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5_2-2_本校二年級下學期環境教育校本特色課程教學計畫

【二年級下學期環境教育校本特色課程教學計畫】

單元或主題名稱

在地人文

教學者

二年級導師

教學年級

二年級

教學節數

9

議題融入

環境教育

教材來源

自編

教學目標

一、清楚明白的口述一件事情

二、發言不偏離主題

三、了解住家及學校附近環境的變遷

四、能依自己所觀察到的現象說出來

五、認識並欣賞周遭環境

分 段 能 力 指 標

教 學 資 源

【語文】

2-1-1-4能在聆聽時禮貌的看著說話者。

3-1-1-1能清楚明白的口述一件事情。

5-1-7-2能理解在閱讀過程中所觀察到的訊息。

【自然與生活科技】

1-1-4-1察覺事出有因,且能感覺到它有因果關係。

1-1-5-2嘗試由別人對事物特徵的描述,知曉事物。

3-1-0-1能依照自己所觀察到的現象說出來。

【環境】

1-1-1能運用五官觀察體驗、探究環境中的事物。

3-1-2能具有好奇心,體認人類在生態中的角色,以及自然環境與人的相互關係。

簡報(介紹學區附近廟宇、二十四節氣)

垃圾袋

學習單

農民曆

節氣卡片

相對應

能力指

標代號

教 學 流 程

時間

分配

教學

資源

評量

方式

【語文】

2-1-1-4

v活動一:孝威廟宇─介紹學校附近的廟宇

  • 介紹學區附近廟宇

利用簡報的方式介紹學區附近的廟宇及特色。

  1. 介紹廟裡供奉的神明。

◎艮安宮:玄天上帝

◎五福宮:神農大帝

◎勝安宮:玄天上帝

◎城隍廟:

◎保安宮:玄天上帝

  1. 介紹廟宇的歷史與由來。

◎艮安宮:乾隆時代居民為了祈求平安所蓋的。剛開始是毛竹蓋的土角壁茅屋平房。後來改建木造瓦頂磚石壁,朝東北。民國二十六年時,改變座向,變成朝東南。

 

 

 

 

5分

 

 

 

 

 

20分

 

 

簡報

 

 

 

 

 

 

 

 

簡報

 

課堂討論口語評量

 

 

 

 

 

 

 

課堂討論口語評量

 

 

 

 

 

 

 

 

 

 

 

 

 

 

 

 

 

 

 

 

 

 

 

 

 

【語文】

2-1-1-4

 

 

 

 

 

 

 

 

 

 

 

 

 

 

 

◎五福宮:原本是在榕樹旁的一間小土地公廟。因土地公廟被榕樹樹根包住,為了將土地公移出並翻修廟宇(升廟格),所以請神農大帝當五福宮的主神。土地公則成側神。

◎勝安宮:民國前45年(西元1867年)邱姓居民出海捕魚,發現一尊帝爺公神像,居民帶回供奉在海邊的罟寮。後來由於颱風侵蝕,罟寮被破壞,所以暫時供奉在邱姓居民家。二十多年後,邱姓居民搬家,其餘邱姓族人就出錢買地蓋廟。剛開始為茅舍,民國二十九年因颱風破壞,所以改成木屋。民國五十三年改成水泥造。

◎城隍廟:原本名字叫大眾爺祠、大眾廟。廟的由來傳說有兩個。第一個是傳說二百多年前(乾隆時期)很多大陸人到台灣開墾,但是因為船隻簡陋,所以有很多船難。很多罹難者漂流到冬山河和蘭陽溪交會處,沒有人認領,當地居民出錢蓋祠安置。第二個是傳說嘉慶年間,祖先到台灣開墾,會將大眾爺神像在船上參拜。由於神蹟顯赫,所以信徒出錢在冬山河和蘭陽溪河口蓋茅屋供奉。

◎保安宮:傳說多年前一位林姓居民由大陸到台灣開墾,為了祈求在海上能平安順利,於船上祀奉玄天上帝 ,並在落地後繼續供奉。由於林姓居民所供奉的玄天上帝神蹟顯赫,當地居民特出錢蓋廟,並一起祭拜林姓居民所供奉的玄天上帝。

