風箏發源於中國,是古老的民間技藝之一,最初多用於 風箏依結構與造形、傳統與創新、具象與抽象、平面與立體而有不同的分類方式。依照國內的風箏競賽,可將風箏分為平面、立體及多節風箏;而依照骨架的分佈,可分為軟翅、硬翅、硬拍…等數種! 在宜蘭,冬山鄉是發展風箏的重要據點。風箏在這裡發展已久,現已成為地方的一大特色。除了有風箏節的舉辦、風箏館的設立之外,冬山國小的薪傳、推廣教學成果,更是頻傳佳績!現在就讓我們一起去探訪風箏豐富的世界。 | 圖片4-27 |
圖片4-26 | 立體風箏:黃景楨的快速大帆船:原本以為只有在卡通片中,才看得到帆船飄浮於天空,但黃景楨老師的快速大帆船,引領我們讓想像高飛、馳騁於藍天中。船帆本身已具穩定效果,因此船身的裝飾效果大於平衡性質。 |
圖片4-29 與天爭高的風箏:藍天、風速、風箏共同創造出這幅精采的作品。 圖片4-28 多節風箏:黃景楨的梁山泊108條好運:隨著藝術風箏的創作,水滸傳的人物得以重現江湖。 |
圖片4-32 林錦崑老師是冬山國小推廣風箏活動重量級人物之一 | 圖片4-30 技術風箏 技術風箏有別於一般傳統單線及立體風箏,是使用雙線來操作。不論在昇空技術及飛行表演,均較靈活且富變化,是一種表演性質濃厚的飛行風箏,在空中可做多樣的花式變化。 |
圖片4-31 |
◎李後瑞老師和冬山的天空 李後瑞老師在冬山國小指導學生美術創作,已有將近半個世紀的歷史。四十多年前,李老師曾經鼓勵高年級學生,在畢業前自己動手製作滑翔機,並請全校老師擔任裁判,這項活動持續了五、六年,也奠定了李老師帶領學生製作風箏的深厚基礎。 在李老師的心中,比賽得獎並不是真正的目的,如何薪傳、推廣、創新,才是老師真 李老師將冬山的天空妝點得繽紛亮麗,而冬山的天空也豐富了李老師的人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