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軍社區-金六結臨時垃圾場

       民國七十八年四月員山鄉民不滿宜蘭市在枕山垃圾場超量使用而不守信遷移,發動自救會攔阻清潔車過境,經市長吳攀龍斡旋才和平落幕。接著金六結臨時垃圾場惡夢就從此開始,由於縣內尚未有大型焚化爐,要找到適當的地方掩埋,實在困難,剛上任的林建榮市長為了解決垃圾危機,就利用各種管道找上金六結營區後方的一片土地,濫竽充數的做為臨時垃圾場,超量使用九年才遷移,其間堆放的垃圾根本沒有掩埋,只用少許石灰灑在上面而已,撲鼻的惡臭隨風飄向四處,影響附近的生活品質,雖也有數次抗議行動,但為了顧全大局,還是非常理性的忍耐到停用為止,也許本社區居民比較有肚量,施比受更有福吧。

 

YCEF20050524-01

[同樂社區] 參天古樹 ─ 大樹公

社區境內有顆槭樹,為落葉喬木,葉呈掌狀、結球狀果,樹約五層樓高,樹圍達326公分,依耆老憶述樹齡應超過180年,臘末初春,枝葉扶疏、綠意盎然,一幅欣欣向榮之狀。

早期宜蘭市區尚未高樓林立,下火車站即可遠眺故鄉;社區民風淳樸、綠水青山,在農暇之餘或悶熱的炎夏,三五好友在其樹蔭下聊時事,或禾鋤、或畜牧、或家常,不但可消暑,還能增進居民間的情感。

可惜在民國97年老槭樹耐不住颱風摧折,攔腰斷裂,村民把粗壯的樹枝鋸下,置於樹旁,做為永久的懷念。『木石有情』為傳統民眾信仰,故路旁大樹也成為膜拜的對象,所以在樹根處供奉神位,香煙繚繞,成為村民的精神寄託。

同樂大樹公3 同樂大樹公

 

同樂大樹公2

 

[同樂社區] 社區產業:芭樂、竹筍、水果皇帝蓮霧

『員山芭樂』在台北市場頗負盛名,社區果農自產自銷,天還沒亮就採好上等新鮮芭樂,然後直接開車去北台灣販售,很受消費者的愛戴與好評。

麻竹則是屬熱帶和亞熱帶的竹類,性喜高溫多濕,尤其在梅雨季雨量充沛時大量發筍,同樂社區土壤因屬砂質粘壤土,PH值在4.5-7.7之間,因此長出的竹筍特別香、嫩、脆,因為品質佳,所以除了供應宜蘭本地之外,也大量供應大台北都會區。

台灣地處亞熱帶,盛產許多水果,蓮霧是台灣奇蹟之一,北部宜蘭更負盛名。同樂社區因擁有好山好水,因此栽種出來的蓮霧水分充沛、風味甜美,深受消費者喜愛,尤其近年來利用套袋,蓮霧幼果以特製的紙袋套起來,避免病蟲害也免用農藥,讓消費者吃起更衛生、更健康。

2

1

3  

[同樂社區] 青龍玉蘭花-玉蘭花園

青龍玉蘭花種植於民國18年,至今已有百年歷史,為全國樹齡最老的玉蘭花樹。

據村內耆老邱火長敘述:當初玉蘭花樹因受颱風吹襲,樹幹傾斜倒地,玉蘭花樹落地生根反而遍地繁殖,僅3棵玉蘭花樹就佔地約0.2公頃,又因座落於山前青龍穴上,故名青龍玉蘭花樹。

玉蘭花於每年4月至10月為開花期,經農委會輔導製成玉蘭花茶,茶味清香深受好評,近年來因媒體報導及參觀者口耳相傳,青龍玉蘭花樹漸為眾人所聞。

青龍玉蘭花-玉蘭花園

青龍玉蘭花-玉蘭花園2

[同樂社區] 蘭城相思林

阿蘭城是個典型的農業聚落,境內水田、果園密佈,一年四季充滿農忙的景象以及豐收的喜稅。由於水系發達,清澈的湧泉,除提供灌溉水源、供給生活所需外,也孕育出豐富的自然生態。

阿蘭公小廟旁的相思樹林,是阿蘭之寶,佔地近3甲,為宜蘭歷史最久、規模最大的人造相思林。這片相思樹林,是一位住在宜蘭市的人所擁有,據說十餘年前,有人想購買這片相思林,挫來當作礦坑的支撐木頭,但是地主就是不賣。

