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線交錯BABEL》:人們為何漸行漸遠?

   《BABEL》的中文電影名稱是《火線交錯》,相較之下,英文原名的隱喻是有深度多了。BABEL的典故來自創世記中的記載,遠古時代,人類擁有共同的語言,他們共謀築一通天高塔,以展示人類的力量,上帝知道後,決定讓人類分別使用不同的語言,而因為語言相異無法溝通,這座BABEL塔(巴別塔)終究無法建造完成。

[@more@]

      電影的場景橫跨四個國家,導演阿利安卓·崗札雷·伊納利圖表示,這部電影對一些社會、政治現象提出質疑,他想藉此探討人們為何漸行漸遠,後來發現電影讓他看見的是人們如何凝聚力量。這也是看似灰色的劇情,結局卻能讓人感到撫慰的原因吧。

        劇中有四段親子關係,分別在突尼西亞、美國、墨西哥、日本四個國家,不同的社會、文化背景,不同的人生際遇,因為同一件事被串連在一起。突尼西亞一對小兄弟,因為嫉妒與競爭,在比誰的槍法準時,誤傷了一位美國觀光客,導致家破人亡的慘劇;這位受傷的女性,因為丈夫想挽回彼此的關係而參加這趟旅程,一直無法原諒丈夫的她,因為受傷後丈夫的不離不棄而釋放心結;將槍枝送給突尼西亞嚮導的日本獵人,也遭到警方的調查,他又聾又啞的女兒,以為警察又來調查母親自殺的案件,渴望被愛又受困於溝通不良的她,做出了驚人之舉,後來因警察的包容與體諒,重新開啟她與父親之間的窗口;幫美國夫婦照顧小孩的褓母,原就安排好要回墨西哥參加兒子的婚禮,沒料到女主人受傷無法回家,她找不到人幫忙,只好決定帶著兩個小孩一起回墨西哥,不料,回程時在邊境檢查哨發生意外,她帶著兩個孩子在沙漠中求救無門,後來雖逃過一劫,她卻因非法工作而被迫返回墨西哥。

         人們為何漸行漸遠?劇中有些滿有代表性的情節:女主角受傷後,因為到醫院需要四個小時的車程,當地導遊的家剛好在附近,他建議先去他家,然後找醫生(其實是位獸醫)急救處理,再聯絡救護車過來,可是遊覽車到了導遊住的村子時,其他乘客都不敢下車,又不耐車上的高溫(司機怕沒油,不敢開冷氣),幾個人便去找男主角理論,要求趕快離開此地,理由是他們怕被當地居民殺害,導遊聽了表示他們不會這樣,那些觀光客還是充滿不安與疑慮。

        女主角受傷待援,聯絡之後,等到的答覆是救護車不能來,因為當地政府與美國政府之間的溝通有狀況,要派直昇機,也因為鄰國不答應美國直昇機穿越領空而受阻。褓母獲救後在接受詢問時,關心地問那兩個孩子好不好?工作人員回她:『不關你的事!』她難過地表示,那兩個孩子從出生後便由她日夜照顧,她餵他們吃早餐、午餐、晚餐,陪他們遊戲,他們就像她親生的孩子一樣,工作人員聽了只回她一句:『他們不是你的孩子!』

        溝通是人們彼此瞭解的方式,語言當然是最直接也最重要的工具,然而,如果缺乏信任的基礎,語言文字也只是一種遊戲,就如官方立場的聲明。想讓別人瞭解你,其實是先要瞭解對方,這樣才知道他理解的你是什麼樣子,也才知道該用何種方式和他溝通。傾聽是不二法門吧。

  謝謝你,我愛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