族譜軟體與紀錄片在小六社會領域的應用與省思

族譜軟體與紀錄片在小六社會領域的應用與省思

  宜蘭縣同樂國小 葉明政老師

 
摘要

本文是以事後回溯方式,敘說個人於2009年以族譜軟體與紀錄片為媒介,於社會領域康軒版第七冊第一單元第一課實施資訊融入教學的過程。本文內容包含教學者對社會課所構思的教學活動,並從範疇、模式與環境說明此兩項資訊融入教學策略的內涵,最後提出實施過程之檢討、省思,也對未來可能的發展做出建議。

 

關鍵詞:族譜軟體,紀錄片,社會領域。

https://docs.google.com/viewer?a=v&pid=explorer&chrome=false&embedded=true&srcid=0Bx9Fn-gSLmKjNTVjNzJlNWUtNjM5Ny00NmFhLThkNWYtMWU1OTYxYjc1MzJj&hl=zh_TW

壹、緣起

2009年9月,參加縣府教育處教網中心主辦的「優質化均等數位教育種子教師資訊研習」,有機會重溫美國學者L. Cuban的論點,收穫很大。個人印象最深的一點,Cuban認為目前電腦在教學情境中應用狀況的三大特徵之一,即是「複雜科技,簡單使用」;引介者們也就倡議:要發展有別於通用軟體(如:MS-Office)的教學導向軟體來協助教師進行教學任務(宋曜廷、張國恩、候惠澤,2005:53)。這樣的建議觸發我去思考:「有那些做法是可以結合學科內容、教學法與資訊科技三者為一體」?於是有了以下的嘗試。

 

貳、我所構思的社會課

當時,我正擔任小六社會科任老師,這是自己第三次任教社會領域,距離前一次教社會已經相隔有四、五年之久。學校所選用的教科書版本是「康軒版」,進行的是第七冊第一單元:「團體與生活」,主要是帶領學童認識生活中常見的各種團體,認識團體與生活的關係,希能讓學生明白個人和團體的關係和其中所扮演的角色。教科書是以血緣團體、地緣團體、同業團體與興趣團體等分類,逐課編寫內容。第一課談的是「血緣團體」,重點在論述血緣團體的形成與發展過程,希望培養孩子對血緣團體的情感,並了解自己在家庭、家族中扮演的角色與責任。

在實際課堂運作方面,就教科書所承載的訊息而言,我所構思的教學活動是先與學生討論從小至今的成長歷程,並引導到家庭對自己的照顧,來突顯家庭對個人日常生活的重要性(例如:家庭可以滿足個人在衣、食、住、行等方面的物質需求;家人是我們最常分享心事的對象;家人能給我們最多的鼓勵與安慰;家庭是我的避風港……等等)。其次,課本有ㄧ大張「傳統漢人社會家庭成員關係圖」,說明具有血緣關係的人隨著時間推移、人數增加,漸漸形成橫跨四個世代成員的「家族」;我希望教導學生說出表上的親屬稱謂,即可了解自己在家族中的地位、家族成員間的輩份大小關係。最後,我想要介紹傳統漢人社會多半利用祭祖、修族譜等方式,來強化血緣團體成員間的輩分關係,凝聚親族間成員的情感。

不過,在教科書承載訊息之外,我在構思課堂教學時也發現多處需予以留心。首先,這幾堂是以傳統漢人社會的血緣團體為例,剛好上課的兩班63位學生中,有3位是泰雅族原住民同學,他/她們的氏族組織比較複雜,有機會要請這些同學多多發表各自在原住民部落參與血緣團體的活動情形。其次,傳統漢人社會的血緣團體是以男子為中心,屬於父系社會,隨著時代演進也產生很多轉變。例如:2007年5月23日民法親屬編修正公布後,子女姓氏由父母雙方共同決定,從父姓已非唯一選擇,此類的法令新知也可以補充讓同學知曉。最後,之前曾注意到一則關於「女主祭」的新聞[1],特地上網找到「女生正步走:牽手催生紀錄片 」的部落格(http://womenslight.pixnet.net/blog),網路上的精華短片讓我知道該片是在檢討台灣的宗族系譜制度,似忽可以安排讓同學進一步欣賞。

 

叁、我的資訊融入教學策略

有了對教學內容的初步規劃後,參照張國恩(2002)對資訊融入教學的詮釋,我對自己所選擇的兩項資訊融入教學策略,依範疇、模式與環境兩點詳細說明這堂課的資訊融入教學內涵。

