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J有篇貼文:
教育的未來(Did you know?)
http://blog.ilc.edu.tw/blog/blog/181/post/5053/87173
流浪長工的部落格也貼過同樣的東西:
http://blog.ilc.edu.tw/blog/blog/691/post/16968/86843
我在更早之前就收過轉寄的郵件文章,可見還挺熱門的。
[@more@]
你看過了嗎?看過之後有何感想?
如果你接收到的資訊是其中引用的一堆數字、比例,
我想你獲得的可能會是驟升的緊張與焦慮,
到底『未來』是怎麼樣?根本沒人拿得準。
這讓我想起一月份的師訓,丁丁老師在一開始上課時丟出了一些問題:
21歲前的華德福教育,真的適合當代人的需要嗎?(按:完整的華德福教育是從小學到高中)
身心靈平衡的人是什麼樣的狀態?如何放到華德福教育中檢驗?
這真的適合台灣現代的人嗎?
當孩子接受華德福教育到21歲,從學校走出去時,具有哪些特質呢?
丁丁老師提到,有一位從慈心畢業,現在就讀某高中的學生,
經常在假日回來校園走走、坐坐,他表示是回來充電。
丁丁老師問他,去到外面體制內的學校,令他最感困難的是什麼?
那學生的答案是:價值觀。
他表示,上了高中,老師第一堂課就對學生說:『不要選社會組,沒前途!』
他完全沒辦法接受,老師為什麼這樣講,無法跟老師的價值觀對話。
我曾經跟一位慈心家長聊過他目前就讀私立高中的孩子,
我問他:『適應上有沒有什麼問題?』
這是我遇到一般人最常問的,他們通常都帶點懷疑:慈心畢業的小孩有沒有辦法適應這個社會?
對方很直接地回答:『是老師要適應他!』
那孩子在學校的成績排名是在後段,但是他完全不受成績影響,
仍然自在地上課學習、參加社團,讓老師很訝異地說看不出來他是成績不好的學生。
每次考完試,班上同學個個愁眉苦臉,心情不好,唯獨他總一派輕鬆,
一問之下,原來大家都會因為分數受到父母各式各樣的處罰,
那孩子向同學表示,父母從來不曾打過他,同學都不肯相信。
華德福教育不是為了培養快樂、自由、沒有壓力的小孩—— 這是它在台灣最常受到誤解的地方。
引用一句丁丁老師說的話:『我們有責任讓下一代怎樣更像”人”!』
這是華德福教育念茲在茲的使命與任務。
你知道未來是怎樣嗎?
物質的世界用著可以預期但卻又難以掌握的方式在變動著,
如果放任自己隨著這樣的脈動流轉,未來永遠都會是充滿不確定性,甚至讓人不安的。
在變動的世界中,我們該思索的是不變的本質:生命的意義究竟是什麼?
華德福教育希望孩子是身心靈平衡的人,那身心靈平衡的人會有哪些特質呢?
這是師訓同學們上台在黑板寫的,僅供參考。
你也可以想一想, 你希望孩子們(不管是你自己的還是你所教的)是個有什麼樣特質的人?
相信,有了這樣的圖像,你就會更清楚知道,教育的未來是什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