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澳–隘丁社區(舊名:永愛、五甲、下埤仔、景腳、隘丁城)

早期,未形成武荖溪前,畚箕湖的湖水,一部分流經隘丁與功勞埔港會合,注入太平洋。先民,開墾隘丁城後,因地處平原與山區之要衝,而自然形成隘寮。隘丁城,是一座石頭城,面積約六公頃,具有四個城門的外牆,住戶又各自堆疊石埒(圍牆)於竹圍外,是一座好幾層牆的城。城內,蜿蜒的道路,將隘丁城變成一座迷宮。隘勇,俱急公好義又團結的精神,是隘丁社區的人文特色。憨窟頭、黑桶窟兩處地理穴,庇蔭隘丁人才輩出,湧泉、冷泉源源湧現,在七星山北腳。永愛、五甲、下埤仔、景腳、隘丁城,是組合咱隘丁社區的舊地名。

YCEF20090302-01

YCEF20090302-02

蘇澳–聖湖社區 蘇澳神社遺址—繼往開來石碑

       日治時期宗教採綜合信仰,以神社為中心。蘇澳神社建於學校西南方山谷內(今幸福花園社區),神社道路從箕山橋頭沿苗圃東緣蜿蜒至神社,入口處建大理石牌坊(鳥居)一座,右旁豎立一座巨型大理石石碑,上書「蘇澳神社」四個大字。

        終戰後,台灣回歸祖國,國民政府派人將日本神社拆除,大理石牌坊及石碑悉被炸毀。本校興建,校園整體規劃,乃將放置松樹下充當座椅的石塊豎立在室外教室前。刻著「蘇澳神社」大理石塊,周校長請石雕工廠將字磨平,再刻以「繼往開來」四字,塗上紅漆,豎立在校園。幾經遷移,而今立於室外教室前。校門就是建在原來神社座基上。

(現存蘇澳國中校園)

YCEF20090718-01

YCEF20090718-02

蘇澳–聖湖的由來

本里位於蘇澳鎮的中西部,四周山脈環繞,形勢較為封閉,日治時期因地形關係被稱為糞箕(畚箕)湖。終戰後,設里之初,鎮長〈派任〉林朝固先生認為「糞箕湖」三個字,用來設為「糞箕湖里」不太好,名稱俗不典雅,遂與當時的里長、鎮民代表共同商量,以小學就在鄰近,取名為「聖湖里」。「聖湖」之名就此沿用至今。YCEF20031102-02

學進國民小學 一年級校外教學課程活動

活動日期:99年10月26日

辦理辦法:由校內教師事先聯絡欲參觀單位,請各單位協助解說該單位的工作性質及特色。校外教學當日,由教師帶領學生步行前往參觀,透過解說員的解說,讓學童進一步了解社區特色及文化。

