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權社區–示範農家

世居於本社區居民林阿渭先生,為早期政府推廣農業機械化農耕時期的先驅,全心致力於農機耕耘技術的提升,配合農業單位品種改良、示範農田設置與辦理示範成果觀摩等,成效顯著,於民國52年由台灣省政府糧食局選定為示範農家。而後仍積極的協助農政及農業推廣單位推廣農作物栽培,使我們的稻米生產單位面積產量倍數成長,對我國農業發展功不可沒,於民國57年再度膺選為示範農家接受表揚。而今本社區已發展成為市區,但本示範農家在郊區尚有農田耕作,生產技術仍然被肯定。農家至今仍保有鬧區中純樸雅靜的生活特色。

 

 

民權社區–三角湧

日治時代此地有三條港仔水融流後結合之地簡稱三角湧(三角仔)
第一條:目前為美福大排由員山鄉惠好村經進士里王公廟邊運動公園 邊圳溝稱為美福大排。
第二條:由進士里王公廟前圳溝流至擺厘路前轉入嵐峰路三角港合流 之稱為珍仔滿力排水。
第三條:源自五結城仔中華路及女中路接自強路11巷末端至三角港合 流之稱為思源排水。
 
 

民權社區–社區簡介

本社區位處宜蘭市南門城外,東起宜蘭市中山路二段(前渭水路)西起神農路、中華路、弘志路,南起自強路,北起民權路,地形呈南北狹長走向。早期是一片農村田園風光,而今已是市中心的一員了。尤其是機關特別多,有「宜蘭市博愛特區」之稱。

社區全戶數共859戶,現有人口數2306人,區內機關林立,職業上公教人口比例較其他社區高,教育水平亦高,因此社區的公民意識較易形成。

社區發展協會成立於民國92年2月,在理監事及全體會員、社區居民的同心協力下,社區歷經SARS全面防護活動、興建南端地標、空地綠美化、社區巡禮、重陽敬老、社區健康營造等等各項活動,都經由民主程序凝聚共識,順利推展,未來社區將朝以下目標來營造:

1.社區機能型綜合活動中心設立、運用。

2.社區道路區域空間改造與商圈設立、經營。

3.社區精神暨文化保存與推動。

4.社區安全巡守與安全防護。

5.結合專業團隊,協助社區營造。

6.推展聯誼活動。

7.社區兒童青少年、婦女、老人、身心障礙等社會福利工作之推展與綜合服務。 

 

當車子從南往北走,經過縣政中心、宜蘭運動公園就進入了宜蘭市區,此時從車窗往外望,讓人驚奇的是-眼前有一個很大的盆景-有山、有樹、有花、有草、有奇石-這就是社區居民於民國92年間,大家盡心盡力所構建的民權社區代表地景-南端地標。

這麼美麗壯觀的南端地標,任誰都不會想到原本此地是社區最不雅的角落,三川匯流垃圾淤積、廣告鷹架東倒西歪。社區成立後,在大家的共識下,清除垃圾雜物後,獲得縣議會張建榮議長的激賞,鼎力支持,協助爭取經費予以綠美化,在社區住民陳嵩嵐所經營的森田園藝巧思下將原本雜亂的一角,化腐朽為神奇,民國92年12月完工。如今已成為宜市區內最有看頭的地景之一了。

 

中正社區–阿茂米粉羹

阿茂本名羅祈祥, 在宜蘭市賣米粉 50年。

17歲起就在市內到處熱賣,當時一碗五角錢,後來固定在新民路東門口,現今在聖後街自家五層樓門口。

一輩子以販售米粉 維生,養活二男三女,有博士、碩士,個個有成。

阿茂米粉粳注重 湯美味,精選甜不辣、黑木耳,加上當日新鮮篩製的米粉,依食客口味摻紅辣椒醬、香油、香菜,暑夏則以沙筍合煮最好吃,寒冬吃一碗立即補充熱能。

蘭陽子弟返鄉多會來報到,吃一碗有人情味、具宜蘭口味的米粉 。 

 

民權社區三角湧-三角仔

日治時代此地有三條港仔水融流後結合之地簡稱三角湧(三角仔)
第一條:目前為美福大排由員山鄉惠好村經進士里王公廟邊運動公園
邊圳溝稱為美福大排。
第二條:由進士里王公廟前圳溝流至擺厘路前轉入嵐峰路三角港合流
之稱為珍仔滿力排水。
第三條:源自五結城仔中華路及女中路接自強路11巷末端至三角港合
流之稱為思源排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