泰雅傳統的變遷

 泰雅傳統的變遷

泰雅人是宜蘭的先住民之一,在台灣原住民中屬於分佈區域最廣的族群,向以勇敢驃悍著稱;在泰雅的社會中,善於狩獵的男人才有資格稱為勇士,在參加過「出草」獵得人頭後,才可以刺黥,成為真正的男子漢。
泰雅人是實行共有、共享的族群,遇有喜慶或狩獵歸來,一定要和「嘎嘎」同享,否則會遭到神靈的懲罰。


早期,泰雅人並沒有金錢買賣的商業行為,採用「以用換物」的方式和漢人或平埔人進行交易;但因彼此互信不足,時生糾紛,因此,清朝時期,專門與原住民從事買賣行為的「番割」也就成了雙方交流的橋樑。


泰雅人尚武精神在南澳鄉運中仍可見到

 

 

 

 

治初期,日本勢力進入山地,泰雅人雖奮力抵抗,但仍屈服於強兵利器之下,被迫遷離深山的祖居地,搬至靠近平地的地方,形成新部落。頭目獻出武器和獵獲的頭骨;並於1909(日
)年在宜蘭市中山公園設置「獻馘碑」,立誓革除「出草」的習俗。

著蘇花公路的闢建,太平山的開發,泰雅人的生活空間愈來愈少。尤其戰後,受到現代文明的語言政策的衝擊,泰雅人的傳統文化遭逢空前的改變;年輕族人為追求較好的生活條件,淪為「都市獵人」,不再是過去勇敢的山地勇士,山林間的豪氣與英勇,成為族群長者的回憶。

心的山林之子,在追求現代生活之餘,應該重新思考,親近土地,學習母語,傳承族群文化,重塑泰雅傳統的智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