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澳–聖湖社區 蘇澳神社遺址—繼往開來石碑
學進國小二年級紙文化教學活動
蘇澳–聖湖的由來
學進國民小學 一年級校外教學課程活動
活動日期:99年10月26日
辦理辦法:由校內教師事先聯絡欲參觀單位,請各單位協助解說該單位的工作性質及特色。校外教學當日,由教師帶領學生步行前往參觀,透過解說員的解說,讓學童進一步了解社區特色及文化。
校外教學的首站,我們來到郵局,經理友善的向大家介紹郵局的相關業務,是我們社區的好鄰居,臨走前,經理還大方的送大家名信片當作紀念。 | |
第二站我們來到警察局,警察叔叔為我們介紹他們的工作內容和執勤時的一些裝備,每個人都聚精會神、專心一致的注意聆聽,聽完後大家都不由自主的心生敬畏之心。 | |
第三站我們來到陳阿土古厝,在古厝裡,我們看到許多古老的家具用品和藥草,一時之間令人有如走入時光隧道,恍如又回到阿公、阿嬤年輕時的年代。 | |
最後,我們來到大二結社區的宗教信仰中心—二結王宮廟和土地公廟。巡禮完後我們還在廟前來個團體大合照,為今天的行程留下美好的回憶。 |
學進國民小學 一年級迎新活動
宜蘭縣員山國小~孩子快樂學習的美樂地
學校概述
員山國小創校於1912年,為員山鄉歷史最悠久的學校,校園規畫完善,全體教師發揮百年樹人的精神,培育出不少優秀人才。自1993年起配合員山公園整體規劃,校園建築逐年改建至今,呈現「校園公園化,公園校園化。」,成為學生快樂學習的美樂地。
近年來在羽球、足球、籃球、棒球、田徑、國樂、本土語言、科學教育,有極為傑出的表現。陳林庚校長到任之後,為打造一個人文、溫馨、美感和精緻的教育環境,努力充實教學設備,改善校園環境,使師生有個安全、愉快、舒適的教學場所。
學校發展願景
本校以「以人為本、教學優先」為教育理念,以學生為學習的主體,尊重教師專業。以「愛與希望」的學校願景,期待以全人教育之愛,滿載所有曾經在員山國小的歷史中上場過的每一份子。特別是在此要接受國民義務教育的學生,都能在員山國小的大搖籃裡,培養出擁有友善、關懷、感恩、健康、自信、能力的員山人,站在希望之丘上迎向世界,展望未來。
課程發展,精彩100
學校本位課程
以「愛與希望」的學校願景,建構出「全人之愛載員山,希望之丘展將來」的課程主軸,發展出「友善」、「關懷」、「感恩」、「健康」、「自信」、「能力」的課程主題,規畫十八項課程。
學校特色課程
以在地文化、產業、歷史、文物、自然環境、生態等為主軸,發展成各領域主題教學。如運用員山公園,發展生態教學;參加員山燈節,進行藝術與人文教學;以員山森林生態館,進行自然與鄉土人文教學;參加員山觀音佛祖文化節,進行鄉土文化教學等;深刻體驗鄉土,建立對家園的情感。
本校重視本土語言教學
每週三為母語日,開設閩南、泰雅、阿美、客家語。設置專用教室,聘請專業教師,成效卓著。閩南語說唱藝術社於97~99學年榮獲全縣母語才藝展演優等,並於建國百年教育展、100年員山燈節中演出。閩南語演說與朗讀歷年在鄉、縣語文競賽獲得優異成績,並榮獲98年全國語文競賽閩南語演說第二名。阿美語部分97年榮獲全縣比賽個人第四名、團體第二名。
資訊教育
三~六年級每週安排一節資訊課程,每班皆配置電腦、單槍、擴大器等E化設備,目前設置 2間E化專科教室及1間電腦教室,提供各領域課程進行資訊融入教學。
