飛揚的色彩-風箏

 
假日到空曠的場地,迎著風,讓風箏與天爭高;仰著頭,把自己的願望話付給它,這該是許多人共同的童年回憶吧!風箏是一種造形極富變化的童玩,在中國、日
本、東南亞、美國、歐洲…等各地,風箏有各種有不同的造形。從寫實到寫意、古典到現代、幾何造形到具體生物,在風箏的世界裡,中國飛龍可與北海維京般對
話、梵谷和仙女共舞…,它多變的造形帶給我們無限的想像空間。

  風箏發源於中國,是古老的民間技藝之一,最初多用於
軍事。相傳古時候的風箏,是用木板或布做成的,東漢蔡倫發明紙以後,才有紙製的風箏出現。英國著名學者李約瑟,在《中國科技史》一書中,將風箏列為中國向
歐洲傳播的重大科學發明之一。過去民間在清明、重陽節有放風箏的習俗,相傳在清明時節,將寫上災禍病痛的風箏昇空後,再切斷纜線讓風箏隨風而去,可以消除
噩運。農家則常利用風箏來嚇走田間啄食作物的鳥雀。放風箏不僅是民間普遍的娛樂,更是民俗的一部份。

  風箏依結構與造形、傳統與創新、具象與抽象、平面與立體而有不同的分類方式。依照國內的風箏競賽,可將風箏分為平面、立體及多節風箏;而依照骨架的分佈,可分為軟翅、硬翅、硬拍…等數種!

  在宜蘭,冬山鄉是發展風箏的重要據點。風箏在這裡發展已久,現已成為地方的一大特色。除了有風箏節的舉辦、風箏館的設立之外,冬山國小的薪傳、推廣教學成果,更是頻傳佳績!現在就讓我們一起去探訪風箏豐富的世界。

圖片4-27


圖片4-26

立體風箏:黃景楨的快速大帆船:原本以為只有在卡通片中,才看得到帆船飄浮於天空,但黃景楨老師的快速大帆船,引領我們讓想像高飛、馳騁於藍天中。船帆本身已具穩定效果,因此船身的裝飾效果大於平衡性質。

  

圖片4-29

與天爭高的風箏:藍天、風速、風箏共同創造出這幅精采的作品。

圖片4-28

多節風箏:黃景楨的梁山泊108條好運:隨著藝術風箏的創作,水滸傳的人物得以重現江湖。

圖片4-32 林錦崑老師是冬山國小推廣風箏活動重量級人物之一

圖片4-30

技術風箏

技術風箏有別於一般傳統單線及立體風箏,是使用雙線來操作。不論在昇空技術及飛行表演,均較靈活且富變化,是一種表演性質濃厚的飛行風箏,在空中可做多樣的花式變化。

                      圖片4-31

◎李後瑞老師和冬山的天空

  李後瑞老師在冬山國小指導學生美術創作,已有將近半個世紀的歷史。四十多年前,李老師曾經鼓勵高年級學生,在畢業前自己動手製作滑翔機,並請全校老師擔任裁判,這項活動持續了五、六年,也奠定了李老師帶領學生製作風箏的深厚基礎。

 
一九八二年,冬山國小校長與老師們決議,往後要以學校做為風箏的推廣活動中心,李後瑞老師從此與風箏結下不解之緣。一九八三年,李老師第一回參加全國性
風箏賽,就獲得冠軍,此後冬山國小在全國風箏賽中更年年得獎;其中那隻最令人矚目的金龍風箏,共有三百三十六節長,堪稱為老師的得意作品,也引領著冬山國
小的師生們,飛向一片更遼闊的蔚藍天空。

  在李老師的心中,比賽得獎並不是真正的目的,如何薪傳、推廣、創新,才是老師真
正在乎的。即使在退休之後,老師仍致力於軟式風箏的推廣、製作,從自剖竹片、做線軸,到彩繪風箏,任何一個小細節李老師都毫不馬虎;從蜈蚣、老鷹到臉譜、
人物,不論風箏形狀如何變化,都不必加尾助飛。柔軟有彈性、可適應各種大小強弱的風勢,是李老師的風箏獨特之處。

  李老師將冬山的天空妝點得繽紛亮麗,而冬山的天空也豐富了李老師的人生。

風箏製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