 

  • 東西方廟宇建築之介紹
  • 介紹孩子東西方廟宇外觀的不同會因宗教信仰的不同而有很大的差異。

◎東方廟宇特色:

(1)講求對稱的建築:以主神的眼神焦點和前金連成中軸線,這條中軸線兩邊的建築對稱。習俗以建築物的左邊為尊,稱龍邊。右邊居次,稱虎邊。

(2)封建階級的建築:廟宇建築有最簡單的一門四壁,到尊貴的五朝門。一般冊封帝后者可建五門,稱五朝門。分別是龍門、三川門(中港門和小港門)、虎門。將軍、王爺廟建三門。土地公廟僅可建單門。

(3)安全防禦的建築:民間以抬高地基,可防淹水,更可顯現地位,各殿的階梯以奇數為主,因習慣稱奇數為陽數。另用石壁、石窗防禦盜賊,增加安全感。

 

 

 

 

 

 

 

 

 

 

 

 

 

 

 

 

 

 

 

 

 

 

 

 

 

 

 

 

 

15分

 

 

 

 

 

 

 

 

 

 

 

 

 

 

 

 

 

 

 

 

 

 

 

 

 

 

 

 

 

簡報

 

 

 

 

 

 

 

 

 

 

 

 

 

 

 

 

 

 

 

 

 

 

 

 

 

 

 

 

 

 

 

課堂討論口語評量

 

 

 

 

 

 

 

 

 

 

 

 

 

 

 

 

 

 

 

 

 

 

 

 

 

 

【語文】

2-1-1-4

3-1-1-1

【自然與生活科技】

3-1-0-1

【環境】

1-1-1

 

 

 

 

 

 

 

【自然與生活科技】

1-1-5-2

(4)傳統美學的建築:廟宇以吉祥圖案配合石雕、木雕、彩繪等裝飾,發展出居家美學與權威象徵的建築物。屋頂上用彩色瓷片剪出各種戲劇故事及吉祥圖案的剪黏。

(5)聚集一堂的神明:早期來台移民創業維艱,籌建廟宇不易,為因應居民心靈的需要,而將各種神明聚集一堂,所以廟中有主祀與附祀神明的組合。進而佛、道神明共祀一廟,如觀世音菩薩附祀於道教廟宇中,這種包容的組合成為臺灣宗教信仰的特色。

◎回教代表廟宇─清真寺,有圍繞的柱廊,中心一個大拱頂。

◎基督教─教堂,以尖頂建築為主,屋頂有十字架標誌,除了耶穌以外,你不可有別的神。不可為自己雕刻偶像,也不可跪拜神像。

◎佛教─佛教建築以塔狀建築為其突出特徵,現存的塔可分二類,一是印度式的,但也帶有中國特色;二是另式擴要採取中國原有樓閣形式,平面正方形和八角形居多,一般為七至九層。結構有木塔、磚塔、磚木塔、石塔、銅塔、鐵塔和琉璃磚塔等。

~第一節結束~

 

  • 實際走訪
  • 走訪五福宮。

◎觀察五福宮舊址,並察覺植物生長與生活環境的影響。

◎觀察舊的五福宮廟門與新的五福宮廟門差異。

◎觀察五福宮建築特色。

◎協助清理廟宇附近的環境。

  • 走訪艮安宮。

◎觀察艮安宮外觀與方位。

◎觀察廟門、計算艮安宮前階梯數是否為奇數。

◎觀察艮安宮建築特色。

◎協助清理廟宇附近的環境。

 

~第二、三節結束~

 

  • 歸納與整理

    運用學習單讓學生回顧所學的知識,並分享心得

    a.寫出家鄉廟宇的建築特色。

b.辨識回教、基督教、佛教與家鄉廟宇的建築。

c.寫出實際走訪的心得與感想

d.上台發表與分享心得

~第四節結束~

 

 

 

 

 

 

 

 

 

 

 

 

 

 

 

 

 

 

 

 

 

 

 

 

 

 

5分

 

10分

15分

10分

 

5分

10分

15分

10分

 

 

 

