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寧格認為靈魂是一個整體,並不是每個人有他自己的靈魂,而是人們共同歸屬於靈魂中。他提出『集體良知』的概念來理解人際關係中牽連糾葛的一些現象,這也是家族排列之所以強調愛的序位的根本起源:
『集體良知留意系統的完整,無人可以被排除、鄙視或遺忘,如果有這個情況出現,集體良知會在家庭中挑選另一個成員,代替被排除的成員,其中產生集體性的重複壓力,迫使系統回復完整的狀態,雖然在現實中不能成功,但實質上是一樣平衡運作。』(《心靈活泉—海寧格系統排列原理與發展全書》P.248,海寧格管理顧問出版)
[@more@]
海寧格把後代有人被挑選出來代替被除者的現象稱為『認同』,
這位被挑選者會遭遇跟被排除者類似的境遇,
不過,眾人對集體良知是無意識的,
認同被排除者的後代也不知自己為何如此。
最近又遇到一個『認同』的個案,跟大家分享。
L因為兒子A完全不跟他互動,甚至避不見面而尋求協助,
在進行L和他父親的排列時看到,兩人之間有段距離,
彼此無法靠近,也無法正視對方,我推測是有其他人或事件影響,
當把這項假設的對象B放入排列中,父親就能靠近L,
不過L是走向B,站在他旁邊,證實L是認同B的,
不過在意識上,L根本不知B到底是誰。
接著處理L和B的排列,大概的理解是,
B因為自己沒能光宗耀祖而懊惱,覺得自己不夠好,
呼應到L的情形,他確實一直被這狀態困擾,
妻子生下A沒幾個月後就跑了,再出現,是要求辦離婚,
這件事讓L很受傷,內心認為自己不夠好才會被妻子嫌棄,
覺得這件事毀了他一輩子,感情和婚姻生活都一直很不順。
我們的解決之道是讓彼此瞭解,
每個人生來都有自己存在的價值,
生命最重要的意義是去愛:愛別人也愛自己,
而非是光宗耀祖的外在價值,
在家族中每個人都同等重要,與他的成就如何無關,
同時請L向B做出承諾,從今以後,
他會好好地去愛家族中的每個人,包括愛他自己,
他也會在心中留一個位子給B,敬重他,
謝謝B帶給他的學習,現在他已經明白了,
請B可以離開他。
靈性運作的巧妙之處,確實是超乎人所能理解的,
當我們接著處理L和兒子A的關係時,
看見A其實已逐漸成為被家族排斥在外的人,
因為種種緣故,A痛恨家族中的人,拒絕跟父親接觸,
家族中其他人也都不敢靠近他,
而這情形正呼應L對B的承諾:好好地去愛家族中的每個人。
集體良知讓人們重複著相同的命運,直到系統回覆平衡,
然而,如海寧格所述,這樣的運作在現實中不能成功,
導致家族後代必須一直出現代替者,用世俗的說法,就是受到『詛咒』,
除非當事人能明白集體良知的秘密,找出解決之道,
才有辦法脫離這樣的重複壓力,為家族帶來新的動力,
往另一種平衡狀態前進。
L跟A的親子關係,需要一段時間去做修補,
祝福他們能脫離前人不幸的命運,重建新生活。
謝謝你,我愛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