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雨新

郭雨新(1908年8月20日-1985年8月2日),字沖雲,臺灣宜蘭人,臺灣政治人物。日治時期於臺北帝國大學農林專門部畢業,戰後為臺灣省議會「五龍一鳳」之一,也是黨外運動元老之一。被稱為「黨外祖師爺」。後因國民黨政府的迫害,赴美不返,病逝於美國。

其子郭時南,曾任宜蘭市市長、駐斐濟代表、駐新加坡代表等職。現任高雄市市長陳菊曾於1969年擔任郭雨新私人秘書。

郭雨新於1908年生於台北州宜蘭市, 之後就讀宜蘭公學校。1926年(大正15年)宜蘭成立台北州立宜蘭農林學校,郭雨新以第一名考進。1931年(昭和6年)畢業,靠巨富林松壽學費贊助進入臺北帝國大學農林專門部(農林專門部1943年獨立,改稱臺中高等農 校,後改為中興大學),1934年(昭和9年)3月畢業。畢業 後進入林松壽的公司林本源興殖株式會社,同年6月與石宛然結婚。1938年(昭和13年)長女出生。

戰後省議員時期

1948年,郭雨新加入中國青年黨。1949年獲 遴選擔任台灣省參議會參議員。1951年至1971年間擔任中 華民國臺灣省臨時省議員、四屆省議員(廿二年),與李萬居、郭國基、吳三連、李源棧、許世賢(另 有一說含湯 慶松) 省議員有省議會「五龍一鳳」之美名。

郭雨新畢生投入民主運動,也是台 灣獨立運動的支持者,其政治主張較嚮往美國的兩黨民主政治,而反對蔣中正一黨獨大的獨裁政權。在議會中有「小鋼砲」之稱。1960年,郭與雷震等人籌組反對黨「中國民主黨」對抗永遠執政的中 國國民黨。雷震入獄後,郭在生活上即備受國民黨政府情治單位騷擾。

1972年,郭雨新欲競選連任省議員,但遭到國民黨當局破壞而放棄。1973 年,郭雨新參加增額監察委員選舉,73名省議員在國民黨當局騷擾恐嚇下竟無人投給郭,導致郭拿到了「零票」落 選。

1975年立委選舉

1975年,郭雨新以曹操名句「老驥伏櫪,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壯心未已」為口號,以67歲之姿參與立法委員增額選舉,提出包括「國會全面改選」、「廢除戒嚴令」、「解除報禁」、「總統及台北市長直接民選」、「釋放政治犯」、 「確保言論、出版、集會結社的真正自由」等政見,然而該次選舉他的選區宜蘭竟然出現8萬張的「廢票」而落選。後來挖馬路時,挖出一大袋投給郭雨新的選票。諸如此類有公家選票作弊之嫌的情事,引起宜蘭市兩萬人上街抗議,差點激起暴動。

1976年,林義雄律師與姚嘉文律 師為其提起選舉無效之訴的官司。

1977年,由於偏向黨外的政治主張與當時的社會氛圍,加上遭到國民黨政府情治機關特務二十四小時的跟監,郭於 是於4月離開台灣,轉赴美國。

1978年1月21日郭雨新在華盛頓特區宣佈競選台灣總統;他宣稱:「我們堅信,倘若台灣人民能對政治主張公開表態,他們多數會選擇一個新而獨立的國家。」。

1979年,郭雨新成立台灣民主運動海外同盟。

1985年8月2日,郭病 逝於美國華盛頓特區亞歷山大醫院,同年8月24日,葬於臺灣臺北陽明山。

取材自维基百科

阿蘭城~~社區信仰中心─廣濟宮

廣濟宮是阿蘭城最重要的信仰中心,任何大小會議都在這裡舉行,是社區重要活動空間。傳
說清嘉慶4年(1799),黃阿蘭公親自背著保生大帝(大道公)神像,來到阿蘭城開墾而開
始供奉,至今已有200年的歷史。
早期的廟宇為土造,名為「保生大帝廟」,後因為颱風損壞而改為磚造,民國66年加以重建
為現今廟貌,並更名為「廣濟宮」。每年農曆三月十五日為保生大帝(大道公)的誕辰,居
民為感謝大道公的護祐,都會舉行廟慶,有野台戲演出、大拜拜、過火等儀式,挨家挨戶均
備有流水席,盛況不遐媽祖的繞境活動。

[惠好社區]豐富的自然生態

惠好社區周邊的農田,方型的田地兩邊分別有灌溉渠與排水渠,因此不缺乏水的供應,水質清澈,水族豐富。不只溪哥、鯽魚、鯉魚、紅貓,甚至苦花、鰻魚、毛蟹、鯁魚、鱸鰻、鱄魚、蛤仔,其他如土虱、吳郭魚、福壽魚、泰國瓗魚更不用說,都可以找到它們的蹤跡。

因為食源不缺,吸引大批鳥類駐足,休耕農田常可見到黃頭鷺、白頭翁、棕背伯勞、竹雞、小白鷺、大卷尾、八哥、夜鷺、大白鷺、蒼鷺、紅冠水雞、白腹秧雞,翠鳥及為數眾多的麻雀、燕子、斑鳩,及隨季節變化來訪的冬、夏候鳥,如鷸等,這些水族及鳥族,豐富了惠好的自然生態。

