結束後,台灣結束
日本的殖民統治,當然也換了一種語言,貼在牆壁上的菜
單由日語「天婦羅」,改成以閩南語翻譯成漢語的「爆
肉」。光復初期印刷並不普遍,客人點菜都是用手寫,但
是「爆」字筆畫實在太多,點菜的夥計就以「卜」字代
替。因為不論「爆」或「卜」字,閩南語的發音都類似
的,久而久之「卜」就代替了「爆」字了。到了第三代,
他的外孫將口味改良,也將「一塊一塊切丁的爆肉」變成
「一條一條長形的卜肉」;到第四代,卜肉已經是聞名全

台的宜蘭口味了,這就是三星天送埤社區超過八十年老店
─「味珍香卜肉店」的傳奇故事。

image

五分仔火車的故事清水站

五分仔車路是讀國中以上的學子們的痛苦記憶。每到夏秋兩季的水汛災期一到,沿線鐵道常被大水沖壞,致使小火車無法通行。牛鬥、清水湖、大溪各村學子,若不能借住外地,就要往返走近3小時的路程,赤足走鐵道枕木先到天送埤,再轉搭公車到三星或羅東求學。有時常會回眸一看眼淚滴,因為有人被水沖走了!

鐵支路

老茄苳

約莫30公尺高,數人合圍的巨木,
但見枝幹盤曲扭結,處處傷痕結茄成瘤,
顯見屢經無數強颱摧折之慘烈,
更見老樹在艱彌勵、不屈不撓的精神。
高齡87,3歲時由利澤簡移居此地城仔底,
目前住在店仔街(天送埤街)的吳阿樹老先生說:
他從小看到這兩棵樹就這麼高大,本來有三棵,
外側一棵被強風(歐珀颱風)摧折,
目前頭部還長出枝芽來。
20幾歲從新竹移居此地,
目前82歲的客家人鄭天養先生證實這個說法。
1945年,日治政府派員調查,
準備砍下老樹作海軍特攻隊快艇,
次日有猴子摔死樹下,地方紛傳老樹有神,應予保護。

 

老茄苳

東興國小簡介

                                      

   東興美樂地 童年真亮麗

    東興國小於民國4943日奉宜蘭縣政府成立冬山國民學校東興分校,民國5293日日獨立設校,稱東興國民學校,57年改制為東興國民小學。本校位於冬山鄉東城村與大興村交界,故取名「東興國小」。

      蝴蝶狀的校門口及宛如城門的兩座白色教室大樓,椰子樹成林,楊柳樹飄揚,護校河環抱,金湧泉緊臨,假山點綴其間,綠意盎然,草地如茵,五彩繽紛的花朵點綴其間,宛如社區中的公園。

   進校門即可見到至聖先師─孔子石雕像屹立,中庭有學生陶塑作品及跳房子搶國寶等古早童趣遊戲。東興農園裡種有芭樂、柳丁、金棗、檸檬、金桔等果樹,還有教學上學生種植的蔬菜、玉黍蜀等。校園東側的操場、紅土跑道、籃球場、爬竿、輪胎、跳遠沙坑等運動器材是上課時供小朋友們活動,清晨、傍晚是社區民眾強身的好場地。

   本校師長們深具愛心,對學生循循善誘,關心孩子,了解孩子,熱心幫助孩子,深獲家長信任與支持,為讓小朋友有亮麗的童年,本校同仁規畫了許多啟發孩子們多元智慧的學習活動:

 u  培養閱讀興趣,結合社區,發展特色課程。

u  週二傍晚推動直排輪運動社團。

u  週三下午開辦「閱讀寫作社」,加強學生語文能力。

u  週三下午開辦「好玩ABC」,加強學生英語能力。

u  推展薪傳計畫,組織祥獅隊,參與各社區、廟會活動表演。

u  教育優先區推展桌球運動,鼓勵社區民眾積極參與。

u  推動民俗體育踢毽子運動。

u  指導小朋友編寫劇本,演出行動劇的東興劇場。

u 每週一、二、四、五辦理課後攜手計劃課輔班及提供晚餐的 
        夜光天使班。

u 連續七年辦理外籍配偶專班,提供新住民朋友學習、互相支持
     的團體。

u 每週日下午辦理女性家長「閱讀心自己」小團體。

u 結合社區推動「同村協力東興有愛」,積極營造友善校園。

u   每年年底辦理「歲末感恩慶團圓」全校師生、家長委員、基
        金會董事、校園志工、社區長輩們一起餐敘及欣賞學生表演。

[@more@]

 

 

 

   校門口

 

    

 遊樂設施是低年級小朋友的天堂 

 

校園一角  

 

校門口的孔子石雕像

社團活動-獅隊表演

社團活動-直排輪

玉山圖書館

夜光天使班

歲末聯歡活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