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拜的七幅畫》之崙埤部落 九寮溪自然步道

    我和淑瑩在九寮溪自然生態教育園區的入口,碰巧遇到崙埤社區前任總幹事賴成富,雖然是第一次見面,他知道我們兩個要去步道後,馬上說要陪我們去,我們原住民就是這樣熱情、好客,每個來到山上的人都是朋友,他一路上給我們講解生態園區的規劃內容跟步道的設施,也教我們認識很多植物,這次跟他有這樣的來往,幫我們上了很多課。

從自然生態教育園區開始到步道入口要2.2公里,步道的長度是1.8公里,來回總共要6公里,想走的人可能要先衡量一下自己的體力,我們在路上遇到一群年紀比較大的婦女,他們才走到教育園區的一半就要回頭,他們可能覺得這步道也沒什麼,事實上,他們連入口都還沒看到,真是可惜,錯過裡面的美景。

我看過步道裡的解說牌,才知道為什麼這裡會叫做九寮溪,原來,日本時代宜蘭山區的樟腦產業很興盛,那些砍伐樟木跟熬製樟腦的工人,曾經在這裡建立聚落,那時候,宜蘭由北到南,每一座樟腦寮都有編號,這裡的剛好是第九號,所以就把這條溪稱為九寮溪。

在以前樟腦寮聚落附近,可以看到許多筆直的九芎樹,賴成富先生跟我們說明,九芎適合當房子的樑柱,因而樟腦產業而聚居的人們,每到一個地方落腳,便會先種九芎樹,甚至直接利用活的九芎樹當柱子,讓樹可以繼續長大、變粗。第一次聽到樑柱還會長大的房子,讓我覺得真是有趣。

九芎樹還有個名字叫猴不爬,我們在這裡看到好多九芎樹,也遇到好多猴子呢!牠們在樹上跳來跳去,感覺好像在起舞,猴王看到我們就開始警戒,我們安靜地站在原地看,看到樹枝因為牠們的跳躍搖動,樹葉也慢慢飄落,是生態裡面的另一種美感。我們也有看到很大的腳印,我一看就知道是山豬,這個我已經很習慣,不會害怕,如果真的遇到山豬時,趕快爬到樹上就好。

 

我在步道看到一種植物,我跟淑瑩說,父母告訴我這是山羌在吃的,也是我們小時候在山上的零嘴,吃它的梗,越粗越好吃,賴成富先生說這種植物叫做鴨水掌,他摘了一根給淑瑩吃,淑瑩說酸酸脆脆的,還滿好吃的,我是想說拿來做醋酸泡菜,應該很不錯,不過在山上這東西不能吃太多,不然胃酸會太多。

淑瑩看到另一種植物蓪草(通脫木),她說在澳花的時候有人跟她說那叫『保麗龍』,問我知不知道。我小時候去山上放陷阱,看到這種樹,覺得很稀奇,因為有看母親砍過,裡面中間白白的,我在山上肚子很餓,就砍來吃,那白白的東西也不甜,但是吃了會飽,這也是我小時候的玩具,用那白色被人稱作保麗龍的部分,綁成人形做玩偶。

 

我發現九寮溪步道的特色就是好多橋,每一座都很美,從入口到最裡面的瀑布,會經過篤農橋(Ho nghu – doou nenn)、豁雲橋(Ho nghu – he lu yunn)、巴尬吊橋(Ho nghu – pa gah)、哈隘吊橋(Ho nghu –hagai)、臨瀑橋(Ho nghu –de ger ley),每座橋的造型都不一樣,不僅有泰雅的文化特色,施工細節都會考慮遊客安全,很貼心,崙埤社區的朋友們真的是很用心在經營這個地方。

看到這裡的風景我就很想畫畫,回來之後,我畫了豁雲橋,這座橋用了紅、黑、白這三種象徵泰雅的顏色,菱形是象徵『祖靈的眼睛』,我覺得這顏色跟深山的顏色很搭配。很感謝賴成富先生,他真的很熱心也很有心,我感受到崙埤社區做得很好,最重要的是他們幹部能合一,如果大家都能這樣,每個社區就會成功,祖靈的眼睛會一直看著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