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意

編輯大意
寫在最前面……   

鄉土音樂教材並不是音樂課本。

        因此在內容的設計上沒有樂理分析、發聲方法及演唱技巧等音樂知識。

        我們的編輯目的是希望讓學生們瞭解台灣四百年來民間所流傳的歌謠、戲曲 音樂並認識令人懷念的台灣音樂家。生長在台灣的孩子,能不知道這些代表人民 心聲及反映時代背景的歌謠嗎?

我們是宜蘭囝仔,所以我們在內容的取材上,是以蘭陽平原的各個族群為主 體,涵蓋了噶瑪蘭、泰雅族、福佬及客家的民歌;又因為宜蘭是戲曲的重鎮;歌 仔戲發源於此、北管戲曲盛行於斯、傀儡戲也僅存於此,傳統戲曲是宜蘭縣重要 的文化資產,因此我們也特別選錄許多傳統戲劇曲調,藉此讓同學欣賞戲曲音樂 之美,進而珍惜台灣的鄉土藝術。

囿於授課時間的限制,同學們可能無法習得全部歌謠,但同學們可以請老師 播放錄音帶欣賞,或者請爸爸、媽媽、爺爺、奶奶教唱,因為這些歌謠都是流傳 久遠且家喻戶曉的曲調,同學們不妨與長輩一齊來唱台灣的歌。

希望鄉土音樂教材,可以讓宜蘭的孩子瞭解台灣傳統歌謠與戲曲音樂,更期 待經由我們的編撰,能促使學生們瞭解台灣、關心鄉土,使台灣傳統歌謠、音樂 可以繼續傳唱下去。

主編 林茂賢 謹誌


噶瑪蘭族歌謠

福佬系創作歌謠

懷念台灣音樂家系列

泰雅族歌謠

客家歌謠

福佬系自然歌謠

戲曲音樂
  1. 本教材之製作目的在於彌補傳統學校教育對台灣鄉土音樂忽視的 缺失。為了讓教師有更多素材可供教學,所以在本手冊中提供了 台灣的歷史發展梗概,以期教師教學時有更多脈絡可尋。
  2. 鄉土民歌之旋律性,通常依循語言聲調之高低而來,必須以其母 語表達,方顯出其意義。
  3. 文字說明除了歷史背景說明之外,亦加強故事性之敘述,以引發 學生之興趣。
  4. 由於目前學校教學器材普遍以鋼琴為主,故邀請音樂家編寫鋼琴 伴奏譜,以利教學之便。
  5. 曲調之選擇除了根據通俗性之外,亦注重代表性之曲調。即各個 不同時代、不同作者參差其中。
  6. 本教材為求台灣歌謠的完整性,涉及範圍和課程內容稍顯繁重, 教師教學時可視選修與必修及實際課程需要,自行取捨。
  7. 本教材實施之第一年為實驗教學。教材若有執行困難或缺失應於 實施第二年修訂改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