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源社區-終生學習教室

       為提高社區學習興趣,推行終身學習理念,讓社區各里民,有學習、成長的機會,並提供里民有說話、溝通、交換人生經驗及心靈聚會的場所。由社區發展協會及思源里郭燈和里長,結合蘭陽技術學院、宜蘭大學等單位,籌措教學資源、師資、器材,並由金七結福德廟眾信徒及社區人士募捐及募款,增建終身學習教室,做為社區居民學習電腦、日語之場所,並配合寒、暑假開辦兒童珠、心算班。

YCEF20070910-01

思源社區-福德廟

       本廟於乾隆59年間(1794)興建,供奉福德正神與福德正神媽,所以福德廟是思源社區居民最早居住之住所,以後歷經二次大戰、台灣光復,依然屹立不衰,期間並於民國36年(1947)改建,復於民國80年(1991)發起信徒大會,成立金七結福德廟管理委員會,並選出首任主任委員黃正義,使本廟香火日益鼎盛,並祈求全庄閤境平安,目前是里民信仰、精神之寄託處所。

 

YCEF20070909-01

思源社區-社區古物(古香爐、古神筊)

       此座香爐為清朝咸豐年間由社區內先民所打造,迄今有145餘年歷史,原本分別放在土地公、土地婆神像前,供信眾朝拜之用。現因後殿土地公婆主神共用一座古石爐,另一座石爐遂妥為庫存,非貴賓級人物,難睹「盧山真面目」,傳說如能觸摸石香爐,則可帶來全家保平安之功效。此為民國11年(1922)吳國華信士用麻竹頭所製造的,至今已83歲,從斑駁的外表可看出,有無數的先民,在平日祈福的時侯使用,祈求國泰民安、祈求闔家幸福、祈求功成名就等等,可見證與先民一起走過歷史的歲月。

 

YCEF20070908-01

思源社區-番仔溝

       番仔溝就是今日的思源中排,據傳為昔日平埔族從擺里至金包里古所開設之灌溉渠道,昔日居民都到溝底摸蛤仔、取水及採蝶仔花(野薑花),嵐峰路拓寬時,原規劃要將中排全數加蓋,然經地方有心維護歷史空間人士及社區內耆老,聯合向有關單位陳情,始保留數段原貌,以供後代子孫憑弔。

 

YCEF20070906-01

思源社區-機堡

       二次大戰期間,本社區一帶為日軍軍用機場及其週邊設施,日軍在宜蘭河畔建築十多座用來保護堡內的飛機,目前於本社區尚存二座機堡及砲堡,光復後曾由軍方運用為作戰指揮中心,於軍方棄用後曾一度淪為遊民棲身處所,3年前由社區人員打掃,逐漸恢復其整潔風貌,堡內斑斑歷史遺跡,十分值得憑弔,可引發思古之幽情,兩座機堡及附近竹林、菜園、溝渠等場所預期爾後將規劃觀光休閒農業及古蹟憑弔之發展。

 

YCEF20070905-01

思源社區-黃金牛奶麻竹筍

       思源社區的麻竹筍園區:位於宜蘭河畔為沙質地,筍肉質細嫩,低熱量、高纖維蔬菜,可促進腸胃蠕動,幫助消化,因此自古以來就是一種天然健康食物,不論煮湯或是生菜食用,清爽入口,皆有很好的口感。現在為了提高產能,委由社區內筍農試以牛奶、大豆等有機肥料施作與灌溉,預估產值可提高1/3,期能振興社區農業商機。

 

YCEF20070904-01

思源社區-媽媽教室

       社區於民國90年12月(2001)成立媽媽教室,目的在於能培養社區婦女之廚藝技能,近期更研發社區竹筍風味料理餐,已獲社區內居民好評,目前社區內辦理各項活動及廟會慶典時,均可見社區媽媽教室所完成之美食。隨著時代之改變,社區亦相繼敦請學者,安排相關課程,提供心靈成長兩性教育、親職教育、兒童教育等婦女講座,期望能讓家庭教育第一線之婦女更成長、更具現代觀。

 

YCEF20070903-01

思源社區-社區介紹

       本里在清代以集村聚落為主,主要聚落為七結仔城(今金七結福德廟附近),是一規模頗大的農墾集村聚落,日治時期,本區雖納入宜蘭市,但仍是一典型農村景觀,光復後因宜蘭市自來水先到達本里,乃取引水思源之意而命名為思源里。直到民國70年(1981),因房地產市場活絡,且受北宜高通車之影響,本里原來的農地多變更為住宅用地,新式樓房紛紛興建,才日漸與市區相連。思源社區位於宜蘭市西陲區範圍東起神農路宜蘭大學、西以宜蘭河為界,北到農權路二段文化中心、南至嵐峰路三段為界、總面積為0.8839平方公里。本社區居民現有2608戶,人口8234人(男性人口3945人、女性人口4289人),為宜蘭市人口最多的社區。

YCEF20070901-01

宜蘭燒餅的正宗創始老店 三合餅舖

 

三合餅舖的故事

clip_image002clip_image004三合餅舖的創始老闆~余耀東先生, 自學徒開始便學自一位從大陸來台定居的親姨丈作燒餅的功夫,後來曾經在宜蘭中學福利社做過早點,直到一個偶然機會下,在一位朋友的鼓勵和生意合作下開始製作燒餅販賣。
當時燒餅的製作與販賣是靠余耀東先生自己夫妻二人純手工製作,出爐後的燒餅由余耀東先生就自個兒一人騎著車子送貨到許多學校的福利合作社或游泳池寄賣燒餅,所以絕大多數的宜蘭學生都吃過這種燒餅!

余耀東先生不斷改良創立燒餅製程推陳出新,如今已改良為使用植物性素食用油,克服了最艱難口味上的調配,也就是捨棄使用芳香四溢天生誘人口感的豬油改用植物性可素食用油。

「宜蘭蔥燒餅」香、酥、脆

clip_image006圓形「宜蘭蔥燒餅」,製作精細,最大特色是香、酥、脆,手工製作,以植物油揉和麵團,內餡包宜蘭蔥、五香粉及少許的鹽提味,手工捍平後,內餡不能外露,最後再灑上特選的芝麻,烘烤完成的燒餅呈金黃色,濃郁的蔥香四溢,又酥又脆,沒半點油膩,吸引許多宜蘭本地或來宜蘭旅遊的饕客們購買現做現賣熱呼呼的蔥燒餅,種類包括宜蘭蔥燒餅(植物素)、養生黑芝麻燒餅(微甜、素食)、麥芽甜燒餅(微甜、素食)。

clip_image008clip_image010clip_image012

資料來源http://www.sun-he.com.tw/about.html