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禮宛社-舊番

    加禮遠(Karewan),噶瑪蘭語意指尖尾瑪瑙珠,有沙崙之意。位於冬山河下游南岸沙埔地,今濱海公路東側季水路上,季新社區活動中心附近,為噶瑪蘭族社地所在。本社與掃芴、奇武荖為東勢三大社,因漢人入墾,生存空間受到脅迫,而於道光20年移往南方澳,後再移往花蓮新城的加禮宛平原,甚而台東加走灣一帶。根據日本學者伊能嘉矩於明治29年的調查,當時加禮宛分為上、下二社,平埔族人口各僅剩1530人。原社地大部份已成漢人聚居地,主要為林、陳同姓聚落。 [@more@]

圖一:五結鄉季新村加禮宛社番屋    (圖片來源:五結鄉公所

圖二:現 季新村活動中心

 (圖片來源:宜蘭縣史館)

文字整理:于沛霖、林美芸

大湖底聚落群

「大湖底」中一詞中所謂的「大湖」是指位於今員山鄉逸仙村的水利設施「金大安埤」,而「大湖底」的說法則是大湖地區居民對外稱所住區域的用詞。

大湖底聚落群依行政區域而分指湖東、湖西、湖北、逸仙四村,主要是以「金大安埤」為中心命名,而大湖地區有宜蘭河支流五十溪及大湖溪流經,居民大都是未諳客家話的客家人。

[@more@]

圖一:金大安埤就是大湖

圖二:五十溪–宜蘭河的重要支流

  過去這裡的居民大都以種植果樹為生,近年來為發展地  方產業,成立「大湖底休閒農業區」希望能帶動地方產業的發展,提升地方的知名度。

    文章整理:陳文傑  照片拍攝:陳文傑

龍目埤、內湖仔還是望龍埤?

 

    『望龍埤』又名『軟埤』,噶瑪蘭廳志記載為枕頭山埤,位於湖山國小後方,為湧泉而形成,三面環山,湖域面積約四公頃餘,原始自然,後乾涸多年,員山鄉公所於93年,仿農民犛田整地,防止湖水下滲後,又引用枕山圳水源蓄水成功,且可調節該灌區農田灌溉功能,依易經「雲從龍、風從虎」之古諺,改湖名為「望龍埤」,祈求雲雨滋生,造福蒼生。也稱為龍目埤、內湖仔、目龍埤。 [@more@]

經過整治規劃後的望龍埤:

登步道俯瞰望龍埤:

  之前曾是很多偶像來此取景的重要景點,藉由偶像劇的播出將望龍埤

推銷出去,不也是觀光再造,帶動地方產業的發展,促進地方經濟的發

展。

文章整理:陳文傑   照片拍攝:陳文傑

東港聚落簡介

「東港」名稱的由來:

        宜蘭在古地圖上西為西勢大溪(今宜蘭河)及東為東勢大溪(今蘭陽溪) ,它們的出海口則分別命名為西港東港西港就是今日的烏石港,東港即為現今宜蘭河、蘭陽溪及冬山河出海口左側的聚落。東港聚落」目前位居宜蘭縣溪北自行車步道起點,同時在河口處也是候鳥棲息之處,在此可以享受自在的海濱鐵馬行,同時也可以觀察到此地海濱的生物多樣性。

「東港聚落」漢族居民:

        此地的居民可以分為三大族群,分別是族、噶瑪蘭族及外省遷入的族群。族」:這裡的族多是由大陸移民過來的,從東港慶安宮的廟誌「本宮始建於清道光年間。是本地先人在此航海為生。籌建於東港口北邊。是一座磚木造古式平家廟。奉祀廣澤尊王朱府王爺蘇府元帥為主神。」可以看出,族遷移至此,並將信仰也帶到這裡。 [@more@]

「東港聚落」噶瑪蘭族居民:

       噶瑪蘭人的祖先,乘船來到宜蘭平原外海,有的在蘭陽溪口登陸、有的更北上到頭城一帶登陸。」同時,貓里霧罕橋這個名稱,也是噶瑪蘭語的發音。所以,本地有許多噶瑪蘭族人,他們大多姓,但由於其母語的使用少,其母語多半已經失傳,且大多向外發展。

「東港聚落」外省族群居民:

        這裡的外省族群原多屬於大陳島居民,由此地漁師廟誌可以看出,「我同胞原居大陳,溯數世而十世以上亦居於斯焉。環海繞之水,之所孕育給民,之所需天,無懼風,需進取者,存漁師爺之庇祐也。民國四十四年初,暴秦犯師,我無願枷鎖之加身,離家園隨政府至。…勒石為念,心繫父母之鄉,賴神之靈,終必得歸故地誌之。」但現今這些與政府遷台的老兵多半凋零,而年輕的一代也出外打拚,只有漁師廟每年祭祀活動時會回此地。

「東港」聚落的重要:

