朝陽社區 娜娘文史工作室

為了保存咱們社區的歷史文物,搶救即將消失的居民古老記憶及傳承先人特有的手工技藝,供後代子孫勉懷、學習而成立的娜娘文史工作室,已正式開館運作,從房屋的借用、整修到環境整頓、綠美化,一點一滴多是咱們社區辛苦努力得來的成果,目前娜娘文史工作室正在推動、鼓勵社區居民提供家中的古老文物、老照片,提供工作室做為展示之用,讓本地區居民能更進一步瞭解自己生活的地方所擁有的珍貴資產。

朝陽社區 娜娘文史工作室

朝陽社區 娜娘文史工作室1 朝陽社區 娜娘文史工作室2

布施做功德

    「城隍廟前送平安… 行善布施作伙來」
本活動所有經費是由政府機關補助、十三單位會員、各社會工商賢達募款及諸位大德捐獻贊助,經由水燈會積極整合、統籌規劃;內容包含古有的中元祭典、水燈祈福、佈施、普渡米、燈、祭品及街景佈置、城隍廟慶典等諸多事宜。普渡後發放救濟平安米及祭品給政府核定的1.2.3.級貧民、弱勢團體機構,藉以祈求風調雨順、合境平安。

YCEF20090821-02

資料來源:http://www.youngsun.org.tw:8080/calendar/index.asp?calendar_day=2009/8/21

頭份社區~~被淡忘的土 ?

土?是類似石磨的一種石器。它的功能不是磨粿,而是用來磨稻穀的工具。據耆老口述,日治時代末期,軍糧欠缺,台灣所生產的稻殼全數被徵收,再依人口數配給,所配給的米往往不夠吃,農民就會偷偷的把稻殼藏起來,利用晚上用土?磨成糙米,加以食用。這也算是農民窮則變,變則通的一種方式吧!

 

 

[永和社區]社區的期許與展望

永和社區展望

 

結合山與水的永和社區,有宜蘭河與五十溪流經做為護村河,有虎跳山為屏障,有冷泉、溫泉做為村民生命的泉源,有稻米、竹筍成為村民生活的補給站,有堤防、雷公埤、防空洞為村民休閒活動的場所。我們期許未來五十溪堤防步道能進一步加以美化,搭配社區竹筒炮迎賓活動、防空洞探險景點、溫泉泡湯活動、竹筍湯美食吃免驚等的觀光資源,使永和社區成為外地遊客最喜歡踏青尋幽,深入探訪的好去處。

建軍社區-走過歷史的足跡

       泰山口圳清澈的圳水,魚蝦悠遊於其中,楊柳垂條彷彿正向著人們招手寒暄,這是一個小孩們夏天消暑的最佳去處,也是物質缺乏的時代下婦女洗衣的好場所,泰山口圳確實孕育出當時社區居民相互照顧、相互關懷之心。曾幾何時,圳水變為暗夜哭泣的工廠污水與家庭廢水,一直以來被居民所遺忘,曾經陪伴我們長大的泰山口圳,在社區意識的抬頭,以及環境保護的覺醒之下,一群熱心的社區人士,決定還給她原來就屬於她的美麗容貌,在大力的推動下,讓社區居民的環保意識甦醒,漸漸的,我看到了希望,泰山口圳漸漸上 的模樣,期盼她能風華再現,展現出曾經緊緊扣住社區居民的心。

YCEF20050510-01

普渡文化祭

    宜蘭市南、北館普渡設在光復路上,除了舉辦傳統的普渡儀式,在祭品內容除了牲禮、孤飯、菜粿等之外,還有看桌、冰雕等等。展現多彩多姿的鄉土食藝文化,兼具傳統與現代的特色。
看牲和看桌等,都是提供鬼魂觀賞之用的祭品。看牲以雞鴨魚肉等牲醴製成,看牲、看桌製作過程融合雕、編、塑、糊、繪藝,是綜合性民俗工藝作品。

YCEF20090820-01

資料來源:http://www.youngsun.org.tw:8080/calendar/index.asp?calendar_day=2009/8/20

認識礁溪~交通篇

交通

公路
  • 台9線北宜公路
  • 縣道192號:頭城鎮 - 礁溪鄉 - 宜蘭市
  • 首都客運
  • 葛瑪蘭客運
  • 國光客運
鐵路
  • 台灣鐵路管理局宜蘭線
    • 礁溪車站
    • 四城車站

在礁溪火車站方圓約 2公里範圍內,有近百家的旅館、飯店、浴池,形成溫泉鄉的特殊景致。

宜蘭縣礁溪鄉的旅遊資源包括五峰旗風景區林美石磐步道礁溪龍潭湖猴硐瀑布跑馬古道武暖石板橋礁溪溫泉等等著名景點,都是民眾來到礁溪可以參考的旅遊行程。

朝陽社區 客家布馬竹轎迎親活動

您知道甚麼是唐朝古竹砲?您聽過或看過古竹砲施放時所造成的聲光震撼力?一項由社區總體營造主導的布馬竹轎迎親活動融合了聲、光影音效果及傳統客家民俗迎親活動所需竹編布馬、竹編狀元帽、竹轎及古竹砲的製作,皆由耆老江余立「阿立伯」及數位老師傅親手製作,再由社區居民學習傳承。目前社區老一輩居民結婚六十周年以上,曾經由這種公開儀式結婚,且夫妻皆健在者共有五對,讓這五對夫妻重溫當時盛況,是本項文化活動之重頭戲。

朝陽社區 客家布馬竹轎迎親活動

朝陽社區 客家布馬竹轎迎親活動3 朝陽社區 客家布馬竹轎迎親活動2 朝陽社區 客家布馬竹轎迎親活動11

百多年歷史 宜蘭城放水燈

為感念神明顯蹟賜福,吹鼓陣繞行宜蘭城。以祈求消災解厄、國泰民安、風調雨順、生意興隆、闔家平安,並相偕至宜蘭河畔施放水燈。由宜蘭市本地生意人組織成的十三個單位陣頭:【水燈首-北館商合會】【主會-宜市魚商】【主醮-南館肉類商小組】【主壇-南館菜商小組】【主普-宜市蔬菜批發小組】【大士首-宜市青果批發小組】【三官首-宜市雜貨商小組】【發表首-南館豆腐商小組】【觀音首-眾信士(原為北館水果商小組)】【招財首-東門觀光夜市】【進寶首-宜市綠九市場自治會】【福德首-北館肉類商小組】【平安首-南館雞鴨商小組】等,於中元普渡開鬼門之日,一同繞行宜蘭市區。

YCEF20090819-04

資料來源:http://www.youngsun.org.tw:8080/calendar/index.asp?calendar_day=2009/8/19

[永和社區]「溜」變灌溉池「貢溝」

永和溜

 

地處於永和村及頭分村交界點「溜」,本來是一片沼澤地,種植作物困難,故當地人都以「溜」或「貢溝」稱之,又因地質屬爛泥巴,後人又稱之為「爛田仔」。

這地區在日治時代是地方仕紳的後花園,因終年泉水不斷湧出,且水質清澈豐沛,因此水中魚蝦豐富,但因水池容量有限,泉水常外溢至附近田地,當地農民常引水至田裡灌溉,婦女或遊客常至池邊洗衣、洗菜或取水回去泡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