阿蘭城的相思樹林雖為人造林,但是歷經二、三十年的休養生息,宛如一座大自然的寶庫,孕育出豐富的動植物生態,仔細的聆聽、找尋,將帶給你很多的驚喜。

蘭城相思林  

蘭城相思林3

蘭城相思林2

竹安國小學校願景及教育目標

學校經營遠景:

願景是行動的目標,行動是願景的動力,「願景」+「行動」方是促成學校效能提升之不二法門。學校願景經由全校親師生互動討論,形塑本校「健康、積極、服務」的教育願景。結合學校與社區優勢條件,透過學校總體課程的實施,發揮個別化、適性化、多元化的教學型態,以達成全人發展的教育目標。

一、 學校願景:活力創意、魅力竹安

分項發展目標:

適性學習、健康體魄
勤奮努力、積極進取
愛心關懷、服務他人

二、教育圖像:

教師圖像-專業熱忱、活力創新。

學生圖像-人文關懷、愛心感恩。

家長圖像-支持參與、親師合作。

三、教育目標:

(一)開發學生多元智慧,培養開闊的胸襟,使樂於學習,塑造快樂希望的學習空間。

(二)營造學生主動探索積極創新的求學態度,養成終身學習永續成長的理念和態度。

(三)養成好禮、自律、負責的情操,培養自我思考、表現自治的理性態度。

(四)接納多元文化、兼容不同的意見,培養理直氣和的人我關係和國際觀。

(五)注重語文教育、生命教育、性別教育,提升外語能力,推展閱讀計畫,結合社區資源,發展學校特色。

(六)推展藝文、體育活動,培育學生追求真、善、美精神,寓教於樂。

(七)推動教師專業成長、創新教學、具團隊精神,達成感恩惜福、服務奉獻目標。

[尚德社區] 大樹公

樹齡已屆兩百年的楓香樹,本為農田間的界樹,只因卓然出眾,人們認為他凝聚天地之精華,遂視為神樹,附近民眾親身體驗其靈感,常至樹下拜拜。民國六十五年,地主林阿根虔誠捐地,由民眾樂捐集資,建了一座「大樹公廟」,至今依然香火鼎盛。

民國八十六年台七省道拓寬時,包工人員將金亭打掉,於是生病不起,經附近信徒告知要向樹公道歉,遂準備祭品參拜,祈求平安順利,事後果真身體好轉,繼續做好台七省道拓寬工程,目前大樹公擁有數十面信徒還願之金牌。

全縣九鄉鎮區內,受到保護的古樹共計六十六棵,此樹經保護小組評定編號為○○九號。

大樹公

[尚德社區] 廟前大榕樹

民國四十四年,國軍勇近大隊第三中隊駐營於慈惠寺前,用茅草及稻草搭建三間草屋充作臨時克難營房。民國四十五年大隊舉辦環境比賽,該中隊全體官兵在廟前左邊建造一座假山,於假山上種植一棵榕樹(即現在這棵榕樹),由於此棵榕樹保護得宜,不但樹幹粗壯且枝葉茂盛,每年中元節大豬公比賽多在此舉行,平日為社區老人下棋及小孩玩耍的好地方。

 廟前大榕樹     YCEF20030806-03

[枕山社區] 公井頭仔和自來水抽水站

公井頭仔,據耆老口述:其井寬約5公尺見方,而且建有井岸,整村的人都靠這口井水生活,有時甚至要挑水挑整個晚上才夠用,當時的大人、小孩全部被叫來取水,人接人這樣傳。

有小孩被擠掉落井底,被人救起,當地居民相信井有井神,所以逢年過節都會前來燒金紙拜拜,祈求井神、井公、井婆,保佑村民『吃水平安』。

自來水抽水站是戰後設置的 ,除了供應鄰近村落用水外,也為枕山社區解決了用水之苦的問題。

公井頭仔和自來水抽水站

公井頭

[枕山社區] 神仙造枕

本村的地名,因為境內有獨立而形狀似枕頭的小山丘而得名。

據<員山庄誌>,記載嘉慶15年(1810),漳州人李佃及其它開墾者前來此地開墾,因其墾地內有如台灣式枕頭的山丘而稱之為枕頭山。

有關枕頭山傳說:『很久以前,有一仙人挑著扁擔,不小心扁擔折斷,兩邊物品掉落地上,一邊化作員山村的外員山(忠烈祠),一邊掉落在枕山地區,化作枕頭山,而這位仙人是位『懶惰仙』,所以乾脆就地倒臥在枕頭山上睡覺休息』。

千百年來,枕頭山依舊屹立不搖,而我們的睏仙到底又去何處睡大覺?

神仙造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