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中國語文線上教學2.0──宜蘭老師很幸福,不必慌

近日疫情升溫,線上教學是教師們維持學生持續學習的教學途徑之一,該如何使用相關媒介?要使用那些媒材?宜蘭縣的老師們,很幸福,不必慌!

一、使用iMeet 視訊教學

(一)由EIP 建置iMeet 線上課程

 

(二)使用iMeet 直播互動課程

Imeet 使用攻略   

提供教師  使用meet  相關可以使用小提醒!

二、教學媒材 可使用各家出版上的線上資源

南一出版社線上資源

https://oneclub.oneclass.com.tw/home/

康軒出版社線上資源

https://945cloud.knsh.com.tw/promo/20190322/

翰林出版社線上資源

https://www.hle.com.tw/?token=8828a0de-90bb-4c26-a465-ae0ff7b1c4fc

109學年 開學囉~~~

新學期到來,依據109年國中國文會考分析,宜蘭縣學子的國文學科表現有逐步提升,這都是宜蘭縣老師們辛苦耕耘的成果,跟著108課綱推行的步伐,會考題型與內容也跟著轉型,素養導向教學刻不容緩,這一學期已在8月陸續辦理「會考趨勢分析」、「議題式作文教學」兩大重要研習,期許能為現場教師在課程準備時能有依循的目標與方向。

未來將在10月辦理領綱研習、11月為素養導向命題設計、12月則是進一步探討議題式教學的實施與調整分享、1月進行「說明文本模組教學」的研習,希望對各小子題有興趣的縣內老師,可一同參與縣內研習,大家集思廣益,為宜蘭莘莘學子打造一堂能帶走語文能力的課堂。

國中國文教育超前部署——學習吧

近期與宜蘭縣老師們一同嘗試使用線上教學平台,老師們各顯專業,利用宜蘭縣師生學習平台(教師EIP和學生快樂e學院)嘗試線上互動課程,國文教師過去使用線上課程的比例不高,但經由多次的摸索與練習,多能得其要。

期待宜蘭的國文教師也能一起來跨校共備,一同「學習吧」!

(課程代碼:086498)

加入課程路徑:

新世代教育科技的發展與運用

「線上課程」、「課程直播」對21世紀而言不是新的名詞,但對台灣國中國文教師來說,我們大多是新手。

致力於語文教學的我們,著重言教之餘,更重要的是身教、環教,許多教育的發生不在於文字內容的傳授,而在於與學生面對面時眼神交流的會心一笑。課室內的國文教師,有時只需ㄧ支粉筆便能在學生的腦海中繪製一幅全彩畫集,當我們邀請學生一同漫遊更深層次的文學文化內涵時,不得不說身為教師的我們也得跳出舒適圈,與學生這個「科技世代」與時俱進。

2020年,因新冠病毒引發一連串衛生環境討論、社會經濟波動、全球罕見的封城與管控邊境……等新事件,各國亦有停課、進行遠距教學之必要教育政策,因此,為能「超前部署」以備不時之需,宜蘭縣教育處聯繫各單位,陸續建置便於縣內教師最簡易使用的視訊路徑iMeet,推出容易上手的停課不停學教學策略,因應這一波的「教育改革」。

國中國文輔導團日前已與各校國文領召分享建置iMeet的方法與注意事項、視訊會議中教師頁面的操作流程,陸續會再分享學生操作的QA,以及提供停課十四天的教學學習包,歡迎老師們留言索取相關課程簡報檔與學習單,或是從EIP中搜尋「學習吧」,課程代碼:086498,團員將陸續在學習包中分享「建置iMeet步驟」、「如何安排停課時的課程」、「課室外的學習」、「線上媒材的連結」,更希望有老師能一同編寫教材,豐富宜蘭莘莘學子停課期間的學習內涵。

開學準備──設計課程不可不知的四個盲點

    教學是一條省思的路程,思索學生的學習困難點,搭建符合學生能力的學習鷹架,在我們為其規劃課程及學習單時,有四個盲點是身為教師者需不斷檢視自己的:

盲點一:用表格就可以讓訊息很清楚?

