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鎖創傷療癒地圖》:身體覺察與創傷療癒

       身體是心靈的地圖,地圖點出所在位置,同時指引方向,意即,身體對人們指引了心靈的方向,更具體點說,身體的變化反映了心靈的狀態。這是《解鎖創傷療癒地圖》一書揭示的事實。

 [@more@]

       作者彼得‧列文(Peter A.Levine)擁有醫學生物物理與心理學雙博士學位,他畢生致力於創傷療癒,發展出一套透過身體覺察以療癒創傷的方法,稱為『身體經驗創傷復原技術』,他認為人類天生具有從害怕與驚恐的困陷狀態反彈回來的能力,這種能力一旦被恐懼所癱瘓,會導致生命失衡,生活脫序,也就是創傷症候群,能夠重新發現那個充滿生命、感覺與洞察力的身體,是創傷復原帶給人們的珍貴禮物。

 

       作者指出,經歷過某種毀滅性事件,無論是暴力、性侵、手術、戰爭、車禍,或童年其曾經歷持續性的忽略與虐待的人,因為身邊缺乏情感支持,使得他們更加脆弱,傾向於孤立自我,當孤獨感過於強烈時,他們可能會尋求脫離現實的『上癮行為』,或投向毀滅性的關係,以求平靜內心的焦慮,但麻痺自己的結果是內在無止境的空虛感,空虛讓人缺乏安全感,又引發更強烈的恐懼,如此形成惡性循環的創傷漩渦。

 

        當人們遭遇重大傷害,常會逃避面對伴隨而來的痛苦,不願/不敢表露真實的感受,彼得‧列文提醒道,當你企圖封鎖痛苦的感覺,身心無法整合,在心理、情緒或身體層面,都會付出高額的代價,因為當你壓抑害怕的情緒,喜悅也會跟著灰飛煙滅,你不可能只選擇其一,生活將被負面情緒所掌控。

 

       彼得‧列文形容創傷是個偽裝大師,當人們體驗到的恐懼感受流貫全身,會消耗當事人的能量,在身體不同部位引發病徵,危害健康,他推論—未被解決的創傷,是造成現代人許多疾病的主要原因。我覺得這應該是毋庸置疑的事實。

 

       造成創傷未必就是異於常態的事件,彼得‧列文指出孩子經常會發生的『一般性』事件,像是跌倒、意外與經歷手術等,若未妥善解決,往往也會造成孩子的偏差行為。看到這裡讓我想起我女兒,出生第三天就開始插管、住保溫箱,21天大就心臟開刀,鼻胃管插到快一歲大才拿掉,四個月大時開始每天去醫院做斜頸復健,持續半年,之後也經歷兩次的牙齒治療手術,曾因為跌倒額頭縫了廿幾針…..,總之,從出生開始,就遭受各種身體的病痛,但那時她還是個不會說話的小嬰兒,她心裡的感受也無從表達,於是我試著幫她把過去的那些創傷化解。

 

       我先請女兒想像嬰兒時被插管、心臟開刀時身體的感覺,她都說沒感覺,於是我請她閉上眼睛,用右手(她的非慣用手)拿蠟筆,想著心臟開時的情形,畫沒幾秒種,豆大的淚珠就從她眼角不停地滾下,問她怎麼了,她說:『小baby開刀很害怕~~』問她還有什麼感覺,她陸續說出來,我便接著一項一項地處理她所經歷過的那些體驗,不脫『很害怕』、『很痛』、『很討厭』、『不想看到媽媽出現』(插鼻胃管時)、『身邊沒有人陪』等。女兒的眼淚從頭流到尾,我則感覺鬆了一口氣,非常感謝這本書送給我這個禮物。

 

       負面情緒讓身體承受壓力,內心平靜,身體自然會在穩定和諧的狀態,百病不侵,這道理很簡單,但是需要高度的自我覺察,與日常不斷的練習,學習轉化負面情緒,讓人生更有活力。好書,跟大家分享。

 

  

《解鎖創傷療癒地圖》

https://www.books.com.tw/products/00105855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