clip_image002

校外教學的首站,我們來到郵局,經理友善的向大家介紹郵局的相關業務,是我們社區的好鄰居,臨走前,經理還大方的送大家名信片當作紀念。

clip_image004

第二站我們來到警察局,警察叔叔為我們介紹他們的工作內容和執勤時的一些裝備,每個人都聚精會神、專心一致的注意聆聽,聽完後大家都不由自主的心生敬畏之心。

clip_image006

第三站我們來到陳阿土古厝,在古厝裡,我們看到許多古老的家具用品和藥草,一時之間令人有如走入時光隧道,恍如又回到阿公、阿嬤年輕時的年代。

clip_image008

最後,我們來到大二結社區的宗教信仰中心—二結王宮廟和土地公廟。巡禮完後我們還在廟前來個團體大合照,為今天的行程留下美好的回憶。

學進國民小學 一年級迎新活動

活動期間:99年8月30日

辦理方式:藉由各項闖關活動,讓學生盡早適應學校生活,並由做中學瞭解學

校課程與願景。

clip_image002

第一關攜手合作

找到我的好朋友,一起完成拼圖,瞭解互助合作的重要。

clip_image004

第二關廁所在哪裡

知道離教室最近的廁所在哪裡,也知道如何使用廁所及洗手的重要步驟濕、 搓、 沖、 捧、擦。

clip_image006

第三關禮節

瞭解禮貌的重要以及練習進辦公室禮儀向師長問好、 道早。

 
 clip_image008

第四關全校性迎新活動

中、 高年級的學長姐以舞獅、 花門、 智慧帽等歡迎小一新生。

宜蘭縣員山國小~孩子快樂學習的美樂地

愛與希望03

P1070277 IMG_0748 P1060903

學校概述

員山國小創校於1912年,為員山鄉歷史最悠久的學校,校園規畫完善,全體教師發揮百年樹人的精神,培育出不少優秀人才。自1993年起配合員山公園整體規劃,校園建築逐年改建至今,呈現「校園公園化,公園校園化。」,成為學生快樂學習的美樂地。

近年來在羽球、足球、籃球、棒球、田徑、國樂、本土語言、科學教育,有極為傑出的表現。陳林庚校長到任之後,為打造一個人文、溫馨、美感和精緻的教育環境,努力充實教學設備,改善校園環境,使師生有個安全、愉快、舒適的教學場所。

學校發展願景

本校以「以人為本、教學優先」為教育理念,以學生為學習的主體,尊重教師專業。以「愛與希望」的學校願景,期待以全人教育之愛,滿載所有曾經在員山國小的歷史中上場過的每一份子。特別是在此要接受國民義務教育的學生,都能在員山國小的大搖籃裡,培養出擁有友善、關懷、感恩、健康、自信、能力的員山人,站在希望之丘上迎向世界,展望未來。

課程發展,精彩100

學校本位課程

以「愛與希望」的學校願景,建構出「全人之愛載員山,希望之丘展將來」的課程主軸,發展出「友善」、「關懷」、「感恩」、「健康」、「自信」、「能力」的課程主題,規畫十八項課程。

課程展望2

學校特色課程

以在地文化、產業、歷史、文物、自然環境、生態等為主軸,發展成各領域主題教學。如運用員山公園,發展生態教學;參加員山燈節,進行藝術與人文教學;以員山森林生態館,進行自然與鄉土人文教學;參加員山觀音佛祖文化節,進行鄉土文化教學等;深刻體驗鄉土,建立對家園的情感。

本校重視本土語言教學

每週三為母語日,開設閩南、泰雅、阿美、客家語。設置專用教室,聘請專業教師,成效卓著。閩南語說唱藝術社於97~99學年榮獲全縣母語才藝展演優等,並於建國百年教育展、100年員山燈節中演出。閩南語演說與朗讀歷年在鄉、縣語文競賽獲得優異成績,並榮獲98年全國語文競賽閩南語演說第二名。阿美語部分97年榮獲全縣比賽個人第四名、團體第二名。

閩南語說唱藝術社

資訊教育

三~六年級每週安排一節資訊課程,每班皆配置電腦、單槍、擴大器等E化設備,目前設置 2間E化專科教室及1間電腦教室,提供各領域課程進行資訊融入教學。

努力99的教師,優質的教學

專業的教師團隊

教學年資均超過五年,目前碩士8人, 4人研究所進修中。各領域專長教師人才濟濟,語文15人、數學5人、社會2人、自然5人、健體6人、生活2人、藝文6人。

積極辦理精進教學計畫

培養多元創意教學能力,活絡協同合作機制、相互積極增能的氛圍,呈現教師追求專業成長的熱情。98年至今辦理「教學行動研究」、「數學想想」及「資訊融入語文」及「讀懂孩子」工作坊。

教學優異表現

★ 96年洪麗玲老師榮獲全縣優良試題數學領域優等。

★ 97年紀素芬老師指導學生全縣科展榮獲生物類最佳團隊獎

★ 97年施秀青老師指導學生全縣青少年發明展榮獲A類特優

★ 98年施秀青老師指導學生參加全縣科展榮獲應用科學科特優

★ 98年薛文哲老師榮獲全縣行動研究行政推動類優等

★ 98年薛文哲老師榮獲全縣創造力教學活動設計優等

★ 99年薛文哲老師榮獲全縣優良試題自然領域優等

研究發表

本校教師能於國內外期刊或學術論壇發表,如:98年黃銘祥老師於學校體育雙月刊、黃美照老師於諮商與輔導月刊、薛文哲老師於新加坡e化教育論壇發表。

基本學力

本校學生在宜蘭縣辦理之學力測驗,均在全鄉學校水準之上,接近市區學校之水準。

活力教學

教師設計多元的教學活動,以提高學生學習興趣,實現教學目標,提升教學效能。如:

(1)英語教學:每週一句、英語日闖關、英語課後增能班、創意歌謠發表會、單字大聯盟等。

(2)97、98學年辦理全校數學競試活動,2次活動共六百多位學生參加。

(3)98學年辦理教師教學檔案及學生創意學習成長檔案觀摩活動,共有三百多位師生參加。

員山森林生態館教師研習  新生植樹活動

 WebQuest挫折容忍力提升實驗課程 英語歌謠遊藝會 

 員山農會豆奶場 假期活動-飛躍快樂日

多元社團學習活動

本校致力推展多元社團,使學生發展多元智慧,探索自我潛在優勢智能並培養終身學習能力。

社團

各社團優異表現:

★96~98學年全縣音樂比賽團體B組國樂合奏優等

★99學年全縣學生音樂比賽室內絲竹樂國小B組合奏優等

★96年宜蘭縣主委盃足球錦標賽男生三年級組亞軍、季軍

★97年宜蘭縣主委盃足球錦標賽三年級組亞軍。

★98年全國少年盃足球錦標賽(東區) 幼童10歲組冠軍

★99年縣主委盃足球錦標賽國小四年級組冠軍。

★99年縣學童盃足球聯賽國小五年級組季軍。

★97年縣中小學羽球錦標賽男、女生團體組冠軍,男生單打亞軍、季軍,女生單打亞軍。

★98年縣府盃羽球錦標賽國小女生組單打第一名、第二名、國小男生組第四名。

★99年縣中小學羽球錦標賽國小女生團體組冠軍、男生團體組季軍、女生單打第一、二名、男生單打第二、五名

★100年縣中小學羽球錦標賽國小女子團體組第一、二名。女子組個人第一、三名。

★100年縣中小學運動會女童甲田徑總錦標冠軍,混合運動團體冠軍,田賽團體亞軍,徑賽團體殿軍,一千二百公尺大隊接力季軍;男童混合運動團體亞軍。

全力改善校舍及教學環境

打造無「縫」校舍建築、改善室外活動區域:完成操場草皮整修、跑道重新舖設、設置教學農園、遊樂器材安全設施及中庭改善,提供健全的活動場域。強化室內活動安全:完成體育館地板舖設防滑材質軟墊,律動教室舖設地墊,降低學童運動傷害發生。營造優質閱覽空間:完成多媒體區、閱覽區、藏書區、繪本區等空間再造,提供學生優質的閱讀環境。

打造全方位安全校園

強化校園安全監控:完成紅外線監視器(23支)及夜間照明設施(82盞)安裝。提供安全學習環境:完成教室牆柱防撞條(500條)、安全玻璃貼膜(500㎡)及漏電斷路器(35座)裝設,可避免學童受傷及人為電擊意外。維護遊戲器材安全:完成戶外遊憩區下方細沙舖設及使用規定告示牌,提供友善的活動空間。

重視品德教育-推行「好兒童藏寶書」

「員山好兒童藏寶書」是紀錄學生在各方面學習的優良表現(不論是在校或是在家),且同時為孩子留下6年學習生活的珍貴的紀錄。

資賦優異-數學、美術、自然資優營

本校於96年至今開辦「魔數小子數學資優營」、「玩美小子美術資優營」,、「科學小員子自然資優營」,提供孩子加深加廣的學習。

師生攜手同行-幫助學習落後的孩子

本校為縣攜手計畫課後扶助中心學校,致力推動學習弱勢學生的照顧,每年開辦低年級國數、中高年級英數基礎增能班共31班,服務學生三百多人次。

關懷弱勢家庭-辦理課後照顧

為了照顧弱勢家庭學童,開辦了教育部「夜光天使點燈計畫」、林燈文教基金會「社區關懷潛能開發班」「永齡希望小學」,每年照護100位孩子,提供妥善照顧,讓家長安心工作。