 

 

10分

10分

10分

10分

 

 

 

 

 

 

 

 

 

 

 

 

 

 

 

 

 

 

 

 

 

 

 

 

 

垃圾袋

 

 

 

 

 

 

 

 

 

 

 

 

 

 

學習單

 

 

 

 

 

 

 

 

 

 

 

 

 

 

 

 

 

 

 

 

 

 

 

 

 

 

 

口語評量

 

實作評量

 

 

 

 

 

 

 

 

 

 

 

 

課堂討論

紙筆評量

 

 

【語文】

2-1-1-4

3-1-1-1

【自然與生活科技】

1-1-4-1

1-1-5-2

【環境】

3-1-2

 

 

 

【語文】

5-1-7-2

【自然與生活科技】

1-1-5-2

 

 

 

【語文】

2-1-1-4

3-1-1-1

5-1-7-2

【自然與生活科技】

1-1-4-1

1-1-5-2

【環境】

3-1-2

v活動二:節氣介紹

  1. 二十四節氣的制訂

介紹二十四節氣的制定方式與由來

→二十四節氣是我國古代曆法家所獨創,用來指示一年中氣候寒暑變化的週期,以補救我國以前使用陰曆日期,無法配合季節變化的缺點。

→古代人們注意到一年四季中,夏季的陰影似乎較短,冬季時則較長,隨著季節變化,竿影長短會跟著變化,因此取中午時竿影最短的那天為夏至,取竿影最長的那天為冬至,另外在春秋兩季裡發現,各有一天晝夜時間相等,便定這兩天為春分和秋分,接著陸續又制訂了一些節氣,到了兩漢時期二十四節氣就已完備了。

 

2.節氣對對碰

老師公佈二十四節氣的名稱,請學生猜猜看,哪些節氣在春季出現,哪些是夏季、秋季與冬季?

春季:立春、雨水、驚蟄、春分、清明、穀雨

夏季:立夏、小滿、芒種、夏至、小暑、大暑

秋季:立秋、處暑、白露、秋分、寒露、霜降

冬季:立冬、小雪、大雪、冬至、小寒、大寒

 

3.常見節氣個別代表的意義

介紹二十四節氣中較常見的節氣其代表的意義。

a.春季:

立春:春季開始,表示萬物開始有生氣。

春分:春季過了一半,晝夜長短相等,古代曾稱春分與秋分為晝夜分。

清明:天氣逐漸和暖,春暖花開,草木開始萌發茂盛,大地一片氣清景明的現象。

b.夏季:

立夏:夏季開始,此時已出現溫暖的氣候,萬物迅速生長。

夏至:炎熱的夏天真正到來,是白天最長黑夜最短的一天,因此日影是一年中最短的,過了夏至日,白天漸漸變短,夜晚慢慢加長。

c.秋季:

立秋: 秋季開始,氣溫將由熱轉涼,涼爽舒適的秋天就要來臨。

秋分: 秋季過了一半,此時陽光直射赤道上,地球上南北半球受光相等,晝夜長短相等。

d.冬季:

立冬: 冬季開始,冬是終了,作物已收割貯藏,農事完成。

冬至:是白天最短黑夜最長的一天,日影是一年中最長的。

~第五節結束~

 

10分

 

 

 

 

 

 

 

 

 

 

 

 

10分

 

 

 

 

 

 

 

 

 

5分

 

 

 

 

 

5分

 

 

 

 

 

5分

 

 

 

 

5分

 

簡報

 

 

 

 

 

 

 

 

 

 

 

 

節氣卡片

 

 

 

 

 

 

 

 

簡報

 

課堂討論

 

 

 

 

 

 

 

 

 

 

 

 

課堂討論

口語發表

 

 

 

 

 

 

 

課堂討論

口語發表

【語文】

2-1-1-4

3-1-1-1

5-1-7-2

【自然與生活科技】

1-1-4-1

1-1-5-2

【環境】

3-1-2

 

 

 

 

 

 

 

 

 

 

 

 

 

 

 

 

 

 

  1. 介紹節氣俗諺與其意義

以常見的節氣為基礎,介紹其節氣俗諺。

春季節氣俗諺:

「春分有雨家家忙,先種麥子後插秧」:春分這一天如果下雨,就表示秋季會豐收。農人只要在春分日忙種麥子和插秧,就可以期待秋天的豐收喔!

