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上的孩子,平地的故事 碧候社區發展協會創會理事長—林金助

『以前種東西是為了自己吃,不是要賣,也會分享給寡婦的家庭』林金助說[@more@]

        林金助,42年次,父母都是碧候舊部落Piyahaw的人,住的是冬暖夏涼的半穴居茅草屋,民國27年左右,被日本人強制搬下山來,家裡有12個小孩,林金助排行第九,父母在山上工作,每週下山一次,背地瓜下來給住在山下的孩子們吃。

        林金助指出,山上以種地瓜、小米、花生跟芋頭為主,還有種旱作的稻子,稻穀會長鬍子,口感很Q,比現在的水稻好吃,但是已經絕種。平時吃野菜居多,蔬菜的種子是教會送的,耕作的肥料是火燒灰,菜都長得大又肥。他有感而發,以前的生活是自給自足,還會分享給弱勢家庭,部落之間很團結,不像現在你是你,我是我。

        小學有一半時間沒在學校,畢業後,在教會跟村幹事的勸說下,林金助去花蓮北埔教會學校就讀,完全不會國語的他,經常被罰掛上要講國語的牌子。因為付不起學費,初中選擇有獎學金的南投仁愛高農讀農業綜合科,民國60年,適逢台灣退出聯合國,在國家有難的情勢下,幾乎體格合格的原住民青年,都直接入伍去讀軍校,林金助也不例外。

        五年後,林金助為了照顧生病的雙親而退伍,在台北工作一段時間後,回碧候結婚,也開始種香菇。段木香菇的收入,讓部落的房子紛紛改建為水泥房,但後來禁砍林木,加上太空包出現跟走私貨猖獗,價格下跌,他不得不放棄種了十幾年的香菇。為維持家計,林金助上山打獵,捉毛蟹,採蘭花、金線蓮,也擔任過南澳屠宰場管理員及代表會的文書工作,在北迴鐵路興建時當臨時工,民國77年到武塔國小當校工迄今。

         民國85年,林金助擔任社區發展協會第一任理事長,從完全不懂,開始觀摩、認真學習寫計畫、募款、辦活動,漸漸進入狀況,社區有舞蹈班、美食班、織布班、資訊教室,相當活絡,得過全國社區評鑑優等。現在社區發展停頓他覺得很可惜,唯一慶幸的是,自己該盡力的已經盡力,不需要有怨言。

本文原載《尋味  南澳香》,版權所有,敬請尊重

索取紙本請洽出版單位:宜蘭縣原住民事務所,03-9253995

地址:宜蘭市中山路一段755號(宜蘭運動公園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