ㄧ、播放「女生正步走:牽手催生女主祭」紀錄片 

就資訊融入教學的範疇而言,一般是指教師要如何找到適合資訊融入教學的教材,研究上所列舉適用於資訊融入教學的教材範圍多半指:抽象化的教材、需要實物演練的經驗、教室無法提供問題解決的環境,或能引起學生學習動機、發展學習能力、學習社會技能(張國恩,2002)。就社會領域的學科性質而言,我選擇這部「女生正步走:牽手催生女主祭」紀錄片非單僅是援引其視聽效果、引起學生學習動機而已,更進一步是提供這部影片讓學生有機會反思宗族系譜制度能否與時俱進。

就資訊融入教學的模式與環境而言,既然是播放紀錄片,其所需使用的電腦資源在學校現有的環境中相當容易達成。任教學校的社會專科教室設有個人電腦、單槍投影機、布幕與外接式音響,可以滿足紀錄片播放的需求。但是,一般學校播放影片時常常忽略影片來源是否取得或具有合法性。因此,我在購買此部影片時,曾致電「台灣性別平等教育協會」,確認該部DVD為公開播映版,先滿足了智慧財產權的要求。不過,在放映前我還是擔心與原始教材的結合程度,害怕是否有其他訊息會在實施教學時造成學生認知負載過重。因此,我先在家中重覆觀看了兩次,並利用KMPlayer的跳轉段落功能,選取影片中較配合學科內容的三大段落,希能充分展現學科的內涵[2]

二、使用GeneBuilder建置家族系譜 

本課習作第3頁的「我的家族」活動,是希望學生透過實際家族成員的調查、紀錄與觀察,利用附件貼紙拼貼家族成員關係表。當我事先預覽到這項活動時,就亟思有無資訊科技可以協助之處。因為,個人很久之前曾看過信仰基督教的友人在教會電腦中使用過族譜軟體(詳細名稱已經記不住),特地上網搜索族譜軟體。很幸運的,我發現本縣文化局與縣史館多年前曾建立「公媽龕家譜資訊網」(http://genealogy.ilccb.gov.tw),免費提供GeneBuilder軟體,可以讓使用者建置自己的家族系譜、將家族世系的祖先資料數位化,再透過世系圖瀏覽家族系譜的世代關係。

就資訊融入教學的範疇而言,GeneBuilder軟體可以算是如同模擬軟體ㄧ般,讓學生實際操作練習以獲取製作族譜之經驗。而GeneBuilder軟體所營造的族譜環境,需要學生收集與整理家族資料,學生動手整理、分析各自的資料庫(如:譜系資料編輯與家族成員資料編輯),也是培育學生問題解決能力的一種重要技能。

就資訊融入教學的模式與環境而言,GeneBuilder是一個利用Java程式語言設計的軟體,必須在具有Java JDK的平台環境下才能執行。於「公媽龕家譜資訊網」下載GeneBuilder的壓縮檔案,完全免安裝,只要解壓縮後,執行GeneBuilder.exe或start.bat啟動編輯器,十分簡單。實施時,我擬將同學帶至電腦教室,每人ㄧ機,每台機器先安裝Java JDK平台環境,同學們利用學校網頁公佈欄下載GeneBuilder軟體,利用10分鐘概覽GeneBuilder,親身示範編輯環境,剩下時間即交還給同學輸入自身家族資料。輸入完畢後,將請同學匯出xml檔,以e-mail郵寄給我,我會利用學校彩色噴墨列表機列出其世系圖,交還給學生張貼於習作第3頁。

三、小結 

綜合來說,「女生正步走:牽手催生女主祭」紀錄片與GeneBuilder族譜軟體即是我欲在此課實施資訊融入教學的重要工具。確立好這樣的策略,我再參考台北市萬芳國小鄭智仁老師所設計的「百年首見女主祭」教案大綱[3],將其的「女男向前衝學習單」與自製「族譜製作資料調查表」予以重新匯整如附件,於本課的第二節發下請同學開始著手族譜資料之製作。

肆、實施與省思

本節課依照教師手冊需安排三節課實施,實際執行時共花費五節課完成教科書與補充內容。個人從實施中所遇到的情況與學生們的反應提出幾點省思:

ㄧ、女生對紀錄片的反應較為強烈,且能提供不同經驗

兩班63位學生中,男女比為35:28。女同學在觀賞過程比較能與影片內容產生共鳴,或許與她們對於男女不平等的社會現象有親身體驗或敏銳感受有關。有幾位女同學分享了在傳統喪禮中所觀察到的現象,例如:出嫁女兒的祭拜順序不如兒子,阿媽要冠上阿公的姓、變成A媽B母。也有父母已經離異的孩子提到:媽媽對於被稱為C媽媽或C太太頗有微詞。這些對話都有助於我們理解傳統血緣團體規範在現代社會需要調適之處。

