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復國小的佩珊老師,
透過文建會兒童文化館中的主題閱讀館影片—美得冒泡,
配合課本的內容啟發學生的學習動機。
(網址http://children.cca.gov.tw/topic/animation.php?id=201004B01)
並讓孩子親自製作泡泡水、吹泡泡、觀察泡泡等活動,
讓學生由好奇、想玩的活動中,發現泡泡的特性。
隨風飛舞的泡泡,外型色彩繽紛又充滿童趣,
對低年級的學生來說,
可是最容易引起學生探索與學習欲望的活動唷!
按一下圖片,【美麗的泡泡】教學資源就是你的囉!
宜蘭縣國教輔導團生活課程分團
光復國小的佩珊老師,
透過文建會兒童文化館中的主題閱讀館影片—美得冒泡,
配合課本的內容啟發學生的學習動機。
(網址http://children.cca.gov.tw/topic/animation.php?id=201004B01)
並讓孩子親自製作泡泡水、吹泡泡、觀察泡泡等活動,
讓學生由好奇、想玩的活動中,發現泡泡的特性。
隨風飛舞的泡泡,外型色彩繽紛又充滿童趣,
對低年級的學生來說,
可是最容易引起學生探索與學習欲望的活動唷!
按一下圖片,【美麗的泡泡】教學資源就是你的囉!
古亭國小的憶萍老師、雅芬老師覺得在鄉村成長的孩子,
雖然有很多跟自然相處的經驗,
但卻少了一些跟自然深入互動的機會,
所以這次以學校及社區附近的植物為素材,
在初春之際,
藉由語文領域「我是行道樹」及「種子的旅行」課文內容,
引發孩子對植物的興趣後,
開始種植、觀察、紀錄。
在等待種子成長的過程中,
為了讓孩子的興趣持續下去,
憶萍老師和雅芬老師讓孩子大玩酢漿草拔河遊戲、大花咸豐草生存遊戲、樹葉直昇機、馬櫻丹花環……,
甚至拿榕樹葉當樂器!
有了這些新奇又快樂的探索經驗,
讓孩子對自然環境有更深刻的觀察與相處經驗,
最後透過童詩寫作,
展現孩子對植物生命的同理、對大自然的關愛。
按一下圖片,【自然奇遇記】的教學資源就是你的囉!
頭城國小的美虹老師為「來去開蘭第一城」建構了一個完整的主題網,
包含認識頭城的「特色 ( 景點與慶典 )」、
「居民 ( 生活、職業與宗教信仰 )」、
「空間 ( 位置、服務機關與環境維護 )」、
「典故 ( 歷史與見證 )」,
而此次參賽的教學單元 –「社區你我他」,
則是針對「空間 ( 服務機關 )」的部份所設計的小單元。
美虹老師利用社區標的物的描繪,
引導孩子發現社區內的各個機關行號,
進而引導孩子討論其功能,
透過觀察圖片、蒐集與該機關有關的物品 ( 如戶口名簿、車票、電話費及水電費帳單 ),
孩子敏感地發覺了「機構」與「生活」的關聯,
進而產生了探訪郵局的意願。
在探訪過郵局之後,
美虹老師運用班上已十分熟悉的心智圖,
讓孩子將其對郵局的發現與了解整理出來,
一篇篇的學習日記,
頗令人驚艷唷……
按一下圖片,【社區你我他】的教學資源就是你的囉!
新南的慧娟、麗惠老師配合康軒二下的生活,
帶著孩子從社區最常見的樹 — 茄冬樹開始,
與茄冬樹進行一場深入的對話……
從「望」到「聞」,
從「摸」到「聽」,
最後利用學習單從「畫」到「寫」出自己的觀察,
包括了茄冬樹的葉形 ( 三出複葉和鋸齒狀的葉緣 ) 、樹幹、果實及寄居的訪客。
再帶著孩子探討:為什麼美福新南地區會有這麼多的茄冬樹呢?