惠好豐富的自然生態

阿蘭城~~阿蘭城的故事

據傳,清朝末年黃阿蘭跟隨吳沙開墾宜蘭,1799年率領眾人,來到一片水噹噹的土地,從此
這裡開始叫做故鄉。黃阿蘭終身未娶,也沒有子嗣,去世前將土地分給眾人,百多年來眾人
為紀念他,稱這片水噹噹的土地為「阿蘭城」。
阿蘭城位於員山鄉同樂村,為一農業聚落,居民以種稻、水果為主要生計;住家以廣濟宮為
核心往外擴散,鄰里之間每有婚喪喜慶必相互協助,日常婦女一起浣衣、孩童一同遊憩與上
下學,情誼濃厚。

 

羅裕工程師紀念碑

羅裕工程師,湖南長沙人,於民國十四年九月十二日生於北平。自小聰敏,在校求學期間一直都是名列前茅,一帆風順,且以最優異的成績,畢業於北平師範大學。民國四十六年六月二十一日在台灣橫貫公路崙埤仔工地因公殉職,得年三十三歲。羅裕工程師為國犧牲奉獻的精神,永垂不朽。每當矗立在紀念碑前,我們都會望眼一看,唸唸他一生英勇的事蹟,其精神將流傳千古,為後人所景仰。

OLYMPUS DIGITAL CAMERA

熟番歌—-噶瑪蘭通判柯培元

人畏生番猛如虎,人欺熟番賤如土,強者
畏之弱者欺,毋乃人心太不古,熟番歸化勤
躬耕,山田一甲唐人爭,唐人爭去餓且死,
翻悔不如從前生。竊聞城中有父母,走向城
中崩厥首,啁啾鳥語無人通:言不分明畫以
手。訴未終,官若聾,竊視堂上有怒容,堂
上怒,呼杖具,杖畢垂頭聽官諭:嗟!爾番,
汝何言?爾與唐人吾子孫,讓耕讓畔胡弗
遵!吁嗟乎!生番殺人漢人誘,熟番翻被唐
人醜,為民父母者慮其後!

                                      噶瑪蘭通判柯培元

同樂社區~~全國第一守望相助隊

同樂社區守望相助隊成立於民國72年,迄今已有26年之久,是全國最早成立的社區巡守隊。本社區熱心人士認為,工商業發達社會進步,使得原本民風淳樸的社區,居民相互之間互動慢慢減少,因此提議籌組守望相助隊,目的為敦親睦鄰增進居民情誼,遏止宵小犯罪、協助警方打擊不法,發揮互助互愛等精神。同樂社區因其開墾先後分別形成阿蘭城、新城、山前三個聚落,本社區也是全國唯一成立三隊守望相助隊,並具有聯合巡守的組織,共同為維護社區居民安全,是守望相助隊的基本精神。

 

[惠好社區]地理位置

惠好地理位置

惠好社區位於員山市區的南側,東與宜蘭市進士里、南橋里為鄰,西與員山鄉深溝村相依,南靠員山鄉七賢村,北接員山鄉員山村、尚德村。

兩條主要道路貫通全村,東西向的賢德路連結七賢、員山、尚德,直抵台七號省道,是本村進入員山街區的主要道路;南北向的惠民路連接深溝、進士,則為村民進出宜蘭的重要路口。 地理位置處在進出員山街區、宜蘭市區、宜蘭運動公園、宜蘭縣政中心、葫蘆堵大橋的中心點。

本村地勢平坦,一圳渠二排水渠橫越村內南面;土地重劃以後,田地如豆腐般的方正,田間道路阡陌縱橫,交通便利,村內環境優美,農舍處處,各具特色。

同樂社區~~全國最早成立消防隊

同樂社區消防隊成立於民國93年,當初成立消防隊是因為本社區人口密集、巷道狹窄,一旦發生火災,員山消防隊滅火車恐難駛入,社區居民生命財產安全缺乏保障,有鑑於此,於是在地方善心人士的奔波下,成為全國最早成立的社區消防隊,目前隊員共有32位,除自備消防泵每月定期加強滅火訓練外,每年還舉辦防災備災安全講習,並定點設置滅火器以備不時之需,無形中帶動社區民眾,居安思危提高警覺。

 

 

 

[惠好社區]圳寮

惠好百年圳寮

位於深溝國小對面,因清代此地有一條溪圳,當時派有士兵駐守水圳,也搭有一個草寮居住,因而民間就取「圳邊草寮」為「圳寮」。

圳寮有一棵百年老樟及三層竹圍(最外一層是刺竹,中間層是麻竹,裡層是觀音竹)的三合院是圳寮的特色。早期居民以楊姓為主,因招簡姓為婿(當時的芭荖鬱「招入娶出」的現象盛行),簡姓在圳寮落地生根,再加上楊姓居民紛紛遷出,簡姓遂成為圳寮的主要居民。

※「招入娶出」是女方招贅,女婿在女方家擁有獨自的生活空間,所生的子女不跟母姓。

※ 「百年老樟」的故事見[惠好社區─怪脾氣的老樟]一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