二、GeneBuilder軟體的使用極為方便

兩班63位學生中,能在一節課內將「族譜製作資料調查表」的資料輸入建檔完成,並匯出xml檔以e-mail郵寄給我的同學約有八成。剩下的同學需要利用午休時間前往電腦教室加班趕打,絕大多數僅多用一次午休時間也完成進度,極少數是利用兩次午休時間才完成進度。延遲繳交的同學多半是「族譜製作資料調查表」的紙本資料有缺漏,而非軟體操作困難所致。對於較快交件的同學,我也額外教導如何把家族成員的生平大事、乃至照片影像鍵入資料庫之中,有多位同學表示極有興趣以GeneBuilder軟體追溯家族源流。從這幾點也可見識到GeneBuilder軟體對鄉下小六學生是極易上手的。

三、「族譜製作資料調查表」可反應社會家庭面貌愈驅多元

在課前規劃階段,我原本自認很有多元文化教育視野,已經檢視到康軒版教科書中的家庭、家族圖像是隱含問題的;也在附件學習單的設計上,將學生父方與母方的親族資料都列入調查範圍,而非僅以父方資料為主。我於第二節課結束前發下「族譜製作資料調查表」,讓學生有三至四天的時間可以事先調查。等到實際上機時,還是遇到幾種頗為棘手狀況。較令我感受到驚訝的是,許多孩子說爸媽也搞不太清楚自親族的狀況,讓其在原始資料的蒐集遇到小麻煩。也有父母離異、跟著母親居住的孩子,問不著爸爸方面的資料,很擔心無法完成本項作業。還有1位黃同學藉由「族譜製作資料調查表」才知道:自己的阿公原是老兵,把小孩(即黃同學的父親)過繼給無子嗣的軍中同袍,以致小孩的姓與阿公、乃至伯叔輩的姓(姓馬)是不一致。這些資料除能反應台灣歷史演變的情形,也可以佐證現代社會家庭面貌愈驅多元,傳統血緣團體規範未必能符合社會現實生活,讓我與孩子們有機會重新討論什麼才是組成現代家庭的重要因素(例如:有同學提到:「愛」)。

四、GeneBuilder軟體可加深同學對傳統族譜製作的理解

GeneBuilder軟體雖是現代資訊科技產物,但其程式設計之邏輯卻是依照傳統族譜製作之規矩,使用者需要嚴格遵守。前述提及學生僅有媽媽方面的親族資料,操作時我請她以媽媽為主角,卻無法於GeneBuilder軟體中順利建立資料,必須以其中一位舅舅為主角才能順利展開其世系圖。然而,如此做法仍以男性的「舅舅」為中心來開展資料,讓傳統族譜製作是以男子為中心、屬於父系社會的思維更加確立。

當初我基於GeneBuilder軟體有泰雅族版,為考量3位原住民同學之需求,而捨棄許多新興族譜軟體[4],直接採用GeneBuilder軟體。到最後,卻又發現GeneBuilder軟體的限制可加深同學對傳統族譜製作的理解,可以進一步讓同學體會傳統血緣團體規範之威力,也算是意外的收獲。

 

伍、結語

2010年秋季,我又擔任小六社會科任老師,不一樣的是,學校所選用的教科書版本已經改是「南一版」,與本單元相關的是第四單元第一課:「家庭生活的變遷」。依照事先備課的瀏覽經驗,「女生正步走:牽手催生女主祭」紀錄片適合繼續播放,但是族譜軟體暫時還找不到切入點。即使要再教導族譜軟體,除了GeneBuilder軟體,我也會參考雲林縣石龜國小謝志松老師的做法,以Freemind心智圖自由軟體來建構家系圖[5],依照自己對家人親疏情況、獨有的家庭型態來畫出關聯圖,編製以「自己」為出發點的家系圖。

長久以來,我認為僅是把科技引介至教育過程中,並不足以確保這就是所謂的科技統整、資訊融入教學。個人心中的理想是讓資訊科技幫助自己從事有效的教學,要善用資訊科技與內容表徵的關係,才能讓科技來幫助學生習得特定單元。這次嘗試僅是一些事後片段思考所得,缺乏學生直接作品為佐證[6],但仍希望引起ㄧ些教師同僚的回饋。讓資訊融入教學非僅被視為是新的數位科技應用,教師同僚能一起從較為鉅觀的思考層次將資訊科技整合進教學中,敏銳地察覺與了解到資訊科技結合教學之後的可用性與限制;透過熟悉的科技工具使用(如:Google Map應用於地理教學)開始逐漸轉移到較不熟悉的科技或教材單元方面(如:社會領域的法律學、政治學、人類學單元是否也有相關軟體可資運用?)的運用。若是我們能運用這種漸進且螺旋式的方式來思考資訊融入教學,必能發展與增進教師們個人專業知識的成長與發展;此時,學生們所能從教師身上獲得的知識也將隨之有所提升。