攜手計畫課後補救教學 林燈文教基金會課後照顧

備註:更多詳細介紹請至宜蘭縣員山國小網站查詢。

管樂悠揚 英語村生活體驗–新生國小

新生國小管樂團簡介

藝術是豐潤生活美化人生的基石。新生國小創校四十六年來,對於增加學生藝術的涵養,一向不遺餘力。近年來,為了要因應社會急遽的變化,更是有計畫地倡導藝術教育活動。

新生國小管樂團成立於民國86年的夏天,由前任校長朱全勝先生一手創立

,在現任校長林寶雪女士的領導和林淑惠主任的擘劃經營,及全校老師的支持與家長的配合下,本團的表現蒸蒸日上。在成立之初,本團特別邀請台北市交附設管樂團指揮許雙亮老師為音樂總監,負責所有的音樂計畫和訓練事宜。更邀請國內外知名音樂家為分部指導老師,師資陣容堅強,成績斐然。連續兩年參加台灣區音樂比賽榮獲管樂合奏組優等獎。平日由音樂專任黃啟信老師負責訓練工作,

2010更邀請文化大學音樂系段富軒教授擔任客席指揮,帶領孩子走向更高深的音樂境界。

目前本團有130位團員,全校超過1/3的孩子都參加了管樂團,演奏足跡遍佈蘭陽平原與台灣各地。參與各項演出與音樂比賽屢獲佳績,廣受各界的歡迎與喜愛。2009年5月遠赴台北參加台灣國際音樂節室內管樂大賽,在眾多優秀的學校中脫穎而出,勇奪國小組第二名。2009年10月受公共電視台的邀請,參與『台灣孩子讚』的節目錄影,並獲得最佳表演獎,倍受肯定。十年多來,管樂團的孩子們無論是吹奏技巧或是氣質變化等各方面的表現,在在顯現出新生國小推行藝術教育的成效,今後本團將更積極推動管樂教育,以期能落實『藝術人生、人生藝術』的目標。

 

image001

 

 

 

新生國小英語村簡介

宜蘭縣新生國小英語村成立於民國97年,主要由宜蘭縣政府、金車教育基金會出資合作共同建置,目地在建構宜蘭縣英語生活體驗情境,增進學生英語運用能力,以強化全球競爭力。目前共設立八個主題情境,有餐廳、多媒體教室、舞蹈教室、銀行、超級市場、健康中心、機場及機艙。

新生國小英語村主要提供全縣各國小五年級學生進村遊學,師資來自於美國fullbright學術交流基金會的外籍教師,經由課程設計讓外籍教師跟學生以實際對話的方式進行實境體驗,每年服務超過4000位宜蘭縣學生進村。

 

image001   image003

學進國小學校簡介

一、 我們的歷史:

本校創校於民國七年,初名「五結公學校二結分校」。民國十年四月二十四日奉准獨立為「二結公學校」,新建教室於現址。民國三十年四月一日更名為「二結國民學校」,三十六年八月一日改名為「台北縣五結鄉學進國民學校」。民國三十九年十月十日本省行政區重新劃分,本校隸屬宜蘭縣治,改稱為 「宜蘭縣五結鄉學進國民學校」。民國五十七年八月一日全國實施九年國民教育,本校奉令 更名為「宜蘭縣五結鄉學進國民小學」,迄今已經有九十二年的歷史。校址是宜蘭縣五結鄉中正路三段151號,學區涵蓋二結、鎮安、三興三村,交通方便,校風純樸,環境優美。自從設校以來,歷任校長之銳意經營,學校規模漸趨完善。尤其,近年來學區家長與社區鄉親積極且熱情參與學校事務,再加上學校辦學績效頗受好評,學生在這樣的學習環境中成長,都是循規蹈矩、勤學努力的好兒童。

