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頭分社區] 古早味的廣播電台─洗衣溝

清晨四、五點,婆婆媽媽們提著大籃小籃的衣物來到洗衣溝報到,洗衣聲、談笑聲、訴苦聲,此起彼落,好不熱鬧。洗衣溝的自然湧泉,水清見底,全年無休,秉持著洗除髒污與淨化人心的精神,細水長流,無怨無悔,日復一日,年復一年。它不僅肩負著清洗的工作,更是村裏訊息傳播的廣播站。

頭份洗衣溝

[頭分社區] 結頭份的生活環境與特產

結頭份在員山鄉北隅,毗連同樂村,聯接宜蘭市,地勢略高。全村劃分為 15 鄰,人口 1,566 人。大略以永同路 2 段與牛路巷形成一個座標,東西約 800 多公尺,南北約 1500 多公尺的範圍,在大枕山四個村中 ( 同樂村、枕山村、永和村、頭分村 ) 是唯一沒有學校,幅員最小,人口最少的。

結頭份民風勤奮保守,大多務農,農產水果有芭樂、蓮霧,主要作物為以水稻、麻竹筍為大宗。

頭份

結頭分

[阿蘭城] 蘭城橋

阿蘭城地區的居民都互相認識,相處和樂。由於連外道路只有蘭城路,東到宜蘭、西接礁溪,部份居民在礁溪鄉龍潭的台化、台旭上班,往來需繞遠路而行,非常不便。於是社區居民決定推動蘭城橋的興建。

由一百多戶居民募集了300萬元的經費,購買土地興建蘭城橋,以方便對外交通,但也因此帶給社區莫大的衝擊。民國87年有一位91歲的阿牛叔,於雜貨店門口被車撞死,居民才驚覺到社區內車多了、噪音大了,但居民的生活習慣也未因此而改變。

為了改變這莫大的衝擊,我們利用縣政府提撥的300萬元回饋金,成立了「阿蘭城新風貌促進會」,有系統地連絡社區居民的情感、建立文史資料及致力於改善我們的生活環境及交通建設。民國90年我們爭取800萬元公共綠美化的經費,開始建設屬於阿蘭城居民的生活空間。

嬬?H

[阿蘭城] 田野之美

阿蘭城是個典型的農業聚落,
境內水田、果園密佈,
一年四季充滿著農忙的景象,
以及豐收的喜悅。

由於水系發達,湧泉、水圳亦遍佈社區,
除提供灌溉水源、供給生活所需,
也孕育出豐富的自然生態,
形成美麗而優靜的景色。

生活在綠意盎然的阿蘭城,
可隨意漫步或循著小徑騎乘腳踏車飽覽風光,
青山、綠野平疇、相思樹林、檳林小徑、
湧泉、水溝、水鳥、不起眼的小花小草,
令人心曠神怡、塵埃盡除。

阿蘭城田野之美

[阿蘭城] 洗衣溝

「萬戶搗衣聲」是阿蘭城特殊的生活景象,清晨洗衣溝為婦女聚會的小天地,閒話家常中,鄰里的感情更加濃厚,洗衣溝自然成為阿蘭城的訊息交流轉播站。

洗衣溝乃因應天然湧泉泳池所形成,昔日就已存在,原先沒有遮棚,下雨時婦女們必須穿上雨具來洗衣、洗菜,形成有趣的畫面。後來村民在洗衣溝上方加建棚架,更方便婦女們使用,同時也成為外來泳客更衣休憩、中元祭拜的場所。

現在農曆7/29為「關鬼門」的日子,俗稱「謝燈腳」,廣濟宮會舉辦「公普」,阿蘭城的每一戶人家皆準備供品到廟裡普渡好兄弟。

煻菏

[阿蘭城] 阿蘭城的生命之水

路旁隨處可見的天然湧泉,
可謂阿蘭城的生命之水。

四時源源不絕、清澈的泉水,是作物重要的灌溉泉源,
亦曾是宜蘭酒廠造酒的水源。

潺潺的小溪、圳溝,
是婦女、洗衣、洗菜、聊天、交換社區資訊的場所;
是孩子們嬉戲、捉魚,
充滿夢想的快樂天堂;
更是居民永遠的驕傲。

生命之水

[阿蘭城] 水田景觀、土生蜆溝

由宜蘭市經過宜蘭酒廠旁的茂松路,
往員山的枕山方向,
過中山橋及新城橋後右轉,就進入「阿蘭城」。

一入眼瞼的是一片片翠綠的稻田、
一隻隻佇立稻田的白鷺鷥,
時而啄食、時而飛舞,
構成一幅優美和諧的畫面。

路旁清澈的小溪溝,孕育了豐富的土生蜆,
常見三三兩兩的村民,
捲起袖子、拉起褲管、彎著腰,
奮力在溪水中搖晃著竹編的畚箕,
等待著土生蜆緩緩展露出肥美的身軀。

水田景觀、土生蜆溝

[同樂社區] 生命的活泉─水─洪家古井

在沒有自來水的年代,靠山居民取山泉水飲用,平地居民則挖井取用,所以平地遺留很多古井,但能保存者已經寥寥可數,洪家古井為其一,且目前還在使用中。

井身以石頭堆砌成圓狀,井口約3尺,井深約16尺,此井以供洪氏家族及附近居民約百人使用,舉凡食用或洗滌都靠此井維生,即使在炎炎夏日,井水也未曾乾枯過。早期取水係用水桶綁一條繩子,左右搖晃再放鬆繩子才能取到水,沒有這點小技巧,還只能望水興嘆呢!

如今已改用抽水馬達取水,但功能依舊,所謂飲水思源,我們應該讓後代子孫知其典故與意涵。

洪家古井

[同樂社區] 三角埤-農業灌溉工程

提起三角埤,在同樂社區可說是家喻戶曉!

民國21年日治時期,日本水利專家開鑿一條下水道,從阿蘭城引地下水源匯合大小礁溪河流,提供宜蘭市灌溉及飲用水,可見當時日本人水利工程之進步。為感謝三山國王神威顯赫,工程得以順利完成,因此日人題贈“普澤蒼生”的匾額於新城鎮安廟以茲感謝和紀念。

如今宜蘭市梅州地區金同春圳的水源就是從此地流入,水進到三角埤後經過溪底的暗渠流到梅州里的金同春圳,供應梅州地區的灌溉用水。

三角埤-農業灌溉工程

[同樂社區] 綠色走廊-新城橋堤防

本社區發展協會,為提昇居住品質,建構自然美麗的綠色環境,恢弘台灣「福爾摩莎」之美,因此鼓勵社區居民共同參與植樹活動。

自民國94年參加行政院農業委員會林務局辦理擴大植樹節,社區配合植樹綠美化活動至今已連續辦理4年,首先召集社區志工設計、編組、討論,再依照社區幹部、班隊等分派任務,進行各項綠美化植栽工作,於完成時選定日期舉辦多樣化植樹活動,廣邀社區民眾共同參與。

計畫內容包括:同樂社區鄉間道路、巷道植栽綠美化、社區公共空間植栽綠美化、同樂社區新城橋堤防植栽綠美化,最後交給社區環保志工作定期維護及養護,因此造就了「綠色走廊-新城橋堤防」

綠色走廊-新城橋堤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