「春分有雨病人稀,五榖稻作處處宜」:春分如果下雨,人們就會特別注意天氣的變化,增添衣物。而農作也因有雨水的滋潤,會更容易生長喔!

「清明風若從南起,預報田禾大有收」:清明日吹南風的話,稻作就會豐收;如果吹北風,則可能會歉收。

「清明晴魚高上坪,清明雨魚埤下死」:清明這一天如果天氣晴朗,日後雨水就會多;相反,則可能會有乾旱。

◎夏季節氣俗諺:

「立夏起東風,十塘九塘空」:如果立夏這一天吹東風的話,今年就會少下雨,並且會有乾旱,農夫們可就要傷透腦筋了。

「立夏得食李,能令顏色美」:「立夏」這一天許多婦女都會將李子榨成汁,混在酒裡喝,這種酒據說能夠養顏美容,所以稱為「美容酒」。

「小暑驚東風,大暑驚紅霞」:小暑時節如果吹東風,大暑時節如果在傍晚時紅霞滿天,這都是颱風來臨的前兆,民眾們一定要做好防颱準備。

「小暑過,一日熱三分」:小暑過後,天氣就會一天比一天還炎熱喔!

◎秋季節氣俗諺:

「雷打秋,年冬高地半收,低地水漂流」:立秋這一天如果打雷,對二期水稻收成會有不好的影響。

「處暑,會曝死老鼠」:「處暑」這時節的天氣非常炎熱,一點都沒有秋天的涼意,酷熱的天氣甚至會把老鼠「曬」死呢!

「一雷破九颱」:「處暑」時節颱風最多,老一輩的人認為「只要打雷就不會有颱風,有颱風就不會打雷。」,雖然這個說法缺乏科學根據,不過這可是古人根據經驗法則所歸納出的心得喔!

◎冬季節氣俗諺:

「立冬收成期,雞鳥卡會啼」:「立冬」時期正值收成季節,放飼的雞或野生鳥群有不虞匱乏的穀物可吃,所以常會生機勃勃的頻頻啼叫呢!

「冬至圓仔呷落加一歲」:冬至是古代的過年,所以才說吃了湯圓就算是長了一歲。

「大寒不寒,春分不暖」:大寒這一天如果天氣不冷,那麼寒冷的天氣就會向後展延,來年的春分時節天氣就會十分寒冷。

~第六節結束~

 

 

10分

 

 

 

 

 

 

 

 

 

 

 

 

10分

 

 

 

 

 

 

 

 

 

 

 

10分

 

 

 

 

 

 

 

 

 

10分

 

簡報

 

課堂討論

口語發表

【語文】

2-1-1-4

3-1-1-1

5-1-7-2

【自然與生活科技】

1-1-4-1

1-1-5-2

3-1-0-1

【環境】

3-1-2

 

 

 

 

 

 

 

 

 

 

 

 

 

 

 

 

 

 

v活動三:我們的在地特色農產

1.節氣與農產的關係

請學生從家中帶農民曆到校,藉由農民曆認識不同節氣下的各種農產。

a.何謂農民曆?

農民曆是中華民族老祖先的智慧結晶、累積無數經驗而成之的一本曆法,有規則、系統教導後代子孫如何在生存環境內認識時序、萬物自然消長收藏的行事參考。

b.農曆與國曆的介紹

國曆的由來-地球繞著太陽公轉,而有規則的時令變化,陽曆即依此時令而制定,經過數千年來不斷的修正,我國則於民國元年,為順應時代潮流而改用此曆為國曆。

農曆的由來-我國以農立國,在傳統社會中,農民多喜用農曆(民間俗稱舊曆),並依此為民俗節慶及耕種等農時的準繩。雖然我國自民國元年採用世界通行之陽曆作為國曆,但一般民眾仍習於沿用農曆,許多的歲時節慶,仍活躍於生活中,這種兩曆合用的生活方式也早己為國人所習慣。