圖表不是為了圖表而圖表,而是要思考什麼是只有表格和圖像可以做到的,以及畫完、做完之後要做什麼?

1.圖表的訊息設計是為了教學引導,表格的作答與統整方向,是引導思路的關鍵,
沒經思考就設計表格,或讓學生直接瞎寫,就無法讓學生懂得表格為什麼需要「排排站」。

2.使用圖像,要真的符合圖像的功能,不能為圖而圖。
比方說,使用金字塔圖時,要真的是有層次與鋪陳順序的;
比方說,使用情緒曲線時,目的是要看到有所起伏及起伏的幅度,以及這起伏與文本內在邏輯的關聯,
而非執著在到底刻度是多少。

3..要檢視表格設計的上位概念有沒有脈絡。
表格最重要的是看見上位概念,以及提取各概念對照對比,如果「排排站」之後,沒帶學生去看上位概念的排序原因,或是沒有讓學生藉由表格練習提取上位概念,或是沒讓學生感受到格線分格後能做什麼對比,又或者是整理完訊息,沒有去做後續引導的推引,那這樣的表格也是沒有意義,而且浪費生命的。

盲點二:學習遷移只遷移到內容
所有的提問單,都只是為了讓學生看到思路的軌跡,學習文本表述方式,不是為了遷移表述的「內容」,而是應該去遷移「手法」。

所以所有的導引都是「前面教內容,後面教手法」,先探究內涵,才去辨析手法。
而真正的教完,也不是都自己說完,是利用這樣的提問單,搭樓梯去讓學生明白這些內容與手法,這才叫做教完了。
每篇文章都有他匠心獨運的手段,不能只知道他的寫作目的(內容),卻看不見手段。

盲點三:讀寫合一就是跟作者寫一樣的主題
「讀寫合一」其實就是利用文本當最好的老師,讓我們跟學生有同樣的語言能對話,從「讀」的過程中,慢慢累積「材料(寫作知識與能力)」,經由「備料」的引導,讓學生能夠遷移能力。
所有的練習題目,都不是為了寫這個題目而寫,而是為了用這個方法。
所以聯絡簿寫作,可以試著整整一週都用同樣的作法寫,而非讓學生寫了五花八門的題目,卻還是「不會寫」。

盲點四:專有名詞的混淆不清,因而教學上混淆不清
例如:
1.
「情景交融」不是寫作手法,而是寫作效果,是讀者讀完的感受。
是作者的景物挑得好、手法用得好,讀者讀完之後自己體會到作者情感。

2.「文學知識」與「國學知識」不同。
例如各項表述方式中的細部分類,都是世界各地華語文教學或語文教學早就有所論述與運用的,臺灣跟世界有所斷層。
而學習這些文學知識,是要以科學的方式來有邏輯、有層次的分析文本,找到進入文本的路徑。

教師藉由不同的文章傳達給學生的,不能只是不同的表述方式形成的模組,而是藉由不同表述方式讓文章變成文學。學生是藉由學習這些表述方式,擁有自己的學習策略。

(以上四個盲點,是由裘旼旼老師紀錄,梁雅晴老師於「文本透視」研習時的分享)


2019.07.05褚士瑩來開講

這是一場打開「語言」的研習

老師不斷地從問與答中確認大家的共識

一一次的問答,一次次地釐清現場參與者的疑惑

不同顏色的筆,紀錄大家在不同時間提供的答案

一步步、一層層抽絲剝繭

聚焦關鍵性的解答

時間就在大家專注地激發腦細胞運轉並思索內在解答中渡過

「提問」對教師來說,是一門需要再深思的課題

如何提出學生能有所發現且樂意回答的優質問題

如何避免出現學生能有所發現卻不願意回答的沉重提問

教師們還沒來得及喘息,這一場思辨課程就已畫上休止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