宜蘭縣背倚全球最大的歐亞大陸,面對全球最大的太平洋,在這種最大陸地和最大海洋的影響下,形成季風氣候。又因為宜蘭縣位在北緯24度與26度之間,是屬於副熱帶地區,所以宜蘭的氣候是副熱帶季風氣候。其氣溫特徵是終年高溫,冬季不明顯。
宜蘭市全年平均氣溫為25℃;最熱月是七月,平均為28℃;最冷月為一月,平均為 15.7℃ (圖4-1)。最熱月平均氣溫與最冷月平均氣溫的差是平均溫差,宜蘭市的平均溫差為12.3℃(表4-1)。
宜蘭市全年平均氣溫為25℃;最熱月是七月,平均為28℃;最冷月為一月,平均為 15.7℃ (圖4-1)。最熱月平均氣溫與最冷月平均氣溫的差是平均溫差,宜蘭市的平均溫差為12.3℃(表4-1)。
●圖4-1 宜蘭市平均氣溫圖 |
●表4-1宜蘭市平均氣溫(℃) (根據宜蘭氣象站西元1935~1985年之間的50年統計) |
宜蘭氣象站自民國25年開始觀測以來(照片4-1),曾於民國40年8月19日出現過絕對最高九溫37.9℃;於民國51年1月27日出現過絕對最低氣溫3.2℃(照片4-2,4-3,4-4)。
▲照片4-1宜蘭市氣象站觀測坪 | ▲ 照片4-2最高最低溫度計。 | ▲ 照片4-3曲管、鐵管地溫計。 |
▲ 照片4-4遙控溫濕度儀。 |
宜蘭縣位於台灣東北角,東臨海洋,秋冬季節面迎東北季風(照片4-5)因而從海上帶來豐富水汽,加上夏季颱風經常侵襲(圖4-2),因此沒有明顯的乾季(表4-2,4-3)。每年的5~6月是梅雨期;7~8月雖是旱季(照片4-6,4-7),降雨日數最小,但颱風卻常帶來豪雨(表4-4);9月中旬~11月是東北季風加上颱風環流的雙重影響,暴雨頻仍(照片4-8,4-9);12月~翌年4年則有東北季風帶來的綿綿細雨(圖4-3)。 | ||
▲ 照片4-5三杯型風速計,風車型風向風速儀左後方的圓燈為颱風警報標誌,當發佈海上颱風警報時,白天懸掛黃色旗幟兩面,夜間點亮綠燈兩盞;發佈陸上颱風警報時,則日掛黃旗三面,夜亮綠燈三盞。 | ||
▲ 照片4-6蒸發皿(直徑120㎝) | ▲ 照片4-7康氏日照計 | |
▲ 照片4-8虹吸式雨量儀 | ▲ 照片4-9雨量強度儀 |
●圖4-2侵台颱風路徑分類圖(資料來源:中央氣象局) (西元1897至1990年之間94年該路徑之次數與所佔比率) |
●圖4-3宜蘭市個月雨量分布圖 |
●表4-2宜蘭市降雨記錄表 |
●表4-3冬山河流域降雨記錄表 |
●表4-4 1897~1989共93年來颱風侵台頻率表 |
本縣最多雨的地區是在蘭陽平原的西南山麓,由大元山經山腳、新寮到蘇澳一帶,在迎風面山區,氣流受地形抬升的影響,其年平均雨量超4000公厘。全境的降雨由此多雨帶向四周遞減,至蘭陽平原北部、蘭陽溪上游河谷及南澳以南地區,年平均雨量已減少到2500公厘左右(如右圖4-4)。 | |
●圖4-4 宜蘭縣全年降雨圖 |
山腳是本縣年平均雨量(5552公厘)最多的地方,當地最多雨的記錄是民國63年的9086.9公厘,該年10月主要受貝絲颱風的影響,累積了3547.7公厘的雨量(表4-5)。而新寮則是本縣一年中曾經降雨最多的地方,民國56年10月18日因解拉颱風的影響,其一日暴雨量達到1672.6公厘,接近世界記錄,同年10月17~19日,三日連續最高雨量達2748.6公厘。當時貝絲和解拉颱風均未登陸,卻因其環流、東北季風和地形等多重影響,造成如此暴雨。
●表4-5山腳氣候站(台電電源勘測隊)民國63年各月雨量紀綠表(mm) |
「蘭雨」雖然提供了豐富的水資源,洗淨大地,但在夏、秋之際,卻也因豪雨傷及二期稻作,帶來水患。
【附註】後面尚附有氣壓計等三張照片(照片4-10,4-11,4-12)
▲ 照片4-10自動氣壓計 | ▲ 照片4-11福丁水銀氣壓計 | ▲ 照片4-12各項紀錄自動化 |
1. | 你曾到本縣那些山區遊玩,是否發現山地氣溫較平地低? |
2. | 颱風來臨前,需要做那些防颱準備工作? |
3. | 連續豪雨後,你家或學校附近的環境會有什麼變化? |
4. | 多雨的氣候,對本縣的環境有那些影響? |
5. | 參觀宜蘭氣象站(宜蘭市力行國小旁) 或蘇澳氣象站(蘇澳港務局七樓),認識各類觀測儀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