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鈴木家的謊言》:親人自殺死了,都是我的錯!?

      鈴木家的兒子浩一因為憂鬱症成了繭居族,在家連房門都不出,父親束手無策選擇逃避,妹妹對他很不滿,寵愛他的母親則深信他有一天會走出來,直到母親發現他上吊自殺,救不了寶貝兒子的母親因為驚嚇過度,在醫院昏迷了一個多月,醒來時完全不記得這件事,怕再讓她受刺激,女兒隨口騙她浩一去阿根廷幫忙舅舅的生意,在眾人附和下,鈴木家的謊言就此展開……

[@more@]     

      Lying to mom是這部片的英文名字,事實上,所有的人都在做的事是欺騙自己,因為不想面對家裡有人因憂鬱症自殺死去,浩一的姑姑騙上司他是死於癌症,妹妹是根本就不讓身邊的人知道哥哥已去世,舅舅也一樣。導演野尻克己的哥哥就是長期繭居後自殺,或許就因為是親身經歷過,片中呈現家屬的各種情緒和行為反應,即使是簡單地話語感情卻是那麼深刻。

 

遭遇至親突然死亡,幾乎每個人都會有的反應就是自責,責怪自己『如果我當初……,他就不會死了』、『如果不是我……,他就不會死了』,在電影裡,每個人都有一套自責的理由,不管合不合情理,媽媽恢復記憶後,在餐桌上說的那段最為經典(內容保留給未看過電影的人囉);因為愧疚感,活著的人無法原諒自,妹妹甚至把哥哥的死歸罪於自己曾向他說:『覺得活著沒意義,那就去死啊!』,因而也想尋死,要去見哥哥跟他說對不起,所幸被母親阻止。

 

 

      浩一的父親在整理遺物時,發現兒子之前在工作時有買保險,受益人除了妹妹還有一位『伊芙』,關於這人的線索是一張泡泡浴店家的廣告單,於是屢次前往該店想找『伊芙』問他兒子的事,但屢次碰壁,管理者說街上每家店都有『伊芙』,單他們店裡就有好幾個『伊芙』,誰知道他要找的是哪一個,但父親愧疚於親子間的缺乏溝通,自責如果之前多給兒子關懷,他是否就不會變成這樣?於是努力想在兒子死後彌補,瞭解他到底是在想什麼,和『伊芙』究竟是怎樣的關係。關於這一條線的劇情,導演在片尾給了無限的想像空間呢。

 

 

      其實父親並不是對浩一漠不關心,只是無法理解及陪伴憂鬱症患者,他曾試圖帶浩一去看心理醫師,結果浩一認為自己沒有病,半途跳車逃跑,甚至企圖自殺,他為了阻止浩一還被暴打。憂鬱的起因是內在狀態失去平衡,每個患者有他自己發病的原因,失衡會令人陷入焦灼混亂當中,就像原地打轉的陀螺,因為旋轉而無法安定下來觀照周邊還境,這也是為何憂鬱症患者常無法自覺的原因。(更詳細的說明請參閱我另一篇文章:為什麼憂鬱會殺人?==也談吸引力法則

 

      父親在阻止母親對兒子的死自責時,重重地說了一句:『沒有人有錯!』。確實,鈴木一家沒用對方法陪伴有憂鬱症的浩一,但這不是他們的錯,也不是其他人的錯,這是他們的生命功課,重新學習如何去愛,寬恕自己,找到自己生命的節奏與平衡,正如跳韻律體操的妹妹所隱喻的~~在浩一死後始終無法把彩帶舞跳好的她,在透過靈媒向哥哥說對不起後,終於能安穩睡覺,並且再次能隨著旋律優美地舞動。

 

最後還是要提醒,憂鬱症不是不治之症,找回內在的平衡就沒事了,不要避諱尋求協助哦!

 

謝謝你,我愛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