碑碣的文字之美


  而線條所產生的視覺效果,以書法和篆刻作品發揮的最為精緻。這些作品都是藉由文字做為造形創作的媒介,在字形的外廓方面講求線條的勻稱,內裡則
追求線條粗細的變化及間隙的平衡。而創作者進而把情感投注其中,經由線條的和諧、平衡、演進、節奏等方式,產生統一與變化。請看下面對碑碣的介紹,或許能
觸動大家的靈思與情感。

  兩百餘年前,漢族移民為了來往外地交通的需要所闢出的「草嶺古道」,也是現今外人聯想到宜蘭時,常常提到的歷史古蹟。其實,「草嶺古道」除了過去的交通功能外,也是一條兼具欣賞功能的藝術走廊。 

  從前,往返台北宜蘭間可不是簡單的事,你必須花費三天的時間,翻山越嶺外加乘船涉水,水路、陸路交替才有辦法來到蘭陽平原。沿途所經的陸路統稱為「淡蘭古道」,我們所熟知的「草嶺古道」只是其中一部份。雖然,路途十分的艱辛,來來往往的人還是非常的多。


圖片3-4--金字碑。
同治六年(一八六七年)奉命巡守噶瑪蘭的總兵劉明燈,從艋舺一路走至三貂嶺頂,為了讓此處能夠撥雲見日,大筆揮毫立下了「金字碑」。此碑為長方型立碑,碑首刻有雙龍抱珠,兩旁以蔓草連紋裝飾,碑文為小篆,並貼有金箔,顯得金亮堂皇,因而得名。碑文所刻為:

雙笙遙向淡蘭來,此日登臨眼界開。

大小雞籠明積雪,高低雉堞挾奔雷。

十里寒雲連蒼稠,古道千章蔭古槐。

海上鯨鯢今息浪,勤修武備拔良才。

可以相見當時劉明燈的軍威氣勢盛大,與古道的性格合而為一,是他想宏展抱負之時了。

.金字碑拓圖

圖片3-6--「虎」字碑。

 
圖片3-5--「雄鎮蠻煙」碣。


續往前走,來至草嶺山腹,劉明燈一行人遇到了大霧,無法判別方向,是傳說中的山魔作怪之處,他趕緊於巨石上提刻「雄鎮蠻煙」四字,怪霧頓時消散,重現光
明,猶似神蹟,後來往返的商旅莫不稱道。「雄鎮蠻煙」碣為橫幅行書,今日觀看,仍可感受到大字雄邁渾厚、淋漓攝人的印象。

 
再往前走十分鐘,路變得狹小了,加上滿谷的芒草,若興起大風,對路過的人有著莫大的威脅。相傳劉明燈的大轎頂在此被狂風吹落,他乃以芒花為筆就地揮毫,
手書一個草書「虎」字,命屬下刻於巨石之上,以鎮住狂風。一般都認為,劉明燈是取易經「雲從龍,風從虎」的句子,但是,從另外的角度來看,「虎」字上頭兩
點,好比老虎的利爪,威猛無比;或者,也有人認為是伏虎的耳朵,都有雄鎮利風之勢。

  「淡蘭古道」上這三個碑碣,由於其
文字本身線條的運用,所展顯的藝術價值,備受世人的注目。而書法所展顯的藝術價值在於文字本身線條的運用,若再搭配當地的場景,整體的感受又將不同。站在
草嶺古道的瞭望台,除了劉明燈的書法作品,我們還可以俯瞰蘭陽平原得天獨厚的自然美景,多少藝術工作者的創作靈感是來自於此。因此,來到草嶺古道除了可以
發思古幽情,讓我們體會到,先人對於交通設施亦不遺餘力從事道路造景,讓來往的人們能忘卻旅途的勞頓,為後人的藝術創作提供了最好的題材之外,也為歷史空
間與藝術欣賞的結合,提供了最好的範例。

◎「獻馘碑」的介紹

 
清代在宜蘭所留下的古碑,大都不脫傳統古碑的造形,而日治時期起的石碑,不論造形或取材均較多變活潑,自然生動。茲以座落於宜蘭市中山公園內的「獻馘
碑」為例,從它的外觀來看,雖然缺乏刻飾,但是重視整體形制。如:墊高底座,強化其線條與收腰的處理,構成層層的幾何圖案,給予我們醒目的視覺感受。另一
方面,渾厚的底座向上接連著圓柱,柱頭覆以圓蓋,在順勢向上收束到頂端的圓球,挺直聳立,遠處即可望見,令人生起景仰崇敬之心。平心而論,其造形典雅肅
穆,方圓線條搭配得宜,深具美感!

從縣內幾處考古遺址出土的器物中,可知先民已將追求美麗世界的原始渴望,投射在生活器物
的製作過程中,陶器表面刻有繩紋、整體造形樸素、發展多樣化的裝飾品(有玉玦和玉墜、臂環…等,款式呈環形、長方形、『人獸形』、『多環獸形』不等)。或
者,也有先民運用書法文字本身的線條,結合篆刻流暢的運刀,來表達對自身環境的省思,都說明在宜蘭歷史發展過程中,藝術的表現實實在在有著豐富的創造力與
生命力,不容我們去忽視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