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師手冊-五工工

必修

教學重點

  1. 介紹工尺譜。
  2. 教唱重點:

    1. 歌譜教學。
    2. 歌詞教學。
    3. 配合工尺譜之教學,增加學生對傳統音樂之識。

關 於 五 工 工

        此曲與「丟丟銅仔」同為宜蘭民謠,但卻不如「丟丟銅仔」廣泛流行,歌詞形容十三、四歲的女孩子長大成人的過程,描述青春期少女懷春之情愫,歌詞較為俚俗。曲調則採用較少見的五聲音階「角」調式,而樂句構造也是少見的三句式。其旋律走向為:羽→角,角→羽,羽→角。歌詞中的「五工工」,乃由工尺譜而來的,亦即La Mi之意。

《傳統戲曲音樂拍法介紹》

        我國傳統音樂通常沒有標示速度,但也並不是任由演奏者或演唱者,隨意奏唱。事實上,每一種傳統音樂,都有自己的一套演奏「拍法」,這個拍法與演奏速度是有密切關係的,因此,我們對幾種常用傳統戲曲音樂的拍法,也必須認識和瞭解。

       
工尺譜是以「板、眼」或「拍、擦」來畫分小節。南管音樂,以「拍」表示每小節的第一拍,用「。」符號表示;以「撩」表示每小節的第一拍以外的其它各拍,用「、」符號表示。而北管音樂,也以「板」表示每小節的一拍,用「。」符號表示;以「撩」表示每小節的第一拍以外的其它各拍,用「、」表示。下面 列表對照它們的記譜方式。

        (一)南管音樂

        (二)北管音樂:

        以上二種音樂,都有使用「散板」(或稱「散拍」)的狀況,它是無板無眼的,譜上只記載工尺譜,但是不記入板眼。「散板」或「散拍」經常用在樂曲開始的引子或套曲的序奏,或者是樂曲的結尾。它並不是任由表演者隨意的唱奏,而是沒有採用規律而均勻的拍法來限制樂曲的進行,它的快慢完全是隨著樂思及情感,隨著表演者的藝術涵養,自然的演出。

       
至南管音樂的記譜,除了「音高」與「拍板」之外還必須包含「琵琶指法」,這三項才能構成完整的南管樂譜;因為「琵琶」是南管音樂的主要樂器,有「萬軍之帥」的稱號,所有的南管樂曲,包括:指、譜、曲,其記譜法都是以琵琶的指法表示。也因為南管音樂比較複雜,本教材暫不作這一方面的介紹。

【本文摘錄自國立復興劇校出版「歌仔戲識譜」一文,游素凰著】

《附錄》

(一)南管工尺譜,與五線譜、簡譜對照:

(二)北管工尺譜,與五線譜、簡譜對照如下:


《工尺譜介紹》

        「雞母調」為宜蘭地區老歌仔戲常用的襯底音樂,也是初學戲曲之人,通常必學的曲調。此教材中的雞母調用北管工尺譜記錄,但實際音高與記譜音高不儘相用;某些複點音或十六分音符無法詳實記錄,一般人認為此為工尺譜之弊端。事實上,工尺譜猶如傳統的水墨畫,預留了較多的即興加花減字的想像空間。在工尺譜的基礎旋律原則下,音樂隨著不同的演奏者,或改易調門,即可令音樂產生意想不到的變化。雞母調工尺譜與簡譜實際演唱音的對照:

註:樂譜中的「乂」即為「尺」。

       
工尺譜的教學,請配合「雞母調」的教唱,以提高學生的興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