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級閱讀寫作]重新開始(補上作業)

去年暑假參加了楊裕貿老師兩週的的作文教學師資,扎扎實實的學習了寫作教學的知識,我就是個[一時一刻](台語,想到甚麼就要立刻去做)的人,回到教學現場,立刻與同事換課來實踐,三、五年級各換到一週一節。

不過,從部落格首頁的目錄來看,我記錄下來公開的不多……..

因為總是覺得哪裡卡卡的,當一個新的教學嘗試,在一個不是自己的班級,又是一週只有一堂,一學期下來只覺得很慌亂。40分鐘好倉促,變得我只能趕時間,無法認真看待學習這件事,當我覺察到後,立刻將後來的幾次教學放慢速度,但,沒做完的事延到下週就冷下來了,無法再繼續,這件事困擾著我。

真的非常感謝兩位同事,願意配合我的無理要求,這學期將課安排成隔週上兩節,單週上三年級兩節、雙週上五年級兩節。

課堂時間解決了,課程內容我也一直反省著如何改進,上學期我每週都在認真備課,想辦法將在楊老師那裏學到的用到我的教學,但就是在有許多地方會卡住、不順,演變成學期中後這個教學竟然快要變成我的負擔……教學應該是快樂的,一定是哪裡出問題了~~~~~~

寒假中,參加了王政忠老師整天的研習,我沒帶筆電去,用手寫記了滿滿的八張筆記回家,回家後又用手寫重新謄稿又思考了一次(為什麼不用打字?因為有許多地方是牽來牽去的,還有立刻思考到的想法,很難用word來記錄),開始在心中產生了一些想法:我該如何將這些用到我的學生上呢?

也沒急著去想清楚,就擱著,一直到前天跟輔導團夥伴高介仁老師搭檔到某校講座,我在台下聽著聽著,忽然發現我的問題點了!原來如此………

[@more@]

看著五下的課文,好多頁啊!(低年級教久了的後遺症)開始進行我的分析

邊看著課文,邊寫下我的整理,寫到這裡(下圖)我忽然想到:

學生怎麼知道要如何整理出第一層呢?

原來,之前的第一層我都以為很簡單就可以出現,就”直接”出現,原來如此………

clip_image001

於是,我回到王政忠老師的研習筆記去看(王老師整天的研習,在現場將老師當作學生實作,我多麼幸運可以從中學習到引導學生的方式),是一段段的帶領孩子找出第一層;我回到高介仁老師的簡報去看,是一段段的帶領孩子找出結構,原來如此………我在這一步走太大步了

~~~~~~~~~~~~~~~~~~~~~~~~~~~

開始五年級的課堂

兩節課中間不休息

進入課程前,先將全班分五家,每家三人,分別是爸爸、媽媽、小孩(這裡採取的方式是王政忠老師的分組方式),每一家的爸爸是負責人,爸爸媽媽要照顧好家裡的小孩,討論時也要把小孩教會,上台發言爸爸可以得10分、媽媽20分、小孩30分,每次課堂結束會將分數記錄在學習單上,回家功課請爸爸媽媽要督促小孩寫,小孩寫得好分數高,爸媽的分數也會一起加上去,小孩也要認真學習,否則到時候變成沒有人要的小孩就要跟老師一組(瞪大眼睛說話),那就不是那麼好過了哦!

clip_image002

開始進入課程,請學生看課本寫出答案

(因為課程進行,沒時間拍照,只能將老師記住的部分大約記錄下來 藍字:學生 紫字:老師)

Q1:第一段在說什麼?

(巡視各組發現卡住…….)

老師提示一下,請將課文做刪減,不能用自己的話講,要寫出完整句子不是語詞(王老師說:解讀文章時文本分析時,老師切記不要過度闡述,只需要事實摘要)

(巡視各組發現寫得落落長…….)

老師提示一下,一句話講完,這組寫:台灣地方的命名與當地的地形、物產、開發過程、先人期望息息相關,可以發現不一樣的台灣。

“當地的地形、物產、開發過程、先人期望息息相關”這些,都是在說明命名的原因,這些都是”說明”,說明不需要寫出來,這樣懂我要的是甚麼了嗎?

clip_image003

這一組”相關事物”這幾個字課文內有嗎?老師要的是”原文去刪減,不能用自己的說法”

clip_image004clip_image005

clip_image006

這樣你們知道我要的是甚麼了嗎?

Q2:來試試看第二段在說什麼

clip_image007

(老師巡視,發現卡住……)

提示大家,前面兩個字用”介紹”好了,介紹……

介紹花蓮是閩南語洄瀾的諧音

介紹花蓮是溪流蜿蜒海岸山脈浪花洶湧

介紹花蓮是地形命名閩南語諧音

……….

我們來看一下課文,第二段介紹花蓮是因為地形而得名,接下來寫得甚麼溪流蜿蜒…….叫做洄瀾,這些句子是不是都在說明花蓮用地形命名原因,我剛剛說過,說明不要寫。這樣懂我在說什麼嗎?再修改

這時候聽到某一家的爸爸啊哈一聲,果然他真的會寫

趕緊教一下家裡的媽媽,這一題要媽媽回答

介紹花蓮是以地形命名的

Q3″:再看看第三段在說什麼?

clip_image008

這一組寫這樣,我們回頭看第一段,第一句,”台灣各地方的命名,與當地的地形、物產、開發過程、先人期望息息相關”

第二段是介紹花蓮是以”地形”命名的,這樣第三段是介紹甚麼?竹子、蘭花這些通通稱為當地的”物產”,這樣你們知道要寫甚麼了吧!修改

介紹竹山和蘭嶼是以物產命名的

Q4:第四段在說什麼?

這一段複雜很多,提到的例子很多,訊息雜亂

clip_image013先人發生的事」這是課文裡的還是你們自己想的?我剛剛提示過,要原文修改哦

 

clip_image014這組也是,「生活習慣」也不是課文裡的

clip_image012clip_image015

只有頭份九份?其他的呢?

我們一起想想……

如果,我們都不要寫出地名呢?可以怎麼寫這個句子

重新討論,等了許久……

介紹以開發過程命名的地方

哦!這組改得不錯哦!那我們前面兩段也重新修改一下,不要寫出地名的

第二段是介紹以地形命名的地方

第三段是介紹以物產命名的地方

第四段是介紹以開發過程命名的地方

回到課文第一段,那一句,”台灣各地方的命名,與當地的地形、物產、開發過程、先人期望息息相關”,這樣第五段會嗎?

clip_image011介紹以先人期望息息相關的地方

我們再回頭唸一下前面整理過的

第二段是介紹以地形命名的地方

第三段是介紹以物產命名的地方

第四段是介紹以開發過程命名的地方

所以第五段是介紹以先人期望……

命名的地方

第六段在說什麼?

臺灣地名尋根加深對臺灣的認識

(忘了其他組寫什麼了……)

clip_image010

 

接著,請各組完成這張表格

從表格可以看出這篇課文的寫法是先寫總的,然後分段寫出第一段說到的,分說,最後再總的來說,所以是總分總的寫法

下方是回家作業,依照上方的表格畫出簡單的圖,提示學生如何將表格整理心智圖的各個分層