參考文獻

宋曜廷、張國恩、候惠澤(2005)。資訊科技融入教學:借鏡美國經驗,反思臺灣發展。教育研究集刊51(1),31-62。

張國恩(2002)。從學習科技的發展看資訊融入教學的內涵。北縣教育41,16-25。

【附件】

 

 
  

 

小朋友,請你調查有哪些事情(工作、頭銜、職業)在古代是專門由男生做,或專門由女生做,以及這樣的觀念到了現代有什麼改變改變。請你用條列的方式(1…….;2. ……;3. ……)記錄在下面的表格中。

 

男  生

女  生

古代

例如:男主外,負責出外工作賺錢。

 

 

 

 

 

 

 

 

 

 

 

例如:女主內,每天在家做家事。

 

 

 

 

 

 

 

 

 

 

 

從古代到現代,觀念有了改變的事情

例如:現在也可以當家庭主「夫」。

 

 

 

 

 

 

 

 

 

 

 

 

 

 

 

 

 

例如:現在也要上班工作。

 

 

 

 

 

 

 

 

 

 

 

 

 

 

 

 

 

族譜製作資料調查表

六年______班______號__________________

 

1.我的曾祖父是:_______________;曾祖母是:_______________;他們共生______男______女,共計有______名子女。

 

2.我的祖父是:_______________,他的排行是______,上有名______兄姊,下有______名弟妹;我的祖母是:_______________;他們共生______男______女,共計有______名子女。

 

3.我的爸爸是:_______________,他的排行是______,上有名______兄姊,下有______名弟妹;我的媽媽是:_______________;他們共生______男______女,共計有______名子女。

 

4.我的大名是:_______________,我的排行是______,上有名______兄姊,下有______名弟妹。

 

5.我 伯父【爸爸的親哥哥】

伯父

伯母

堂兄、堂姊

堂弟、堂妹

 

 

 

 

 

 

 

 

 

 

 

 

 

 

 

 

 

6.我 叔父【爸爸的親弟弟】

叔父

叔母

堂兄、堂姊

堂弟、堂妹

 

 

 

 

 

 

 

 

 

 

 

 

 

 

 

 

 

7.我 姑姑【爸爸的親姐妹】

姑姑

姑丈

表兄、表姊

表弟、表妹

 

 

 

 

 

 

 

 

 

 

 

 

 

 

 

 

 

8.我的外曾祖父是:_______________;曾祖母是:_______________;他們共生______男______女,共計有______名子女。

 

9.我的外祖父是:_______________,他的排行是______,上有名______兄姊,下有______名弟妹;我的祖母是:_______________;他們共生______男______女,共計有______名子女。

 

10.我 舅舅 【媽媽的親兄弟】

舅舅

舅媽

表兄、表姊

表弟、表妹

 

 

 

 

 

 

 

 

 

 

 

 

 

 

 

 

 

11.我 阿姨【媽媽的親姐妹】

阿姨

姨丈

表兄、表姊

表弟、表妹

 

 

 

 

 

 

 

 

 

 

 

 

 

 

 

 

 

 


[1]可參見聯合報2008年11月30日記者何定照的報導(http://udn.com/NEWS/NATIONAL/NATS2/4623141.shtml)。

[2]例如,故事主角蕭昭君老師在爭取成為女主祭的過程中,不時可以聽到蕭家宗親傳出的反對聲音,這些反對聲音是社會領域應該要處理、不能迴避的,我就特別剪輯這段異議聲音做為課堂呈現重點。

[3]參見http://www.feja.org.tw/modules/news003/article.php?com_mode=nest&com_order=1&storyid=167

[4]例如:Geni(http://www.geni.com/)、Treemily(http://www.treemily.com/)與MyHeritage(http://www.myheritage.cn/)。

[5]參見http://ceag.ylc.edu.tw/xoops2/modules/tad_uploader/index.php?of_cat_sn=196

[6]這也是族譜作品展示的缺憾,該屆學生已經離校升上國中,我實在無力再徵求其同意公開作品。況且,族譜作品所承載的訊息很多,也非同學自己單方面可以決定公開與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