二、 我們的位置:

學進國小座落於五結鄉,是五結鄉五所國小之一。學區交通便利、緊鄰台九省道,位置位於宜蘭縣中心點,扼蘭陽大橋交通要衝。是一所界於城鄉之間的中小型學校,學區家庭以農、工為主。目前校地總面積2.14公頃,皆為私有地,由縣府向美德基金會承租。

三、 我們的建築:

學校規模(20班)國小部17班、幼稚園2班、附設補校1班,另設有資源班2班,屬郊區中小型學校。現有校舍概分為教學區,行政區、運動區,人車分道,動靜分明,計有普通教室19間,專科教室6間,圖書館1間,幼稚園1間,采風館(校史館)1間,視聽室1間,禮堂1間,其它教室4間。教學器材及各項設備完善,可供各科教學之需要。校園中花木扶疏、綠意盎然。教學農園設置提供了師生進行自然科教學觀察的最佳場地;此外,豐富的采風館歷史空間,讓校園成為師生活動的樂園以及教學互動的好場所。

四、我們的特色:

(一)持續推展閱讀,強化語文能力。

1.開放圖書館,志工投入校園(上課日全天及週六上午,寒暑假上班日開放半天)。

2.編製「小小中外文學通」口袋書,增進學生唐詩、宋詞、元曲及英文單字、對話的認知能力。

3.辦理「閱讀護照」制度,授予小學士、小碩士、小博士晉級證書。

4.推展深度閱讀,每年級擁有深度閱讀書籍6套。

(二)落實多元社團,兼顧學生適性發展。

1.學校社團有:

(1)體育類:田徑、踢毽、直排輪

(2)技藝類:舞獅、太鼓

(3)藝文類:直笛、美術、國語文

(4)服務類:幼童軍、小小解說員、潔牙小天使、各類小志工等

2.定期參加比賽或受邀至社區、鄉、縣活動表演,成績卓著。

3.直笛為學進「一人一樂器」項目,三年級起列入彈性課程,每

年五月辦『班際直笛發表』深受各界及家長肯定 。

clip_image002

clip_image003

(三)推動鄉土教育,強化社區教育活動。

1.結合校外教學,踏訪社區產業、廟宇等資源。

2.學校與社區共同編印『二結圳綠朋友』導覽手冊。

3.編製『咱的厝邊』鄉土教材。

4.學校、社區共同打造二結圳學習步道。

5.九十五年教育部深耕社區教育二結學習中心。

6.學校、社區人力結合,參與王公生文化節活動。

(四)緬懷前人艱辛耕耘,效力薪傳,匯集記憶—校園采風館。

1.兼具蒐集、典藏、展示、教育推展功能。

2.內部空間設計以舊校舍形態,博物館展示方式呈現。

3.收集學進九十二年來古往今來史料圖片。

4.喚起學進校友的兒時記憶。

5.導引學進孩子未來努力方向。

6.吸引各界人士到館參訪,深獲好評。

clip_image005

clip_image007

五、我們的資源:

(一)人力資源:社區專業人士、農會、民間社團、學校家長會、教育基金會、交通志工、義交、故事志工、圖書志工、二結派出所。

(二)自然資源:親水公園、羅東林業園區、蘭陽溪。

(三)人文資源:二結生活館、四結福德廟、二結王公廟、大二結文教促進會、

興中紙業、慈林文教基金會。

社區日曆-八寶社區-八寶農特產─柳丁













八寶社區 八寶農特產─柳丁
八寶的農業生產型態原以水果種植為主,近年來則致力於發展觀光農業,其中尤以柳丁園開放觀光採果,讓遊客體驗摘柳丁的樂趣最為吸引人。柳丁是多年生的常綠果樹,2月開花、11月底果實成熟,如母親懷胎十月般孕育果實,緩慢的成長過程蓄積許多營養,除蛋白質、醣類、有機酸、粗纖維、無機鹽外,還富含菸鹼酸、維生素B群及維生素C,對健康十分有益。

以上資料來源–財團法人仰山文教基金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