~~~~~~~~~~~~~~~~~~~~~~~

學習單要兩週後才會收回來,我必須先將課堂記錄下來才不會忘記。

 

這是第一次這樣上課,老師主導性強,小組也幾乎都是爸爸在負責,但可以看見每次爸爸在寫時,媽媽會參加一點意見,寫完後他們會教小孩,所以每一家都很認真,有別於以往有人在閒晃或聊天的景象。寫學習單時爸爸媽媽會指導小孩,告訴他哪裡怎麼寫。

 

將學習到的資訊轉化成教學,果真是不容易的事,這樣討論的課堂考驗的是老師的功力,在王政忠老師那天的研習課上,我就看見這樣功力深厚的討論帶領,即使當時是由參加研習的老師組成的小組,那一問一答仍可看出老師引導的精彩。

兩節課裡我必須聚精會神的去看學生寫的,更要立即從中去幫助學生不斷整理思考,這樣腦力激盪的課連老師我都覺得真有趣。

 

就如王老師在研習時說的:並不是要大家學會這套教法,而是希望大家能夠思考如何在自己的教室裡實施更適合自己班級的方法(大概是這個意思的一句話)

上學期我以寫作技巧為優先考量, 不斷想著如何在教材裡分析出技巧教給學生,但我忘記了,應該從閱讀中去學習寫作技巧,應該先讓學生學會如何閱讀。

 

第一次的課讓我充滿興趣,不管做什麼,覺得有趣才會繼續。

 ~~~~~~~~~~~~~~~~~~~~~~~~~~~~~~~~~~~~

一週後,感謝導師協助收回學習單

這一家的答案最完整

 

也發現各式的表達圖

 

這一家的小孩原本應該是快要跟老師一組的那種,能夠有這樣的完成度,鼓勵一下

 

發現一個比較大的問題是,只有一家完全擷取資訊正確,其他家都像下面這張,並沒有擷取到重要訊息。

因為這兩段舉的例子多,又有正面的相反的說法,所以學生找不出訊息重點…….很好!這就是我下次要針對的教學點了!

 

 

 

 

 ~~~~~~~~~~~~~~~~~~~~~~~~~~~

從作業的收回,我發現孩子在各段落找出重點的能力還很弱,無法分辨哪些是重要、哪些是說明的句子。五家只有一家寫對,而哪一家只有爸爸是能力可以的,表示我在這一步還是太大步了……

上次看其他老師教學時,我提出一個討論點:學習單應該與教學設計相關聯,應該可以從學生的作答中找到需要老師介入的地方。

我從收回的單子裡,找到了下次的教學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