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上第二堂課前,我提早到了教室,想先將後面的小說部份選文先印好,讓學生能先預讀,經過川堂時,同樣是周六社團的直排輪班正開心地排隊等著上場練習,突然一個女孩跑過來跟我打招呼,跟我說是寫作班一位小男孩的安親班同學,心想為何要叫住我,她又接著說:「安親班老師要我一定要跟你說,那個男生每週日記都寫不出來」,我皺了眉頭,心裡不太愉快,當著女孩的面我不想多說,只告訴那女孩「我知道了」。但心裡真實的想法是「這跟我有什麼關係呢?日記是你們的功課,那就應該是要教他怎麼寫,他寫不出來或許就是需要幫忙,教學者不應該只是告訴別人,他做不到,而是要陪他找到做到的方法」而接下來的課所挑選的小說─孤女努力記,就非常適合來和學生談如何面對問題,不放棄,尋找解決方法的正向態度。

第二堂課要進行的是孤女努力記,會選用這本其實有我美好的童年經驗:「孤女努力記」可能很多人不知道是哪本,但如果改說是「小英的故事」,相信就會有很多人會心一笑,沒錯就是日本動畫小英的故事原著。如果還是沒印象,那我再補充一點,作者耶克特·馬洛另外還寫了「苦兒流浪記」,同樣也改成知名動畫「咪咪流浪記」以及同名電影新舊版上映過。這兩本小說都以兒童為主角,背景都是遭遇現實的困境下,如何靠自己的力量解決一連串的問題,最後得到幸福的勵志故事,不得不說,即使到現在的故事或戲劇,都還是時常看到這樣的梗。(正向積極的人生態度還是不變的普世價值呀~~)

 

引起動機很重要─用老師的童年故事開場加上好看的動畫穿插

開設系列世界名著閱讀寫作這樣的社團,除了考慮文本的獨特代表性、帶領者本身的個人讀後感是很重要的引起動機,因為童年時看過湯姆歷險記和小英的故事,許多裡面故事情節的代表畫面,在日後面對很多問題時,會在腦中不自覺跳出可參考的畫面,想像自己如果是湯姆(小英)會這麼容易就放棄嗎?好的少年小說往往就是想進入孩子的記憶,成為他們一輩子的良師益友,那還等什麼快點開始讀。

閱讀心得的寫作技巧

但是光讀,就失去開設這一系列社團寫作課的意義了,引導孩子在閱讀文本時提升理解能力,幫助他們建立思考習慣,再透過每本書的情節導讀,有意識的梳理思考的脈絡,最後用寫作來總結內化成資料庫,相信不只是寫日記、寫作文乃至於做人處事,都會有幫助的。

上一堂課進行湯姆歷險記,由於是第一堂課,花了比較多時間談我對課程內容的安排和期待學生可以配合的方式,選用湯姆歷險記動畫版擦油漆的情節,果然讓學生覺得有趣投入,不過要將學習手冊裡的故事背景、人物介紹、重要情節和讀後心得一一完成,時間就會非常不足,所以第一堂讀說明的是這四個部份大致的書寫模式,重點當然是放在心得,所以提供了提問引導的建議清單,第二堂課便是從銜接第一堂課最後的心得書寫,互相口頭分享和檢視,我是這樣帶學生做的:

  1. 先請他們看看自己寫了多少,要誠實:要讓孩子敢寫,標準要先抓他們可以做到的,所以我會先讓他們自己寫,知道每個人的程度和態度。過程則是輕鬆的用小比賽的模式,先統計個人完成的字數。
  2. 接著發下湯姆歷險記擦油漆的情節選文,請他們很快看過,選出文章裡湯姆從擦油漆的過程產生的體悟描述,想一想自己認同的部份畫下來。
  3. 再請他們將畫下來認同的句子,謄抄或補上自己的想法,將最早寫的心得內容再擴充。
  4. 最後,請每一組的學生輪流每人一分鐘為限,直接念心得或用口頭補充。全部說完後,再選出一位組內覺得最用心的,發老師準備的小點心一份。

這裡我特別留意的就是那位被安親班老師投訴很不會寫週記的小男孩,他我不陌生,是以前學生的哥哥,家長跟我很熟,之前也常聽妹妹爆哥哥的黑料,但是卻意外發現,他寫完上次的學習手冊,雖然字數不多,但看得出想表現,於是我故意讚美他的主動完成,在前面的讀文章畫重點後,他果然低頭苦寫又補充了不少字數,我把這些都看在眼裡,等著接下來的活動,讓他有表現的機會。

前半小時的銜接活動以老師說明心得寫作方法一:找出最初的困境(問題點)和最後的結果(解決後)比對後,思考差異,如果得到的結果是好的,就可以再補充自己覺得書中人物成功的原因和自己可以如何學習。

故事情節安排的目的性

教學上的一課一重點,同樣要應用在閱讀寫作課上,即使我編寫了學習手冊,那也是為了讓學生建立閱讀時可以如何進行分析,來幫助理解文本。

湯姆歷險記的重點,選用情節主要是為了提醒讀者能用不同方式來看待要解決的問題,運用人性逆向操作,使得別人心甘情願的代勞,重點在自己先享受工作的樂趣(即使是演的),那要知道學生有沒有學到這點,重點就是在比對前後情節後,能不能寫下想法,所以教學目標就是引導學生寫出讀後心得,一開始我要求不多就六十到一百字即可,在前半小時,孩子都做到了,至於故事背景我也覺得很有意義,但時間不足,我就直接印出來讓學生貼上,孤女努力記的主角介紹,我也直接翻拍書上介紹直接印出貼上(我剛買了小型列印機,很有趣)

而第二堂要讀的是孤女努力記─想讓學生看的是主角的堅強和努力,選用情節是在中後段─做鞋子這段。

節錄文章:費盡苦心做的鞋子

以前面提到的比對法列出主角佩玲(我比較習慣小英的名字)鞋子壞了,卻沒有足夠的錢能買,最後就地取材用蘆葦草加工做成鞋子的過程。

比起她一路上遇到的種種考驗,為什麼要特別選這個問題呢?

這個故事情節專注在做一雙鞋子,沒有什麼高潮,就是平實的將細節一一說明,動畫裡多了很多人物動物(小黃狗)比較活潑,也讓學生比較文字版的內容讀後的感覺。

問學生讀完她製作鞋子的過程,有什麼感覺?學生回答覺得她很厲害,因為自己沒想過要自己做鞋子;也有學生覺得她很有耐心,覺得她很勇敢,因為一個人住在湖邊的小屋……小說裡的情節都有目的,表面上寫做鞋子,作者其實是想告訴你這個主角的性格、做事的態度特質。

再補充情節之間的連貫,有些情節則是為了讓故事有不同的發展而出現,這點就留在下堂課的伏筆吧!

上了二堂後,我更堅定自己的想法:閱讀是為了讓孩子鍜練思考力,而寫作是為了整理脈絡,多讀多想,用提問引導思考,每部小說都有我精心安排的閱讀寫作任務來陪孩子和主角一起用重要情節設身處地思考自己可以採取的行動,讓課堂的學習變成一場世界名著的擴增實境秀。期待下一堂─野性的呼喚,我的少女時代一直在我桌前書架的心靈支持。待續。

最後修改日期: 2020 年 11 月 1 日

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