努力99的教師,優質的教學
專業的教師團隊
教學年資均超過五年,目前碩士8人, 4人研究所進修中。各領域專長教師人才濟濟,語文15人、數學5人、社會2人、自然5人、健體6人、生活2人、藝文6人。
積極辦理精進教學計畫
培養多元創意教學能力,活絡協同合作機制、相互積極增能的氛圍,呈現教師追求專業成長的熱情。98年至今辦理「教學行動研究」、「數學想想」及「資訊融入語文」及「讀懂孩子」工作坊。
教學優異表現
★ 96年洪麗玲老師榮獲全縣優良試題數學領域優等。
★ 97年紀素芬老師指導學生全縣科展榮獲生物類最佳團隊獎
★ 97年施秀青老師指導學生全縣青少年發明展榮獲A類特優
★ 98年施秀青老師指導學生參加全縣科展榮獲應用科學科特優
★ 98年薛文哲老師榮獲全縣行動研究行政推動類優等
★ 98年薛文哲老師榮獲全縣創造力教學活動設計優等
★ 99年薛文哲老師榮獲全縣優良試題自然領域優等
研究發表
本校教師能於國內外期刊或學術論壇發表,如:98年黃銘祥老師於學校體育雙月刊、黃美照老師於諮商與輔導月刊、薛文哲老師於新加坡e化教育論壇發表。
基本學力
本校學生在宜蘭縣辦理之學力測驗,均在全鄉學校水準之上,接近市區學校之水準。
活力教學
教師設計多元的教學活動,以提高學生學習興趣,實現教學目標,提升教學效能。如:
(1)英語教學:每週一句、英語日闖關、英語課後增能班、創意歌謠發表會、單字大聯盟等。
(2)97、98學年辦理全校數學競試活動,2次活動共六百多位學生參加。
(3)98學年辦理教師教學檔案及學生創意學習成長檔案觀摩活動,共有三百多位師生參加。
多元社團學習活動
本校致力推展多元社團,使學生發展多元智慧,探索自我潛在優勢智能並培養終身學習能力。
各社團優異表現:
★96~98學年全縣音樂比賽團體B組國樂合奏優等
★99學年全縣學生音樂比賽室內絲竹樂國小B組合奏優等
★96年宜蘭縣主委盃足球錦標賽男生三年級組亞軍、季軍
★97年宜蘭縣主委盃足球錦標賽三年級組亞軍。
★98年全國少年盃足球錦標賽(東區) 幼童10歲組冠軍
★99年縣主委盃足球錦標賽國小四年級組冠軍。
★99年縣學童盃足球聯賽國小五年級組季軍。
★97年縣中小學羽球錦標賽男、女生團體組冠軍,男生單打亞軍、季軍,女生單打亞軍。
★98年縣府盃羽球錦標賽國小女生組單打第一名、第二名、國小男生組第四名。
★99年縣中小學羽球錦標賽國小女生團體組冠軍、男生團體組季軍、女生單打第一、二名、男生單打第二、五名
★100年縣中小學羽球錦標賽國小女子團體組第一、二名。女子組個人第一、三名。
★100年縣中小學運動會女童甲田徑總錦標冠軍,混合運動團體冠軍,田賽團體亞軍,徑賽團體殿軍,一千二百公尺大隊接力季軍;男童混合運動團體亞軍。
全力改善校舍及教學環境
打造無「縫」校舍建築、改善室外活動區域:完成操場草皮整修、跑道重新舖設、設置教學農園、遊樂器材安全設施及中庭改善,提供健全的活動場域。強化室內活動安全:完成體育館地板舖設防滑材質軟墊,律動教室舖設地墊,降低學童運動傷害發生。營造優質閱覽空間:完成多媒體區、閱覽區、藏書區、繪本區等空間再造,提供學生優質的閱讀環境。
打造全方位安全校園
強化校園安全監控:完成紅外線監視器(23支)及夜間照明設施(82盞)安裝。提供安全學習環境:完成教室牆柱防撞條(500條)、安全玻璃貼膜(500㎡)及漏電斷路器(35座)裝設,可避免學童受傷及人為電擊意外。維護遊戲器材安全:完成戶外遊憩區下方細沙舖設及使用規定告示牌,提供友善的活動空間。