  1. 農民曆中的二十四節氣與農產

一年共分為廿四個節氣,依序是立春為節,雨水為氣;驚蟄為節,春分為氣;清明為節,穀雨為氣….。亦即總共有十二個節和十二個氣。而節氣除提供農家農耕時機、農作栽植種類的參考之外,也表示了氣候的變化與季節的輪替。

 

~第七節結束~

 

 

 

 

 

10分

 

 

 

 

 

10分

 

 

 

 

 

 

 

 

 

 

 

 

20分

 

農民曆

 

 

 

 

課堂討論

口語發表

 

 

語文

2-1-1-4

3-1-1-1

5-1-7-2

自然與生活科技

1-1-4-1

1-1-5-2

3-1-0-1

環境

3-1-2

 

 

 

 

 

 

 

 

 

 

 

 

 

 

 

 

 

 

2.家有ㄧ老,如有一寶

a.訪問家中的長輩,紀錄不同節氣之下五結鄉栽種的農產。

b.檢視目前家中農產與農民曆上標記之差異。

  1. 小寒:北部→菜豆、菜頭、葡萄、皇帝豆、石刁柏;
  2. 大寒:北部→紅頭菜;
  3. 立春:北部→茄子、蕃茄、大蔥、牛蒡、分蔥;
  4. 雨水:北部→米豆、絲瓜、烏豆、蕃椒、韭茭、花生、萵苣、石刁、白豆、紫蘇;
  5. 驚蟄:北部→胡瓜、西瓜、甜瓜、白芋、茭白筍、薑、花生;
  6. 春分:北部→苦瓜、蕹菜、菴瓜、肉豆、田著、酒菜、蓮藕、水芋、山藥;
  7. 清明:北部→刈薯、幸菜、荳薯、莧菜、萵苣、茭白筍、花生、甘薯;
  8. 榖雨:北部→胡瓜、西瓜、酒菜、蕹菜、大蔥、白芋、花生、甘薯、菜瓜
  9. 立夏:北部→紅豆、芥菜、黃秋葵、甘薯;
  10. 小滿:北部→大蔥、分蔥、胡瓜、茄子、菜豆;
  11. 芒種:北部→分蔥(移植)、蔥仔、胡瓜、茄子、菜豆;
  12. 夏至:北部→小白菜、蘿蔔、恭菜、金針菜;
  13. 小暑:北部→芹菴菜、越瓜、甘薯、天王寺蕪;
  14. 大暑:北部→花椰菜、土白菜、高腳蔡、甘藍
  15. 立秋:北部→烏豆、白豆、大蔥、大豆、早芹菜、花椰菜、甘藍
  16. 處暑:北部→芥藍菜、菜豆、八月豆、甘薯、高麗菜
  17. 白露:北部→菜豆、花椰菜、胡瓜、菠菜、甘薯、恭菜、萵苣、蕃椒
  18. 秋分:北部→胡椒、蒲公英、馬鈴薯、韭菜、萵苣、白菜、胡蘿蔔;
  19. 寒露:北部→蕪菁、荷蘭豆、蘿蔔、馬鈴薯、豌豆;
  20. 霜降:北部→馬鈴薯、卷心菜、胡椒草、皇帝豆、角菜、刈菜
  21. 立冬:北部→馬鈴薯、野蜀葵、茄子、皇帝豆;
  22. 小雪:北部→萵苣、芹菜、胡椒、莞荽、刈菜、朝鮮菜;
  23. 大雪:北部→冬瓜、南瓜、扁蒲、卷心白菜;
  24. 冬至:北部→皇帝豆、菜豆、蘿蔔、石刁柏、蕪菁;

c.課堂討論與分享彼此的紀錄。

d.比較彼此紀錄的差異。

~第八節結束~

 

 

 

 

10分

 

 

 

 

 

 

 

 

 

 

 

 

 

 

 

 

 

 

 

 

 

 

 

 

 

 

 

 

 

 

 

 

 

 

 

 

 

 

 

 

 

 

 

 

 

 

 

 

15分

15分

 

學習單

 

 

 

課堂討論

口語發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