        宜蘭東港得天獨厚在冬季有鰻魚隨洋流來此地培育鰻仔,愛吃鰻魚的日本人於是向本地漁民收購,或是在台灣養成成鰻,讓當地民眾在冬季多增加一筆收入,但現在除了當地居民之外,不少原住民也隨著季節到此地搭蒙古包進行捕撈。

    冬季還有另一群遠道的嬌客至此,那就是候鳥。而本地的居民多半以不干擾候鳥的作法,與當地的候鳥和平共處。所以此處也提供溪海釣客、賞鳥客與時下最夯的自行車騎士一些補給。  而現在在海岸國防的規劃下,「東港」海邊也有海巡署的隊部,為沿海的安全把關。

文字整理:公館國小 曾繁琦

教材編寫小組第一次編輯工作會議

日期:99年12月31日 

工作內容:主題架構內容分組提列討論

目標:

1.確認各主題架構初步整合&編寫內容細項

2.協調分配各主題資料蒐集

本次會議邀請專家分組帶領針對各主題架構內容進行第一次編修

圖一:進行本次工作會議目標及進行方式說明

 [@more@]

 接續分組進行架構內容修正

圖二:宜蘭河流域小組邀請宜大張智欽、吳敏顯老師帶領

感謝兩位老師辛苦!

會議中張教授也允諾提供宜蘭河流域自然與人文資源相關調查報告電子檔

以提供編輯小組更正確豐富之參考資料來源

真正足感心ㄟ!

圖三:冬山河小組則由非常認真負責的陳財發老師帶領

雖然要拿起眼鏡才看的清楚字….老師加油!

 各位加油ㄚ!

革命尚未成功,同志仍需努力

衷心希望藉由各位的參與能更清楚擘劃本計劃之理念與目標

並期以更謹慎、負責態度參與本教材之產出歷程

感謝所有參與本計劃之夥伴

非常感謝所有夥伴的參與
不管您是自願或是被指派亦或是找不到人只好主任親自下海
我都要感謝您參與本計劃教材產出…..

因為有您的參與,計劃才得以計續向前走

因為有您的付出,教材才能有目前初步風貌

因為有您的熱情,編寫小組方有動能繼續產出

期待未來的產出能提供教師方便且適用之補充教材

改變是一種很困難的事,能把困難的事做好,方能贏得許多掌聲

我門都正在努力中………

水路教材編輯小組…加油…..

 

 

噶瑪蘭水路特色課程計畫~~拉近日益疏遠的人河感情~~

本計劃以產出水路之整合性教學補充教材為主,結合建置網頁教學資源,以提供全縣教師教學參考使用

並於教材產出後將陸續辦理教學運用與教學資源推廣…等

計畫內容簡介如下:

一、計畫規劃範圍&參與對象:

1、流域部分:包含宜蘭河與冬山河兩條流域。

2、學校部分:包含礁溪鄉、員山鄉、宜蘭市、冬山鄉、五結鄉、羅東鎮等29所國中小。

 [@more@]

二、計畫目標:

   1、規劃噶瑪蘭水路主題,展現宜蘭山、河、海特色課程。 

   2、建構噶瑪蘭水路特色祭典活動,重塑「童年宜蘭」集體記憶。

   3、開創噶瑪蘭水路教學相關資源,提供孩童認識宜蘭生命之河。

三、預期效益:

1編撰噶瑪蘭水路特色本土教材,培養師生保存、傳遞及創新本土教育文化的觀念。

   2、建置整合性水路特色教學資源分享平台,促進教學分享與學習成效。

   3、辦理水路特色課程分享與推廣活動,拉近日益疏遠的人河感情。

四、課程初步架構:

 

水路教材第一次編寫說明會

噶瑪蘭水路特色課程計畫編寫說明會

計畫概要內容如下:

199.11-100.06組編核心編寫團隊,進行教材產出與彙編

2)建置水路特色課程教材及教學資源分享平台。

3)辦理教材分享、推廣及資源運用等相關活動。

本次計劃說明由處長主持,邀集水路學校一同參與編寫

感謝會議中多位校長跟主任與會並提供許多寶貴意見

但教材編寫是一條漫長而艱辛之路

未來還請各校多予協助

 

 

噶瑪蘭水路特色課程計畫專家諮詢會議

本次會議與會委員:

吳敏顯老師、邱水金老師、張智欽院長、陳財發老師

黃錦鋒老師、周家安老師、林克勤館長、廖英傑老師以及林正芳老師等

並有宜蘭河、冬山河流域學校校長、主任代表及多位候用校長與會

會中針對噶瑪蘭水路特色課程計畫提出多項建議

也為本計劃之推行扮演重要地位

會議中提出幾個重要概念:

1.使用對象以教師為主。

2.發展本縣在地化補充教材供教師教學使用

3.教師應發揮教材編寫能力,為智慧產出盡一份心力

4.教師教學應有其專業性,內容開發應以提供正確性內容

  不應以教案方式產出,留給教師更多教學空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