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正式進入入小學的學前二年被疫情打亂,在幼稚園裡原本能做的生活能力訓練和團體規範調適被時不時的停課中斷練習,這批在二年疫情後入學的小一新鮮人和他們的家長跟過去有什麼不同呢?在開學一週後,似乎能提出現場的觀察並試著用不同的方法來應變,就讓我來分享一下吧!我想分成三個方面來談:

首先當然是老師自己的準備,過去在開學前,老師大多是以寄發新生資料和電訪來建立連結,之後便是等到新生訓練或開學日(有些學校直接在開學日做新生訓練)見面,再陸續以實體聯絡簿用通知單建立班級的群組或社團線上工具等,但是在疫情可能在開學前就升溫的壓力下,今年的親師聯絡管道勢必得提前建立。於是在寄發新生資料時,將新班的LINE 官方帳號的邀約方式印成小卡,一併寄出,讓家長收到資料後,能馬上描碼或輸入代碼加入社團。果然在短短一週內就有八成以上的家長都加入了,再比對資料用簡訊和電訪確認未加入的原因,於是開學前十天家長都已經加入群組。達成第一個目標:盡快建立和家長的聯絡方式。

(大沈老師運用CANVA制作的小卡)

第二個目標:透過表單了解學生的程度並建立良好的連結。病毒能加速生物演化的速度,也加速了老師使用資訊工具的進度,那好的工具除了增加了速度,能不能有效拉近親師的距離呢?俗話見面三分情,除了等新生訓練親眼看到家長和孩子,老師能如何快速破冰,讓家長對老師有好印象。運用LINE官方群組裡不同的功能:多頁訊息、自動回應和圖文選單,讓家長能先獲得需要的資訊、能很快得到答案和能看到老師的慎重用心。

先在加入的歡迎訊息裡,請家長填寫一份表單並繳交學生的照片檔案,在表單裡調查傳統新生制式紙本填寫裡忘了問卻很重要的事。

分為二個區段:第一區段是詢問孩子的主要照護者、指導作業的地方、正音能力和個人興趣,這些能讓老師迅速掌握學生的學習起點狀況。第二區段則是條列出老師認為學生在進入小學的初期可以具備的能力,提供家長檢視孩子目前的狀況,在正式入學前提供家長能陪孩子練習的項目,幫助孩子能適應團體生活,成為團體裡重要的一份子。

第三個目標:主動表達善意,提供專業協助。利用表單收集學生的照片,在群組裡製作歡迎的多頁訊息和分享小一生入學的網路文章,讓家長新生入學的焦慮期能感受到未來教育合夥人的誠意。下面是筆者在今年分享了在親子天下的小一老師教學態度和關於新生入學問題集,都非常適合留下來,當成小一新班的起手式。

人和人之間的信賴感,不是全靠身份和學歷,而是要累積很多很多讓人放心的小事,把每件想到的小事都做好,就能成功贏得家長的信任,在開學前就能有個好的基礎,家長安心自然就願意配合。

整理一下在開學前,今年老師在疫情的陰影下,利用line官方帳號超前部署完成三個目標:
第一個目標:盡快建立和家長的聯絡方式。
第二個目標:透過表單了解學生的程度並建立良好的連結。
第三個目標:主動表達善意,提供專業協助。

於是在開學前,在所有家長都已經順利加入群組,並且填寫表單回傳照片後,老師的心就安了一半了。便有心力能觀察今年的家長和孩子的行為,比對過去的經驗後,再來微調教學的方式和提出適當的建議。

家長的部份,焦慮不安是每年新生入學都一定會有,可能是因為疫情已經進入第二年,家長對學校的防疫要求配合度很高,而且也表達出對這二年孩子幼兒園的間歇性停課造成孩子學習上可能落後的擔憂,當然就可能出現太過保護,所以期待老師能多加照顧的心情就更明顯了。提出的問題也會比過去來得多,可能過去只要發下通知,家長就會配合,現在的家長會要求老師能清楚說明原因、並對自己的想法較堅持,老師就必須做更完整的說明,當然這也是應該的,不過,一般人很難想像小一的教室會有多忙亂、不光是資料要彙整回報、學生的適應、家長也要逐步調整生活,再加上防疫工作和種種延伸的瑣事,每天都是上緊發條、被事情追著跑,還要提醒自己記得微笑,安撫小一孩子。這時如果再接到家長的詢問電話,就怕不能回答清楚造成誤會。

所以我盡量在發通知時,利用群發訊息可一次發三通各五百字的文字或影片訊息,將需要家長配合的原因、做法,並主動提供可能產生的問題解法,讓家長能第一時間得到足夠的資訊來下決定。並將所有公告的訊息和老師的班級事務提醒全都整合在PADLET裡,這個平臺的優點就是一目瞭然,並可上傳很多格式的檔案,如行事曆和重要公告就能直接上傳,讓家長能看到全文或發文單位,了解老師只是轉達並提供協助的人,有問題,我們都有一起討論的空間

和家長溝通的方法,因人而異,但最大的公因數一定是我們都重視孩子,所以在討論時,如果我想提出我的做法,必定會先把這個做法是基於想幫忙孩子做得更好來設計的,這樣往往家長會比較容易放下自己之前的想法,先配合老師做做看,一旦家長表現出對老師的善意,那老師可得打鐵趁熱,感謝家長願意讓善回響。

最後一定要來說說,在疫情下度過幼兒園二年的孩子們了。在第一週,小一導師們紛紛收到不小的驚喜包,驚的是學生的生活能力和社會能力的確普遍比過去一年級的孩子需要更多提醒和協助,這點不意外,畢竟長期間在家,家人往往就是包辦一切,孩子沒有太多能獨立完成的機會,更無法和他人有更多接觸下,最熟悉的互動對象就是大人了,也習慣直接由大人幫忙解決問題,說我不會的孩子變多了。老師比過去要更有耐性。

不過也有喜的部份,沒有足夠社會化的孩子,如果在家長仍然給予適當的教導,對大人是敬愛信任的前提下,他們的童言童語更加自然直白,一個小男孩每節下課都要來抱一下,撒嬌的孩子不只一個,所以下課一到,老師左擁右抱,會覺得自己好像被眾星拱月,有種兒孫滿堂的愉悅(咦),老師調整心態,就是下修標準,再把學習任務切分成更容易操作的步驟,建議功課在指派時,除了在學校完成一定程度外,對回家後就忘記功課的孩子要再加上練習口頭重述的練習,這點如果家長能配合效果會更佳。

自我感覺良好這點,更是讓人印象深刻,小男孩一下課就熱情邀約老師去當他的觀眾,要看他爬上遊樂器材的高臺,將來可以往登山攀岩運動發展;小女孩完成功課的方式和其他同學不同,仍很有信心的回答課後班老師:「因為老師這樣功課很難,只有 我會做,其他人不會,他們就做那種方法」逗樂了我和課後班老師,一掃開學週的疲勞。

疫情帶走很多我們熟悉的事物,慶幸的是在這二年裡,我們學會了更多方法去解決共同的困難,不停下學習的腳步;慶幸的是,我們終於重回實體教室,能和家長一起陪伴孩子成長;慶幸,明天又會啟動新的一天,加油!

 

 

 

 

 

 

最後修改日期: 2023 年 6 月 15 日

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