引著孩子發現茄冬樹對美福新南地區所代表的守護意義及久遠傳統,
引發孩子對茄冬樹產生有如「爺爺」一般的親切感……
最後再利用茄冬樹的子子孫孫 ( 樹葉、果實與種子 ) ,
加入蠟筆拓印、拼貼、噴畫等技巧進行創作。
一個主題,
結合了社會讓學生認識自己家鄉的歷史,
結合了自然與生活科技’讓孩子知道植物的構造,
結合了藝術與人文讓孩子懂得欣賞大自然的美。
「多面向學習」的組合示例,
一段小巧且精緻的故事……
按一下圖片,【自然之美 — 與茄冬樹伯伯做朋友】的教學資源就是你的囉!
頭城國小蓓玲老師因為對社區課程的課本內容有擔憂而嘗試做了轉化,
她自己繞了幾趟頭城學區,
繪製了一份學區地圖,
還標記了幾個班上小朋友家長開的店、重要的地標,
然後放大影印……
再放大影印…….
再放大影印……
成了一張全開壁報紙大小的頭城國小學區地圖!
她說:不會畫圖的人,只好另想辦法啦!
看起來,
效果還不錯喔!
她還想到拉著孩子上頭城仙公廟,
讓孩子從高處俯瞰頭城學區,
是不是叫做「登仙公廟而小頭城」呢?
為了避免孩子上了仙宮廟卻亂指一通,
她還先去探路錄影兼拍照,
透過長短鏡頭抓特寫,
讓孩子發現從高處往下看時,
可以如何找到重要地標看見頭城。
透過事先細膩的思考,
教學過程果然順利精采!
按一下圖片,【頭城 我的家】的教學資源就是你的囉!
二城國小的秀琴老師因為自己養了兩隻鴨子、享受著每天撿拾新鮮鴨蛋的喜悅,
而與班上小朋友生活課程【秋天】的主題產生連結,
發展出了這一個課程。
她拍下了家中兩隻鴨走路、游泳的姿態,
播放給班上孩子看了以後,
孩子會在鴨子生蛋時幫牠們加油,
看到牠們滑稽可愛的動作也會開心得哈哈大笑,
儼然是他們自己養的鴨一樣……
為了較長時間的保存吃不完的鴨蛋、發現鴨蛋的多元用途,
秀琴老師還教孩子製作鹹鴨蛋,
孩子親手塗泥、等待鹹鴨蛋,
這歷程也是有趣且充滿成就感的……
秀琴老師用自己的生活經驗,
豐富了班上孩子的生活學習,
讓孩子的觸角向更多元的方向伸展……
這是一個屬於她和班上孩子的感動故事……
按一下圖片,【迎接秋天–豐收的季節】教學資源就是你的囉!
|
感謝所有送件參賽的老師們!
也恭喜得獎的老師們!
不論是否得獎,
您和班上孩子的故事都令我們感動,
您在教學崗位上的用心更令我們尊敬!
期待明年再見大家的教學故事……
特優(一件):
1.(鏡子好好玩)宜蘭國小陳惠美老師、四結國小吳明素老師。
優等(三件):
1.(頭城我的家)頭城國小張蓓玲老師、潘國隆老師。
2.(自然之美–與茄冬樹伯伯做朋友)新南國小洪慧娟老師、黃麗惠老師。
3.(美麗的泡泡)光復國小何佩珊老師、金洋國小黃文彬老師。
佳作(七件):
1.(陽光樂園嘉年華)頭城國小林芯鎂老師、吳靜芳老師。
2.(社區你我他–探索與體驗)頭城國小王美虹老師、大里國小施信吾老師。
3.(我上一年級了第一章節認識你真好)公正國小高菁霞老師。
4.(自然奇遇記)古亭國小王憶萍老師、蘇雅芬老師。
5.(二、迎接秋天第三課豐收的季節)二城國小林秀琴老師。
6.(冬天,穿越時空的不同感受)公館國小吳佳慧老師、林玲儀老師。
7.(我的家)公正國小蔡渼淳老師。
得獎的作品及評審給予的建議,
近期內將漸次掛網供大家參考,
希望透過這個歷程,
大家都能向生活的美麗境界更靠近一點……
請大家拭目以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