沒有一件衣服可以適合所有人穿——記雲林古坑國中『華德福』事件

夏天來了,晚上出去遛狗,除了小螃蟹之外,

路上經常見到已被處死的小蛇,人們這麼做,並不是因為遭到攻擊,

而是出於一種恐懼,一種想像多於實際可能發生機率的恐懼。

[@more@] 

近日,雲林古坑國中要轉型華德福學校,引發學校教師反彈,家長不滿,校長挨罵,落淚請辭,

在反對者眼中,華德福教育或許正如毒蛇猛獸,讓人倍感威脅,欲除之而後快。

暫且不論事件過程,畢竟,我不在場,也不甚清楚。

我想談的是,我對華德福學校的第一個印象,類似於古坑國中事件,

記得那時候華德福小學是在三星鄉萬富國小,也因為惹來家長的質疑而見諸媒體,

我是在報上看到這消息的,那時,我對『華德福』三個字完全沒概念。

 

今年,我女兒在慈心華德福學校要從六年級升上七年級,

這六年期間,他們班上轉出去的學生共有十二位,一個班級學生數廿八的班級,

前後陸續轉出去十二個學生,比例算是很高。

 

低年級轉出去的孩子,因為家長禁不住跟別人比較:

人家一年級已經會看注音符號讀書,為什麼我們家的孩子還不會?

記得他們好像是到二年級下學年才開始學注音符號,但別以為學校什麼都沒在教,

其實他們從小一就開始學認字,從象形文字開始認識一個字,連結一個相關的故事,

孩子在聽過老師講述後,要自己畫出這個故事—在被稱為『工作本』的簿子上。

每個學科都是採用這樣的方式,這工作本也就是他們的課本,

完整地記錄了孩子的學習過程跟內容,而且,還是獨一無 二、自己寫的。

 

到了中高年級,轉出去的理由多半是因為擔憂升學的問題,

我也曾經跟某位家長談論過,他問我:『你難道不擔心孩子以後沒學校念嗎?』

我當然不擔心!少子化後,是學校名額多於學生人數,未來是學校招不到人,不是學生怕沒學校讀。

所以,我修正了他的擔心,真正令他擔心的應該是:擔心沒有好學校唸,怕孩子以後沒有競爭力。

 

我用了個比較極端的例子反問他:如果你的孩子讀台大,但是因為感情問題就自殺,你覺得這樣的人有競爭力嗎?

我是台大校友,我說的是真實案例,上吊地點在我們女生宿舍的晾衣間。

所謂的『好』學校,是用考試成績評斷的,但學科成績好,並不等同於這個人其他部分的好。

決定人生的關鍵是態度,而不是分數。

 

真正的競爭力是什麼呢?

健康的人才有競爭力吧,而健康的內涵包含了身、心、靈三個面向。

求學只是人生的一個階段,未來大半輩子要面對的,是職場工作、感情、親情、家庭人際以及自我價值各方面的問題,

教育孩子成為一個真正的人,能夠去面對生命中的各項挑戰,正是華德福教育的精神跟目標。

 

很多人一提到華德福學校,就會把它歸類成所謂的『森林小學』,

認為讀這種學校是為了讓孩子快樂學習。

事實上,『快樂學習』只是看到表象,作為一位華德福家長,

我看到華德福教育帶給孩子更珍貴的東西是『自主學習』。

 

之前,遇過不止一位家長表示,他們的孩子為了寫作業經常熬到三更半夜,

這些都是國中部的孩子。家長不忍心看孩子這樣,

會質疑老師功課是否出得太多,

要不要跟老師反應,功課少一點?結果,孩子的態度都是認為不需要,

因為那是他們自己想要把東西做好,一點也不以為苦。

 

慈心華德福學校九年級的孩子有門功課,叫做專題報告,

每個人自由選擇自己有興趣的題目,

在老師的指導下完成一份報告,並上台發表。

我曾聽過一場專題報告,學生的表現令人感動與佩服,

在我看來,有些大學生可能都還沒有這樣的水準~~尤其是在態度上!

這便是在華德福教育下培養出的自主學習能力,

有這樣能力,勝於擁有名校的畢業證書。

 

華德福學校的設計者史代納,他認為教育對人類發展的貢獻如下:

『我們不應問一個人生存於現今的社會應具備那些知識與能力,

而是應該問這個人的內在潛能是什麼?

以及他的發展方向是什麼?

如此我們才能為現有的社會不斷地注入由成長中的這一代內在出發的新力量。

也只有這樣,社會才是一個由其組成份子,所共同創造的活社會。

而不是一個以既有的社會組織型態,來要求並塑造成長中的一代的保守社會。』

~~引自《邁向自由的教育》~~

 

只是,我也認為,沒有一件衣服可以適合所有的人穿,教育方式也一樣。

華德福教育好,但未必對每個人都好。

尤其在台灣尚有升學主義壓力的大環境下,

選擇成為華德福的一員(包括家長與孩子),

能完全自在、坦然面對孩子未來的,

我想並不太多,但這確實是一個學習的過程。

雲林古坑國中事件,在我看來也不是件壞事,

有衝突才會有解決方法,

希望大家能都找到適合自己穿的衣服吧!

 

 

延伸閱讀:

我們有責任讓下一代怎樣更像人

 

我們把下一代教養成什麼樣的人?

 

態度決定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