重視品德教育-推行「好兒童藏寶書」
「員山好兒童藏寶書」是紀錄學生在各方面學習的優良表現(不論是在校或是在家),且同時為孩子留下6年學習生活的珍貴的紀錄。
資賦優異-數學、美術、自然資優營
本校於96年至今開辦「魔數小子數學資優營」、「玩美小子美術資優營」,、「科學小員子自然資優營」,提供孩子加深加廣的學習。
師生攜手同行-幫助學習落後的孩子
本校為縣攜手計畫課後扶助中心學校,致力推動學習弱勢學生的照顧,每年開辦低年級國數、中高年級英數基礎增能班共31班,服務學生三百多人次。
關懷弱勢家庭-辦理課後照顧
為了照顧弱勢家庭學童,開辦了教育部「夜光天使點燈計畫」、林燈文教基金會「社區關懷潛能開發班」及「永齡希望小學」,每年照護100位孩子,提供妥善照顧,讓家長安心工作。
備註:更多詳細介紹請至宜蘭縣員山國小網站查詢。
管樂悠揚 英語村生活體驗–新生國小
新生國小管樂團簡介
藝術是豐潤生活美化人生的基石。新生國小創校四十六年來,對於增加學生藝術的涵養,一向不遺餘力。近年來,為了要因應社會急遽的變化,更是有計畫地倡導藝術教育活動。
新生國小管樂團成立於民國86年的夏天,由前任校長朱全勝先生一手創立
,在現任校長林寶雪女士的領導和林淑惠主任的擘劃經營,及全校老師的支持與家長的配合下,本團的表現蒸蒸日上。在成立之初,本團特別邀請台北市交附設管樂團指揮許雙亮老師為音樂總監,負責所有的音樂計畫和訓練事宜。更邀請國內外知名音樂家為分部指導老師,師資陣容堅強,成績斐然。連續兩年參加台灣區音樂比賽榮獲管樂合奏組優等獎。平日由音樂專任黃啟信老師負責訓練工作,
2010更邀請文化大學音樂系段富軒教授擔任客席指揮,帶領孩子走向更高深的音樂境界。
目前本團有130位團員,全校超過1/3的孩子都參加了管樂團,演奏足跡遍佈蘭陽平原與台灣各地。參與各項演出與音樂比賽屢獲佳績,廣受各界的歡迎與喜愛。2009年5月遠赴台北參加台灣國際音樂節室內管樂大賽,在眾多優秀的學校中脫穎而出,勇奪國小組第二名。2009年10月受公共電視台的邀請,參與『台灣孩子讚』的節目錄影,並獲得最佳表演獎,倍受肯定。十年多來,管樂團的孩子們無論是吹奏技巧或是氣質變化等各方面的表現,在在顯現出新生國小推行藝術教育的成效,今後本團將更積極推動管樂教育,以期能落實『藝術人生、人生藝術』的目標。
新生國小英語村簡介
宜蘭縣新生國小英語村成立於民國97年,主要由宜蘭縣政府、金車教育基金會出資合作共同建置,目地在建構宜蘭縣英語生活體驗情境,增進學生英語運用能力,以強化全球競爭力。目前共設立八個主題情境,有餐廳、多媒體教室、舞蹈教室、銀行、超級市場、健康中心、機場及機艙。
新生國小英語村主要提供全縣各國小五年級學生進村遊學,師資來自於美國fullbright學術交流基金會的外籍教師,經由課程設計讓外籍教師跟學生以實際對話的方式進行實境體驗,每年服務超過4000位宜蘭縣學生進村。
學進國小學校簡介
一、 我們的歷史:
本校創校於民國七年,初名「五結公學校二結分校」。民國十年四月二十四日奉准獨立為「二結公學校」,新建教室於現址。民國三十年四月一日更名為「二結國民學校」,三十六年八月一日改名為「台北縣五結鄉學進國民學校」。民國三十九年十月十日本省行政區重新劃分,本校隸屬宜蘭縣治,改稱為 「宜蘭縣五結鄉學進國民學校」。民國五十七年八月一日全國實施九年國民教育,本校奉令 更名為「宜蘭縣五結鄉學進國民小學」,迄今已經有九十二年的歷史。校址是宜蘭縣五結鄉中正路三段151號,學區涵蓋二結、鎮安、三興三村,交通方便,校風純樸,環境優美。自從設校以來,歷任校長之銳意經營,學校規模漸趨完善。尤其,近年來學區家長與社區鄉親積極且熱情參與學校事務,再加上學校辦學績效頗受好評,學生在這樣的學習環境中成長,都是循規蹈矩、勤學努力的好兒童。
二、 我們的位置:
學進國小座落於五結鄉,是五結鄉五所國小之一。學區交通便利、緊鄰台九省道,位置位於宜蘭縣中心點,扼蘭陽大橋交通要衝。是一所界於城鄉之間的中小型學校,學區家庭以農、工為主。目前校地總面積2.14公頃,皆為私有地,由縣府向美德基金會承租。
三、 我們的建築:
學校規模(20班)國小部17班、幼稚園2班、附設補校1班,另設有資源班2班,屬郊區中小型學校。現有校舍概分為教學區,行政區、運動區,人車分道,動靜分明,計有普通教室19間,專科教室6間,圖書館1間,幼稚園1間,采風館(校史館)1間,視聽室1間,禮堂1間,其它教室4間。教學器材及各項設備完善,可供各科教學之需要。校園中花木扶疏、綠意盎然。教學農園設置提供了師生進行自然科教學觀察的最佳場地;此外,豐富的采風館歷史空間,讓校園成為師生活動的樂園以及教學互動的好場所。
四、我們的特色:
(一)持續推展閱讀,強化語文能力。
1.開放圖書館,志工投入校園(上課日全天及週六上午,寒暑假上班日開放半天)。
2.編製「小小中外文學通」口袋書,增進學生唐詩、宋詞、元曲及英文單字、對話的認知能力。
3.辦理「閱讀護照」制度,授予小學士、小碩士、小博士晉級證書。
4.推展深度閱讀,每年級擁有深度閱讀書籍6套。
(二)落實多元社團,兼顧學生適性發展。
1.學校社團有:
(1)體育類:田徑、踢毽、直排輪
(2)技藝類:舞獅、太鼓
(3)藝文類:直笛、美術、國語文
(4)服務類:幼童軍、小小解說員、潔牙小天使、各類小志工等
2.定期參加比賽或受邀至社區、鄉、縣活動表演,成績卓著。
3.直笛為學進「一人一樂器」項目,三年級起列入彈性課程,每
年五月辦『班際直笛發表』深受各界及家長肯定 。
(三)推動鄉土教育,強化社區教育活動。
1.結合校外教學,踏訪社區產業、廟宇等資源。
2.學校與社區共同編印『二結圳綠朋友』導覽手冊。
3.編製『咱的厝邊』鄉土教材。
4.學校、社區共同打造二結圳學習步道。
5.九十五年教育部深耕社區教育二結學習中心。
6.學校、社區人力結合,參與王公生文化節活動。
(四)緬懷前人艱辛耕耘,效力薪傳,匯集記憶—校園采風館。
1.兼具蒐集、典藏、展示、教育推展功能。
2.內部空間設計以舊校舍形態,博物館展示方式呈現。
3.收集學進九十二年來古往今來史料圖片。
4.喚起學進校友的兒時記憶。
5.導引學進孩子未來努力方向。
6.吸引各界人士到館參訪,深獲好評。
五、我們的資源:
(一)人力資源:社區專業人士、農會、民間社團、學校家長會、教育基金會、交通志工、義交、故事志工、圖書志工、二結派出所。
(二)自然資源:親水公園、羅東林業園區、蘭陽溪。
(三)人文資源:二結生活館、四結福德廟、二結王公廟、大二結文教促進會、
興中紙業、慈林文教基金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