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米醃苦花魚:發酵的記憶

        六、七個人圍著圓桌吃飯,桌上有一盤燙過的飛鼠肉、野菜四角豆、炒蘿蔔葉、泡菜跟什錦涼拌,桌旁還有一鍋熱騰騰的段木香菇土雞湯。問起最能讓人想到澳花的味道是什麼?眾人理所當然的答案是:山肉,而且必須是小米醃的山肉。[@more@]

        澳花有種小米嗎?大家異口同聲說:『這裡麻雀太多了!』種小米要全村都種,這樣麻雀會到處吃,如果是散戶種,下場是全部被吃掉,所以他們都是跟南澳、金洋或金岳的人買。這時有人補了一句:『烤麻雀也挺香的!』

        米有分主食、醃肉用、釀酒用三種,醃肉的是白色,顆粒較小,釀酒的顆粒較大,顏色較黃,比較黏,也用來做麻糬。劉紫涓表示,結婚時,男方要做麻糬送給女方的親友,把小米蒸熟,用杵與臼打,然後弄成一大片、一大片,送人的時候是一片麻糬附上一條鹹魚,麻糬配鹹魚吃比較夠味。

       劉紫涓說明小米醃肉的做法,動物的內臟不用,把肉洗淨切塊,用鹽巴醃上一天,第二天用石頭把血水擠壓出來。把小米煮熟,放涼,加入肉裡面攪拌均勻,放進罐子裡密封起來,在常溫下靜置發酵,看氣候而定,大約在三到七天之間熟成,改放到冰箱,大約可存放一個月。她提醒,發酵太久會變酸,正常情形肉是粉紅色,如果出現黑色或綠色就要丟棄。

        不只山肉,連魚也可以這樣醃,他們最常做的是苦花魚、飛魚,聽說吳郭魚也有人醃。大小中等的苦花魚最佳,醃好之後連骨頭都可以吃下去,大家都說非常好吃,美味猶勝醃肉。另一個重點是要生吃,而且要一手飯,一手肉,這樣子吃才是王道。味道是記憶的一種,吃慣了醃肉的泰雅族,想必有許多美味的記憶正在發酵著。

本文原載《尋味  南澳香》,版權所有,敬請尊重

索取紙本請洽出版單位:宜蘭縣原住民事務所,03-9253995

地址:宜蘭市中山路一段755號(宜蘭運動公園內)

相關連結:

澳花的女兒回家記  織路工作室—劉紫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