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得子口溪導覽手冊(電子書)

得子口溪是位於宜蘭縣北部的河流。起源自雪山山脈烘爐地珊,匯流福德坑溪、金面溪、林美溪、武暖大排,湯圍溪、十鼓溪、武營溪與猴洞坑溪等支流,流經宜蘭縣礁溪鄉、壯圍鄉與頭城鎮,中游部分被稱作二龍河,下游則稱為竹安河,最後再頭城鎮竹安溪口出海匯入太平洋。

這裡曾經是商船往來興盛的水路,後因河道變遷,得子口溪經常被蘭陽溪與宜蘭河等河流搶水襲奪,在過去水利建設未發達的時候,這樣的情形到大雨洪水時常發生,居民苦不堪言。

icon1.jpg   icon2.jpg

踏青-悠遊流流社導覽手冊

『流流社』為平補族噶瑪蘭人的舊聚落,位於宜蘭五結鄉季新村冬山河下游南岸,與親水公園隔河相望,是蘭陽平原上殘存的噶瑪蘭舊社之一,目前僅存四、五戶人家居住於此。此書-『悠游流流社導覽手冊』的誕生,讓逐漸被遺忘中的噶瑪蘭人的文化,開啓一扇友善之門,接續一條噶瑪蘭文化的傳承之路。

聚落的歷史與人文~~噶瑪蘭流流社

平埔族噶瑪蘭人舊聚落流流社,位於宜蘭五結鄉季新村,在冬山河下游南岸,與親水公園隔河相望,是蘭陽平原上殘存的噶瑪蘭舊社之一。

 

    清代史載噶瑪蘭聚落有36社,約五千人,蘭陽溪以北有20社,主要分布在宜蘭河流域的礁溪、壯圍和宜蘭市;溪南有16社,主要位於冬山河流域的五結、冬山和羅東,流流社即是溪南16社之一。流流社的聚落早期噶瑪蘭人多傍水而居,或居於平原上凸起的高地,以農耕、漁獵為主,過著樂天悠游的初民生活,「流流」二字由噶瑪蘭語音譯,意思是地形細長或水流沖積之地,流流社址即位於冬山河南岸的高凸沙地上。

    流流社聚落入口聳立著一顆高大的橄欖樹(大葉山欖)為聚落地標,早期馬偕牧師當年遊經之處,就會設立教堂並栽種幾顆橄欖樹,流流社內的橄欖樹,相傳即為馬偕牧師所植,加上樹形高大,果可食用,又能做染布材料,故亦深受噶瑪蘭人的喜愛。    

聚落的歷史與人文~~新舊寮

農業社會早期,內山一帶原住民出草殺人事件頻傳。村民為防範原住民出草殺人,於是組織勇士壯丁在內山設置哨站,取名為「隘勇寮」。敵人進犯時,值守之人便以木櫃(中心挖空之木頭)敲擊出聲,警告村民注意撤退。木櫃敲擊之聲多寡,便代表敵人進犯人數的多寡,如遇敵人數少時,村民也會進行反擊行動。後來原住民無法從內山進犯,又翻山越嶺從另一面溪谷出沒,村民而後另設一哨站防衛,於是新設哨站便名為「新寮」,舊哨站名為「舊寮」,這便是中山休閒農業區「新寮、舊寮」地名的由來。

另有一說,「寮」是指村民上山採樟製作時的樟腦寮,當時上山採樟腦必須冒著被原住民出草的生命危險,故有宜蘭俗諺「採一斤樟腦,流一斤血」之說。隘勇寮下思想起,看著兀自矗立的木製高台,成為今日訴說著古往記憶的文化驛站,亦有所得。

聚落的歷史與人文~~利澤簡

利澤簡又稱里德幹,奇利簡。即指今利澤社區,原為噶瑪蘭族利澤簡社居住之地,利澤簡(Hedekanan)噶瑪蘭語原意為休息之地。咸豐年間遷移至加禮宛社舊址。後為漢人街肆所在,當地漢人又稱此地為奇力港(台語港與簡同音)

 圖片來源:五結鄉公所

本區原為冬山河河道上的渡口,船駛入港口,時常擱淺,因請媽祖庇佑才得以順利通過,為了彰顯媽祖神力而稱為奇力港。

宜蘭縣史館

也有另一相似傳說,為清康熙皇帝敕封12尊天上聖母,由福建省莆田縣的聖母廟分靈到台灣,其中一尊駕臨於此,但港內水淺,船隻在海上漂流,船員像媽祖禱告,不久海水上漲,船隻得以駛入,順利奉安祀奉天上聖母,因此當地居民將此發生奇蹟之地稱為奇力港,不過這僅是穿鑿附會的美麗傳說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