臆墓粿是先民所留下來的一種習俗,具有二個意義:其一是每當清明節祭祖掃墓時,祭拜完祖先後,家道較興旺者,會將祭品分享給在附近放牛的小孩們;其二是希望放牛的孩童幫忙看管墓園,放牛時不要踐踏、破壞祖墳。由於環境變遷,生活富裕,此項習俗已不復見,藉由舉辦臆墓粿活動,讓孩子能重溫古早美食,提醒世人慎終追遠,緬懷祖先。



全新的繁體中文 WordPress 網站《宜蘭部落格教育平台 網站》
臆墓粿是先民所留下來的一種習俗,具有二個意義:其一是每當清明節祭祖掃墓時,祭拜完祖先後,家道較興旺者,會將祭品分享給在附近放牛的小孩們;其二是希望放牛的孩童幫忙看管墓園,放牛時不要踐踏、破壞祖墳。由於環境變遷,生活富裕,此項習俗已不復見,藉由舉辦臆墓粿活動,讓孩子能重溫古早美食,提醒世人慎終追遠,緬懷祖先。



結合了水燈節民間地方習俗文化,展現出法會之莊嚴、隆重,藉此引領民眾了解農曆七月不是鬼月,而是進一步發揚孝道的月份,含有慎終追遠、博愛精神等意義。由水燈會與佛光山蘭陽別院、宜蘭縣佛教會,與參與的長官、貴賓以及民眾們一起獻燈祈福,出席法鼓初響法會。
資料來源:http://www.youngsun.org.tw:8080/calendar/index.asp?calendar_day=2009/8/18
當地九旬耆老,依兒時記憶,用孟宗竹製作一把約百年前宜蘭中元節常用的「竹筒火把」(點仔火),長約2公尺40公分,頂部一段剖成四份,用竹片固定成燈架狀,外包厚厚的金紙,使用前先用花生油浸泡,並於放水燈活動時當火炬遊街,祈求合境平安。
資料來源:http://www.youngsun.org.tw:8080/calendar/index.asp?calendar_day=2009/8/17
水燈頭是紙糊房厝造型,底部以保麗龍、香蕉莖、樹幹等浮材為底座,內置蠟燭或冥紙,用於招引海上孤魂野鬼。通常於普渡前一夜施放,使其漂流以招引水鬼上岸接受奉祀,俗稱「放水燈」。蓮花燈:蓮花 代表 ( 清淨 莊嚴 )。水燈造型華麗精美,手工精巧細緻,是融合糊紙、彩繪和剪紙於一體的民間工藝藝術。0817點仔火
當地九旬耆老,依兒時記憶,用孟宗竹製作一把約百年前宜蘭中元節常用的「竹筒火把」(點仔火),長約兩公尺四十公分,頂部一段剖成四份,用竹片固定成燈架狀,外包厚厚的金紙,使用前先用花生油浸泡,並於放水燈活動時當火炬遊街,祈求合境平安。
資料來源:http://www.youngsun.org.tw:8080/calendar/index.asp?calendar_day=2009/8/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