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中的科學~航空母艦解析

 

20121112

此圖是:法國戴高樂核子動力航空母艦。

 

航空母艦是強權國家展現力量的工具,美國是目前全世界操作航空母艦最純熟的國家。

但最近,大陸軍方修復幾乎成為廢鐵的前蘇聯航空母艦,重新命名為「遼寧號」,

引起周邊國家甚至美國的緊張。

那是因為,一支航空母艦戰鬥群所能投射的陸、海、空軍武力,

甚至可堪比擬一個中型國家的軍事總實力。

退役海軍上校翟文中說,航空母艦形成的軍事威脅,主要是來自空中。

201201112news

 

1910年美國首創飛機在港內停泊的軍艦上起降,到第一次世界大戰時,

飛機不但用於偵察敵情與空戰,水上飛機更是擴大戰艦耳目。

翟文中指出,那時開始有人查覺飛機可能帶來革命性的海戰優勢,

英國、日本、美國不約而同建造航空母艦,

這時航艦的明顯特徵就是艦艏到艦艉的全通式甲板。

美國海軍的第一艘航艦不同於英日設計,而是改裝自運媒船。

這艘改裝航艦奠定了美軍航艦操作基礎,

彈射器已運用於飛機的起飛,蘭利號也為日後的美國海軍訓練大量飛行員,

以應付第二次世界大戰的需求;

在兩次世界大戰期間,美日英三國大力發展航艦。

二戰爆發後,1940年11月的英義塔蘭托戰役是航艦攻擊敵艦的首次戰例,

英國以1艘航艦、21架魚雷轟炸機,

造成義大利1艘戰艦遭擊沉、2艘戰艦與1艘輕巡洋艦遭擊傷,英軍代價為2架戰機。

另一個著名的例子為日本偷襲珍珠港。

日本攻擊艦隊納編6艘航空母艦,在1941年12月7日派出354架轟炸機與戰機,

重創夏威夷珍珠港內的美國軍艦,造成美軍陣亡2402人、

8艘戰艦沉沒、3艘巡洋艦受損、2艘驅逐艦沉沒、188架戰機被毀、155架受損,

但航空母艦逃過一劫;

日軍代價僅是29架戰機。

1942年6月4日美日爆發中途島海戰,

攻方的日軍有四艘航艦,但因美軍戰前破譯日軍的無線電密碼,

得以事先將3艘航空母艦部署在有利位置,造成日軍全部航艦沉沒,美軍損失1艘,

這場戰役成為二戰太平洋戰爭的轉捩點。

二次大戰結束之後,航艦在動力與起飛方式有了新的發展,

前者出現了核子動力,後者分成彈射、滑跳與垂直起降等3大類。

翟文中說,傳統動力航艦若要在大洋長時間值勤航行,燃料的補給非常重要,

美軍改採核子動力之後,續航力大增,

像是美軍第一艘核動力航艦企業號,一次燃料可航行40萬海浬,

企業號第一次添加核燃料,是在服役後的第3年。

核動力航艦的另一個優點是不需要排煙囪,這可降低紅外線訊號,

也讓艦上人員不必受到廢氣汙染,更可縮小敵人雷達掃描航艦的反射訊號。

目前美軍有11艘航艦服役,全部是核子動力。

但不是每個國家都能比照美國付出高昂成本來養護航艦,許多中型航艦應運而生,

這類航艦不採用美軍的彈射方式,

而是把艦艏飛行甲板上翹起,讓戰機以自身動力滑跳起飛,

像是俄國的庫茲涅佐夫級航艦(大陸的遼寧號屬這類)就是典型。

第3種航艦的起飛方式為垂直起降,

全球防衛雜誌採訪主任施孝瑋說,這類航艦有時又稱為直升機母艦,艦上除可搭載直升機,

也可部署垂直起飛的噴射戰機。

航艦在二戰結束後至今近70年間,參加過多場戰役。

其中與國人切身相關的是1996年台海飛彈危機,

當時大陸軍方在東南沿海進行針對台灣的軍事演習,並試射多枚地對地飛彈。

美國派遣尼米茲號與獨立號兩支航空母艦打擊群,部署在台灣周邊海域,危機才終告解除。

全世界有能力建造航空母艦的國家非常少,只有美、俄、英、法、西班牙與義大利,

外傳中國大陸正在建造國產航艦,但尚未問世。

現在全球服役中的航艦有21艘,美國就囊括11艘,

法國的戴高樂號則是美軍之外唯一的核動力航艦。

亞洲擁有航艦的國家只有印度、泰國與中國大陸。

其中,大陸遼寧號噸位最大,有65000餘噸,

泰國查克里‧納呂貝特號航艦噸位最小,只有11000餘噸。

 

尼米茲號抵達香港(2010.2月http://youtu.be/ui_PCPLp4bo

 

 

國家地理頻道介紹尼米茲號

http://youtu.be/iRSRaYkM484

http://youtu.be/7hjTBdhLZdw

http://youtu.be/PVsFlk67r5k

http://youtu.be/-Jn8MyYF37Y

http://youtu.be/j7EhZHE-zKY

 

一九九六台海危機(現在回憶起來,還是覺得很恐怖)

http://youtu.be/y0ity2XXcgo(大陸的新聞報導)

 

http://youtu.be/ylDREpeJAFQ(台灣的新聞報導)

 

2006年暑假去夏威夷珍珠港玩 實際拍攝到的照片 港內停著尼米茲號航空母

DSC01589

楊旺祥

冬山國中理化老師

您可能也會喜歡…

跳至工具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